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没有钟表如何计时?古代计时器漫谈

古代没有钟表如何计时?古代计时器漫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39 更新时间:2023/12/7 4:54:26

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古装历史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可谓大火,其对唐代的称谓、礼仪、建筑、服装、饮食、市井、娱乐、节日等制度和风俗都有很高的还原度,从而备受瞩目。因为涉及时间,有关唐人用来计时的工具便不可避免地被提及了,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种计时工具便是火闹钟。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火闹钟

一、以火计时

人们发现,相同数量的同一种燃料,只要周围环境变化不大,燃烧的时间大致相同,受此影响,人们就开始用火的燃烧来计时。定时蜡、定时灯和火闹钟便产生了。

定时蜡,顾名思义,是一种用燃烧的蜡烛来计时的方法。定时蜡最早出现于时已不可考,但其使用方法在《岁时广记》中有所记载,其云:“烧烛知夜,刻烛验更。”事先在蜡烛上刻上相应经过校正的五更记号,也就可以用来计量时间了。蜡烛方便携带、保存,又可以照明,一举两得,价格也不算太贵,所以使用面还是比较广的。

不过,这种计时方法也有弊端。一旦风速发生变化,哪怕蜡烛本身的“燃料”相同,蜡烛燃烧的时间也不会相同,用来计时便不准确了。

定时灯,主要是古代矿工在矿井中使用的计时工具。矿工在下井时,为了计算时间,便在矿灯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油,待其快要燃烧完毕时,便也是他们工作结束之时了。

火闹钟,是一种依靠烧香来计时的仪器,是香漏的一种。香漏,又被称为“香篆”“更香”,是用那些能够长时间均匀燃烧的香来计时的。在六朝时,我国就出现了用香来计时的做法,如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云:“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时期,用香计时的办法更加精密准确,出现了百刻香。宋人洪刍《香谱》云:“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己。”所谓“百刻香”指的是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后,又细分为100个刻度。香燃完后正好是一昼夜,以此用作计时器。明清时期,这种使用香漏计时的办法在社会上很常见。

除了龙舟之外,还有这种屏风香漏

因为香漏的需求量很大,所以民间有大量的制香艺人,到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制作更香的香模。明代周嘉胄在其作品《香乘》中则收录了13种更香印模,还附有制香的工序和配方。通常来说,香漏的长度很长,并被制成各种图案,如“福”“寿”“喜”等,其上再标有时间刻度。据说,最长的香漏能够连续使用十几天而不灭,有时还能燃烧长达一月。

为了减少专人看管的麻烦,方便知晓时间,人们会在香漏的特定位置用细线挂一些金属小球,在下方再放置一金属盘子,等香尽线断之时,金属球落到盘子上,便会发出“砰”的响声,这与今日闹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被称为“火闹钟”。《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火闹钟”便是上述工作原理,因为它是仅仅用来计算1个时辰,所以其刻度会更为精确。这种“火闹钟”因为是放置在龙形的架子上,所以它有一个非常文艺的名字,称作“龙舟香漏”。

博物馆中的“龙舟香漏”,《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度真是很高了

二、以日影计时

太阳每日东升西落,人们很早便发现了“立竿见影”的道理,并将其应用于计时。依照此原理发明出来的计时工具有圭表和日晷。

圭表,在公元前7世纪就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它是根据日影长度来测量时间的,是我国最为原始古老的计时工具。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是平卧的尺,表是直立的标竿。表放在圭的南端,两者互相垂直。圭,又被称为“土圭”,在《周礼》中就记载了土圭的制造方法和用途,以土圭测影的方法在周代很常见的。

圭表

用于制造圭表的材料有木和铜两种,其中的铜制圭表将圭和表在连接处固定起来,增强了圭表的稳定性,只要能准确地将圭面水平安置在南北方上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古代遗留的铜制圭表在现如今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还能看到,它其实是清代重修的明代铜圭表。其实,圭表的功能不仅是计时,还有定方向、定节气、定地域的作用。但是圭表的局限性是很强的,夜晚和阴天下雨就不能使用了。

北京古观象台圭表

日晷,由晷针、晷面和晷座组成,晷面的上下两面均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时辰,刻度均匀。晷针投在晷面上的影子就能指出一天中的各个时辰。据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春分以后,取影计时需看晷面正面的影,秋分以后需看晷面背面的影。用日晷测定时间不是根据日影的长度,而是根据日影的方向。

故宫日晷

日晷作为一种计时方法,在古代世界也很流行。古埃及、古雅典都有类似的建筑。罗马皇帝奥古斯特曾在练兵场上竖起一根34米高的尖形柱子作为日晷的指针。与圭表相同的是,日晷也摆脱不了夜晚和阴天不能使用的命运。现如今,日晷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很多日晷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了,仅供人们观瞻,去想象那些逝去的岁月了。

三、以物质流速计时

这种以物质流速计时的工具在古代社会被称作“漏刻”,主要有两种:沙漏和滴漏,它们的出现解决了前面两类计时工具只能在晴朗的白天使用的难题。

沙漏,对我们都很熟悉,现如今仍可被用来计时,由两个倒置带盖的漏斗形透明杯子组成,中间用细管连接在一起。在上面的杯子上装入一定量的沙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它会流入下面的杯子,沙子漏完的时间,就是相应的时间长度。

沙漏最早由明代的詹希元发明,《明史·天文志》载曰:“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末协天运,乃以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看来,沙漏最初是作为滴漏的替代品被创造出来的,上述沙漏的体积是很大的。因为沙漏对沙的要求较高,很容易出现阻塞现象,所以明代中期的周述学对沙漏进行了改造。后来,沙漏不断地缩小,很容易携带,常常在船上使用,被称作“船钟”,由专人轮流看管。

滴漏,是一种利用带漏孔的容器来计算时间的工具,又被称作“漏壶”“刻漏”或“水钟”。它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应用也最为广泛。梁代《漏刻经》说“漏刻制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最早的滴漏只有一壶,计时可能并不太精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不停地增加漏壶的数量,有两级、三级等级数。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漏壶中增加“隔室”,又改进了出水口的材料,连用的水也要精选,使漏壶计时精度大为提高。当然,若是遇上天寒地冻的日子,这种计时方法也难免不准确了。

铜壶滴漏塑像

文史君说: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火闹钟,从造型上看还原度已经很高了。不过有一个小问题是,从文献记载来看,剧中出现的这种“龙舟香漏”似乎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电视剧里算是来了把小小的穿越吧。当然,以影视剧来说,这么做也无伤大雅。

这些机械计时工具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优秀作品,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直到明末,在传教士的影响下,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机械钟表才传入中国,进而改变就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计时方法,为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卢平安、周连亨编:《你了解时间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莫秀秀:《中国古代计时器设计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更多文章

  • 悲情的让国皇帝耶律倍 为什么背国离家投奔后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耶律倍,辽朝皇帝,让国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提起才华横溢却不善治国的皇帝,你会想到谁?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南唐后主李煜或宋徽宗赵佶的名字。确实,如果设立一个“皇帝才艺影响力”排行榜,这二位一定会名列前茅。我们今天说的皇帝其实也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他与二位亡国之君不同的是他

  • 长城因何伟大?万里长城是如何建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城,长城如何建造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道绵延21196180米的高墙[1]它从大海(河北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图中大海为渤海,摄影师@任世明)▼到沙漠(甘肃张掖正义峡兔儿墩,图中沙漠为巴丹吉林沙漠,摄影师@吴玮)▼它翻过高山(北京司马台长城,摄影师@周青阳)▼跨过平原(山西大同长城保平堡段,此处为山间平原,从大的地理视角来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子虚乌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周恩来,握手

    中美两国外交官之间的确一方主动过来握手而遭到另一方拒绝的不愉快的事,但事件中的人物、场合和时间完全不同。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一九五四年四月下旬至七月下旬,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讨论和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第一次被邀请参加重大的国际会

  • 宋朝宫殿叫什么?宋朝的皇宫为何如此寒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宫殿,宋朝,宫殿,北宋,南宋

    但凡大一统的中央王朝都会建造成金碧辉煌的宫殿来彰显身份、国力。秦朝有阿房宫、汉朝有未央宫、唐朝有大明宫、明清两朝则是故宫紫禁城。但是有这么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它的皇宫却显得平淡无奇、默默无闻。宋代皇宫主要有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作为一国之核心的都城是如此,作为帝王安身之处的皇宫更是如此。所以就

  • 清朝皇帝的称谓,庙号、谥号、年号、大行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皇帝,庙号,谥号,年号,大行皇帝

    为什么我们对清朝皇帝的称呼和别的朝代的不同?早期皇帝用谥号或者庙号而不用年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谥号或者庙号是后人追认的唯一的称号,一人就一个,不会跑出两个谥号或者庙号。但从汉代到宋代,一个皇帝在执政期间往往有很多年号。比如说觉得这几年实在是风不调雨不顺性生活不和谐,那就换个年号换换运气。比如我们

  • 陈友谅身中流矢而亡后 朱元璋怎样处置他的妻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友谅,朱元璋

    元朝末年因为对老百姓的压迫特别严重,所以诸多百姓已经受不了元朝的剥削,纷纷揭竿起义想要推翻元朝统治。元朝末年,群雄四起,当时诸多百姓起义军运动中有三支队伍脱颖而出,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所带领的军队实力最强,是元末抗元起义三巨头。三支军队早期相互协作确实也将元朝军队赶到黄河以北。其中,朱元璋、

  • 中国十大著名饭局,除了鸿门宴 你还知道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鸿门宴,饭局

    中国历史上有10个著名的饭局,每个都暗藏众多的奥秘,就算在现代社会,这些饭局中的学问也可以运用。古人酒局,或惊心动魄,或极尽风雅。遥想古人当年种种盛况,今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五体投地之余,别无他想。盘点古代十大著名酒局,全当抛砖引玉,实在惶恐之至。十大酒局之第十:醉打金枝醉打金枝是“酒

  • 浙江方言为什么这么难懂 浙江人讲方言像外星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浙江方言,吴语,方言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进步,方言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说他们当地的方言了。而江南地区的吴语,被称为最难懂的方言,浙江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地分南北,十里难同音。亿万口舌,吐千百言语。腔调各异,人心不同,一座文化巴别塔,难倒古今贤人。据统

  • 东京?汴梁?开封?北宋的都城到底是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京,汴梁,开封,北宋都城,北宋

    夏商时期,由于黄河时不时泛滥的缘故,都城也处于一种随时迁徙的状态,比方说商部族就曾经迁都至少13次。而到了后来,两京逐渐成为每一个王朝的必备框架:西周时的镐京(即宗周)和洛邑(成周)、隋唐时的长安(西京)和洛阳(东京)、明代的京师(北京)和南京(南京)、清代的京师与盛京…&hellip

  • 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共有720个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年号

    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故颇值得一书。年号溯源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号合称。如周宣王元年、=1年、三年,一直延至帝位更迭为止。这种“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