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李治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了

唐高宗李治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93 更新时间:2023/12/31 18:46:34

唐高宗李治,一般一提到他应该是这样:唐太宗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或者是那个让老婆篡夺了自家天下的窝囊男人;他是李世民“贞观之治”光芒下一星微光,他是李隆基“开元盛世”的背景板;他的宽厚被说成了怯懦,他的低调被当成了庸弱。但实际上,真实的他不逊于历史上任何一位有为的帝王!

从摆设到亲政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1.架空皇权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永徽六年之前,青年皇帝李治发现,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不在皇帝手里,而在首席宰相、托孤大臣、三朝元老和自己的亲娘舅长孙无忌手里,不管是杀伐决断、人事任免的国家公务,还是立储的帝王家事,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李治很沮丧也很无奈:他的太子之位名义上是舅舅给争来的,他的皇位是舅舅拥立的,这个舅舅从大唐开国一直为自己家“不辞辛劳”地“忙前忙后”……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似乎得感激舅舅。但是细一想不对,大唐姓李,现在却怎么看都像是姓“长孙”。而且,长孙无忌不仅独霸朝纲,还干涉李治的帝王家事(立储),李治的底线一点一点地被打破。

终于,紧接而来的那起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让李治坐不住了。永徽四年年底,房玄龄两个儿子引发的一起普通家庭纠纷,被长孙无忌当成了政治清洗的工具,荆王李元昌、吴王李恪、驸马房遗爱、开国宿将薛万彻等政敌被一网打尽,到永徽五年二月份结案的时候,朝堂之上已经尽是长孙家的势力。

以宰相班子为例,九个人当中,除了李勣是李治的人、于志宁首鼠两端外,褚遂良、韩暧、来济、崔敦礼等其余六人竟全是长孙一党。虽然长孙无忌仅仅是贪恋权力,并无伊、霍擅行废立甚至是王莽谋篡之心,但是,相权对皇权的侵蚀和冒犯已经到了让李治无法忍受的地步了。

2.李治的政治反攻

唐高宗李治

权力的道路上永远不允许两人并肩同行,皇权更不可以。李治性格宽厚但却不傻,政治上更是继承了其父亲的强大基因。所以,当发现自身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时候,他就开始反击了。

第一步,皇后废立。

这是李治和长孙集团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博弈,李治说:我的老婆我作主。长孙集团说:(王)皇后无过,不能废。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李勣的加入让本来处于下风的李治实现逆转。

永徽六年十月,李治一纸诏书,王皇后被废黜,理由是:

“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

当月十九日,根据文武百官的联名上疏,高宗李治册立武昭仪为皇后。李治第一次行使皇权。

第二步,冲破铁幕。

所谓“铁幕”,即长孙无忌在朝廷内外多年以来结成的盘根错节的官场关系网。在这张大网中,长孙集团的势力遍布各个角落,帝国每一项任命、每一道指令都深深地烙上了长孙无忌的印记。这种形势首先在皇后的废立过程中被撕开了一个角永徽六年九月,也就是在废立前一个月,长孙无忌的死党、同样老资格的褚遂良被贬出朝廷,长孙集团的末日号角开始吹响。

第三步,太子废立。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由长孙集团拥立的太子李忠被废为梁王,年仅四岁的李弘(和武后所生)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节节败退。

第四步,长孙倒台。

显庆四年,东都洛阳发生了一起所谓的韦季方、李巢朋党案。长孙无忌本来与此案毫无瓜葛,但是,在李治的直接授意下,此案的性质不仅变成了谋反,主角也变成了长孙无忌这和几年前长孙无忌构陷吴王李恪等人时如出一辙。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到:“帝(李治)竟不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许)敬宗诬构之说。”

纵横大唐官场三十余载的长孙无忌就此垮台。在这场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中,李治完胜。

皇权的渐次旁落

“二圣临朝”的大唐夫妻店

居家过日子,是老婆近,还是朋友近?当然是老婆。因为老婆怎么着也是自家人,而朋友关系再好理论上也是外人大唐第三任领导人李治也是这么想的。

事情开始于一个意外。唐高宗显庆五年四月,长孙无忌伏法,李治实现亲政。但他的意气风发仅持续了半年,十月,李治或者说大唐的转折点来了他中风了。虽然没有半身不遂,但精神头却一落千丈,年仅三十三岁的他实际上已经提前进入老年。但是,朝议还得进行,政务还得处理,咋办?刚刚扳倒专权宰相的李治再也不信任朝臣,望着案牍上如山的奏折,他把目光转向了后宫。

武后的政治春天从此到来。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关键时刻,武后自幼所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对政治的天生悟性和高度热衷,使她在政务处理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李治惊喜之余,不仅带她临朝听政,还“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但是,这种夫唱妇随的和谐景象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李治发现,在权力问题上,自己可能“前门拒狼,后门纳虎”,因为枕边这个女人的权力欲望比任何男人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她在培植自己的势力,李义府许敬宗等第一批反长孙人士已经聚拢到武后的身边。

第二,她在暗夺宰相的权力,武后集结了一大批名士(所谓“北门学士”),借修书之名,却行宰相之实处理各类奏折(“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

第三,她开始垂帘听政,“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预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在这整个过程中,相信李治是矛盾的:不放权身体不允许;放权的话又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老婆总比大臣值得信任。所以,在反反复复、犹犹豫豫中,武后一步步走向了前台。但在这里,我个人坚信,李治虽然宽厚却不昏庸,犹疑却不糊涂,他甚至一直把握着分寸和尺度但是,一是他身体做不了主,二是他还是低估了武后的欲望和野心!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洛阳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一段历史从此谢幕,一段历史又从此开

煌煌文治,赫赫武功

一段被严重低估盛世基业

由于武后的篡唐以及“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巨大光芒,李治的文治武功被彻底淹没。其实,当我们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重新站在公元七世纪中叶的天空来审视那段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一段比之“贞观”和“开元”也毫不逊色的盛世之花,曾在那个被传庸弱不堪的唐高宗的治下灿烂地盛开过。

1.永徽之治

整个贞观年间,虽然号称盛世,其实一直是凭借着惊人的战力连续进行开疆拓土。由于得不到休息,整个帝国国力始终没有恢复。高宗李治一继位就立即下诏,“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同时遵贞观故事,广开言路:“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他尤其对百姓疾苦极为关注,先后通过减少制币抑制通货膨胀、通过国家收购控制粮价,并号召全民勤俭节约。在这些措施下,虽然多遇灾年,但国民经济还是得到很大恢复和发展。这一段史称“永徽之治”。

2.《唐律疏议》

唐高宗于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布的《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代表了人类封建文明史法制最高成就,成为亚洲国家立法的典范与来源。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确立了中国古代刑法的规范,后世如宋、元、明、清等朝立法,都没有脱其窠臼。

3.庞大疆域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唐朝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威望的顶峰并不是贞观,也不是开元,而是高宗一朝。显庆二年,苏定方曳咥河会战,以一万破西突厥十万联军,平定阿史那贺鲁之乱,大唐势力进入中亚和西亚;龙朔三年(663年),刘仁轨败日本、破百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世勣平定高丽。截至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宗统治下的帝国疆域已达至极盛,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这一状况维持了32年。

唐高宗在位34年,在唐代帝王中在位时间仅次于唐玄宗(712-756年在位),其统治时期,开拓疆域,唐代疆域面积达到了最大,人口剧增、经济繁荣,完善了法律,政局稳定,为开元盛世打下了雄厚基础。被讹传的“懦弱皇帝”其实是一个有着非凡文治武功的伟人。这么一位创立千古伟业的帝王,千百年来竟然一直被弱化甚至抹黑,我们的历史,有时真是太任性了!

标签: 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

更多文章

  • 汉朝一共29位皇帝,为何其中4个都是“汉少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少帝,汉朝皇帝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对于汉朝历史上的29位皇帝,有很多被人们所熟悉,比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刘秀,汉献帝刘协等。当然,也有一些皇帝,则被很多人所忽略。而就这些被人忽略的皇帝中,就包含了四位汉少帝。皇帝

  • 张骞出使西域坚守信念 不能忘记他的匈奴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通使西域,张骞,西域

    ‍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男人成为英雄和找什么样的老婆没有本质的联系。尽管我们常说“成功男人背后有个好女人”,但女人对男人的影响确是难以进入其本质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会充满荆棘磨难,前进的人会走的非常艰难。这个时候身边能有人出现搀扶,陪同自己一起走下去,无疑

  • 爷爷继承了孙子的皇位?他还尊称孙子为太上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爷爷,孙子,太上皇

    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第一个太上皇是秦始皇的嬴政之父秦庄襄王嬴楚,中国的皇帝制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第二个太上皇不是皇帝。他是汉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皇帝的太上皇。唐高祖李渊禅位在被授予李世民后被尊为太上皇,也就是说,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通常是父子关系。当然也有例外,明朝明英宗

  • 王莽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脱离现实,违背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莽改制,王莽,新朝

    公元8年,王莽废刘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建国后的王莽为了解决自西汉后期就存在的民穷国虚、土地兼并、奴隶和流民数量增多、各地起义不断等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开始大力推行土地、币制、商业等全国性的改革行动,王莽希望借助这些改革来缓和新朝的社会矛盾,并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社会

  • 滕王阁本来就是赝品 历朝历代屡建屡毁重建29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滕王阁,滕王阁重修,假文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优美的诗句描写的是滕王阁上的景色,滕王阁和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而这句诗出自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该序和滕王阁文以楼名,楼以文传;誉满当时,声贯古今。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

  • 古代没有钟表如何计时?古代计时器漫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计时器,时间,钟表,长安十二时辰

    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古装历史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可谓大火,其对唐代的称谓、礼仪、建筑、服装、饮食、市井、娱乐、节日等制度和风俗都有很高的还原度,从而备受瞩目。因为涉及时间,有关唐人用来计时的工具便不可避免地被提及了,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种计时工具便是火闹钟。《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火闹钟一、以火计时人

  • 悲情的让国皇帝耶律倍 为什么背国离家投奔后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耶律倍,辽朝皇帝,让国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提起才华横溢却不善治国的皇帝,你会想到谁?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南唐后主李煜或宋徽宗赵佶的名字。确实,如果设立一个“皇帝才艺影响力”排行榜,这二位一定会名列前茅。我们今天说的皇帝其实也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他与二位亡国之君不同的是他

  • 长城因何伟大?万里长城是如何建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城,长城如何建造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道绵延21196180米的高墙[1]它从大海(河北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图中大海为渤海,摄影师@任世明)▼到沙漠(甘肃张掖正义峡兔儿墩,图中沙漠为巴丹吉林沙漠,摄影师@吴玮)▼它翻过高山(北京司马台长城,摄影师@周青阳)▼跨过平原(山西大同长城保平堡段,此处为山间平原,从大的地理视角来

  •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子虚乌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周恩来,握手

    中美两国外交官之间的确一方主动过来握手而遭到另一方拒绝的不愉快的事,但事件中的人物、场合和时间完全不同。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一九五四年四月下旬至七月下旬,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讨论和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第一次被邀请参加重大的国际会

  • 宋朝宫殿叫什么?宋朝的皇宫为何如此寒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宫殿,宋朝,宫殿,北宋,南宋

    但凡大一统的中央王朝都会建造成金碧辉煌的宫殿来彰显身份、国力。秦朝有阿房宫、汉朝有未央宫、唐朝有大明宫、明清两朝则是故宫紫禁城。但是有这么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朝代,它的皇宫却显得平淡无奇、默默无闻。宋代皇宫主要有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作为一国之核心的都城是如此,作为帝王安身之处的皇宫更是如此。所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