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女子服饰变迁史,绝美古风!

中国女子服饰变迁史,绝美古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76 更新时间:2023/12/9 14:08:04

中国古代服装犹如一幅长卷,在数千年的长河中徐展开,呈现出繁复万千的美态。各个民族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夏金元、明清直到发展到近现代,都以其各自鲜明的特色为世界所瞩目。

春秋战国深衣袍服

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深衣。

《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在春秋一直到汉代,曲裾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种根据礼制而制定的衣服,所以一直以来都深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采用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则;垂直的背线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要公平。

汉服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服短衣宽袖。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

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

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交领右衽”传统,也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南北朝华袿飞髾

魏晋时期衣冠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

唐惯束罗衫半露胸

唐代服饰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

齐胸襦裙。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

大袖衫,大气飘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华、恢弘、大气的文化特征,呈现出当时华丽开放的审美风尚。

这种服饰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五代。

宋襦裙外穿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但与唐朝服装相比,宋朝服装与传统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代女性内衣主要有襦、袄、背心、衫子。按照宋代的礼俗,女人裸露脖子和胸部是不体面的,因此,女性服饰往往在衣衫里面套上一件短上衣,前面扣扣,紧身高领。襦是一种窄袖的短衣,衣身长至腰间。

明上承周汉,下取唐宋

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清旗装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室。

旗装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

清代以来,坎肩极为流行。罩穿在氅衣、衬衣或棉袍之外的服装。旗人妇女在坎肩和褂襕的款式及色彩上非常讲究力求能够与穿在里面的旗袍和谐、媲配。

褙子,衣上流云,袖间清风。适合三五出行,日常穿着,雅致而轻灵,随意而自由。

民国短袄套裙

民国这段时间,其服饰特点女性主要为袄裙,衣服和裙子是分开的,衣服宽袖,斜襟。

高而耸立的领子带有着清末时期的余味,衣袖宽阔但是可以显出纤细的手腕。斜襟的设计更是凸显了中国古代的服饰特色。

那时的女生校服,浅蓝上衣、玄色裙子、白色纱袜、圆口布鞋,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民国旗袍

民国旗袍在中国妇女服饰史上是中国妇女服饰史发展的一个创新。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型期。

在许多关于老上海风情的文字里,总能看到木地板、老藤椅、即使在盛夏也穿得一丝不苟的长旗袍和尼龙丝袜。

中期的旗袍显其女性自由独立的个性,腰部逐步收紧显出女性整个身体胸、腰、臀的自然曲线美。

文章来源网络与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被盗掘最惨的皇家陵墓群——亡国遇到蛮族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南宋皇陵,绍兴南宋六陵,南宋皇帝,南宋历史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兵围困宋都汴梁。在围城的过程中,金兵发掘宋陵,导致了瘟疫。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敌之围城也,京城外坟垄发掘略遍,出尸取椁为马槽,城内疫死者几半。”《三朝北盟会编》也有类似的记录:“京城之外坟垅悉遭掘出尸,取其棺为马槽。杀人如

  • 历史没有假设:假设十四阿哥登基还会有乾隆盛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四阿哥,四阿哥,九子夺嫡,雍正皇帝

    人们常说清朝有三大谜团,一为太后下嫁摄政王、二为顺治出家、三为雍正夺嫡。这三大谜团中最为扑朔迷离,也最为戏剧性的,莫过于雍正夺嫡。从雍正继位之初,人们就怀疑他得位不正,于是乎雍正夺嫡的故事后来就成为各类武侠电影电视剧、清宫剧使用最为广泛的题材之一,雍正往往是里面人人得而诛之的反派角色。图为《步步惊心

  • 皇太极如何抢皇位 多尔衮母亲被假传遗诏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殉葬

    大妃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是乌拉部满泰贝勒的女儿,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作为努尔哈赤的大妃,是后宫的第一人,而且还生育了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三位在清初极具影响力的儿

  • 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没落 在七八十年代沉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上海,上海老照片,老照片

    上海意外成为通商口岸,才造成了近代的发展,回想历史被殖民除了当局的屈辱,也是一种被迫进步,步入文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把上海定为中外通商的五口之一,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意外。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上海当时的地位,不仅不如北方的天津、中部的汉口,也不及东边的宁波。康熙年间,清廷最初定下四口通商时

  • 明君和昏君结合体 唐玄宗李隆基比唐太宗差的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君,昏君,唐玄宗,李隆基,唐太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最早被封为楚王,武则天时代改封为临淄郡王。长安年间担任右卫郎将、尚辇奉御。神龙元年,迁卫尉少卿。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

  • 只为了民族团结 五胡乱华不让提了对得起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当“五胡乱华”被改成“少数民族南下”某省出版社要求将某作者书中的“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要求将“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理由是五胡乱华是&

  • 崖山之后无中国?元朝究竟是不是中国文化的一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崖山之战,元朝,南宋,南宋灭亡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牵引着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凝聚融合成一个集合体?在整个历史演进的轨道中,除了一个朝代不断更迭具象而有形的实体中国以外,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抽象而无形的文化中国?该书既是一本中华民族形成的极简史,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发展史。通过仔细研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作

  •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那些真实的惊心动魄的撤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撤侨,战狼2

    电影《战狼2》,燃情爱国题材,狂揽票房,不断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没有特色的吴京终于找到了挣钱的门道。有人说吴京的电影电视剧这么多有个特点一直没变,浮夸浮夸浮夸!杀破狼,男儿本色,中国特种兵等等都特么这个调调!简直是超级赛亚人在战斗!毫无逻辑性,毫无合理性!强行推爱国主义真是让人膈应!电影开头,冷锋

  • 吴越钱氏家族——千年名门望族 从钱镠铁券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越国,钱鏐,钱镠,吴越钱氏家族,丹书铁券,钱镠铁券

    钱镠[liú]铁券上嵌楷书金字333个,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14厘米,重约132两,约为6寸照片的10倍大。这是中国目前最早的也是仅存的丹书铁券,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钱镠铁券是记载唐末五代十国吴越国历史的重要文物,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铁券,一千多年来,它曾“六

  • 突然听到日本投降,中国是怎样的场景和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投降,抗日战争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作曲家陈歌辛为庆祝抗战胜利在1945时写了这么一首歌没错这就是后来全国人民都会哼唱的超市过年神曲《恭喜恭喜》……72年前的8月经历百般磨难的国人在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场景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