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

“汉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92 更新时间:2023/12/6 18:55:59

把刘邦称作“汉高祖”大概是最普遍的历史常识了。在网络很多人追问这些问题:汉高祖是庙号还是谥号?汉高祖年号庙号谥号?汉高祖是庙号吗?汉高祖的庙号?汉高祖刘邦的庙号?汉高祖谥号?汉高祖是谥号吗?对于历史略知一二的人,觉得“汉高祖”不是刘邦的庙号就是谥号了。毕竟这是从古叫到今的,古人也都这么叫。

比如元曲《哨遍·高祖还乡》就写“只通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比如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向刘备表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里,诸葛亮也用“高祖”来指代刘邦这位西汉开国皇帝。

汉太祖和汉高祖哪个正确?

我们叫刘邦“汉高祖”虽叫到了今天,但是这个叫法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刘邦的庙号从来都不叫“汉高祖”,而是叫做“汉太祖”,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叫错了刘邦的庙号,从而把这个错误的叫法流传到了今天。那么后世在称呼刘邦的时候,往往称之为“高祖”或者“汉高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邦,庙号汉太祖,谥号汉高帝,所以汉高祖既不是庙号,也不是谥号,反倒像“庙号+谥号”的合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邦在秦朝时期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再者之后,刘邦又击败强大的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刘邦创建的汉朝是封建社会唯一超过400年的王朝。著名史学家汤恩比认为,汉太祖刘邦创建的大汉帝国,可以和恺撒创建的罗马帝国相媲美。

这还要从庙号的起源说起。庙号制度源于商朝,在商朝的时候,商朝国王为了祭祀先王,发明了庙号和谥号制度。但到了周朝后,周朝废弃了庙号制度,只使用谥号,“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名字就是周朝的谥号。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觉得自己丰功至伟,臣子和后代子孙都没资格拿庙号和谥号评价自己,因此干脆将庙号和谥号都弃之不用。到这时候,庙号制度自周朝取消后,已经中断了近一千年了。

刘邦建立汉朝后,又重新恢复了庙号。不过,由于庙号的使用已经中断了一千年之久,商朝又太过久远,其庙号制度资料不存,根本无从参考,所以汉朝使用庙号如同盲人摸象,只能自己摸索着再重搞一套。于是,汉朝自己又重新建立起一套庙号制度,但由于是这个制度是新建的,因此还处在初期阶段,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用怎么叫,所以到这问题就来了。

刘邦死后,根据汉朝建立的庙号制度,刘邦是白手起家,其江山是靠自己打下来的,所以,汉朝廷将刘邦的庙号定为了“太祖”,谥号定为了“高皇帝”(其实谥法里也没“高”这个字,是刘邦的大臣们为了表示刘邦建立汉朝劳苦功高,故意为刘邦量身定制的),也就是说,刘邦的庙号应该叫“汉太祖”,谥号叫“汉高帝”,而根本不是我们现在称呼的“汉高祖”,那既然这个称呼不是汉朝起的,那又是从哪来的呢?

其实,“汉高祖”既不是庙号,也不是谥号,而是“庙号+谥号”的合称。具体来说,“汉太祖”是刘邦的庙号,“高皇帝”,“汉高祖”则是刘邦“庙号+谥号”的合称。那么,“汉高祖”的说法是谁发明的呢?

这就得问司马迁老人家了。原来,由于汉朝初建庙号制度,对史书中如何称呼皇帝并无具体规范,所以司马迁老人家写《史记》的时候,为了方便书写,在《史记·高祖本纪》将刘邦庙号与谥号的全称“太祖高皇帝”简化成了“高祖”三个字,等于是自己给刘邦创造了一个新称号高祖。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迁为什么要用“高祖”来称呼刘邦呢?因为在汉朝时期,人们往往用谥号,而不是用庙号来称呼一位皇帝,比如后来的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都是用谥号来称呼的,而这两位皇帝的庙号分别为“世宗”、“世祖”。而在隋朝之后,人们主要用庙号或者年号来称呼皇帝了,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康熙皇帝等。

附上司马迁《史记》一书中的原文,以正视听: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对于司马迁来说,也记载了汉太祖刘邦的称呼,表明其因为功劳最高,所以谥号高皇帝。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迁之后,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将原《史记》的“高祖本纪”换成“高帝纪”。但是,对于后人来说,一是受《史记》影响,二是为了表示对刘邦的尊敬,也就延续了汉高祖这一称呼。

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是汉高帝,而不是后世习惯称呼的汉高祖。

于是,随着《史记》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后世就把“汉高祖”这个称呼就这么流传了下来,刘邦的正确庙号“汉太祖”却反而没人知道了。

当然,“汉高祖”三字确实很容易造成误解。因为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常用“祖”字或“宗”字,而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准,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所以很多人才会误以为“高祖”就是刘邦的庙号。再加上确实有不少皇帝的庙号就是“高祖”,比如唐高祖李渊,所以这误会就更深了。

经过嘻嘻网历史朝代编辑组的解释,了解了“汉高祖”三个字的来历之后,大家就应该可以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吧!好了,搞明白刘邦庙号,谥号分别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还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庙号的皇帝。虽然庙号起源于商朝,但周朝和秦朝却没有沿用,所以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于是,刘邦便成为了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庙号的皇帝。

分清楚庙号和谥号

刘邦的正确称呼:汉太祖、高皇帝;

汉太祖:庙号;高皇帝:谥号;

两者不同,一般不会混称;

以清康熙帝为例,康熙庙号“圣祖”[清圣祖],谥号“仁皇帝”;没有“清仁祖”这种讲法;

之所以现代人会把刘邦的庙号和谥号混在一块儿,是司马迁时称其为高祖[在《史记》中],一流传开来,后人就都那么叫了,反正也顺;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解释:X祖,X宗是庙号;X帝是谥号;

【庙号】: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到秦朝被废止,汉朝又重新出现,但极为慎重,与谥号不同;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死后奉祀时的名号,用“祖”或“宗”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中的“太宗”,明太祖朱元璋的“太祖”,就是比较常见的“庙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会采用“太祖”这一庙号,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如果开国皇帝的基业和祖先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出生于世家大族,或者江山基本上祖先打下来的话,往往会自己采用“高祖”的庙号,而将“太祖”的庙号追封给祖先,这样比起来太祖比高祖高级点。比如魏高祖曹丕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但是,其父亲曹操是魏太祖。

西汉有庙号的皇帝

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刘盈--谥号:惠皇帝庙号:仁宗;

刘恒--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即耳熟能详的“汉文帝”]

--谥号:景皇帝庙号:高宗;

刘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宗;[即“汉武帝”]

刘弗陵谥号:昭皇帝庙号:睿宗;

刘询--谥号:宣皇帝庙号:中宗;

少皇帝刘恭、少皇帝刘弘、皇帝刘贺、元皇帝刘是、成皇帝刘骜、哀皇帝刘欣、平皇帝刘衍、皇帝刘婴这几个皇帝就是没有庙号的。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基本每个皇帝都有谥号,像大家熟知的“文景之治”、“宣元之治”用的都是皇帝的谥号。

刘邦花絮

汉高祖其实不叫“刘邦”,叫“刘季”?

刘邦的家庭成员:一个父亲,两个母亲,三个兄弟。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在楚国沛县丰邑中阳里,就是如今江苏丰县一带。刘邦本名刘季,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父亲被称为刘太公,母亲被称为刘媪,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刘大爷和刘大妈,都不是名字,而是下层社会的俗称。到刘邦做了皇帝,可能旧名不文雅,反不如用刘大爷、刘大妈来得亲切。刘大妈过世得早,刘太公沾了刘邦的光,加封为太上皇,一直活到高帝十年才去世。

刘太公在乡镇上算得上是家境殷实、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为人豁达,睦邻乡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刘太公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刘伯,二儿子叫刘仲,三儿子叫刘季,另有一个小儿子叫刘交,与三位哥哥不同母亲,家庭和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因为刘邦原来没有名字,季属于家里排行。至于刘邦这个名字,《史记》、《汉书》里都没有记载过,有人认为这个名字可能根本没有存在过,只是后人起的;也有人认为存在过,是刘邦后来自己为了有个正式的名字而起的。

古代兄弟的排名,常用的是伯、仲、叔、季,刘邦兄弟中没有“叔”,有可能原来有老三刘叔,只是早年夭折,刘季就成了老三。

刘太公就是一个农民家庭,虽然不至于饿肚子,但也属于底层。先秦到秦代,贵族平民的区分相当明显,底层农民,没有用名字的地方,很多也就根本没有像样的名字。比如刘邦的父母,其实也都没有名字。根据《史记》、《汉书》的记载,刘邦的父亲叫刘太公,意思就是刘大爷(网上所谓刘邦之父名煓,不见于正史)刘邦的母亲叫刘媪,意思就是刘大妈。听着两个名字,哪里是像样的人名啊,也就是乡里乡亲这么叫而已。

刘邦兄弟三个,分别叫做刘伯、刘仲、刘季。古代男子排行,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所以兄弟三人的名字其实就是刘老大、刘老二、刘小。刘邦原名就是刘家最小的孩子而已。(另外刘太公还和外室有个儿子刘交,这是庶出,跟三兄弟不长在一起,所以不排在内)

也就是说,刘邦早期是一直顶着刘季(刘小)这个名字。从他做亭长,到起兵反秦。至于刘邦这个名字,估计是他有了一定地位以后总要有个正式一点的名字。可能是做了汉王以后,也可能是做了皇帝之后,就不可考证了。

另外一种说法,由于《史记》、《汉书》这些正史都没有记载过“刘邦”这个名字。有人认为这个可能是汉代后人所起,刘邦活着时根本没用过,一直都只用“刘季”。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从刘邦给儿子们起名字也透着随意,长子刘肥(估计就是长得胖),三子刘如意(就是喜欢),七子刘长(估计长得长)。所以感觉刘邦自己一直没有一个正式名字也没什么奇怪的。

大哥刘伯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勤劳耕作,家境不错,很得刘太公的喜爱,可惜死得早,留下了大嫂和儿子刘信单独生活。青年时期的刘邦不务正业,经常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大嫂家蹭饭吃,次数多了,难免惹大嫂讨厌。某天,大嫂故意使坏,说家里已经吃完,没食物了,然而刘邦看到锅里还有饭菜,自此以后,刘邦怨恨大嫂,再不来往了。

刘邦做了皇帝后,对其他亲戚都有王侯的封赏,唯独对大嫂家里没有表示。后来,刘太公看不过去,一番劝解后,刘邦拗不过亲情,追封大哥刘伯为武哀侯,封其子刘信为羹颉侯。

二哥刘仲与大哥刘伯是同一类人,刘伯死后,刘太公将刘家的希望寄托在刘仲身上。刘邦起兵后,刘仲没有跟随出去,一直留在老家伺候刘太公,大概后来也同刘太公、吕后一起被项羽扣押做了人质,后来楚汉和谈之后,才被释放。

刘邦当上皇帝后,刘仲改名为刘喜,被封为代王,镇守北地。然而,刘仲实在不是做国王的料,没多久匈奴打来,他就弃城而逃到长安。经过赦免,降为合阳侯,安稳在领地上过日子。刘仲虽然碌碌无为,但其子刘濞却不错,就是汉景帝时期的吴王,掀起了七国之乱。

幼弟刘交,有字称“游”,他与三位哥哥不同母亲,大概是刘媪死后,刘太公续娶的妻子。从刘交的名字不俗,也有字号来看,他的母亲应该有一定文化。刘交年轻时广泛交友游,好书法,多才艺,与穆生、白生、申公等人一同在大学者浮丘伯的门下学习,直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才散去。刘交比刘邦年轻得多,死于汉文帝元年。

兄弟四人中,刘交与刘邦习性相近,刘邦起兵后,刘交一直跟随身旁,出出进进充当联络内外的机要秘书,最为亲密,刘邦当了皇帝后,刘交被封为楚王。饱暖思淫欲富后寻祖宗京东刘强东或是刘交后代。

刘邦称帝前人们为何称他为沛公?

自从吕雉到莽莽森森的芒砀山中寻到丈夫刘邦后,刘邦也感激于妻子的艰难苦楚,就在群山中找了一个幽谷,辟地筑室,暂时安居于此,也免了妻儿的奔波劳顿和相思之苦。

当时,陈胜起兵举事不久,东征西讨,烽火燎原,各地起义呈风起云涌之势。而在秦治下的郡县,很多当地百姓杀掉郡守县令,以响应陈胜义军。而陈胜起兵的蕲县,与沛县相距不远,沛县令既怕百姓举事杀己,又怕陈胜提兵来袭,便有心向陈胜主动投降,因此他找来萧何和曹参商议。

萧何曹参觉得不妥,说您作为秦吏,代国守城,若降盗贼,如何服众?搞得不好还会激起兵变。还不如招集在外逃亡之士,增添兵甲,加强守备,此为上策。县令觉得在理,依计而行。萧何又建议说,刘邦素有人望,如果赦免其罪,召回使用,刘邦定然感激不尽,则足能以一挡百。县令觉得也有道理,就安排攀哙,让他出面去召回刘邦。

为何选攀哙?原来,攀哙与刘邦是姨夫关系,也即连襟,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樊哙也是沛县人,出身贫苦家庭,早年以屠狗为业,刘邦好酒也好狗肉,经常到樊哙那吃蹭吃,久而久之,两人成了狐朋狗友。樊哙当然知道刘邦去处,便径直往芒砀山,在刘邦的安乐窝找到他,转达了县令赦免他,并请他回去守土卫家之意。刘邦在此半年多,正不知接下来如何是好,县令正好给他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何乐而不归?他便带着之前的壮士和在此收纳的英雄近百人,一路滔滔就往沛县赶。

队伍刚至中途,却见萧何与曹参一路跌跌撞撞奔来,问何故?萧何说,开始我二人本来想请你回来,共图大事,也做通了县令的工作,不想后来县令有所觉察,怀疑我们叫你回来会夺城杀令,他便让人关闭城门,全城追捕我二人,将要诛杀。我二人赶紧爬出城墙,闻风而逃,一路寻你们而来了,现在已到了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不如索性拿下沛县。

刘邦一听,正中下怀,一路往沛县走,一路商量讨论。到达城门下,城门紧闭,萧何建议说,城中百姓,不服县令者众多,不如投书入城,劝那些好事者杀掉县令,揭竿而起。于是,萧何写下一书曰:“天下苦秦久矣。(又是这一句)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意思是如今诸侯并起,肯定要来攻击沛县,不如杀掉县令,改立子弟中有威望者,以响应诸侯,则能保证家人平安。

刘邦看后说,写得好。他把信绑在箭上,到城下喊道,城上各位兄弟,请阅此信,可保全城老小。说毕,把箭射到城楼上。守卒们纷纷取信来读,一传十十传百,守卒们和城中父老对刘邦的话深信不疑,他们一窝蜂跑到县衙,竟然把县令真的给做了,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队伍进城。

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沛县,可见开张大吉。不过,这一大帮人,总得有个头。大家推荐就邦为沛令。刘邦谦虚地说,今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如果稍稍处置不当,便会前功尽弃。举大事,在下能力有限,还是请大家另择高人吧。又有人推荐萧何与曹参,他们均推辞,力举刘邦。刘邦还想推辞,有人在人群中喊话说,刘季你就别推辞了,我们占卜过,只有跟着你,才能成大事,得富贵。刘邦遂不再推辞。

于是,大家推举刘邦为头,立为沛公。然后,选择良辰吉日,沛公举行就职仪式,祭祀黄帝蚩尤,特制赤色旗帜,杀牲祭旗,挂满全城。作完就职演讲后,刘邦封萧何为丞,曹参为中涓(内侍),樊哙为舍人,夏侯婴为太仆,任敖为门客。封官完毕,刘邦又在沛县及周围招兵买马,收兵二三千人,安排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众文武,集结兵马,进攻胡陵、方与二县。然而,出兵不久,刘邦母亲病故,刘邦便召回众人,回到丰乡,先守孝,再说。这一年,刘邦四十八岁。

刘邦为何不追封父亲为皇帝?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登基之后,一般都会追封自己的父亲,甚至是祖父为皇帝,以显示自己的孝心。例如曹丕称帝后,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将自己父亲、曾祖父等等,追封了好几代,一直追封到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追封已故父亲朱五四为皇帝,庙号仁祖,谥号淳皇帝。但是刘邦登基之后,只是将自己的父亲尊为太上皇,死后也没有追封皇帝封号。因此很多人认为,刘邦与父亲刘太公关系不好,也有人说刘邦一点都不孝顺,真都是这样吗?

刘邦因为读书不多,说话又比较粗野,还和樊哙这样杀狗的人成为朋友,当时的乡邻们都把他定为成混混。名声不佳,家里也没钱,这样刘邦是老大不小了,都没能娶上老婆,但是朋友倒是结交了一群,但都是一些当地人认为的“地痞无赖”。朋友多了,花销自然也多,他的那点收入自然是不够花,于是刘邦每到没钱的时侯,就去嫂子家蹭饭,为此经常受到嫂子的冷嘲热讽。刘邦也因为这些做派,经常遭受父亲的打骂,可他却依旧不知悔改,刘太公经常大骂他“无赖”,说他半点不像刘家的的孩子。史记中记载刘邦确实不是刘太公的儿子。记载中,刘邦的母亲在河边睡着了,“梦与神遇”。之后天色突变,空中电闪雷鸣,刘太公担心妻子,便出来寻找,找到河边,看见有一条蛟龙伏在妻子身上。王氏回家后不久便怀孕,生下了刘邦。当然这些都是杜撰的,也是当时的政治需要,“不凡之子,必异其生”,古代帝王贵胄都是如此。

不管传说中刘邦是谁的种,但刘太公肯定是最清楚他只是的凡人,还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坏小子,刘太公的心中当时想到,肯定是自己这个儿子,这一辈子算是废了。当时的刘太公万万没想到,就是他嫌弃的无赖之徒,后来竟成就了一番伟业,最终还开创了大汉王朝,成为一代伟大的帝王。

刘邦和父亲的感情究竟如何,也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在彭城之战,刘邦率领56万大军,去围攻项羽的3万楚军,结果刘邦的56万大军在半天之内,就遭到了全军覆没。刘邦率领家属和小股部队逃跑,因嫌弃自己坐的马车跑的太慢,就将父亲和老婆吕雉扔下马车,又多次将儿子刘盈和女儿刘乐扔下马车,被夏侯婴拼命捡回来,才躲过一劫。

刘邦没有后顾之忧,很顺利的逃跑了。而父亲和吕雉被项羽抓获,但是项羽是正人君子,不屑于用阴谋,只用阳谋,所以就将刘邦父亲和吕雉送给刘邦了。究竟是刘邦无情无义,对父亲大不孝,还是刘邦看穿了项羽的为人,故意而为之,就有很大的争议了。有人讽刺本来就不是亲爹,刘季是龙和他妈苟合生出来的。

刘邦击败了项羽后,登基称帝,改国号汉。刘太公也被接入宫中。刘邦碍于封建的孝道,每五天朝拜太公一次,按照一般人家父子相见的礼节。过了一段时间,太公的家令便对太公说:“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不应有两个君主。皇上是你的儿子,但他也是整个天下的主人;在家你是父亲,但对皇帝你却是臣子。你让天下之主来参拜臣子,那皇帝的威严又怎么遍行天下?”太公听后觉得这个家令说的很有道理,便牢记心中。后来刘邦再去朝见太公时,刘太公就抱着扫帚,面对门口倒退着走,像奴仆一样迎接主人。刘邦看到后,急忙下车搀扶,问:“为何如此?”太公说:“皇帝是万民之主,怎能为我而乱了天下的规矩!”究竟时该遵守“君臣之礼”还是“父子之礼”刘邦也犯难了。但后来刘邦想到了一个办法,尊奉刘太公为太上皇帝,名义上地位上高于刘邦,但不得干政。于是皇家的君臣父子、伦理纲常问题就解决了,后来这个办法一直被延用。

公元前197年,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帝刘太公崩于栎阳宫,享年75岁。他前半生平平淡淡,后半生因为儿子卷入了权力纷争之中。还曾为人们留下了“分一杯羹”的典故,分一杯羹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长期与刘邦对峙下去对自己不利,便抓了刘邦的父亲,并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但令项羽万万想不到的是刘邦听到消息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你杀了我们的父亲炖成肉羹,就分一杯羹给我吧。出身贵族的项羽,恐怕一生都不能理解,出身贫苦的刘邦身上的这种“无赖”精神。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很多人认为,刘邦是个冷血,不顾亲情的人。

后来刘邦称帝之后,每隔五天,就要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并且像普通父子一样行礼。刘太公感觉自己的儿子对自己行礼并没什么。但是管家却提醒他,他的儿子是天子,他是人臣,不能让皇帝行礼。因此刘邦再去看刘太公的时候,刘太公就再门口迎接刘邦。刘邦因此封刘太公为太上皇,继续以父子礼仪相见。中国国历史上有很多太上皇,至于坐上太上皇的原因是各种各样,有的是无可奈何;有的是功成身退;也有的是纯属好逸恶劳……刘煓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做过皇帝的太上皇。

正史有关太公于刘邦发迹前和被尊为太上皇之后的记载极缺乏,晋代小说式文献《西京杂记》有则故事说道太公当上太上皇以后移居长安深宫一直闷闷不乐。刘邦询问的结果才知道太公“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余。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新丰城),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意思是太上皇迁移长安,居住深宫,凄怆不乐。汉高祖暗自通过左右探问其故,因太上皇平生所好,皆为屠夫商贩的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踢球,以此为乐。如今皆都缺无这些,故而不乐。高祖便营建新丰,移迁诸多故人充实那里,太上皇方才喜悦。所以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之故。

刘邦给年仅80岁的刘煓找了很多年轻貌美的妃子和宫女陪侍,但是太上皇闷闷不乐。刘邦又给父亲在郊外盖了一座新丰城,将老家的部分邻居迁过来一起住,布局和家乡农村的几乎一摸一样,还喂有鸡鸭鹅,这次太上皇刘煓就高兴了。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刘邦让老人安度晚年,也是大孝。

后来刘太公去世之后,封号仍然没有改变,没被追封为皇帝,也没有庙号。生前不封为皇帝可以理解,毕竟刘邦才是皇帝,但是死后理应追封,因此很多人认为刘邦对自己对父亲不孝。其实不是,刘邦之所以不追封自己的父亲,只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只是一介平民,于国无功,不应该得到封号。刘邦父亲刘煓是太上皇,但是死后没有被追封,原因就是这个天下是刘邦取得,如果被追封那么后世子孙将会降低对于刘邦的崇拜。而且,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太上皇者,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由此可见,刘邦并不是不孝,只是公私分明。

标签: 刘邦庙号谥号汉太祖汉高祖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的另一面:一生大搞建设 没空修自己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朝,隋炀帝

    隋炀帝:一个聪明人过度折腾,最终覆灭了一个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存续仅38年。这个王朝之所以早早覆灭,原因很多,运势和民意都发挥了不少作用。但第二代继任者隋炀帝的过度折腾,肯定是一个主力因素。隋炀帝作为一代亡国之君,为各种民间野史贡献了丰富的素材。他工于心计,取悦母后,耍了种种阴谋诡计

  • 明朝国号的由来?真的是跟明教白莲教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明朝国号,朝代,朝代名称

    看过金庸倚天屠龙记的人都对明教教主张无忌的故事十分熟知,根据《倚天屠龙记》的说法,认为朱元璋作为明教教徒,将国号定为明,是因为明教之意。这件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嘻嘻网带大家来探究一下。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都称帝,国号大明,对于这个国号,是有一定质疑的。因为在中国历史朝代国号往往以开国君主的地名

  • 契丹族建国为什么使用“辽”字?与辽宁有何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契丹,辽国,少数民族政权,历史朝代,朝代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大小王朝七十余个,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国号,像契丹族建立的“大辽”这般神秘。迄今为止,关于“辽”的解释仍无定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辽”为“镔铁”;陈述先生认为“辽&rdqu

  •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朝代 各朝代延续时间排行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朝代,历史朝代,国祚,朝代持续时间

    都说中国是上下五千年,到底多少年其实是没有定论的,争议还特别大。不过,从比较宏观的视野来看,框架还是比较清晰,我们今天来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歌。最简版朝代歌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中国有多少个朝代?这是一个十分难以回答的问题,史学家都说不清楚。因为上面这首朝代歌,仅仅是大

  • 中国皇帝的帝号漫谈:庙号谥号年号尊号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庙号,皇帝,皇帝庙号,中国皇帝庙号,谥号,皇帝谥号

    众所周知,除了名字之外,中国封建政权最高统治者皇帝还拥有多种称号帝号,比如庙号、谥号、年号、尊号、等等。一则在封建社会,帝王乃“九五之尊”,因此,他们的名字是不准直“呼”或直“书”的,必须找个替代词,这即是所谓的“避

  • 完全不是太子人选 李治却坐享渔翁之利继承大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唐朝皇帝,太子,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李承乾

    英武的唐太宗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可是他亲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却令他大失所望。昔日追随他打天下的寒士们,也不具备担负起匡扶李唐的力量。随着保守派大臣占据主动,年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共有1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李承乾(619年645年),唐太宗长子,母为长孙皇后。楚王李宽(619年一?),唐太宗李世

  • “朝”和“朝代”有差异 “王朝”与“皇朝”的有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朝代,王朝,皇朝

    “朝”和“朝代”的差别中国朝代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朝”与“朝代”的区别在于”朝”是当时就有的观念,如孔子说过“丈于朝”,因此“朝”

  • 赵构文武双全本是一条好汉 怎么成了逃跑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构,宋高宗,逃跑皇帝

    靖康之后,宋皇族多数为金军所俘,都城汴京遭空前浩劫,政权名存实亡,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说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在这危急之时跳出来挑起了宋朝的大梁。这就是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历史上对他,褒贬

  • 山河破碎:长安城是怎样被黄巢等农民军毁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安,都城,黄巢,黄巢起义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成年后屡试不第。就在王仙芝起义的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黄巢聚集周围百姓,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冲突。875年,黄巢投奔王仙芝,参加农民起义。878年王仙芝死后,起义众军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880年,黄巢军进长安,于含

  • 自己作死的太子李承乾 李治渔翁得利让女主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唐朝太子,唐朝皇帝,李承乾,李治,武则天,武曌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多少个妻子和儿子?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