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子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
秦王子婴,即秦三世(?―前206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天。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秦二世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扶苏的儿子(又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或侄子,是秦始皇侄子,即成蟜之子更可靠),胡亥死的时候才23岁,即皇帝位。其后不久,子婴依赵高建议,废帝号,称秦王。
子婴即位五天后,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并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并诛杀赵高三族。四十余日后,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不久,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因无力抗争而撤退。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历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秦朝历代皇帝
生平事迹
拥立为君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宠信赵高,赐死扶苏,诛杀多位旧臣,包括蒙恬、李斯等人。当秦二世准备加害蒙恬时,子婴曾劝阻二世说:“赵王迁杀死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结果都使国家灭亡。蒙氏,是秦国的大臣、谋士啊!而陛下您想一时就把他们杀掉,臣私下认为不妥。诛杀忠臣而举用没有德行的人,是使朝廷内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将士们意志丧失啊!”但秦二世不听从他的谏言。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始皇孙子子婴即皇帝位,并将玉玺交给他。其后不久,赵高声称民变四起,秦地比统一前更小,建议子婴称王而不称帝,子婴依赵高,废帝号,改称秦王。
诛杀赵高
公元前206年9月,赵高令子婴实行斋戒,要到宗庙行礼,接受传国的玉玺。经过了五天,子婴与他两个儿子及宦者韩谈谋议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了秦二世,害怕群臣们诛杀他,便假作是行德义而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约定,消灭我国的宗族后瓜分土地在关中称王。现在要我斋戒,到宗庙敬祀祖先,这是想趁机在宗庙中杀死我。我推托有病不能去,丞相一定会亲自来到我这里;他一来我们就杀了他。”赵高几次派人来请,子婴都不去宗庙。果然他亲自来到斋宫,子婴便命令心腹韩谈刺死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
投降刘邦
刘邦义军最先进入关中,子婴遂派将领率兵至峣关抵御,刘邦带军绕过峣关,越过蒉山,在蓝田一带两度大败秦军。公元前206年十月,进入武关,到达灞上后派人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遂与妻子用绳绑缚自己,坐上由白马驾驶的白色马车,身着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装束,并携同皇帝御用物品(包括玉玺和兵符),在轵道亲自至刘邦军前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那一刻正式灭亡,所以子婴共当了46天秦王。樊哙提议杀了子婴,刘邦并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的部将曹无伤向项羽称刘邦将以子婴为相而自立为关中王,结果项羽设下了鸿门宴。项羽入咸阳城后,立刻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及纵火。
身死之后
子婴死后,有关他埋葬的地点一直不详。
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是秦二世胡亥的侄子?
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因此关于他究竟是谁?出现了以下三种说法。
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传》:“高(赵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在这段话中,说到子婴是“始皇弟”。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一共有兄弟四人。
其中两个小弟弟是生母赵姬和嫪毐所生。后来由于嫪毐不知天高地厚,总以秦始皇“假父”之名在外飞扬跋扈,还总想取代秦始皇的帝位,暴怒的秦始皇最终将他车裂,而那两个小弟弟也被塞在麻袋里,活活摔死。
还有一个弟弟是同父异母的成蟜。成蟜是秦庄襄王回到秦国后所生,秦庄襄王去世的时候,他才11岁。
当时秦国有传闻说秦始皇是赵姬和吕不韦的孩子,因此暗中有人支持成蟜,希望他反叛夺位。
吕不韦视成蟜为秦始皇的潜在危险,所以一直想要除掉他。
被逼无奈的成蟜最终叛秦降赵,在屯留起兵。
结果秦始皇很快就打败了他。
成蟜最终被吕不韦处死。
如此来看,如果这些记载属实,子婴就应该不是秦始皇的弟弟。
二是“秦二世的兄长”。这一派认为《秦始皇本纪》的有关章句应该理解为:“立二世之兄、子婴为秦王。”
据史书考证,秦始皇有子23人。
在秦始皇去世后,想要独掌大权的赵高趁机篡改遗诏,将无能的胡亥改立为帝。另外又以假诏传给扶苏,命他自尽。
既然胡亥的继位不合法,当然很难服众,最能威胁到帝位的首先是他的亲兄弟们。
所以,胡亥继位后,立刻将“六公子戮死于杜”。另外又将12个兄弟杀死在咸阳。公子高知道自己也难逃一死,索性自请给秦始皇殉葬。而公子将闾等3人也被迫“拔剑自刎”。
胡亥为人残暴,不光杀光了所有的兄弟,还将所有的姐妹“戮死于杜”。
所以,说子婴是胡亥的兄长,好像也不成立。
三是“秦二世的侄子”。《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
有人说子婴是扶苏的儿子。
理由嘛,自然是长孙,最有资格继承皇位,所以子婴才敢和两个儿子谋划杀掉在朝中为所欲为的赵高。
问题是秦始皇死的时候才50岁,推算扶苏死时不过30岁。就算他结婚早,子婴长大成人了。可是子婴再大也不过15岁左右,子婴还有两个可以和他谋事的儿子呢,这又怎么解释呢?
再者,胡亥那么残暴,凡是对他的皇位有威胁的都被他杀了,连他的亲姐妹都没有放过,想想子婴如果是扶苏的儿子,那难道不是一种威胁吗?只怕以胡亥的性格,不可能留下他的性命。
所以,子婴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那么会不会是成蟜的儿子呢?
再回到《六国年表》中的那句话:“高立二世兄子婴。”这个地方,或许应该理解为:赵高立秦二世胡亥的从兄的儿子子婴。
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得不清楚。不过有史书记载,当初成蟜叛秦出逃后,将2岁的幼子留在秦国。由于年幼,被称为“子婴”。
胡亥为了保住皇位,诛杀了兄弟姐妹。
子婴是侄子,想要争皇位怎么也轮不到他,因此子婴对胡亥的皇位构不上威胁,所以他在看到胡亥滥杀时,能大义凛然地站出来,劝谏胡亥。
种种线索表明,子婴最有可能是成蟜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侄子。
从东汉班固一直到近、现代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多采用第一种说法,又指子婴是二世长兄扶苏的儿子。
亦有论者支持第二说,论点包括:
子婴的遭遇、才干及影响力并非任何属秦二世同辈或后辈者所能企及。
最大的可能性是:子婴是秦始皇的孙子、扶苏的儿子
先秦历史总有吊诡之处,一方面司马迁白纸黑字的说:子婴是秦二世胡亥的兄子,另外子婴居然还能和自己成年的儿子谋诛赵高?!在这里我就简单的做一些加减法,来推测一下子婴的年龄。
如果假定和自己的儿子谋划是假,那一切都可以解释,没有任何冲突。
如果子婴确实是和自己的成年儿子谋划,假定他儿子15岁,古人十五岁得子,那么子婴的年龄下限当在三十岁左右,而胡亥死的时候才23岁。当然,大家族里面,侄子比叔叔大也是有可能的,那么保守估计子婴的爸爸,也就是胡亥的这个兄长在胡亥死的那一年应该是至少四十五岁。秦二世在位两年,那么在秦始皇死的时候,这位秦始皇的儿子应该是四十三岁左右。秦始皇死的时候五十四岁,也就是说秦始皇的这个神秘的儿子是秦始皇11岁得来的儿子!并且这个儿子15岁迅速有了子婴,子婴也在十五岁迅速的有了后代。
所以子婴不大可能是胡亥的侄子辈。
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胡亥死年的上限,子婴也不可能是胡亥的弟弟。如果是兄长的话,那么子婴的年龄必然在扶苏和胡亥之间,但是胡亥把秦始皇的骨肉连公子带公主都杀的二十来个,子婴是不是能从这里面逃出来?这个已经没有任何的史料记载了。所以胡亥子婴同辈,暂且存疑。
那么子婴是不是皇叔呢?这个就牵扯到秦始皇有没有弟弟的问题了,史书记载,秦始皇还有一个弟弟,谋反的长安君成蟜。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记载。问题在于,如果子婴真的是秦始皇的弟弟,那么秦庄襄王难道会不给他们封君?所以皇叔的可能性倒也不大。
子婴是一个“公子”,史记上提出来了很多次,能被称为公子的,只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秦始皇的儿子辈,综合上述的讨论,子婴应该是扶苏胡亥的同辈,秦始皇的庶子,或者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之类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