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太监曹化淳居然是被冤枉的 历史第一背锅侠

明朝太监曹化淳居然是被冤枉的 历史第一背锅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097 更新时间:2023/12/24 6:14:25

天子守国门,崇祯皇帝守北京,北京自古兵家重地,易守难攻,本来李自成急切难以一时攻入,崇祯也指望拖一段时间,好让四方来勤王,却没想到京城大门广宁门忽然开,李自成军队一哄而入,北京遂沦陷。

有人说这广宁门是曹化淳打开的!

说起曹化淳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明朝东厂曹公公,那可就人尽皆知了,在各个影视电视剧里,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不过曹化淳并不是曹正淳。

可是影视剧里所表现的也不能尽信。

影视剧里说,曹公公武功高强。

事实上,年幼的曹化淳进入皇宫以后,学习的主要是诗文书画,居然还样样精通,是个学霸级的人物,深受当时的太监总瓢把子王安的赏识。

影视剧里说,曹公公是魏忠贤的走狗。

事实上,魏忠贤害死王安之后,曹化淳作为王安看好的后备力量,还受了牵连,跑到南京去待了七年,基本属于被闲置。

影视剧里说,曹公公无恶不作。

事实上,魏忠贤倒台之后,曾经服侍过幼年崇祯的曹化淳被召回北京,负责平反魏忠贤时期的海量冤案,先后将两千多件案子拨乱反正,这是何等的积德行善啊!

1644年,崇祯十七年,甲申年。

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

不久之后,清军进入北京,出于尊重前朝皇帝,或许也为了收买人心,为崇祯皇帝办了三天丧事,追赠庙号怀宗。

又过了大概半年的样子,顺治皇帝到了北京,曹化淳出人意料地从天津赶到北京,上疏请求妥善处理崇祯皇帝的坟墓修建工作,顺治皇帝同意了曹化淳的请求,并直接放权让他负责办理。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股妖风吹起。

一帮投降了满清捧臭脚的东林党人居然跳出来举报,说当时李自成攻破北京就是因为曹化淳主动打开城门。

“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城破的时候,人家曹化淳在天津养老已经有六个年头了!根本就不在北京!

曹化淳上疏为自己辩护,虽然没有视频记录,但不在场证据确凿、事实清楚。

顺治皇帝也是个明白人,就此事做出批示:“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没有搭理那帮疯狗。

这帮人不止是疯狗这么简单,他们还在各种场合,用各种手段诋毁曹化淳,利用他们掌握的资源,在各种文献野史上抹黑曹化淳。《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季北略》、《明通鉴》全写的是曹化淳开的城门。

后来,曹化淳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看到指责他打开城门的说法还是很有市场,很害怕“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但是曹化淳不是大V,不掌握水军,更没有删帖的权力,无奈的他只好把自己掌权时的一些重要文件整理归档保存,还提前写了一份遗嘱,做了四首诗。

这里摘录其中一首

《忽覩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

报国愚衷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曹化淳的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

十多年后的1662年,曹化淳在郁闷中背着黑锅离开人世。

不白之冤

甲申三月,曹化淳不在北京,其时已经乡居六载。

甲申五月,清军入京,为崇祯皇帝后发丧三日,追赠庙号怀宗。十月,顺治移驾北京,曹化淳赴都上疏,请妥善处理怀宗帝后陵寝。经恩准,委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

此时,顺天府杨博,宛平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曹化淳上疏辩诬,奏辩甚力。奉旨“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

甲申之后,启门之说,仍广为流传。曹化淳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见仍有“捏诬之语,”深恐“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遂于1662年去世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四首,并抄录旧稿《记事俚言》和《剖陈疏稿》、《告归底册》,分发给诸子侄。《被诬遗嘱》及《感怀诗》,经曹氏后人传承抄录,至今仍保存完整。《遗嘱》较长且为文言,《感怀诗》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如《忽覩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诗:“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曹化淳与东林交好且为人忠厚,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感受到了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

曹化淳“开城门”辨

曹化淳,祖籍江苏省徐州宿迁县,明永乐二年迁居顺天府武清县王庆坨。曹氏祖茔曾有曹化淳的衣冠冢及康熙年间的碑文。明崇祯时特进荣禄大夫曹化雨是其兄,至今王庆坨尚有曹氏家族后裔。故《武清县志》将曹化淳写进“人物”部分是必然的。

曹化淳为明代后期的宫廷总管大太监。清初学者计六奇在《明季北略》卷二十中写道“十八日申刻外城陷”,“……贼攻西直门不克,攻彰仪门。申刻,门忽启,盖太监曹化淳所开。得胜、平子二门亦随破,或云王相等内应也,”文中认为李自成起义大军进攻广安门(彰仪门)乃是曹化淳开的城门。但在清乾隆七年编纂的《武清县志》“人物”部分里记载曹化淳是这样的:“……迨怀宗(崇祯)不讳,义不辞难,亲为含殓。上疏乞封陵安厝,诚恳悉沥肝膈。世祖章皇帝监其悃忱,召侍讲幄,准不受职。时有流言诬以广宁、东直门者,上疏奏辨,奉旨‘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陈,该部知道。钦此。”由此可知,县志里澄清了曹化淳开广安门的事实。

县志记载了曹化淳对明王朝忠心耿耿,对崇祯皇帝的死“诚恳悉沥肝膈”。这一点,入清以后,清最高统治者肯定是对其进行审查与甄别的。他的态度表明,当农民起义军围北京时,他没有为起义军开城门的可能性,因此顺治皇帝给他的结论是:“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陈,该部知道。钦此。”这也难怪在他死后的康熙二十四年、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两次谕祭,“恩隆之遇,光及泉壤”。

曹化淳是崇祯皇帝十分宠信的大太监,和崇祯皇帝的关系极为密切,北京西城古迹广化寺内有一文物,乃明崇祯七年(1634年)崇祯皇帝奖谕曹化淳的御笔草书诗碑;王庆坨曹氏宗祠有崇祯帝亲笔御赐“公清直亮”匾额一方;足以证明曹化淳与崇祯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曹化淳在崇祯朝任司礼监大司礼,崇祯皇帝还曾让他代皇帝兼管过北京地区的军事防守。他忠于职守,崇祯十一年修建卢沟桥城堡拱极城时,积极筹划银两,第一次筹到六万二千八百六十五两三钱五分四厘;第二次三万五千八百八十六两八钱六分七厘;第三次五千两。建城资金69%以上系曹化淳筹集。此举详见于“明太监武俊自述碑”(又名“修建拱极城碑记”)。该碑复制品现镶嵌在北京卢沟桥东侧宛平城城门洞内。他办事很有魄力,皇帝称赞他“公清直亮”,故而把监管军队的重要大权交给他。曹化淳也并非一般的太监,明天启年间,他不与魏忠贤阉党同流合污,而遭到魏党迫害长达七年之久。这从现在立于武清王庆坨镇的“创建玄帝殿碑”和“创建观音阁碑”(二碑均明崇祯四年立)中得以证明。明亡后,曹化淳三次上书(《武清县志》记载了上书全文)清朝顺治皇帝,请求维修和妥善保管崇祯帝、后的陵墓,得到批准后又亲自奔走,向各方筹划资金数千两,亲自督修陵墓工程。他的种种行动表明了他效忠明王朝,没有“开城门”的可能。另外,清统治者对于背叛明王朝的“贰臣”,大多数是不信任的,而独对曹化淳进行甄别平反。康熙皇帝对曹化淳的“殊遇”,又证明了曹化淳“开城门”实属“流言”。

诚然,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记载了大量详实的农民起义史实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也出现了失实的地方,至少在曹化淳为农民起义军开广安门进城的情况是如此。然而,此说影响甚广,蔡东藩先生写的《明史通俗演义》以及解放后大学历史系的教材均采用了此说,所以有必要对曹化淳“开城门”一事澄清事实。(作者:《北京铁道》报原副刊责编,武清籍人,刘仲孝)

中国的历史每次不是把责任推给太监,

就是推给女人,

呵呵!

北京沦陷时,有几千太监和宫女战死或自杀,大臣自杀的只有几十个。所以那些道貌岸然的文官,高官,投降后还继续当官的人是最可恶的,那些文人平时只会扯嘴皮子,搞党争,真出事了,第一个投降的就是他们,明朝那些自以为有风骨的文官,只会对着皇帝乱喷,以为可以青史留名,正经事只会拉后腿,误国误民,恶心。

标签: 明朝太监曹化淳背锅侠

更多文章

  • 小蒋在上海打老虎 蒋经国与杜月笙上海大斗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蒋经国,杜月笙,上海打老虎

    打开中国作战地图,现在国民党军队除了控制若干大城及连接各城的铁路沿线之外,黄河以北已经赤焰处处。然而,就许多中国人来说,当前头号大敌是通货膨胀,物价飞腾,而不是共产党。战争费用创造出巨额预算赤字,投机客借机操纵图利,助长通货膨胀,大火燎原。上海趸售物价由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增加五倍,一年

  • 国家为什么要用重要贪官?为什么还要反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宇文泰和苏绰的对话,贪官,重用贪官,反腐败,以贪治贪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其中到底说了些什么,史籍中并无记载。而在下有幸得到一部千古不外传的秘籍,是专门讲述治国之道的书,其中就有一段就说到二人的这

  • 乾隆身世之谜——汉人是否偷了大清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乾隆身世,红花会

    俗文化的厉害传说中,还夹杂着实物。有人说海宁陈家有乾隆亲笔题写的两块堂匾,一块是“爱日堂”,一块是“春晖堂”。“爱日”也好,“春晖”也罢,用的都是唐朝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dquo

  • 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皇帝 哪些能称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中国皇帝,千古一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称始皇帝以后,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这漫长的2132时光里,中国共出现了多少位皇帝呢?这些皇帝有的雄才伟略、气吞山河‘有的中兴之治、开疆拓土,当然更多的是守成之君,碌碌无为。那么在这422位皇帝中,哪些能被称为千古一

  • 宗室女嫁突厥父子四人 李靖为什么要杀义成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亲,义成公主,隋炀帝,萧皇后,李靖

    什么样的女人嫁什么样的男子,无论是娇贵的公主,还是低贱的民妇,都是类似的命运。查阅历史资料就能发现,隋朝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义成公主,她既不像远嫁匈奴的王昭君那么有名,也不像许身吐蕃的文成公主那么神圣,同样是政治需要,隋文帝杨坚一句话,就把这位宗室之女,送到了突厥人那里。联姻也是艺术,依靠少女俊俏的面容

  • 退位让贤想多了 曹丕一语点出尧舜禹“禅让”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禅让,退位让贤,尧舜禹,曹丕

    中国古代统治阶层的传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同时也经历了数次革新。从最早的“禅让制”到后来的“世袭制”,从“国天下”到后来的“家天下”,统治阶层对权力的掌控也是越来越稳固。真要说起来,还是夏商周时期的统治阶

  • 中国皇帝后宫到底有多少人?皇帝老婆妃子数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帝,妃子,嫔妃,宫女,后宫三千,三宫六院

    中国帝王拥有的后宫数和他们的性放纵都是旷绝古今中外的,就是那最淫荡的罗马皇帝尼禄,尼禄统治下的罗马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罗马人,把妻子藏好啊!因为著名的色魔秃头恺撒将要凯旋了。”这个尼禄,也不过杀了一个妻子,姘了一个下三滥,强奸了一个维斯太神庙的女祭司,侮辱并阉割了一个叫波罗

  • 《三国演义》与史实的124个差距 历史不要戏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演义,史实,三国志,三国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三国演义》和正史的差别有多大?真实情况颠覆你的想象!大家对三国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三国演义,小说里面的吕布可以凭借个人的勇武横行

  • 在二战中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瑞士,中立国

    (一组二战图片)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周围是德法意奥,当年欧洲大佬们包围的瑞士怎么做到安然无恙的?这个问题你听了,张嘴就能回答:“瑞士,他是一个中立国家。”那么我问大家了。同样作为欧洲弹丸小国的比利时、挪威也是中立国,都照打不误的,所以并不是什么令人

  •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之可口可乐和肯德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年,可口可乐,肯德基

    《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是一本关于改革开放的书,是一本亲历者讲述历史的书,是一本唤醒记忆并且重新认识所走道路的书。我们从中节选两个故事。1979年:可口可乐,开放的标签房煜开放前的中国,在后来的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眼中只有4种颜色“蓝色和绿色的衣服,橙色的橘子水,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