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胡十六国出身最低的帝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

五胡十六国出身最低的帝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48 更新时间:2023/12/8 12:07:54

石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武乡县)人。羯族,为古代民族,是匈奴族中羌渠部的后裔,东汉时迁徙定居在上党地区,石勒的祖父与父亲曾为部落头领。《晋书》记载,石勒少有壮志,好骑射且胆略超人,常代父督摄部众,深为部众信服。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并州地区发生大饥荒。乱世中,时年20多岁的石勒被掠卖到茌平(今山东茌平县)当耕奴。当时,石勒和另一位奴隶两人共戴一枷徒步穿越太行山,可以想象,如果石勒中途死掉,中国历史将会发生什么改变。史载,羯族人在东汉时期地位非常卑贱,是匈奴的奴隶,根本不被当作人看待,因此,论背景,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出身地位最低的。

在异地他乡,石勒受尽苦难,在没有生路的情况下,他召集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一支靠劫掠为生的队伍。落草为寇的石勒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他投奔的强盗头子汲桑随口给他起了个名字“石勒”,并让他担任一支小分队“十八骑”的小头目。再看这个“十八骑”的成员,支雄、桃豹、孔豚、赵鹿……这些奇怪的名字,恐怕一大半都是汲桑随口造出来的,但这帮人后来几乎都成为后赵名将。

时值西晋“八王之乱”,在连年的军阀混战中,石勒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约束部众,改变过去烧杀抢掠的恶习,严格军队纪律,对腐败的官僚给予无情打击,对贫苦农民则抚慰,因而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史载:“老弱安堵如故,军无私掠,百姓怀之。”同时,他极力笼络失意士人为其服务,把“衣冠人物”(知识分子)从被裹胁的百姓中区别出来,编成“君子营”,这些士人同石勒等少数民族一样痛恨西晋统治者,都愿意竭尽全力效劳。石勒对士人的敬重和任用显示了他政治上的成熟和远见。

大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咸和四年(公元329年)石勒在洛阳一战中消灭了前赵主力,第二年入关灭前赵,“秦陇悉平”。到此时,除辽东慕容氏,河西张氏以外,石勒统一了中国北部,以淮水为界,形成了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形势。史载,后赵全盛时期所辖之地“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

石勒完成了他建立王业的雄心大志。咸和五年(公元330年)石勒称皇帝,完成了从一名奴隶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帝王的华丽蜕变。

邻敌惧威而献款绝域承风而纳贡

石勒是一位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杰出的少数民族帝王。他以汉族贤明皇帝为楷模,重视汉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五胡十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后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石勒虽不识字,但很喜欢汉文学,在战乱的年代也不忘让儒生读汉文史书给他听,从中吸取了许多成败得失的历史教训,这是很有见地的。在占领的州郡,他实行田租户调的征收,规定“户出帛二匹,谷二觯”,比西晋、曹魏时还要轻。石勒还实行鼓励农业的措施,亲自巡行诸郡劝民农桑,接见并奖励“力田”者。

石勒求贤若渴,采用汉朝选官制选拔各种人才,下令官员们每年必须向朝廷推荐人才,通过答策选择任官。他亲自到郡县接见文学之士,对有才能的给予奖励或任用为官。石勒在襄国设立太学、小学十余所,将太学中的名列前茅者选为著作郎,并制定了考试三次学业修成的制度。石勒采取办学、荐贤、选能的措施,在社会上树立了一种重知识、重人品、重人才的风尚。

石勒十分重视民族关系,对胡汉采用分治的办法,制定互相尊重的政策,称胡人为“国人”,令“国人”不得侮辱“衣冠华族”。在法律上对胡汉各有约束,规定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这种汉夷分治、汉夷互尊的政策是符合民族融合的政治形势。

石勒对人对事都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矫其犷悍之习而修文”。在逐鹿中原时,能依靠汉士族运筹帷幄,完成统一北方的宏愿。石勒是羯人,最忌“羯胡”字样。在称赵王后,仍能区别对待违犯“讳胡”令者,是很重视民族团结和融洽的。一次,石勒要任命樊坦去作地方官,樊坦半路上被胡人抢劫,就穿着不整的衣冠去见石勒,说:“我刚才被羯贼所掠,资财已被荡尽了。”石勒笑着说:“这么说来,羯贼是对你无礼了,今当相偿。”樊坦自知失言,大惧。石勒不仅没有杀他,还赐了樊坦衣服钱物,让他赴任去了。可见对忠于职守而犯令者,他不但不怪罪,反而奖赏,甚至能以帝王的尊严代同族承认过错。如此难得的品质,正可以说明胡汉人民特别是汉士族拥戴石勒的原因。

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胡汉风俗各异。石勒整饬风俗,革除陋习,对促进民族的和睦共处起了积极的作用。石勒首先革除自己民族的陋习,胡人有酗酒之风,对后赵初期经济恢复不利,酗酒又容易滋事伤人,他就下令禁酒。羯人本来的宗教信仰是信奉胡天,石勒从后赵的大局出发,改敬佛教,以维系胡汉民族的团结。

但凡政治家,晚年总喜欢对自己的功过作一番评论,或与前代皇帝做比较。后赵建平三年(公元332年),石勒设宴招待群臣,喝到高兴时,他问近臣徐光:“你看,我能和前代哪个皇帝相提并论?”徐光回答说:“陛下您比刘邦强,仅次于黄帝。”石勒说:“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你说的太过了。我若见到刘邦,定会向他俯首称臣。若与刘秀同代,当与他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我的本事,在刘邦之下,刘秀之上。”一句话,让群臣敬佩“皆顿首称万岁”。石勒执政期间,严于律己,知错就改,并多次鼓励臣属直言勇谏。因此,终石勒一朝,政治清明,民心归附,遂成“朝臣谒见,忠言竞进”(《晋书·石勒载记》)之风,出现了魏晋以来少见的新气象。

唐朝名相房玄龄在编《晋史》时高度评价石勒当国:“邻敌惧威而献款,绝域承风而纳贡”,即使古代最善于治国的国君,也未必能超过石勒!

轶事典故

石勒在每个郡都设立学官,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并设立地方学校,每郡招收一百五十人,作为国家的后备干部来培养。正是这种政策,才使后赵在石虎的暴政下依然能雄踞中原20年。一种改革不可能一发即成,隋朝的科举制度正是在这些尝试下得以建立的,这一点,石勒是先驱者。

石勒戎马一生,可称为马上皇帝,但在为人上具有不记旧仇、不计较偶然过失的气量。据载,石勒少年在家乡武乡时,邻居李阳因争地与他互殴,石勒称王于襄国后,特意回到故里与父老乡亲欢宴,而唯独不见李阳来。于是,他派人找来李阳,两人一起喝酒,石勒拉过李阳的手说:“过去我最怕你的老拳,你也饱尝了我的毒手。”随后赏赐李阳一处宅第,任命他为奉车都尉。

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七月,石勒病逝,享年60岁。临终前,他传位于太子弘,并嘱咐侄子石虎辅助。不料石勒死后,暴戾的石虎完全篡夺了朝中大权,由于石虎施行极其残暴的统治,各地纷纷举行起义,后赵王朝也很快走向了灭亡。

石勒死后,石虎将石勒“潜瘗山谷,莫知何处”,后又“虚葬于高平陵”,也就是说石勒的真墓到底在何处,谁也无法知晓。如今,武乡境内仍存有不少石勒遗迹,如石勒寨、石勒墓、北原山(鼙山)、麻池沟、马牧村、城底村等。而关于石勒的种种传说,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仍在武乡一带流传不息。

标签: 五胡十六国石勒皇帝

更多文章

  • 真相:联合国为周恩来降半旗是惯例,不是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联合国降半旗,周恩来,周恩来去世

    降半旗致哀(志哀)是国际上通用的致哀惯例,始于1912年的英国,当时由于一艘船在执行搜寻任务时船长被杀害而由来,后来就变成国际通用礼节。联合国会员国的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在日内瓦的办事机构以及联合国驻该会员国的办事机构将以联合国旗将下半旗的仪式致哀。联合国降

  • 荆州武则天的少女时代 一代女皇帝少女梦的起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荆州,武则天,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乡

    范冰冰版《武则天》近来热播,台词中说到了“荆州”,字幕上打出了“荆州”。是的,武则天的少女时代就是在荆州度过的,荆州是她难忘的第二故乡,是她少女梦开始的地方,她就是从荆州走向长安的。荆州是武则天的成长地和避难所那是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五月,武则天

  • 末代皇帝基本不得善终 汉献帝是如何做到自保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末代皇帝,皇帝,汉献帝,刘协,汉朝

    中国史上的亡国皇帝的结局一般都不好,不是被囚禁,被毒害,就是被诛杀,但是汉献帝刘协却逃过了这一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刘协的人生走向又是怎样的呢?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的次子,也是汉少帝的弟弟。在汉少帝被董卓所废之后,他被董卓扶持为帝。后来董卓被杀,但其部下却攻入长安。在逃亡的路上,他遇见了曹操,被曹操所

  • 惟人之行为有善恶之分 所以谥号也有褒贬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谥号,文人谥号,皇帝谥号,中国皇帝谥号

    一所谓谥号,又称谥,乃帝王、大臣、士大夫身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予以之称号。《左传宣十年》有云:"郑人改葬幽公,谥之曰灵。"考上古有号无谥,周初始制谥法。秦皇废不用,汉初复之。其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王公大臣定谥,唐宋时由考功定行状,太常博士作谥议;明清时定谥属礼部。士大夫身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立谥

  • 袁世凯称帝遗臭万年 袁的临终遗言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世凯称帝,袁世凯临终遗言,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他是北洋军阀领袖,以和平的方式逼清帝溥仪退位,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多方势力讨伐。1916年3月22日,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告退位。6月6日病逝。1916年8月24日归葬于河南安

  • 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为何死前杀了众子女妃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崇祯皇帝,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皇帝,明朝灭亡

    崇祯皇帝一生操劳,勤于政务,严于律己,不近女色,登基之初就扫除了天启年间作威作福的魏忠贤集团,也就是所谓的“阉党”。朝政在他的治理下,与前两任皇帝相比有了极大的改观。可惜,大明王朝在崇祯年间,内有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外有辽东女真虎视眈眈。加上崇祯皇帝自己生性多疑,独断专行,哪

  •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立他的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皇帝,朱允炆,建文帝

    按照常人思维,一般皇帝死后皇位大多都是传给儿子的,当然,没有儿子的皇帝例外。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正式宣告了明朝的建立。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编《祖训录》,定封建诸王之制”,陆续分封诸子于北部边境和各战略要地。朱元璋

  • 史上最华丽的转身 石勒是怎么样从奴隶做到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石勒,皇帝

    石勒曾说:“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字里行间,对曹操、司马仲达父子的揶揄,可见此人并非是常人,而实际上,石磊也算是个大英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一度五胡十九国(五胡十六国)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南征若得逞,

  • 金辽战争中出现的两个短命王朝:北辽和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金辽战争,短命王朝,北辽,奚国

    公元1122年,辽国天祚帝在金兵痛击下逃入夹山避难,宰相李处温联络宗室耶律大石及手握兵权的奚六部大王萧干等,以燕京不可无主为理由,拥立辽兴宗的孙子,兵马大元帅和鲁斡之子、时任秦王、都元帅的耶律淳为帝,号天锡皇帝,年号建福,史称北辽。北辽东北有金国大军、南边有觊觎已久的宋军、西北天祚帝政权又视之若叛逆

  • 为什么那么多色彩鲜明的皇帝都出现在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列表

    问:为什么那么多色彩鲜明的皇帝都出现在明朝?明朝出现了很多色彩鲜明的皇帝(明朝皇帝列表),什么木匠帝刷钱帝嗑药帝调戏淫乐帝等等,为什么这些皇帝扎堆出现在明朝呢?是明朝大环境所致还是清人史书篡改所致?答:其实你说的这些奇葩皇帝,历史上很多,在东汉,南北朝时期尤其众多,只不过明朝离我们更近,历史记录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