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羯族人石勒由奴隶成为皇帝,并非一蹴而就

羯族人石勒由奴隶成为皇帝,并非一蹴而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45 更新时间:2023/12/12 22:23:12

画作中的石勒(资料图)

黄瓜是一种普通的蔬菜。你知道吗,黄瓜得名,与一位石姓人有关。这个人名叫石勒,他被称为“从奴隶到皇帝的第一人”。

他生活在什么年代?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一生传奇

石勒是中国历史

从奴隶到皇帝第一人

《晋书》记载,石勒为羯族人,他本不姓石,幼时名匐勒,后得字世龙,起兵后,更姓为石,才开始叫做石勒。

晋惠帝太安元年,并州饥乱,并州刺史司马腾大量缚卖少数民族的族人到河北、山东等地。石勒20余岁时被卖到山东做耕奴,后又被乱军掳走。

为求生路,石勒召集众人为盗,号称“十八骑”。当时晋室内乱,成都王司马颖部将刘渊和公师藩相继起兵,石勒先后投靠了公师藩、刘渊。

后来,刘渊建立汉国(后改国号为赵,史称“汉赵”或“前赵”),石勒驰骋疆场,在乱世中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

公元319年11月,石勒称赵王,改元称赵王元年,以襄国为都城,史称后赵。公元330年9月,石勒正式即皇帝位。

“石勒由奴隶成为皇帝,并非一蹴而就。石勒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对今天来说,具有迪意义。血统、出身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凭借,出身微贱的人只要有雄心壮志,辅以坚忍意志,深思熟虑,就有成功的可能。

宣教崇儒

继承先秦礼制,重视儒家学说

石勒称王之前“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这一做法,是对先秦礼制的继承。

据史料记载,尽管小学在商周时就已存在,但大学在西汉时才得到完善,小学也在石勒兴建教育时正式确立。

石勒还在每个郡设立学官,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并设立地方学校,每郡招收150人,学生经过三次考试才能毕业,作为国家的后备干部来培养。

《礼记·王制》记载:“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尚书传》:“年十五始入小学,十八入大学。”郭善兵说,从这些小学的名称不难看出,其立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弘扬儒家文化,教授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儒家学说。

在小学就读的学生,是后赵统治集团成员的子弟。其用意可谓昭然若揭,就是用儒家伦理思想学说,对后赵统治集团未来的组成力量加以教化,保障帝国及石氏家族统治的稳定。

正是这种政策的推行,使后赵在石虎的暴政下,依然雄踞中原约20年。

五胡乱华,谁救了北方汉人?不仅仅是冉闵

苦县屠杀

在今河南鹿邑,他屠杀了十多万人

后人在评价石勒时,绕不开他的一个残暴举动。《晋书》记载,“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

据记载,当时的东海王司马越成为西晋的实际当权者。晋军主力二十余万人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境内)时,遭到石勒截击。晋军战败,王衍及大量晋军军民被俘,石勒将被俘的十余万人全部杀害。

石勒的这一行为违背人性,但就当时历史环境来看,这或许是基于一些考虑而采取的过激举措。

首先,当时民族矛盾尖锐,石勒当过奴隶,血腥屠杀汉族军民,能获得报复的满足感;其次,被俘者多为西晋统治集团精英,消灭他们能有力地摧毁西晋统治集团的基础;再次,战乱时期物资匮乏,石勒无力向战俘提供物资保障;最后,石勒军以机动作战为主,带着大量战俘影响行军。

然而,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一暴行始终抹之不去。

黄瓜趣闻

“黄瓜”的得名也与石勒有关

人们的餐桌上有一种常见的蔬菜,这就是黄瓜。黄瓜原名胡瓜,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据记载,身为羯族人的石勒登基为帝,对人们将羯族人称为胡人大为恼火。他规定,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

有一次,石勒召见地方官员,襄国郡守樊坦也来了。召见之后,是例行的“御赐午膳”。石勒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樊坦知道这是石勒在故意问他,便恭恭敬敬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为“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常见的蔬菜。

更多文章

  • 世人对柏林墙存五个误解:柏林墙是两堵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柏林墙,推倒柏林墙

    1989年11月11日,东德示威者将柏林墙的一段墙体拆掉。(美联社资料图)参考消息网11月7日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30日发表题为《关于柏林墙的五大误解》的文章,文章就世人对柏林墙的一些误解进行了说明。文章内容如下:我们即将迎来柏林墙倒塌25周年,这件事改变了全世界。如今,这一事件被赋予了

  • 柏林墙为什么会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柏林墙倒塌25年

    图:《柏林1961》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关注1961年的柏林危机?肯普: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比,冷战最不易理解,也报道得最差。柏林正好是冷战的震中,1961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我就想来讲一讲那年的事。我希望尽可能多地用历史提供给我们的最丰富的人物来展开故事。同样,写这本书我也想回答自己的两个疑惑:第一,柏

  • 柏林墙倒塌25年后伤痕悠哉 德国东西部仍有分界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东德,西德

    在柏林墙倒塌25年后,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融合,东德和西德的发展仍有分化。过去的25年间,德国人努力消除战后东西德数十年来的隔阂,很多象征着分裂的物件已不见踪影,柏林墙也只留下一小段供人们参观,甚至人们对隔墙而治的回忆也开始变得模糊。然而,这道墙真的彻底不见了吗?德国《时代》周报(ZEIT)网站以

  • 究竟是谁推倒了柏林墙?是敌对的境外势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推倒柏林墙,境外势力

    图: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由发光气球搭建的发光边界柏林墙的和平倒塌,决定性的因素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这位伟大的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把一个分裂的欧洲带进了和平统一。同时,东德领导人最后的良知和理性也发挥了关键作用。11月9日,德国隆重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当天,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各种活动进行纪念,

  • 饿死事小面子事大 你不知道的万邦来朝黑色幽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万邦来朝,饿死事小,面子事大,黑色幽默,史海沉钩

    中国的词往往有些派生的意思,隐喻的意思,便如“万邦来朝”这个词若不是环球时报解释了一下,恐怕我也没往那么复杂的地方想。所以偶开始发挥自己专业检索的特长,先后检索了多种电子字典和词典,包括电子版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居然都没有查到这个词。不死心,又查了印刷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 曾经一墙永隔:德国足球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柏林墙,德国足球

    11月7日,德甲新一轮开战,柏林赫塔主场0比2输给汉诺威96,39710名球迷来到奥林匹克体育场观赛,平淡无奇。如果这场比赛不是安排在周五,而是周日9日的话,当与柏林墙被推翻25周年不期而遇。如果,有心起来,柏林赫塔队真应该选择11月11日来场纪念赛。25年前,柏林墙倒掉后两天,15000名东柏林球

  • 香港回归前并非法律意义上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香港,殖民地

    香港是否殖民地不是新问题早就定义了香港是否曾为英国殖民地,是一个大问题,极其重要且严肃的问题。香港3家出版社的4本中学生《公民与社会发展》教材指出:HongKongwasnotBritishcolonyasChinadidnotrecogniseunequaltreatiescedingcityto

  • 红色画师董希文 却因《开国大典》卷入政治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希文,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油画

    “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于12月19日开幕,全国各地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家属所珍藏的128幅董希文作品出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是至今为止展出董希文存世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览,董希文家属珍藏的《开国大典》创作小稿也将首次公开露面。可惜,《开国大典》成稿未能参展,这

  • 告诉你鲜为人知的西湖“冷知识” 西湖差点被填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湖,西湖历史

    平生最喜欢的吟咏西湖的诗,当属北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及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何等有幸,令如此众多伟大的诗人为之陶醉,为之吟诗作赋。说到对西湖建设

  • 网传冉闵所著《讨胡檄文》《杀胡令》纯属虚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冉闵,讨胡檄文,杀胡令,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网络流传的冉闵“讨胡檄文”和“杀胡令”纯属虚构杜撰,澄清冉闵事迹的虚假之处冉闵(?-352年),十六国时期的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出生于兰陵郡(今山东枣庄和临沂交界处),以勇猛著称。冉闵原本是五胡乱华时期的后赵君主石虎的养孙,后来发动政变取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