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柏林墙为什么会建立?

柏林墙为什么会建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78 更新时间:2023/12/19 22:29:55

图:《柏林1961》

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关注1961年的柏林危机

?肯普: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比,战最不易理解,也报道得最差。柏林正好是冷战的震中,1961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我就想来讲一讲那年的事。我希望尽可能多地用历史提供给我们的最丰富的人物来展开故事。同样,写这本书我也想回答自己的两个疑惑:第一,柏林墙有可能不被建起来吗?第二,冷战是否本来可以提早结束?在我们的帮助下,有没有可能提前三十年免除整整一代东欧人的被禁锢状态?

还有,在奥巴马总统当选后,我更有兴趣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了。因为这同样是一个出色但缺少经验的总统,处理着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肯尼迪任期第一年的表现被证明是美国现代总统中最糟糕的。美国总统塑造了世界历史,但在肯尼迪的例子中,这种塑造并不是正面的。

1961年修筑中的柏林墙

您提到,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被广泛提及,但1961年的柏林危机在塑造冷战的形势上却是更为决定性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

肯普:首先,柏林墙的修建固化了自由世界苏联阵营的态势,这决定了冷战的格局,所以它比任其他的单一事件更能决定其后三十年的历史,决定了美国的活动范围。其次,柏林事件导致了古巴的事,所以在这个角度,它更是决定性的。如果肯尼迪没有在柏林问题上表现出软弱,可能古巴导弹危机就不会发生。最后,正如肯尼迪在古巴危机时对参谋长联席会议所说,苏联人在柏林的行动凶险得多。因为柏林离他们更近,意味的东西也更多。他们在二战有2000万人丧生。

有人说,如果肯尼迪在1961年的维也纳峰会上对赫鲁晓夫是另外一套应对的话,苏联人在两个月后关闭柏林边界时就不会那么毫无后顾之忧。还有人说,肯尼迪默许柏林墙的修建,我们应该看做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最不坏的选择。您怎么看?

肯普:我强烈支持第一种说法,如果肯尼迪传递的是更为强硬的、毫不妥协的信号,赫鲁晓夫在8月就不会那么干。赫鲁晓夫在10月的党代会之前,不敢冒在柏林失败的风险,他只有在确信成功率巨大的情况下才会那么做。那是他在维也纳峰会期间和之后得出的结论。我同样认为,如果美国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就对东德的行动作出反应,苏联人也不敢就此挑起军事冲突。不过是不是这样,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您好像特别强调美国和苏联之间有自我加强的误读(misinterpretations)、误传(miscommunications)和误解(misunderstandings)。哪些例子您认为是最重要的?

肯普:这样的事在肯尼迪就职之前早就发生了。美国从来没有认识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和斯大林主义分道扬镳有多么戏剧化,更没有对此作出充分的反应。我们不大清楚赫鲁晓夫号召和西方资本主义和平共处是什么意思。他指斥芬兰和奥地利中立,裁军和削减军费,我们都无动于衷。

肯尼迪任期中,从赫鲁晓夫释放被捕的美国飞行员,这种误读就开始了,肯尼迪没有搞清这种姿态背后的重要意义。接着,肯尼迪把赫鲁晓夫的一次没那么重要的演讲宣传当作苏联的挑衅,误读进一步加深。从赫鲁晓夫那方来说,他常听从自己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形势的需要。他会对一些情况做出过激的反应,比如U-2事件、肯尼迪的国情咨、美国“民兵”导弹试验。但是,有一次,赫鲁晓夫听懂了肯尼迪的表达,明白了肯尼迪在柏林问题上能够接受到什么程度。赫鲁晓夫马上就按照自己收到的信号去行动了。

1961年6月,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会谈。

您认为肯尼迪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处理和赫鲁晓夫的关系,冷战是否会提前结束?

肯普:就像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说的,历史没有另一种选择。我的观点是,苏联帝国可能会早一点开始解体,如果肯尼迪不犯那么严重的错误的话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不知道,如果苏联没有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掌权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像1948年“柏林空运”那样退让吗?他们会像1956年在布达佩斯那样捍卫自己的势力范围吗?这两件事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拥有核武优势的美国是否展示了他们的决心。我相信一件事:如果东德不建起一座墙来阻止难民潮,他们就垮掉了,这对剩下的苏联阵营会产生严重后果。毕竟,二十八年后,正是难民潮加速了东德的崩溃。不管冷战是否会提早结束,肯尼迪默认柏林墙的存在肯定是帮了赫鲁晓夫很多忙。

肯尼迪的行为方式是开了和平之路,还是短视的、葬送了上千万东欧人的自由,让一代人都陷入苏联的占领和压制之中?

肯普:历史给予了肯尼迪太多的褒奖,认为他的行为完全是开启了和平。毫无疑问,他对核战争的害怕起了作用,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有记录显示,他比之前所有的总统都更愿意将东欧让给苏联,包括东柏林。他不如他的两位前任,在情感上对德国的自由和柏林的自由牵肠挂肚,所以,他当然是和康拉德阿登纳关系最差的美国总统。我认为,虽然没有更多的证据,但这里面更多的还是短视和犬儒。

在写作过程中,您发现了什么让您吃惊的东西?书中又有什么内容会让读者大吃一惊?

肯普:让我吃惊的是,证据显示,肯尼迪在得知柏林边界关闭时不仅如释重负,而且在很多方面,是他写就了这样的脚本。我读着文件,惊讶肯尼迪对自己的第一年任期有多么糟糕,对让赫鲁晓夫认为他是个胆小鬼有多么危险都一清二楚。然后是苏联那边,最吸引我的是乌布利希和东德,一个弱小的代理人和他摇摇欲坠的国家是如何影响一个强大帝国的行动的。对我来说最神秘的是格尔吉博尔沙科夫和罗伯特肯尼迪的关系,我敢肯定这组关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更多的档案尚未公开。

(据《柏林1961》披露,格尔吉博尔沙科夫是苏联间谍,他和罗伯特·肯尼迪接触,充当了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总统之间的非官方通信渠道。编者注)

更多文章

  • 柏林墙倒塌25年后伤痕悠哉 德国东西部仍有分界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东德,西德

    在柏林墙倒塌25年后,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融合,东德和西德的发展仍有分化。过去的25年间,德国人努力消除战后东西德数十年来的隔阂,很多象征着分裂的物件已不见踪影,柏林墙也只留下一小段供人们参观,甚至人们对隔墙而治的回忆也开始变得模糊。然而,这道墙真的彻底不见了吗?德国《时代》周报(ZEIT)网站以

  • 究竟是谁推倒了柏林墙?是敌对的境外势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柏林墙,柏林墙倒塌,推倒柏林墙,境外势力

    图: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由发光气球搭建的发光边界柏林墙的和平倒塌,决定性的因素是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这位伟大的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把一个分裂的欧洲带进了和平统一。同时,东德领导人最后的良知和理性也发挥了关键作用。11月9日,德国隆重纪念柏林墙倒塌25周年。当天,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各种活动进行纪念,

  • 饿死事小面子事大 你不知道的万邦来朝黑色幽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万邦来朝,饿死事小,面子事大,黑色幽默,史海沉钩

    中国的词往往有些派生的意思,隐喻的意思,便如“万邦来朝”这个词若不是环球时报解释了一下,恐怕我也没往那么复杂的地方想。所以偶开始发挥自己专业检索的特长,先后检索了多种电子字典和词典,包括电子版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居然都没有查到这个词。不死心,又查了印刷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 曾经一墙永隔:德国足球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柏林墙,德国足球

    11月7日,德甲新一轮开战,柏林赫塔主场0比2输给汉诺威96,39710名球迷来到奥林匹克体育场观赛,平淡无奇。如果这场比赛不是安排在周五,而是周日9日的话,当与柏林墙被推翻25周年不期而遇。如果,有心起来,柏林赫塔队真应该选择11月11日来场纪念赛。25年前,柏林墙倒掉后两天,15000名东柏林球

  • 香港回归前并非法律意义上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香港,殖民地

    香港是否殖民地不是新问题早就定义了香港是否曾为英国殖民地,是一个大问题,极其重要且严肃的问题。香港3家出版社的4本中学生《公民与社会发展》教材指出:HongKongwasnotBritishcolonyasChinadidnotrecogniseunequaltreatiescedingcityto

  • 红色画师董希文 却因《开国大典》卷入政治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希文,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油画

    “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于12月19日开幕,全国各地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家属所珍藏的128幅董希文作品出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是至今为止展出董希文存世作品最多的一次展览,董希文家属珍藏的《开国大典》创作小稿也将首次公开露面。可惜,《开国大典》成稿未能参展,这

  • 告诉你鲜为人知的西湖“冷知识” 西湖差点被填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湖,西湖历史

    平生最喜欢的吟咏西湖的诗,当属北宋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及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何等有幸,令如此众多伟大的诗人为之陶醉,为之吟诗作赋。说到对西湖建设

  • 网传冉闵所著《讨胡檄文》《杀胡令》纯属虚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冉闵,讨胡檄文,杀胡令,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网络流传的冉闵“讨胡檄文”和“杀胡令”纯属虚构杜撰,澄清冉闵事迹的虚假之处冉闵(?-352年),十六国时期的魏郡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出生于兰陵郡(今山东枣庄和临沂交界处),以勇猛著称。冉闵原本是五胡乱华时期的后赵君主石虎的养孙,后来发动政变取代后

  • 五胡十六国出身最低的帝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五胡十六国,石勒,皇帝

    石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武乡县)人。羯族,为古代民族,是匈奴族中羌渠部的后裔,东汉时迁徙定居在上党地区,石勒的祖父与父亲曾为部落头领。《晋书》记载,石勒少有壮志,好骑射且胆略超人,常代父督摄部众,深为部众信服。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并州地区发生大饥荒。乱世中,时年20多岁的石勒被掠卖到茌

  • 真相:联合国为周恩来降半旗是惯例,不是特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联合国降半旗,周恩来,周恩来去世

    降半旗致哀(志哀)是国际上通用的致哀惯例,始于1912年的英国,当时由于一艘船在执行搜寻任务时船长被杀害而由来,后来就变成国际通用礼节。联合国会员国的为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在日内瓦的办事机构以及联合国驻该会员国的办事机构将以联合国旗将下半旗的仪式致哀。联合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