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勒斯拒绝同周总理握手”是真是假成为了一个谜

“杜勒斯拒绝同周总理握手”是真是假成为了一个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64 更新时间:2024/1/8 5:49:30

1954年4月,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中国和美国都参加了会议,其代表团团长分别是周恩来和美国国务卿福斯特·杜勒斯。会议结束后不久就传出两则花边新闻:一是说周总理与杜勒斯在会议休会时不期而遇,当周总理伸出手想与杜勒斯握手时,杜勒斯却旁若无人地离开了。二是说杜勒斯勉强与周总理握手之后,随即掏出手帕,将手擦了又擦,然后把手帕揣进衣袋,以此羞辱周总理。谁知周总理一见,也掏出自己的手帕,将手擦了一下后随即把手帕丢进垃圾桶,同时还说了句“擦不干净了”,以此回敬杜勒斯。

实际上,第二条“新闻”戏剧化演绎的色彩太浓,一看便知是编造杜撰的;而第一条“新闻”是否真有其事,后来却成了在国际上至今还有议论的未解之谜。

美国记者重提此事

我从1982年到1987年在新华社日内瓦分社任首席记者期间,有一天在万国宫休息室遇见美联社资深记者阿兰·斯克特。他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休息室靠门边的沙发前对我说,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时,杜勒斯就在这个地点拒绝同你们的周总理握手的。我当时感到突然和意外。他看出我的疑惑,便解释说,他前两天刚看完一本回忆录《大权之所在》,该书是曾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美国代表团重要成员亚历克西斯·约翰逊所写,书中说约翰逊亲眼目睹杜勒斯在万国宫休息室门旁遇到周恩来时,不顾周恩来已经伸出手,当面拒绝握手。

自那以后,我也开始注意和研究到底有没有杜勒斯当面拒绝同周总理握手这回事。为此,我请教时任我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常务代表、曾任周总理外事秘书的钱嘉栋大使。他提供新信息说,当年任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的炳南刚出版了他的新书《中美会谈九年回顾》,书中有一页专门谈这件事,应该说有权威性。

王炳南的说法

我后来设法找到王炳南在1985年出版的这本书。王炳南写道:“有人说,在日内瓦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在整个会议期间,我始终在周总理左右。开会时,每次都是我陪着周总理入场。事先,我对于从哪个门进去,座位在哪里,都了解得清清楚楚。我在前引路,周总理和代表团成员跟着我一直进入我们的座位。中美两国的座位按英字母顺序排列相距很远。国联大厦会议大厅有好几个入口,我们同美国代表团不是同一门进入会场,不可能碰到一起。会议中间休息时,我们代表团从不和美国代表团聚在一起。而且,周总理非常审慎和严谨,杜勒斯是坚决反共的头子,总理从来就没想去和他握手。”

那时,新华社、美联社等几家大的通讯社都在万国宫内设有办公室,互为邻居。美联社的办公室就在我们的斜对面。我拿着王炳南的书,找到美国记者斯克特,告诉他王炳南完全否定发生过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这件事后,将王炳南的书送给了他。

存在完全不同的两种意见

我后来也特别留意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才发现确实是正反两种意见纷然杂陈。持肯定意见的除了约翰逊在回忆录中的记述外,曾跟随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美国总统安全委员会成员约翰逊·霍尔德里奇也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日内瓦会议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插曲: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先生握手。对于这件事中国人显然不会忘记,也不会原谅,因为后来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时,黄华他提起了这件事。”

持肯定意见的还有冀朝铸夫人向同,她在1977年出版的回忆录《我的丈夫冀朝铸》一书中写道,在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时,杜勒斯在万国宫会议室遇见周总理,“周总理准备向前同他握手,而他一见到总理,马上转头便走。”需要说明的是,汪向同本人当年没有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她也未说明这段记述的来源。

另一方面,持否定意见的人更多。当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人员,诸如陈浩、姚力、浦寿昌、越等老同志,在不同场合都表示同意王炳南的说法。

各种材料表明,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曾下令美国代表团与会期间,任人不得同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据说,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史密斯私下表示过不同意杜勒斯的这个禁令。有一天在大会举行的宴会上,史密斯端着酒杯主动走到中国代表团英语翻译浦寿昌身边与他攀谈,史密斯赞扬中国的古老文明。浦寿昌回住地后立即向周总理作了报告,总理听后说:“好啊,既然史密斯愿意而且敢于同我们接触,那明天休息时,我找他谈谈。”

其实,无论是否存在杜勒斯当面拒绝握手这回事,也无论“握手事件”具体情节如何,现在看来都无关宏旨。从当时的国际大局看,中美刚在朝鲜打完仗,无外交关系,处于全面敌对状态,杜勒斯又是个极端反华和仇视共产主义的人,他拒绝同中国总理握手,这个说法本身就具有历史真实性。

更多文章

  • 各国退还的庚子赔款,都用来做什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经过延付、停付、退还,中国实际支付了五亿七千六百多万两,占总数的58%。“庚子赔款”后来被返还了一部分,被用于中国的教育等事业,但是各国具体情况不同。1900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到第二年辛丑年的1901年9月7日,德、奥匈、比、西、法、英、意、美、日、荷、

  • 有骨气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真是饿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自清,朱自清死因

    朱自清的家喻户晓,不仅因为《背影》、《荷塘月色》这几篇散文1949年后长期选入中学课本,更因为曾受到毛泽东的表扬。知识分子,尤其是朱自清这类“旧知识分子”,有幸受到毛泽东表扬者,可谓凤毛麟角。受到毛泽东表扬与文章被选入课本,又有着逻辑联系:正因为受到了毛泽东表扬,文章才被选入

  • 总统的秘书生涯:马英九曾为蒋经国做过6年秘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英九,蒋经国,蒋经国秘书

    马英九曾为蒋经国做过6年英文秘书,他这份工作的前任是宋楚瑜。2009年,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之际,马英九曾撰写缅怀文章《薪火相传任重道远》。文中,马英九回忆了当年追随蒋经国的点滴岁月。谈第一次“上阵”马英九:差点把茶杯撞翻马英九回忆说,从1982年1月1日开始任秘书,记得第一

  • 采用“奉天承运”为圣旨,是从明代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圣旨

    什么是圣旨?圣旨,是指古代中国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圣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的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起源于商周,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最后完善于明清。最初皇帝下达的命令不叫圣旨,有称“命”、“令&rdquo

  • 以讹传讹的麦克阿瑟5支金笔签署日本投降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5支金笔】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上,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在签字时特意用了5支笔。他用第一支笔签了“Doug”,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las&r

  • 慈禧太后“五不议”为何还是葬送了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太后,五不议

    图:大清国慈禧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图:慈禧太后出土时的景象话说大家都知道袁世凯是个“窃国大盗”,就是这样一个“大坏蛋”,竟然要走邪路,搞三权分立。此危机时刻,慈禧老佛爷果断出手,下令“五不议”。这个不搞

  • “老佛爷”在清朝并非尊称:只有太监私下才能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老佛爷,历史的误会

    慈禧太后: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慈禧有个喜好扮观音。当然,她对于大清,对于中华民族绝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是个祸害。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听到“老佛爷”这个称呼,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太监宫女,见了慈禧太后都是齐声高呼“老佛爷吉祥&rdquo

  • 蒋纬国:我要向世人证明父亲是积极抗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蒋纬国,蒋介石,国军抗日,抗日战争,不抵抗,积极抗日

    2015年是中华抗战胜利70周年。国军先辈们在保卫自由中国的卫国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仍然是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真正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非黄俄罗斯人)不能忘记的。本文摘自《蒋纬国口述自传》,蒋纬国口述,刘凤翰整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我这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向世人证明父亲是积

  • 任人打扮的历史小姑娘 《开国大典》油画4个版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

    这幅《开国大典》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无需多言。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中国人知道油画吗?大抵的回答是:“噢,知道,就是《开国大典》啊!”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刊登油画《开国大典》,这幅画被大批出版后又被印制为年画发售,并进入中小学课本。19

  •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照片,抗战胜利,抗日战争,国共和谈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同一天,100多万苏联红军在总长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予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日寇丧失了最后负隅顽抗的基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生活》杂志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