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骨气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真是饿死的吗?

有骨气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真是饿死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12 更新时间:2023/12/18 9:58:05

朱自清的家喻户晓,不仅因为《背影》、《荷塘月色》这几篇散1949年后长期选入中学课本,更因为曾受到泽东的表扬。知识分子,尤其是朱自清这类“旧知识分子”,有幸受到毛泽东表扬者,可谓凤毛麟角。受到毛泽东表扬与文章被选入课本,又有着逻辑联系:正因为受到了毛泽东表扬,文章才被选入中学课本;不然,像朱自清这种被称作“自由主义者”的作家,不被从现代文学史上彻底抹煞就算万幸了,还敢奢望成为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材料。

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食美国粮。这个印象哪里来的呢?没错,中学课本。

朱自清的荷塘

在我们小时候的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毛泽东的著名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朱自清: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就是朱自清被“饿死”的出处。

可朱自清的死因果真如此?

1948年是朱先生人生最后的一个年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在朱自清的生命年轮里,又发生了什么?

1948年,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不论他们曾经持种政治立场,一个旧时代即将被埋葬,这一点,哪怕终日兀坐书斋不问世事的人都会有所感知。面对这样的历史巨变与转折,你兴奋也好,沮丧、惶惑也罢,无法回避选择。1948年的特别意义还在于,这一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币制改革失败,国统区物价上涨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包括大学教授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面临着物质条件的困窘和生活状况的恶化。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的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等也都入选中学课本,为世人所熟知。朱自清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却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成为一代文坛大师。1925年起,朱自清开始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32年英国留学回国后,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抗战胜利后,民主运动高涨,国民党当局对此采取了暴力镇压的手段。朱自清的好友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使他悲愤万分。此时因为内战,国内经济崩溃,国民党当局发行大量金圆券,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为了安抚知识分子,国民党政府发行了一种配购证,可低价购到由美国援助的面粉。这个陪购证遭到了很多大学教授的抵制。

1948年6月18日,吴晗来到朱自清家,带来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这个时候,朱自清因为严重的胃病身体已经非虚弱,但是依然郑重地在《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朱自清在这天的日记上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

可见,不领政府低价配额的美国面粉,对于朱自清的家庭经济是有大影响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朱自清一家的正常饮食和开销。在晚年的日记上,朱自清写下了诸如“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需当心”、“食藕粉,即呕吐”等话。朱自清吃喝不愁,但是因为严重的胃病,他不能多吃,却也忍不住吃多。

1948年8月12日,也就在他签下不领美国面粉宣言之后不到两个月,朱自清严重的胃溃疡最终导致胃穿孔,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朱自清实死于严重的胃溃疡。这种病的起因与生活的颠沛流离有关,日寇侵华中朱自清所服务的清华大学曾几经搬迁;战时教授们的生活水准大大降低,这也是容易引发胃病的重要因素。但教授们的生活水准究竟低到了何种程度?是否瓶无储粟屡告断炊?恐怕也不尽然,查阅朱自清的日记,可以看到,即使是在被公认生活最困难的西南联大时期,他还是经常会有饭局,而且隔三差五就会和朋友们在一起打打桥牌,很难想象,一个空着肚子的人会有心思和闲暇去斗这样的巧智。可以认为,虽然当时的知识分子处境不佳,但和大多数底层百姓相比,他们的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更不用说像朱自清这样名牌大学的教授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看不清世界大势,集中资源于内战,国统区的知识分子再一次被波及,许多学生愤然冲出校门,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一时如火如荼。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所谓币制改革使经济接近崩溃,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都不能不大受影响,知识分子也一样,但揆诸现实,我们就会发现知识分子所受的这种影响肯定要小于一般底层群众。《人民日报》的著名女记者金凤当年在燕京大学读书,她回忆了1947年底参加"反饥饿反内战"游行的情景,"中午时分,学校食堂送来白面馒头和菜汤,一旁监视我们的国民党特务嘲笑我们:'你们吃得那么好,还成天喊反饥饿,你们挨饿了吗?'我们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们是为老百姓反饥饿。全国老百姓不是被内战拖入绝境了吗!"①学生们对特务的反击自然是有力的,但从中也可反证我上面的判断:在校学生的生活是像金凤描述的这样,教授生活如何岂非不言自明?

具体到朱自清,其实他应该是最不容易被联想到"饿死"这一凄惨图景的。不仅因为他的声望、地位和收入水平,也由于他的病。稍有常识的人就都知道,胃溃疡这种病对进食有很多顾忌,既要禁吃某些食品,更不能多吃,稍不注意,就会呕吐,使胃大受折磨。朱自清的日记也证明了这一点。翻开1948年的日记,我们没有看到他为食物短缺而苦的记载,相反,多的倒是下面一些文字:"饮藕粉少许,立即呕吐";"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就在他逝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领美国"救济粮"宣言上签名后的第11天,他还在日记里提醒自己:"仍贪食,需当心!"

标签: 朱自清朱自清死因

更多文章

  • 总统的秘书生涯:马英九曾为蒋经国做过6年秘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英九,蒋经国,蒋经国秘书

    马英九曾为蒋经国做过6年英文秘书,他这份工作的前任是宋楚瑜。2009年,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之际,马英九曾撰写缅怀文章《薪火相传任重道远》。文中,马英九回忆了当年追随蒋经国的点滴岁月。谈第一次“上阵”马英九:差点把茶杯撞翻马英九回忆说,从1982年1月1日开始任秘书,记得第一

  • 采用“奉天承运”为圣旨,是从明代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圣旨

    什么是圣旨?圣旨,是指古代中国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圣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的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起源于商周,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最后完善于明清。最初皇帝下达的命令不叫圣旨,有称“命”、“令&rdquo

  • 以讹传讹的麦克阿瑟5支金笔签署日本投降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5支金笔】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上,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在签字时特意用了5支笔。他用第一支笔签了“Doug”,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las&r

  • 慈禧太后“五不议”为何还是葬送了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太后,五不议

    图:大清国慈禧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图:慈禧太后出土时的景象话说大家都知道袁世凯是个“窃国大盗”,就是这样一个“大坏蛋”,竟然要走邪路,搞三权分立。此危机时刻,慈禧老佛爷果断出手,下令“五不议”。这个不搞

  • “老佛爷”在清朝并非尊称:只有太监私下才能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老佛爷,历史的误会

    慈禧太后: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慈禧有个喜好扮观音。当然,她对于大清,对于中华民族绝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是个祸害。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听到“老佛爷”这个称呼,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太监宫女,见了慈禧太后都是齐声高呼“老佛爷吉祥&rdquo

  • 蒋纬国:我要向世人证明父亲是积极抗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蒋纬国,蒋介石,国军抗日,抗日战争,不抵抗,积极抗日

    2015年是中华抗战胜利70周年。国军先辈们在保卫自由中国的卫国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仍然是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真正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非黄俄罗斯人)不能忘记的。本文摘自《蒋纬国口述自传》,蒋纬国口述,刘凤翰整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我这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向世人证明父亲是积

  • 任人打扮的历史小姑娘 《开国大典》油画4个版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

    这幅《开国大典》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无需多言。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中国人知道油画吗?大抵的回答是:“噢,知道,就是《开国大典》啊!”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刊登油画《开国大典》,这幅画被大批出版后又被印制为年画发售,并进入中小学课本。19

  •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照片,抗战胜利,抗日战争,国共和谈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同一天,100多万苏联红军在总长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予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日寇丧失了最后负隅顽抗的基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生活》杂志周刊

  • 安徽怪姓“鉏”字电脑打不出 传该姓出自神箭手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冷僻字

    在蚌埠怀远县古城乡庙荒村,有着上千名村民,他们都姓“钅且”(音同“池”)。因为这个字在电脑上打不出来,要想用他们自己的名字存款、买房,都办不了,只好用媳妇的名字。庙荒村的干部正标说,这个怪姓本应写作“鉏”,在推行简化字后,&ld

  • 阿波罗11号登月45周年 人类的一小步和一大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浙江百强镇,千强镇

    45年前的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专题:阿波罗登月计划),带着“嫦娥奔月”的多姿身彩向月球飞去;四天以后的7月20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与奥尔德林(BuzzAldrin)成功踏足月球,完成人类首次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