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总统的秘书生涯:马英九曾为蒋经国做过6年秘书

总统的秘书生涯:马英九曾为蒋经国做过6年秘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52 更新时间:2023/12/27 0:54:29

马英九曾为蒋经国做过6年英秘书,他这份工作的前任是楚瑜。

2009年,蒋经国百年诞辰纪念日之际,马英九曾撰写缅怀文章《薪火相传任重道远》。文中,马英九回忆了当年追随蒋经国的点滴岁月。

谈第一次“上阵”

马英九:差点把茶杯撞翻

马英九回忆说,从1982年1月1日开始任秘书,记得第一次上阵,我有点紧张。走到经国先生与外宾之间的小板凳坐下的时候,因为身材较为壮硕(那时体重近90公斤,是我一生中最有“份量”的时候),膝盖顶到小茶几,差一点把茶杯撞翻。我当时尴尬得不得了,心想第一天上工就出状况,真不好意思。后来秘书室卢守忠主任告诉我,经国先生特别交代他把小茶几与板凳间的空间拉开一点,以容纳这位新来的胖秘书!

谈翻译错误

马英九:马上改正

马英九说,担任经国先生的传译工作,不算太难。因为经国先生本身也懂英语,而且他说话不疾不,相当清楚。经国先生虽有浙江口音,但不浓厚。

马英九担任传译6年,只有一次听错。那一次经国先生谈到苏联里海边上的城市巴库(Baku),他听成“白宫”,还好立刻发现跟上下文兜不拢,马上改正。

谈亲耳听到“解除戒严”

马英九:感觉电流通过身体

大约在1985年,蒋经国突然找马英九问:"戒严英文怎么讲?”马英九说是“martiallaw”,意思是“军事管制”。“他要我去查一下还有没有别的意思,我查了5种国际著名的参考书,回报说戒严就是全面军事管制,有的还说戒严就是没有法律。经国先生听了,困惑地说,台湾没有军事管制啊!”

蒋经国为问这个问题?马英九的推断是:“经国先生可能有意要解除戒严。果不其然,1986年3月底国民党12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中,就纳入安全法令问题的议题,其实就是解除戒严的研究。”

图:蒋经国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表示台湾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1986.10.7)

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接见《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女士,那是历史性的会面。蒋经国告诉外宾:“我们准备在制定安全法后,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马英九说,“当时负责传译的我,一字一句审慎地翻成英文,整个人感觉犹如电流通过般的震撼。我告诉自己,我们正在改写台湾历史。”

谈“开放大陆探亲”

马英九:曾参与规划

1987年年3月,在一次外宾传译工作结束后,蒋经国突然问:“英九,有没有什么事情?”马英九回报称,最近有委员在“立法院”质询,建议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其实现在每年都有一两万人经香港偷偷返回大陆探亲。但也有一些老兵不愿违法,穿上写着“想家”的长袍游街请愿,很令人同情。“经国先生听了就说:你去张副秘书长报告。我立刻告退,去见张祖诒副秘书长。他告诉我,经国先生已有指示:基于人道精神,应立即规划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要我们先来规划。原来经国先生早就想到此事。”

马英九回忆说,当场我们依照指示要点,诸如:开放探亲采取“人道原则”(可以探亲、通信与通话)、“民间办理”(由两岸双方红十字会安排)、“间接方式”(往返经过香港)等等,拟出一个计划,经反复讨论,于6月4日呈报经国先生。经国先生批交中央党部成立的一个项目小组处理,然后再经小组多次集会讨论,提报中会在9月15日通过。然后“行政院”也通过本案,11月2日正式实施。开放探亲,不但为两岸失联近40年的亲人提供团圆的机会,也为两岸关系解冻踏出历史性的第一步。

谈重要卷宗如何处理

马英九:绝不假手他人

马英九回忆说,“这个案子当时极为敏感,必须绝对保密,所以我把卷宗锁在个人专用的铁柜里,亲自处理,绝不假手他人,连机密打字员都不知道此案。”

马英九说,当时卷宗上书“颍考项目”,这是我取的名字,这个名称出自《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我用这个亲人团聚的历史典故,作为大陆探亲项目的名称,觉得十分适宜。

更多文章

  • 采用“奉天承运”为圣旨,是从明代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圣旨

    什么是圣旨?圣旨,是指古代中国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圣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布告臣民、委任官吏、册封宗室、表彰功德、告谕外邦的一种专用的文书形式,起源于商周,规制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最后完善于明清。最初皇帝下达的命令不叫圣旨,有称“命”、“令&rdquo

  • 以讹传讹的麦克阿瑟5支金笔签署日本投降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5支金笔】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上,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在签字时特意用了5支笔。他用第一支笔签了“Doug”,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las&r

  • 慈禧太后“五不议”为何还是葬送了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太后,五不议

    图:大清国慈禧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图:慈禧太后出土时的景象话说大家都知道袁世凯是个“窃国大盗”,就是这样一个“大坏蛋”,竟然要走邪路,搞三权分立。此危机时刻,慈禧老佛爷果断出手,下令“五不议”。这个不搞

  • “老佛爷”在清朝并非尊称:只有太监私下才能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老佛爷,历史的误会

    慈禧太后: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慈禧有个喜好扮观音。当然,她对于大清,对于中华民族绝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是个祸害。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听到“老佛爷”这个称呼,上至王公大臣下到太监宫女,见了慈禧太后都是齐声高呼“老佛爷吉祥&rdquo

  • 蒋纬国:我要向世人证明父亲是积极抗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蒋纬国,蒋介石,国军抗日,抗日战争,不抵抗,积极抗日

    2015年是中华抗战胜利70周年。国军先辈们在保卫自由中国的卫国战争中的巨大牺牲仍然是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真正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非黄俄罗斯人)不能忘记的。本文摘自《蒋纬国口述自传》,蒋纬国口述,刘凤翰整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我这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向世人证明父亲是积

  • 任人打扮的历史小姑娘 《开国大典》油画4个版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

    这幅《开国大典》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无需多言。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中国人知道油画吗?大抵的回答是:“噢,知道,就是《开国大典》啊!”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刊登油画《开国大典》,这幅画被大批出版后又被印制为年画发售,并进入中小学课本。19

  •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照片,抗战胜利,抗日战争,国共和谈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同一天,100多万苏联红军在总长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予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日寇丧失了最后负隅顽抗的基地。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生活》杂志周刊

  • 安徽怪姓“鉏”字电脑打不出 传该姓出自神箭手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冷僻字

    在蚌埠怀远县古城乡庙荒村,有着上千名村民,他们都姓“钅且”(音同“池”)。因为这个字在电脑上打不出来,要想用他们自己的名字存款、买房,都办不了,只好用媳妇的名字。庙荒村的干部正标说,这个怪姓本应写作“鉏”,在推行简化字后,&ld

  • 阿波罗11号登月45周年 人类的一小步和一大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浙江百强镇,千强镇

    45年前的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专题:阿波罗登月计划),带着“嫦娥奔月”的多姿身彩向月球飞去;四天以后的7月20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NeilArmstrong)与奥尔德林(BuzzAldrin)成功踏足月球,完成人类首次登月

  • 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 改变一代知识青年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恢复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高考,邓小平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邓小平酝酿多年的一个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恢复高考的决策,是1977年8月6日邓小平在他主持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根据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建议确定的。在决策过程中,邓小平从尽快培养人才的大局出发,关心和爱护知识青年,亲自过问制定了许多重大政策,诸如:改变录取比例,扩大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