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谁烧的?
图:圆明园的标志性遗址大水法遗址
图:圆明园3D复原图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至于说什么“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就太自作多情了,圆明园就一皇家妓院,皇帝为了避免宫内束缚,逍遥快乐的场所。巴黎圣母院起火,有人说:“一想到我们的圆明园,我也就释怀了……”于是被骂“你们的圆明园?圆明园搜刮民脂民膏建成,你姓爱新觉罗?你们狗日的如果不是太监宫女,门都没资格进。”首先,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文化遗产,被烧的确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任何拍手叫好的心态都不对。其次,故宫原先也姓朱,后来改姓爱新觉罗,今天不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爱新觉罗溥仪回自己家还要买门票呢。所以圆明园被烧的确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圆明园是谁烧的,八成回答是八国联军。这正好说明了部分人的无知和劣根性。圆明园最初是1860年的时候由英法联军发起抢劫的。然后又被英法联军找借口一把火杀掉。那时距八国联军1900年侵华还有40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八成的中国人却认为圆明园是八国联军烧得,甚至我还亲耳听说中央一台的撒贝宁说过。那些整天喊着“勿忘国耻”的愤青们却连真正的凶手都搞不清楚,中国人就是这样,整天喊着勿忘国耻,整天要打这个要打那个,结果他们连是谁烧的圆明园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遗迹早已不复存在,死去的人们早已没有任何记载,只有一个大略的数字。而日本当时的核弹爆炸现场至今完善保存,死去人数精确到个位,每个人名都有记载。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圆明园被劫的功劳大部分要归于我们中国人,当时英法联军并没有抢多少,反而是当时的八旗官兵和土匪地痞甚至政府趁火打劫劫去不少财务。八国联军后来来中国的时候,北京人有趁火打劫抢劫了圆明园。而这些历史书上居然都没提到。甚至有的历史书都搞不清楚火烧圆明园的凶手是谁哦。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是世界大文豪雨果证实的历史。一百多年后,一个叫伯纳·布立赛的人第一次重现了这场世界文明史上的灾难:《1860:圆明园大劫难》。我钦佩这位作者,因为即使在中国,至今也没有一本论述火烧圆明园的专著;因为他打破了西方100多年来没有人宣布对“火烧圆明园负责”的沉默。这本35万字的书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国内从不曾了解过的。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揭开了中国人沉痛的记忆,让法国人和英国人惊讶地发现了他们历史上不光彩的一幕。布立赛的著作轰动了欧洲,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承认:“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为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中国百姓也跟着分爱新觉罗家
八国联军进北京,我们知道有不少中国人给他们做带路党,扶楼梯。英法联军更是在十多天的时间里两烧圆明园,并从中劫去了财宝无数,他们利用一切可能的东西来装载,甚至连大炮的炮膛都给塞满了。但是在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时候,同样的有着不少的中国百姓也跟着一起参与抢劫。
1860年10月6日,法军率先抵达圆明园,并在次日开始洗劫,英军则是在7日中午抵达参与的。而中国的老百姓则是在8日通过圆明园围墙的缺口进入到了圆明园来趁乱捞一把。
不过因为对英法联军心存惧怕,这些人并没敢去那些大殿抢劫,而是在较为偏远的房间里顺手牵羊,抢劫的也大多是布匹和瓷器。当时圆明园周边村庄的百姓,大部分都参与了进来。这些参与抢劫圆明园的百姓不少还被英法联军抓去运送大件物品。在帮着英法联军运送物品的过程中,不少中国百姓也尾随着捡获从车队中掉落的物品。
对于中国人参与抢劫圆明园的活动,清廷是不可能放任不管的。清廷曾在英法联军退出圆明园后派重兵前往圆明园一带,搜拿土匪。同时“一面严饬员弁在海淀一带认真查拿,从重惩办;一面知照城内巡守地面大臣,督饬官兵各路弹压。”
逃往热河的咸丰皇帝还专门发布上谕,要僧格林沁等人尽快将圆明园一带活动的土匪缉拿严办。同时清廷还颁布了针对土匪和拾取着分别对待的规定:“果系入内搜抢者照例治罪外,其有拾取及误买各物件者,拟出示晓谕,勒限一个月赴官呈缴,免其治罪,倘过期不交,或被巡防发现,加重治罪。”
清廷的清缴行动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10月8日,在海淀擒获熟人,在蓝甸厂擒获4人,除一人逃脱外,全部正法。10日的时候,又抓获三人。但这些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参与抢劫圆明园的百姓并没有去官府自首坦白,而是将自己抢得或拾取的宝物藏匿了起来,或者早已经低价出售给了不少达官贵人。
那时候的清王朝真可以说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圆明园本就是以民脂民膏堆建起来的爱新觉罗家的私人会所,而今这些被踩在脚下的百姓终于有机会进去看上一眼并顺带分一杯羹,岂有不顺手牵羊之理?
圆明园是如何被毁败的?
圆明园的毁败始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大规模纵火抢劫。圆明园被焚后经清室整修,尚有部分建筑幸存。1900年,北京被八国联军攻占,圆明园在混乱中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劫掠,残存建筑大部被毁。清朝灭亡后,圆明园遗址无人看护。残存的石料大多被掠去,残存的建筑和园墙也因人口的大量迁入大多遭到平毁。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門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联军士兵起初尚相劝戒,勿进入园中,恐中国日后以失物索赔,但不久於黃昏間即有数千名法军士兵冲入圆明园,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见法军展开抢劫,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军统帅詹姆斯·布魯斯,第八代額尔金伯爵遂以“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为由,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作为对清廷的惩罚。英军第一军团一部于10月18日起在园中各处纵火,同时派出分队焚毁附近的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等皇家园林。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圆明园被焚毁的原因,中国官方史学界的说法是英法联军为掩盖其野蛮劫掠而放火灭迹。也有某些人认为是由于清朝长期不遵守西方奉行的外交礼仪,自乾隆年间起,一路对西方各国君主及其使臣蔑视和不平等对待。在此次事件更将英法的谈判人员,悉数关押,导致39人中的26人,被折磨致死。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发现这一状况,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报复,而采取火烧圆明园的策略。英法联军之所以选择焚烧圆明园主要是因为,皇宫(今天人们称之为故宫)是一国政权的象征,而圆明园是皇帝的私人园林,额尔金伯爵要惩罚当时的皇帝咸丰,是以烧毁圆明园,持此看法的著作有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的《鸦片战争》。
图:这是被英法联军焚毁十三年后的圆明园。照片摄于1873年,之后的一百多年,又是谁完成了“终极毁灭”?
圆明园被焚后,尚有部分景点幸存。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后和同治帝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计划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慈禧太后居所。但该计划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后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
1900年才有了八国联军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庭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
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如长春园门铜麒麟、安佑宫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后于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颐和园;安佑宫华表、石麒麟、西洋楼线法桥和翻尾石鱼、梅石碑、莳花碑、文源阁碑被分别移至燕京大学和北京图书馆旧馆;兰亭碑和“青莲朵”等珍贵太湖石于1915年移往中山公园;长春园大东门石狮子及基座移至正阳门和新华门。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遗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绥远阵亡将士碑。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
1950年代,曾计划将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定址于此,但1960年代园内土地大多被附近生产队改为农田,大量人口迅速涌入,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特别是1975年以后,各单位在园内大量平毁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树木,修建工厂、养猪场、养鸡场,圆明园遗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残存的古树植被彻底消失。
圆明园爱国女游客,你知道圆明园到底咋回事吗?
历史上这一天,10月7日,圆明园遭劫,最大的元凶不是央视和女游客所说的八国联军,而是英法联军。
央视长假街采谈爱国,一女游客再参观完圆明园遗址后,谈到爱国激动落泪,表示:“刚才看完圆明园的遗址,我们心里特别不舒服。我们国家过去被侵略,被八国联军把这么美好的家园给破坏,那时候我们国家不强大。现在我们强大了,他们不敢来了!”
这位一口京腔京韵的女教师爱国感情没说的,因为都哭了。可是作为老师,说话即使不是空话,也过于啰嗦,一再重复,不够精炼,一看是在北京学校里长期修炼的结果,况且把常识搞错了。八国联军,一下成为女教师口中最大的和唯一的元凶,央视能够播出也表明同意女教师的说法。
曾有笑话说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课,小明一直在打磕睡,老师便课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小明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
次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小明的爸爸站了起来,满脸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这个笑话一直作为负面的典型流传甚广,借以说这个小学生不好好学习,没牢记历史,以至于闹出笑话。想不到的是,类似的笑话竟然在央视和这位女教师身上重演。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圆明园的了解不比这个小学生强多少。
当今中国人爱国,有时未免流于空洞。那就是号称牢记历史,实际上知之不多,甚至张冠李戴,闹出不少笑话,这个女游客就是其中一例。本来应该作为负面典型予以纠正,可惜央视播出时在只强调爱国感情的同时,忘记了历史知识同样重要。如果说对了元凶,说明女游客真正牢记了历史,哭泣也显得更具真情,否则显得滑稽和好笑。
显然,央视应该及时发现英法联军为最大元凶,在播出时应该补充这一历史常识,以免观众以讹传讹,真的以为是八国联军。可惜央视的记者和编导们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辜负了本身中国顶级媒体的殊荣和责任,实在可惜。
为啥不问问圆明园为啥被烧?
在火焚圆明园之前,英法联军曾派遣39人的谈判队伍到清廷谈判。但以僧格林沁为主的满人狂妄自大,肆意侮辱折磨来使,草菅人命。抓就抓了,还判这39人以“叛逆罪”(洋人叛谁的逆?),投入大牢。在被监禁的39人当中,有22人被虐待致死,据说那22人死得非常惨“被关在圆明园的俘虏就惨多了,双手被捆,整日下跪,3天水米未进,手腕处被皮绳勒得生出蛆虫。据后来的幸存者回忆说:《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第4天死去,尸体在牢房里放置3天,后被扔到野地里,让野狗吃了;安德森中尉,手脚被勒得生出了蛆虫,他看着手上的蛆虫满身蔓延,精神错乱,大叫3天,死去;一位法国犯人,蛆虫进了他的嘴巴、耳朵、鼻子,也疯了……一个幸存者居然还在狱中数蛆来着,说,一天可繁殖1000只蛆虫……”
在英法的强烈要求下,清政府才释放了幸存的被折磨得没人样的19人。英法制定的万国公法中写道:“凡使臣被杀,他日破城,鸡犬不留。”额尔金还特意提出了一点,一定要焚烧圆明园。在10月18日放火烧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北京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
如果一个国家打了败仗之后,将谈判的外交使节扣押、分尸,无论再强大、再强大、再强大,做完这样一件事,英法必定倾举国之力来攻,不然首相可以回家带孩子;如果再加上整个朝廷避战逃窜,那么,扑空追不上、并且知道永远不可能追上、也明白了高高在上的永远不可能和自己这些野蛮的鬼进行谈判的以复仇为旗号的敌人,不抢劫才怪,不放火才怪。
中国近代史上,的确因为落后挨了不少打,但是更有许多的打不是因为落后而挨。一是中国人做事不按规矩出牌,比如义和团袭击外国大使馆,杀害谈判代表,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别说现代世界,就是古代中国也懂得“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杀来使,杀传教士、杀教徒,连妇孺都不放过。并非“落后就要挨打”,真实是“犯贱才要挨打”。二是自我封闭,不对世界开放,这道理已经不用多说,现在不用外国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搞贸易,我们就是允诺许多优惠条件还怕不来呢。
说到此处我就想到了许多人,21世纪了还在坚持落后就要挨打,生怕被颠覆,反对对外开放,跟当年的义和团、慈禧太后有什么区别?你也不想想,把昏庸的、脱离世界的、只知道要权力不懂得为民生的慈禧太后赶下台,就是不爱国吗?
清代王湘绮所作《圆明园词》曾注:“夷人入京,遂至宫闱,见陈设富丽,相戒勿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对此,民国时期黄秋岳评说:“湘绮此段笺释明了。焚掠圆明之祸首,非英法联军,乃为海淀一带之穷旗人。此说大致不谬。”越缦堂咸丰庚申八月间日记为补证:“二十三日甲申记:闻恭邸逃去,夷人据海淀,夷人烧圆明园,夜火光达旦烛天。二十四日乙酉记:闻夷人仅焚园外官民房。二十五日丙戌记:今日丙外各门尽闭……盖城外劫盗四起,只身敞衣,悉被掠夺。二十七日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对此,黄秋岳评说:“圆明园一役,其始联军仅焚园外官吏房,或为军事上必要之举动。而许多旗人土匪,即乘机劫掠,于是联军旋亦入园。”
恭亲王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二十二日早,因该夷抄至德胜、安定二门,事情紧急,连夜约同文祥出城,复给该夷照会,许以送还巴酋,并令巴酋写信与额酋,令其止兵。乃照会发去之后,该夷并无回字,至午间该夷已抄至德胜门土城外,暗袭僧格林沁,我军不战而溃,败兵纷纷退至圆明园,夷匪亦衔尾而来。”
晚清汪康年所著《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一文中说,“相当一部分中国的普通民众直接参与了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行动。而且,根据当事法国军官的回忆,联军之所以下焚毁圆明园的命令,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驱逐不断涌来参与抢劫的华人。”大量国人趁着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的机会涌了进来,和侵略者一同抢劫圆明园里的珍宝,这就是许多国人干的。
据汪康年记载,联军刚进入圆明园时,先期是有秩序而又“温文尔雅”地行抢劫之事。“邻近乡民及海淀贫氓纷至沓来,麇集园墙外渐近吾营,与在营华役互语,华役携有梯逐架以登,络绎越墙而入”,终于演化成了联军和国民共同参与的大规模劫掠行动。最令人气愤的是,当侵略者最后传令纵火的时候,“各军并无火器,惟有水桶、水锅而已”。侵略者为缺少纵火之物而着急之际,又是“海淀华人暨华役,将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齐集以待”竟然如此“雪中送炭”,希望侵略者能够尽快纵火。其后,这些人更是“到处引火延烧”,推波助澜。
国人毁坏圆明园的意念和力量才是最为疯狂最为持久最为恐怖的。在1860年大火后的三四十年中,国人围绕圆明园的盗窃真是没完没了,值钱的物品偷光后,他们又将散落、埋没于土中的细碎宝物挖地三尺来搜寻,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再度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国人这次来了个“利索的”。园内大小树木被砍伐殆尽,建筑、木桥的柱子遭锯断。辛亥革命后,进入北京的军阀,把圆明园作为建筑材料场,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几乎全部被搜尽,张学良为其父建陵园时就曾命人从其中拉走诸多石料。经过此劫,一些残存建筑全成过眼烟云。
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前夕,统治者自顾不暇,咸丰皇帝带着高贵的皇室贵胄先溜了,只顾自己性命,扔下百姓不顾。国家不爱民众,又凭什么指望民众拿自家性命去爱国?太平日子统治者作威作福,剥削民众,灾难来了又扔下民众不管自先逃命,导致积蓄已久的民众怨气自然如火山一样爆发。人们巴不得看到统治者统统死掉,焚毁你的家园还是轻的呢,休怪民众无义!
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敌,这就是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