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比汉文帝俭朴,比唐明皇有才,比宋徽宗还不会当皇帝!

他比汉文帝俭朴,比唐明皇有才,比宋徽宗还不会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4/1/6 16:29:10

他比汉文帝俭朴,比唐明皇有才,比宋徽宗还不会当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汉皇帝当中,汉元帝刘奭属于存在感较低的那一类了。

原因之一,是他的前任们都太过优秀。高祖、惠帝(吕后)、文、景、武这五位自不必说,开创大汉盛世,功不可没,接下来的昭、宣二帝也有「中兴之主」的美誉,元帝和他们都没法比。

原因之二,是他的后任们一个个都弱爆了。成帝好色成性,完全毁在了赵飞燕姐妹手里,哀帝有「断袖之癖」不说,还恨不得把国库整个儿搬到男宠董贤家去,这两个正牌的荒淫之君,反倒赚足了后人的眼球。论知名度,元帝和他们也没法比。

但元帝并非庸才,他有很多别的皇帝身上难得一见的优点:

比如节俭。元帝屡次减省宫廷费用,算是花钱最「抠」的一位了,甚至要比汉文帝还「抠」。

再看学问,元帝精通儒学,他的身边围绕着萧望之刘向、周堪、薛广德、匡衡等一批博学鸿儒。荀子名言「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是他的座右铭。

最后看才艺。元帝擅长书法,在音乐上造诣极高,吹拉弹唱无一不精,还会谱曲,所成曲调妙不可言。就这几手,恐怕只有唐明皇能跟他PK一下了。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嘀咕:汉元帝不错呀,咋就把强大的汉朝整衰败了呢?

从元帝老师萧望之的遭遇,我们或许能一窥究竟。

初元二年(前47年),宦官弘恭、石显在元帝面前毁谤萧望之、刘向、周堪,请求将他们「召致廷尉」,元帝以为只是问问话,同意了。不久,元帝因事召见刘向,侍从提醒说他们几位还在牢里呢,元帝大惊,这才知道「召致廷尉」的分量之重,把弘恭、石显叫去一顿臭骂,让他们赶紧放人。

人是放出来了,可是弘恭、石显不死心,又怂恿别人去对元帝说,皇上既然把老师下了狱,就这么放了,天下人该怎么议论?不如把他们都暂时免官。

元帝一想也是,当即下诏给丞相,要免三人的官。但总得有个理由吧?元帝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来,就在诏书上用了八个字:「今事久远,识忘难明」,意思是时间长了,我记不清了……看了这份诏书,丞相不得晕过去?萧望之三人也无语了,收拾东西走人吧!

没几个月,元帝又把三人官复原职,还准备拜萧望之为丞相。弘恭、石显拦不住,就借着萧望之的儿子为父亲无辜下狱鸣冤一事,又去向元帝进谗言,大意是说萧望之怨气很深,应该关起来治治,让他知道皇恩浩荡。元帝也不傻,说我老师性情刚烈,死也不会去坐牢的。两人一听这话愣了,连忙安慰元帝说,只是小小的惩戒,没事的。元帝听完,好吧,就这样办!

很快,噩耗传来,萧望之不愿受辱,自杀身亡!元帝正吃着饭呢,这一下捶胸顿足,哭了个昏天黑地、痛不欲生。好不容易哭完了,元帝把弘恭、石显叫过去一顿痛骂,两人叩头谢罪。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两个奸臣照样该干嘛干嘛。元帝下令厚葬萧望之,每年按时扫墓,有生之年从未间断……千余年后,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忍不住掷笔而叹:「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

今天元帝为后人提起,常和一个女人有关,那就是王昭君。不过,在这个故事里,元帝又为画工毛延寿欺骗,很不情愿地放走了一位绝世美女,果然是「易欺而难寤」。当皇帝当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汉元帝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早在元帝当太子时,有一次因为几句话惹得宣帝大怒,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后来果然应验。西汉前七朝的灿然文治、赫赫武功,在宣帝时达到极盛,正是在元帝朝走向了衰败,到了成、哀,更是江河日下。

比起同样多才多艺也同样不会当皇帝的宋徽宗来,汉元帝还是幸运的,毕竟他没有经历类似「靖康之耻」那样的灾难,也未头顶「亡国之君」的恶名,但汉朝天下后来为王莽篡夺,根子确实是在元帝这里。

推荐阅读:

精致的近义词是什么

春天的词语_关于春天的词语大全(50-300个)

太上老君简介

标签: 俭朴

更多文章

  • 第一节 十年仕途一朝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仕途

    第一节十年仕途一朝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权力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不能随便给人,也不能不给人。权力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并不是你拥有了,别人就一定会少。只要会奴驾权力,分封得当,那么权力就会被己所用。作为皇帝,不能自己独揽大权,事必躬亲,那样会累死自己,要学会放权,重用那些有能力的人,使他们为己所

  • 3.治世:休养生息,开创盛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休养生息

    3.治世:休养生息,开创盛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为政清明,在治世上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开创了安民之道,使汉初社会经济得到了稳定的发展。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文帝即位之时,由于“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农民遭受残酷剥削,统

  • 揭秘中国历史上首个染发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首个

    揭秘中国历史上首个染发的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揭秘中国历史上首个染发的皇帝染发现象并非今世所独有,而是源源不绝,自古有之。包含皇帝在内的古代上层社会有过此举的人不乏其人,王莽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清晰记载的第一个染发的皇帝。对于帝王将相那些政治人物来说,他们的言行举止包含染发这一日子细节,都通常

  • “美人心计”的真与假:解密历史上真实的窦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心计

    她是“文景之治”背后“婆媳”中的婆婆,汉文帝妻窦氏。在婚姻上,窦氏是一个随波逐流,听凭命运播弄的女人,她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却被命运所眷顾,跃居到了富贵权势的巅峰。她少时父母双亡,与两个同胞兄弟相依为命,后由于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天各一方,生死两茫茫。本以

  • 6.外交上:开疆拓土,击匈奴通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域

    6.外交上:开疆拓土,击匈奴通西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治理国家,不仅解除了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大一统的交流。汉朝建立初期,由于国力虚弱,急需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所以实行“无为”政治,采取与匈奴和亲的

  • 第十章 漏网的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第十章

    第十章漏网的鱼,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翻开史料,我们会发现一个无法理喻的现象。我们中国人杀人,不是杀一个,而是杀一家;特别是皇帝,动不动就是灭族。就算是一个该杀的人犯错,与他的族人何干?这样的道理,似乎无人理会,甚至就是因牵连无缘无故地掉了脑袋的所谓的族人,似乎也没有疑议。族人犯法,自己该杀。什

  • 汉朝社会意识的明智闪光:不贪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富贵

    汉朝社会意识的明智闪光:不贪富贵秦汉之际,陈胜“苟赋有,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以及项羽“赋有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史记·项羽本纪》)的名言,体现了不同人等对“赋有”的共同神往。&ldquo

  • 董仲舒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的思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世的主要有《春秋繁露》、《对贤良策》。他的谋略思想形成了一个从&

  • 3.忍辱负重:冒顿修书戏辱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忍辱负重

    3.忍辱负重:冒顿修书戏辱吕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更好的把握手中的权力,吕后竟然能忍受这样的戏辱,可见吕后的深谋远虑非同一般。与匈奴的关系一直是西汉王朝前中期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早在汉朝统一中原以前,匈奴就已在冒顿单于手上统一了起来。汉初国弱,汉高祖征战一生,不曾向任何人

  • 汉献帝刘协真的写了一份衣带诏吗?曹操得知衣带诏以后为何没杀了刘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衣带

    汉献帝刘协真的写了一份衣带诏吗?曹操得知衣带诏以后为何没杀了刘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建安四年,汉献帝宠妃董贵人之父董承声称自己接受了献帝用血书写的衣带诏,诏书称让他找机会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共谋杀曹之事。但是,这只是董承单方面的说法,这份所谓的“衣带诏”是真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