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83 更新时间:2024/1/15 5:39:40

赵光义殿前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赵皚芳为八贤王。看戏当时,除了为低回沉郁、悲凉慷慨、优美动听的二黄唱腔所陶醉之外,也觉得贺后骂得实在痛快,算是呼出了这出程派的名剧,是根据北宋神宗时僧人文莹《续湘山野录》口网气烛影斧声”之说演义而来的。关于宋太祖之死,《宋史》上的记载极为简单,只有“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九个字。南宋史学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综合了《续湘山野录》和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涑水纪闻》等书,记载得比较详细。说太祖夜召晋王光义入内,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后来又看到太祖以柱斧戳地,大声对光义说:“好为之。”

次晨太祖就死了。时夜已四鼓,宋皇后使太监王继恩召唤德芳(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即戏曲中的“八贤王”),而王继恩却直接跑到晋王赵光义那里。晋王犹豫,不肯前行,继恩催促说:“拖延久了,就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晋王跟随他一起来到寝殿。宋后问道:“德芳来了吗?”继恩说:“晋王到了。”宋后愕然,慌遽地对晋王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靠给官家了。”晋王哭着回答:“我们会共保富此外还有一些说法。

如宋末遗民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记载,贵的,无须忧虑太宗多次在太祖面前,盛称蜀国花蕊夫人费氏的才干,没过上一个月,蜀主就暴卒了。太祖感到诧异,当即找来花蕊夫人了解蜀主猝死的情况。发现这位费氏确实才情敏慧,便把她留在掖庭中陪侍,宠幸无比。这天,赶上太祖患病,光义于夜间入宫问候,适值太祖熟睡,呼之不应,遂乘机对费氏动手动脚,加以调戏。不料,太祖此时突然醒来,正巧目睹了这一场面,当即愤怒地以柱斧砍地,斥责光义说:你做的好事!

第三天清晨,太祖就死了从现存史料中得知,太祖死前两个月,每月都有御驾出行的记载,甚至远到洛阳,可见他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死得实在是常然。最大的可能是死于他的胞弟赵光义的谋害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如是说。也正是由于赵光义是以篡弑手段夺取了皇位,唯恐后世非以,于是,便又伙同赵普编造出了一个“金匮之盟”,即杜太后临终前有太祖传位于光义的遗嘱。其真实性同样令人怀疑。尽管其时光义已做了开封府尹,实际上居于接班人的地位,但要继承大统无太祖的临终顾命,也没有正式储君的名分,而且,以弟继兄,毕竟有乖常例。为了寻求合法继位的依据,只好抬出一个太后临终命来加以缘饰这又是一个“千古之谜”对此,官修的《宋史》同样是多所讳避,所记仍是九个字:“太祖崩,帝(太宗)遂即皇帝位。”封建王朝的史书向来是为尊者讳的。

但在宋太宗统治权力干预不到的辽国,史官却记为“宋主匡胤殂,其弟灵(太宗名)自立。”一个“自”字道出了问题的实质。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有些敏感的史学家到底还是提出了问题:《宋史》中“特书曰·遂’,所以别于受遗诏而继统之君也”。

有的直斥太宗“急奸贪而攘天位”。可见,在后世的史学界,多数都是否定“金匮之盟”的真实性的。贺后骂殿》这出戏,正是针对赵光义这样一些龌龊的行径来编排的。作为一种舆情的真实而曲折地反映,它像《击鼓骂曹《审潘洪》、《斩黄袍》等剧目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心声和愿望,但它与史实确有明显的出入。赵光义即位于公元976年,而贺后早在公元958年就已去世。

人已云亡,何来骂殿?赵德昭也并非死于赵光义窃位当时,而是在三年之后。尽管其事属于子虚乌有,但是,由于那激越慨慷、低回悲壮的唱词已经深深地印在脑底,再加上赵光义篡位后确实又“多行不义”,班师回朝之后,上上下下都议论,这次北征失利,同未能及时赏赐扫平北汉之功有直接关系。于是,德昭就提醒太宗,应该对平定北汉的将士论功行赏。这本来是一件正常的建言,没想到却引发了太宗的宿火,当即怒气冲冲地说:“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行赏也不晚!”德昭听了,惶恐万分,觉察到太宗怀疑他想要篡夺皇位,话中已经露出了杀机。回宫以后,就寻觅刀剪,侍从们不知他用意所在,便说:宫中哪敢带这类东西呢?德昭又跑到茶酒阁去,用切果刀自刎了。此时离太祖驾崩不过三年时间。

又过了一年半,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去,年仅二十三岁。人们怀疑他的暴死也与赵光义有关,只是史书失载,无从悬描。史书上讲,德昭既不得其死,德芳又相继夭绝,太祖的胞弟廷美感到了形势的严重,觉得太宗的屠刀很快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果然,在赵普的策划下,他屡受诬告,连遭贬逐,三年之后死于房州。当得知廷美的死讯后,太宗淡淡地对朝臣说,廷美之母并不是杜太后,而是太宗的乳母耿氏。

这就彻底否认了廷美与他是同胞兄弟。后来的修史者,就把太宗的说法记入了《宋史·赵廷美传》;可是,却忘记了同时修改杜太后的传记。“金匮之盟”中有兄终弟及和能立长君,社稷之福”的话。当初,这句话为他篡权夺位提供了根据:;现在,却又觉得不利于他安排后事:论年龄,廷美长于太宗之子,要立“长君”,他该是首选。因此,只有除掉这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才能达到日后“传子”的目的,才能实现终北宋之世继承皇统的全归太宗一系。但是,一除了之,又太容易暴露出他的罪恶用心,于是,便又打出“廷美本为庶出”这张王牌。言外之意是,即使他健在,也没有继统的资格。

那么,也许有人会提出问题:既然太宗握着这把廷美不是他的胞弟的杀手铜,尽管亮出来就是了,何必非得煞费苦心把他害死呢?答曰:害死廷美原是前提条件,只要廷美一息尚存,就会搬出铁证来为自己辩护;这样,太宗造作谣言就很容易露馅儿。而今,杜太后已死,当事人又不在了,自然就可以随意编排了有宋一代,对于太宗蓄意传子,不惜骨肉相残的卑鄙行径直是啧有烦言;而对太祖一支的惨遭杀戮,普遍深表同情。

只是慑于太宗的威势,不敢公开、正面地议论,于是,便通过各种笔记、杂说等道里传闻的形式,寄感、抒怀、泄愤。这一思想倾向,到了南宋初年渐趋激化。当时,许多人士把北宋灭亡,太宗子孙被掳劫殆尽,归因于赵光义虐待太祖子孙而招致的报应。南宋之后问世的《古事比》和《七修类稿》等记载,统兵灭掉北宋、大肆屠戮太宗子孙的金朝大将斡离不,相貌极似宋太祖,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冥冥中的因果报应。上述诸说均属迷信,荒诞不经,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是,显然都反映了当时的舆情民意。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光义登基的借口让人生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祖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其母杜太后的遗命。《宋史·后妃传》详细记载了杜太后临终嘱咐太祖传位于弟弟的事:杜太后在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自己的遗命。当时太祖赵匡胤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荫。杜太后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

  • 宋朝人文环境宽松,知识分子的福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部《说岳全传》让老百姓都知道了岳飞冤死风波亭、秦桧奸臣害忠良的故事。于是,人们印象中的宋朝皇帝都是不讲道理的暴君,朝廷的官员都是沆瀣一气的腐败份子。再加上明清小说《水浒传》的推波助澜,更加坚定了宋朝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昏君在位,奸臣弄权,朝政一片昏暗,士子们处境艰难,社会民不聊生。然而拨开历史的重

  • 宋朝的士大夫为何如此大脾气?最后又怎样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士大夫脾气是最大的,皇帝历来都是没人敢挑战的,陪伴在君王身边,都是非常危险的,说话办事都要十分的谨慎,一不小心就要被问罪。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对皇帝说的话反对,他们都经常只是随声附和。在宋朝的时候,情况却不一样,有很多大夫都敢直接反对皇帝所说的,而且经常提出谏言。那么他们到底最后怎么样了呢,受罚了

  • 宋朝的政治:君子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制度文明角度来看,宋朝的制度建设已经相当成熟,比起其他朝代,其政治运作更加文明化、理性化,更加重视以文治国。每一个开国君主在夺取天下后,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才来治理天下?先贤们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提出了“唯才是举”、“唯贤是举”等种种用人策略。但基于古代的政治体制是皇权至上这个弊端,所

  • 长安为何要改名为西安,谁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安改名为西安,名气上没有长安大,但没有办法因为古人并不明白“旅游经济”是什么东西。古人在给一座城市取名字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立足于政治考量。 刘邦“长安”这个名字最早是刘邦改的。刘邦建国后,把都城建在那里,其实也是很费脑筋的。项羽为了衣锦还乡,把他的王都建在彭城,因而成为一个短命的政权。刘邦

  • 宋朝科技高度发展,学术趋向精致内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科学成就虽然没有达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度,但宋朝知识分子的群体创造力是世所罕见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宋代,另两项则在宋代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宋朝第一次

  • 古代的青楼有3句行话,如今时常被人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汉字可谓是博大精深,每个词语在每个时代可谓意义完全不同,甚至于大相径庭。尤其是一些特定的行业,形成了一些只有内部人才能听得懂的行话,如智取威虎山,不说点行话根本上不了山。做任何行当都有自己规矩,同样也有行业中的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就是行话。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这个行业圈子的人还真的不知道那些行

  • 古时习武之人为何要“闯江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术是格斗的技术,武林则指练武之人的群体,是一种社会结构,一个社会阶层。旧时,一个习武的人出师以后,就要凭借一身武艺到社会上去谋生路,俗称“闯江湖”。什么是“江湖”,为什么要“闯”呢?这里所说的“江湖”,不是指具体的江河湖海,也不是泛指天下,而是专指游离于正统社会之外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由“

  • 投石机,一种古老的攻城利器是宋朝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人发明了类似炸弹的武器。据《宋史》记载,1277年,元兵攻破静江(广西桂林)外城,邕守马成旺及都统应麒投降,部将娄钤辖(官职名称)退守内城,他以二百五十人守城。元将阿里海牙围攻十余日,不下。后来,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娄和手下将城内的仅有粮食食尽之后,他命手下推出一个火炮,点燃与敌同归于尽。火炮爆炸

  • 宋朝的商业经济究竟有多发达?这4点告诉你,远超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中出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以及事情,而在这里边就有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这个事情,当时宋朝的商业经济究竟有多发达,今天所要说的这4点告诉你,宋朝其实远超唐朝盛世!先来说第一点,当时的宋朝的城市数量增多并且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城市,当时的古代的发达城市也就几个,但在宋朝的时候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