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古代中国兵器铸造大师

盘点古代中国兵器铸造大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53 更新时间:2024/2/11 22:08:56

欧冶子:中国铸剑鼻祖

如果说起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辈们,欧冶子首当其冲。欧冶子并不见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铸造大师,因为在欧冶子之前长达一千六百年的时间,中国早已进入了青铜时代,铸造出了许多冷兵器精品。但欧冶子显然有历史记载的最著名的兵器铸造大师,或者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师。他铸造的许多神兵利器,至今仍在兵器谱上熠熠生辉。

欧冶子是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的越国人,那个时期,天下大乱,先是吴国的孙武子、伍子胥率军灭楚,后是吴国乘威灭越,而越国的勾践卧薪尝胆,又将吴国灭了。吴越争霸期间,长江以南45个诸侯国被灭。此时,在兵器史上,正是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阶段,欧冶子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用以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因为名声在外,越王允常、楚昭王芈壬都聘请他铸剑,中国历史上第一把锋利的铁剑“龙渊剑”(后改名龙泉剑)就此诞生。

欧冶子独自铸造或参与铸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八把宝剑,他们是:湛卢剑、巨阙剑、胜邪剑、鱼肠剑、纯钧剑,龙渊剑(龙泉剑)、泰阿剑、工布剑。其中湛卢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曾为越王允常、吴王阖闾、楚昭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所有,后来唐朝名将薛仁贵和宋朝名将岳飞,都曾使用湛卢剑杀敌;鱼肠剑就是专诸刺王僚的那一把;那把工布剑,吴国的伍子胥与越国的文种都曾用于自杀。欧冶子因为铸造宝剑的功劳“威服三军”,而被封为“大将军”,他的子孙世以铸造为业,欧冶子也成为欧姓的得姓始祖。

干将莫邪:为铸剑献身的英雄

另一位铸剑大师干将,是与欧冶子同时代的人。干将姓干,以古代的一种常用兵器“干”为姓,古语“化干戈为玉帛”、“大动干戈”皆指的“干”这种武器,可见古时使用率之高。干将的妻子名叫莫邪,有说干将是欧冶子的师弟,有说干将是欧冶子的徒弟。不管是师弟还是徒弟,干将也同为春秋末年、战国初期的一位铸剑大师是无疑的。

干将莫邪和欧冶子的命运相比,干将的命运是悲怆的。欧冶子因为铸剑的功勋被封为大将军,而干将却因为铸剑夫妇双双为此丧命。关于干将铸剑的传说很多,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或说为楚王铸剑,或说为吴王铸剑。

鲁迅专门为干将莫邪的故事写了一本小说,名叫《铸剑》,又名《眉间尺》。说的是干将铸剑,久铸不成,他的妻子莫邪提出了一个建议,说他们的师傅在铸剑时,也有过铸不成的情况,最后师傅师娘双双跳入熔炉,剑乃铸成。于是莫邪效仿其师,也跳入了滚滚的熔炉中,于是剑乃铸成,雄剑叫干将,雌剑叫莫邪。后来干将献剑被国王所杀,干将莫邪的儿子“赤”替父报仇,在一个侠客的帮助下,终于使楚王丧命汤锅。

大师云集:那些制造神兵利器的先人们

造弓箭的张挥,铸宝剑的欧冶子、干将莫邪之后,中国的兵器史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少的铸造大师。比如吴王钩的铸造者,现在其名已佚。他铸造吴钩之时,遇到了与干将一样的问题,采用的也是与干将一样的方法,将两个儿子扔进了熔炉,造出了两把锋利的吴钩。而战国时期的两名相剑大师,一名烛庸子,能够“见若狐甲于剑而利钝识”,只见剑的皮毛就能知道此剑的利钝,可见他也是一名铸剑专家;另一名叫曾从子,自称是一名宝剑鉴定专家,曾想为卫国的国君刺杀吴王,估计对于铸剑也应有独到的功夫。

战国时期,秦始皇时,赵国也出现了一名铸剑名家,这个名家名叫徐夫人。他可不是一个女人,而是姓徐,名叫夫人。徐夫人的成名作品,就是荆轲刺秦王的那把图穷匕现的匕首。匕首虽利,可惜荆轲武艺不精,被秦始皇逃脱了。

三国时期,诸葛亮不但是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名铸造大师级的人物,他发明的诸葛连弩,威力很大。蜀国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如果凭国力,魏国、吴国都在其上,但诸葛亮却五出祁山,主动向魏国发动进攻,诸葛亮的弟子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蜀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只是军事策略上的问题,与其拥有的尖兵利器也不无关系。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当时被称为“山中宰相”。这位神仙级别的人物,同时还是一位铸造大师,曾为梁王铸造十三把宝剑。而且,陶弘景还写了一本书,名叫《古今刀剑录》,将夏朝到南北朝时两千多年历史中的冷兵器进行总结归纳,使人大开眼界。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光义殿前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赵皚芳为八贤王。看戏当时,除了为低回沉郁、悲凉慷慨、优美动听的二黄唱腔所陶醉之外,也觉得贺后骂得实在痛快,算是呼出了这出程派的名剧,是根据北宋神宗时僧人文莹《续湘山野录》口网气烛影斧声”之说演义而来的。关于宋太祖之死,《宋史》上的记载极为简单,只有“帝

  • 赵光义登基的借口让人生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祖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其母杜太后的遗命。《宋史·后妃传》详细记载了杜太后临终嘱咐太祖传位于弟弟的事:杜太后在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自己的遗命。当时太祖赵匡胤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荫。杜太后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

  • 宋朝人文环境宽松,知识分子的福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部《说岳全传》让老百姓都知道了岳飞冤死风波亭、秦桧奸臣害忠良的故事。于是,人们印象中的宋朝皇帝都是不讲道理的暴君,朝廷的官员都是沆瀣一气的腐败份子。再加上明清小说《水浒传》的推波助澜,更加坚定了宋朝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昏君在位,奸臣弄权,朝政一片昏暗,士子们处境艰难,社会民不聊生。然而拨开历史的重

  • 宋朝的士大夫为何如此大脾气?最后又怎样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士大夫脾气是最大的,皇帝历来都是没人敢挑战的,陪伴在君王身边,都是非常危险的,说话办事都要十分的谨慎,一不小心就要被问罪。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对皇帝说的话反对,他们都经常只是随声附和。在宋朝的时候,情况却不一样,有很多大夫都敢直接反对皇帝所说的,而且经常提出谏言。那么他们到底最后怎么样了呢,受罚了

  • 宋朝的政治:君子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制度文明角度来看,宋朝的制度建设已经相当成熟,比起其他朝代,其政治运作更加文明化、理性化,更加重视以文治国。每一个开国君主在夺取天下后,都要面临一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才来治理天下?先贤们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提出了“唯才是举”、“唯贤是举”等种种用人策略。但基于古代的政治体制是皇权至上这个弊端,所

  • 长安为何要改名为西安,谁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安改名为西安,名气上没有长安大,但没有办法因为古人并不明白“旅游经济”是什么东西。古人在给一座城市取名字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立足于政治考量。 刘邦“长安”这个名字最早是刘邦改的。刘邦建国后,把都城建在那里,其实也是很费脑筋的。项羽为了衣锦还乡,把他的王都建在彭城,因而成为一个短命的政权。刘邦

  • 宋朝科技高度发展,学术趋向精致内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科学成就虽然没有达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高度,但宋朝知识分子的群体创造力是世所罕见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宋代,另两项则在宋代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宋朝第一次

  • 古代的青楼有3句行话,如今时常被人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汉字可谓是博大精深,每个词语在每个时代可谓意义完全不同,甚至于大相径庭。尤其是一些特定的行业,形成了一些只有内部人才能听得懂的行话,如智取威虎山,不说点行话根本上不了山。做任何行当都有自己规矩,同样也有行业中的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就是行话。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这个行业圈子的人还真的不知道那些行

  • 古时习武之人为何要“闯江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术是格斗的技术,武林则指练武之人的群体,是一种社会结构,一个社会阶层。旧时,一个习武的人出师以后,就要凭借一身武艺到社会上去谋生路,俗称“闯江湖”。什么是“江湖”,为什么要“闯”呢?这里所说的“江湖”,不是指具体的江河湖海,也不是泛指天下,而是专指游离于正统社会之外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由“

  • 投石机,一种古老的攻城利器是宋朝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人发明了类似炸弹的武器。据《宋史》记载,1277年,元兵攻破静江(广西桂林)外城,邕守马成旺及都统应麒投降,部将娄钤辖(官职名称)退守内城,他以二百五十人守城。元将阿里海牙围攻十余日,不下。后来,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娄和手下将城内的仅有粮食食尽之后,他命手下推出一个火炮,点燃与敌同归于尽。火炮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