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周公有没有称王?来看一看便知

历史上周公有没有称王?来看一看便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49 更新时间:2023/12/26 17:20:49

西周周武王去世之后,由其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幼,不能主持朝政,便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佐摄政。关于周公“摄政"一事,历史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周公只是辅政,并未践位称王;一种现点则认为周公一度践位,实行王权。

《左传》中的周公是“股肱周室,夹辅成王”之人,”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记·周本纪》中也写到,成正年少继位周公为了天下与周室才摄政当国。从这些史书上来看,周公是一个大公无私的辅政大臣,他一心辅助侄子,并无篡夺天下的野心。孟子更是称赞周公“不有天下”,意思是周公完全没有想过要将天下占为已有。

然而,在《荀子·偶效》和《淮南子·汜论训》中对周公当政的史实,却有另一番解读。两文中均提到,周公“履天子之籍”也就是说周公有“君临天下”。《礼记·明堂位》称周公“践天子之位”,《尚书·大传》则言周公“身居位,听天下为政”。另外,根据近代人的考证,基本可认定《尚书大诰》中的“王”称周文王为“宁王”或“宁考”,“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所以这个“王”只能是周公,而不可能是文王之孙周成王。《尚书·康诰》还有一段文字,文中提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在这里,“封”指的是周公的弟弟康叔,所以这个“王”应该是周公。若是这些史料记载非虚,那么周公显然有身居王位的经历。

那么,周公“称王”有什么历史原因呢?据《商书·金滕》所言。周公曾向朝中重臣召公和太公解释道:“如果我不掌握政权,那将来我就无法跟先王交代了。”当时周朝正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武王刚去世,成王年幼,国内局势不够稳定,东方诸小国还有叛乱发生。面对这样的局势,周公担心诸侯欺成王年幼发生叛乱,武王的事业无法继续推行下去,便选择了即位。《逸周书·度邑解》记载,武王十分欣赏自己的弟弟周公,认为他才干超群,而自己的儿子年幼恐怕无法稳定当时的政局,因此在弥留之际曾说了“乃今我兄弟相为后”的话,既要将王位传给周公,但是周公却诚惶诚恐地拒绝了。可见,周公并非想篡位,只是为了稳定天下局势而已。

然而,《荀子·儒效》却称周公专横篡位,职责他“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意思是说周公废除成王,而自己继承了武王的天下。《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了“召公疑之”,《鲁周公世家》中则记载了周公是如何与召公和太公解释的。因此后人便发出疑问:召公、太公是周朝中的两大贤人,以他们的智慧不难看出周公的用心,如果周公真的没有半点篡位之嫌,他们两人怎会生疑呢?又有《史记·管蔡世家》中写“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于是发兵征讨,从而引发大乱。而根据《逸周书》中的《文政》、《大匡》等篇的文字记载,管叔、蔡叔“开宗循王”、“受赐于王”,所以两人并无叛周之意,反而一度是武王的得力干将。

从诸多文献看来,周公的确称王了,可他为什么又在成王成年后还政呢?在有些学者看来,召公与太公的怀疑、管叔和蔡叔的武装反杭、关中地区的骚乱相继出现,加之“西土人亦不静”,使得周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所处的位置。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周公终于做出如下决定先平定管叔和蔡叔,再还政成王,最后拉拢召公并与之共享朝中实权。

迄今,周公去世已有三千多年了,关于他的点点滴滴,人们只能从历史书籍中获得,然而史料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周公。他到底是个大公无私的辅政大臣,还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篡位者,答案仍有待寻找。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中的关二爷真的名副其实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羽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最高官位至前将军,汉寿亭侯。《三国演义》中称他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是蜀国重要的大将之一。关羽的奇妙之处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推向神坛,从一个人变成一个神。不仅中国人崇拜关羽,就是在朝鲜半岛也遍布关羽庙,受万家香火。中国的跨国英雄,关羽是第一人。关羽可以说是“红”遍官

  • “正史”中真实的关羽关云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羽作为历史人物最早有文献记载也最可信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在《三国志·魏书》、《三国志·蜀书》和《三国志·吴书》中分别都有关羽的相关文献资料记载。例如,对“关羽留守下邱”一事,在《魏书》和《蜀书》中重复写到多次。从《三国志》归纳来看,关羽的事迹主要有亡命琢郡、追随刘备、委寄曹操、刺颜良、辞曹归刘、

  • 揭《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写,竟然那么多都是虚构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影响最大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等人,这些人是罗贯中先生塑造的人物中最为成功的,然而为了塑造人物,有许多人的许多事都是虚构的,其中关于关羽关云长的虚构剧情最多,下面我就为大

  • 他是第一个篡改历史的皇帝,从他以后,史家之风开始败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是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后世以"贞观之治"嘉美之。但是,众所周知,李世民得到的皇位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但在历史上,李世民有意渲染自己的开国之君的伟大形象,同时将自己的兄弟贬得一无是处,所以现代的人怀疑他有意的篡改了历史。如果现在我们看李世民

  • 李世民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世民出生于一个胡汉混血的贵族世家。其父李渊,自称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而实际上,李渊很可能是在自己的族谱上做了手脚。目前通常的看法是,李家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李初古拔是鲜卑族,其后代跟汉族通婚,到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已经是胡汉混血。李虎是李家发迹的开端,西魏时位列八柱国之一,北周初追

  • 揭秘开国大典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三十万军民参加这一旷世盛典。揭秘:开国大典中这15个不为人知的秘密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

  • 李渊太原起兵是自愿还是被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李渊举兵反隋是被李世民所迫的说法,不少后世史学家都提出过质疑。他自称十八岁举义兵,也是一种有意的时间误导。事实上,无论从史料记载还是常理推断,李渊身处乱世,戎马半生,官场捭阖不倒,绝不可能是个窝囊废。相反,李家一朝举旗,是李渊经过了数年经营的结果。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高祖慎之又慎,迟回而

  • 岳飞的战绩是否具有水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岳家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是《宋史》以及有关岳飞的相关作品所着力描述的。事实上,岳飞并非百战百胜,《金史》就多次记载了岳飞兵败的战例。仅以1140年左右的几个战例为例:其一:金将王伯龙曾率军在今安徽采石矶一带,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缴获大批粮草。其二: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前去攻打被金军占领的

  • 解密:《满江红》到底是岳飞所写?还是明人伪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满江红》一词被认为是岳飞的传世之作,然而,史学界考评后却认为是明代人伪作,写作年代不早于明代中叶。理由是,该词从未出现于宋元人的任何著述中,即使是岳飞子孙收录的家集里也没有记载。一直到了明代才突然出现在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中,根据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的岳坟词碑。而赵宽

  • 自古以来,台湾是如何纳入到中国版图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台湾,是中国最大的岛屿,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多万。而台湾除了台湾岛之外,还有澎湖列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台湾岛在东亚地区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被美国军事家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岛被纳入到祖国的版图是一段曲折而辛酸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更应该要对这段历史要熟悉。一,大陆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