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高祖刘邦:刘邦斩白蛇是真是假?

汉高祖刘邦:刘邦斩白蛇是真是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40 更新时间:2024/2/28 18:16:48

秦始皇秦二世,皇帝变了,但刘邦还是一样,还坚守在他的老岗位上,继续做他小小的亭长。

只是光阴荏苒中,他不知不觉中已迎来了第三十八个春秋。都说十八是花一样的年华,二十八正值壮年,三十八就是一个立业展宏图的关键时期。现在很多人都说,如果一个人四十以下还没有什么成就,那么他这一辈子注定平庸地碌碌无为过一生。

当然,这话虽然有点偏颇,但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个事实,要想创业,就必须趁年轻的时候。当然,已近不惑之年的刘邦的确不小了。好在这个赤龙出身的人物,这一年终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事情是这样的。这一年秋天,沛县县令交给刘邦一个任务。

刘邦斩白蛇石像

大家也知道秦始皇前半生喜欢打仗,后半生打下江山后就迷上了建筑业。先是修万里长城,然后是阿房宫。每样工程都是巨大得令人叹为观止。但在前面我还漏说了一件很重要的工程——骊山陵墓。

这是我故意漏的,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这里来说更合适些。

秦始皇生前不断寻不老仙丹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自己的未来。于是,他在营建那两项大工程的同时,又添加了一项超级工程,在骊山为他自己建一座豪华的陵墓。

如果是建一座一般的陵墓那倒也罢了,问题是秦始皇有自己宏伟的想法。他想他死后能继续在阴曹地府做皇帝,因此,与其说修建陵墓,不如说建一座其大无比的地下皇宫。

我们今天从已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可以看到,那样宏伟的工程,真不知道流了多少民工的血和汗。据史书上记载,光修陵墓的人就超过上百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没有料到自己会这样短命,工程还没有竣工就挥一挥衣袖到阎那里报到去了。

胡亥走马上任后,继承和发扬了父皇的“革命精神”,发誓一定要把骊山陵墓工程进行到底。于是,不断有人被强行拉去骊山服役。沛县自然也不例外。

又有苦差事了,刘邦就在这时出场了。

县令交给刘邦的任务是押着数百名劳役和囚犯前往骊山服役。刘邦自当上亭长后,好事轮不到,这些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倒是有。既然是县令交代下来的事,他自然不能推托了,于是回家辞别了父母和妻儿。

这里顺便提一下,吕公的宝贝女儿自嫁给刘邦后,由于刘邦上无片瓦下无块砖,只能把老婆接到老家,和父母一起住。

从此,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摇身一变,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养猪喂鸡,插秧种田,无所不干,倒成了一个多能手。

看来刘邦还真是有点本事啊,不但骗了个富豪的女儿做老婆,还能把她驯服得如此服服帖帖任劳任怨,三个字:不简单。

一路上,刘邦对这一群面黄肌瘦的囚犯颇感同情。因此,他看管得就比较松懈了,就在这时,有的人开始逃了。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对他们采取什么严格的措施。对他来说,联想到自己离别时父母妻儿那悲凉劲就心里很不是滋味。是啊,连自己都这样了,那么这些被强押去服役的人家人又会是怎么样的想法呢?

随后的事很简单,过了几天,数百人差不多逃了一大半。

秦朝的规定很严格,押去服役的人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少一个人都要想很多办法费很多口舌才能“蒙混过关”。现在一下子少了几十个人,不但交不了差,恐怕还要用刀试一下你有几个头。

“你们都走吧。”刘邦手一挥,对剩下的众人说,然后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良久,当他睁开眼时,发现众人并没有走。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大伙不走,除了感激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想逃也没地方可逃。回去一样又要被抓来服役,而且这样还会牵连到家人。天下之大,竟没有立身藏命之处,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如此。

然而,事到如今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刘邦劝大伙还是先躲躲。然而就算是躲,大伙也铁了心非要跟刘邦在一起。就在他们躲之前,刘邦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斩了一条大白蛇。

有人说前面有一条好大的白蛇挡住了去路。只见他大喝一声,提着三尺剑就那么轻飘飘地一挥,那蛇便一动也不动了。众人再一看,那条大蛇早已被斩断成两段了。

据说,那天晚上,有人在蛇死的地方碰到一老太太在哭,就问是怎么回事。那老太太说她儿子是白帝,刚刚被赤帝斩成两段了。

这段插曲的真伪如,马德庸的一段话倒是一个不错的注解。

“既然天与君王之间有心灵感应的,那么心灵感应就应该有规律可循,于是古代的大贤人或者大闲人们开始琢磨,他们的原则是:洞察这一个规律,并将之理论化,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规律,那就杜撰一个来……”

就这样,刘邦带领这帮难兄难弟一起躲进了深山里,从此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即使这样,刘邦当时还是没有反的思想,他当时的想法只是“明哲保身”、“苛求活命”而已。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国事当前,孝道为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胜带领革命队伍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沛县县令如坐针毡。他一介书生,只懂舞文弄墨,哪里知道行军打仗的事!眼看这般发展下去,革命军很快就会打到这里来,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找来他两个最为倚重的“秘书”——萧何和曹参来议事。可惜他不知道此时的萧何和曹参早已达成“共识”,为自己想好了退路。议事厅里,三人正

  • 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良将周文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革命的导火线被陈胜点燃后,起义已成燎原之势。项梁、项羽在会稽起义,齐国人田儋自立为王。至于几千上万人为一路的革命军,更是数不胜数。“天下为之麋沸蚁动,云彻席卷方数千里。”而陈胜此时充分展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不失时机地迅速从义军中选拔了一批人才做将领,建立了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然后,分四路对秦国采

  • 陈胜吴广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从起义的爆发、发展到形成全国规模,绝不是偶然的。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秦朝加在农民头上的剥削压迫是非常重的。史载当时:田租、口赋等封建负担,“二十倍于古”,特别是,农民感到负担最重的,还是

  • 农民起义后,陈胜吴广判若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刘集村)斩木为兵,揭杆为旗,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很快就攻克了大泽乡和蕲县县城,接着陈胜派葛婴率兵向西进军。葛婴

  •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刘邦躲在深山整天不见天日时,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对刘邦来说推波助澜的大事,这事首先得从一个最低层最普通最地道的农民说起。这个人姓陈名胜字涉,是阳城县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如果不是秦二世元年这次征兵到渔阳守边陲,只怕他将永远守在那个小山窝里默默无闻地过一生。但秦二世的一道诏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 陈胜是怎么死的?都怪车夫脾气太暴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文被困时,离他最近的革命军是吴广这一路军。当时吴广正在全力围攻荥阳。荥阳的守军是李斯之子李由。当时李斯还没死,还是朝廷的当红宰相,所以李由自然很卖命地守城了。对于李由来说,此时的荥阳比他的生命更重要。当时,吴广使用的是一个最原始也是最笨的攻城方法:强攻。李由当时被逼得同样只有两个字了:死守。就这样

  • 胡亥夺位:胡亥是怎么杀了太子扶苏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万里长城,建阿房宫,焚书坑儒这几件大事一折腾,已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据说当时有预言家说“亡秦者胡也”。表意上的胡当然是指北方大草原上的少数民族,这其中包括匈奴。所以秦始皇当初在派蒙恬打败匈奴后,又不惜掏空国家的银库修建了万里长城,就是为了阻止匈的“胡”来。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后来秦始皇地下有知

  • 探究陈胜吴广起义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两个农民凭借自己长满茧的双手,靠着胆识和勇气,在公元前209年的秋季将迎来丰收,不同的是他们的对象不是农田作物,而是一个新的王朝。此时,正值秦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不甘心受人鱼肉的底层人民陈胜、吴广,最早在麻木和隐忍中醒来,选择为自己而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向天高呼道。因此,一场浩

  • 陈胜简介:能做领导的都不是简单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太史公在《史记》里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陈

  • 陈胜吴广起义历史背景:平民吴广的领导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国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走入了穷途末路,似乎就像是一场即将谢幕的演出,而秦二世上台之后,使得秦国这出大戏的结局有些仓促。这一时期,国将不国,危机四伏,奸臣当道,聪明的人早已经在静谧的空气里,嗅出了一丝危险的讯号。“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