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城濮之战简介 城濮之战的故事

城濮之战简介 城濮之战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55 更新时间:2024/1/29 18:32:51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楚国在泓之战中击败宋国,欲与楚成王争夺天下霸权的宋襄公身受重伤,拖了一年多便不治而死。此时,齐国在齐桓公死后国力衰落,秦国则偏处西隅,还在发展壮大当中,均无力对抗楚国。而郑、许、陈、蔡、鲁、卫、曹等中小诸侯国慑于楚国的军威,更是纷纷向其臣服效忠。楚国国势大张,楚成王一时间似乎已触碰到了诸侯霸主的宝座。

然而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晋公子重耳楚成王生命中的克星在流亡十九年之后终于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上台后,对内拔擢贤能,整顿国政,发展经济,壮大军队,对外联秦合齐,尊王攘楚,晋国在短短几年间就一跃成为楚国争霸的最强劲对手。晋楚之战一触即发,势所难免。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国会同陈、蔡、郑、许五国军队攻打宋国,宋襄公之子宋成公向晋国求救。晋国中军元帅先轸力劝晋文公出兵救宋,说:“取威定霸,在此一战!”晋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出兵。随后他扩编三军,任命将领,亲率大军出征,拉开了晋楚大战的序幕。

晋军倾巢而出,但并不是直接援助宋国,而是去讨伐楚国的同盟国曹国和卫国。晋国君臣的计划是,引诱楚军北上救援曹、卫,这样既可解宋国之危,又能以逸待劳,占据主动。然而楚军并不上钩,继续猛攻宋国。这时,以谋略见称的优秀军事将领先轸再次向晋文公献计:“让宋国用重金贿赂齐、秦二国,请齐、秦劝楚退兵。

眼看就要打下宋国的楚国必然不听他们的劝解,如此一来齐、秦必怨怒楚国,而坚定地站在我们一边。同时我们可以承诺将打下的曹、卫部分土地分给宋人,以坚定宋国抗楚的决心。”

晋文公依计行事。果然,楚成王拒绝了齐、秦两国的调停,齐、秦恼怒楚国不买他们的面子,随即与晋国结成联盟。同时,晋军也已攻破了曹、卫两国。楚成王见中原形势已变,就命令攻宋总指挥楚令尹子玉撤军回国,日后再寻战机。

但子玉一向骄横,不听楚成王劝告,坚持要与晋国交战,并要求楚成王派军增援。楚成王犹豫再三,派了少数援军给他,心想如果战胜晋国最好不过,如果战败,也可借机除掉这个不听话的权臣。

当然,子玉虽然狂傲,但并非无谋之辈。为求胜利,他派使者宛春向晋文公提出了一个“晋许曹、卫复国,楚解宋国之围”的休战条件。先轸认为,子玉的这个计划是一石二鸟之策。

如果晋国答应他的要求,则曹、卫、宋三国都会感激楚国;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三国将会怨恨晋国。同时,晋国是以救宋的借口出的兵,从而占了曹、卫,如果不答应子玉的提议而导致宋国被灭,那就于理不合,国际舆论将不利于晋国。

于是,晋文公接受先轸的建议,私下允许曹、卫复国,曹、卫两国则答应与楚断交。同时,晋国扣下楚使宛春以激怒子玉。子玉不能忍受这种挑衅,立即挥军北上,来攻打驻扎在曹都陶丘的晋军。

晋文公见楚军逼近,下令全军退避三舍(即九十里)。众人不解,问他为何退兵。晋文公解释说:“当年我逃难经过楚国,楚成王曾经好酒好肉招待过我。酒席上楚成王问我将来如何报答于他,我说:‘如果今后我能回晋国执政,而日后晋楚又在中原交兵,我当避君三舍。现在就是我兑现诺言的时候了。”

于是,晋军退兵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范县南)扎下营寨。这一举动一方面塑造了晋文公有恩必报、信守诺言的高尚形象,另一方面又使晋军占据有利地形,达到使敌骄横,诱敌深入的效果。子玉以为晋军怯懦,果然率兵急进,追至城濮。双方于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四月在此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当时,晋国配置为上中下三军,楚国则是左中右三军。子玉统率主力中军,子西统率左军,子上统率右军。楚的仆从国郑、许军附属楚左军,陈、蔡军附属楚右军。

决战开始,子玉放下狂言:“过了今天,晋国将不复存在!”然而晋军早已制定了破敌制胜的策略。其秘诀就是“先弱后强,示利诱敌,各个击破”十二个字。

首先,晋军统帅先轸下令全力击溃最弱的楚右军,晋下军的副将胥臣率领所部人马,用虎皮蒙在驾车的马匹身上,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紧接着,令晋上军佯退,于阵后拖曳树枝奔驰以扬尘,制造败退的假象,引诱楚左军进击,其后回军与中军实施合击,又将楚左军击溃。

子玉见势不妙,率领中军退出战斗,总算没有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楚成王得到败报,立即派人赶去责难子玉,子玉被迫自杀。从此,楚国北进中原受挫,只能退回南方休养生息,直到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时,才再次大举北上争霸。

在城濮之战中,晋国以五万多兵力击败楚、陈、蔡、郑、许五国联军十余万众,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蔡、郑、卫、莒等国,周襄王也命令王室大臣与会,褒奖晋文公。晋文公得到周王室的承认,正式登上诸侯霸主的宝座。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朝成也东夷败也东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后氏原居我国西部,大约是黄帝族向西发展的一支。至禹父鲧时,夏人在酋长鲧的率领下东迁,并与东夷大姓有莘氏、涂山氏联姻。鲧娶有莘氏女女志,禹娶涂山氏女女娲(一曰女娇)。有莘氏姒姓,大禹。尧舜时有男子从母姓的习俗。《史记.五帝本纪》言“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rd

  • 周文王开创八百年基业是因为梦见姜子牙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盍往归之,至于朝歌,道穷困,因自鼓刀而屠,遂西钓于渭滨。文王梦得圣人,于是出猎而遇之,遂载以归,用以为师,言:“吾先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离骚·经第一》入选理由:得到一个梦中贤人,开创了八百年的周朝。“马作的

  • 楚国曾是世界第一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已故著名楚史学者张正明先生曾在笔者主持的一次论证会上感言:楚国在历史曾经是世界“第一大国”,其都城郢都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无独有偶,学者林河先生在其著述《中国巫傩史》中亦称:在当时,楚国还是东方惟一的一个地域辽阔、人文鼎盛的“超级大国”。 笔者完

  • 夏少康复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少康为恢复夏后氏统治,指挥有虞氏、有鬲氏军在中原地区与寒浞的有穷氏、有过氏军的作战。夏王太康时期(约前20世纪中),都斟寻(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康终日田猎,不理民事,国力日衰。一次,他游猎于洛水(今河南境)北,十旬不归。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率领部族军

  • 商朝如此开放:王后领兵善战又连嫁四国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6年6月,人们在河南安阳商朝遗下的17000多块龟骨中,发现有200多块用甲骨文记载了一个叫“妇好”的女人的事迹。难以置信的是,这位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女人不仅善战,而且还接连嫁了4位国王!难道殷商时期会如此开放? 甲骨文中的神秘女人 这一万多块龟板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武

  • 周厉王荒淫无道大肆敛财 引起国人不满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商朝,由于统治者对告密的不鼓励,所以告密者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而言,都不是那么突出。到了西周,特别是周厉王在位时,才有了挖掘告密者专业性的机会。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国王,不知是不是基因突变,周朝姬氏传到了他这里就变了样。在他之前的国王即使有瑕疵,也只是无能,还谈不上暴戾荒淫。周厉王上台后不久就把姬

  • 竹简中的周文王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楚简,经过学者的精心保护和整理,现在已经正式公布的是一篇称作《保训》的文章。《保训》全篇一共有11支简,每支22~24个字,其文如下: “隹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鬲(历),恐坠宝訓。戊子,自靧。己丑,昧[爽]……王若曰:&lsq

  • 夏朝—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禹在晚年的时候,各部落的首领曾推选夷人首领皋陶为禹继承人。皋陶先死,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禹暗地里却为其子启培养势力,当禹死后,这些有权势的贵族纷纷起来反对伯益,拥立禹的儿子启继位。启趁势杀了伯益,夺了王位。传统的禅让制度从此废除,取而代之的以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 同时,西边的同姓诸侯有扈氏(陕

  • 神秘消失的古国——东胡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

  • 商朝灭亡并非纣王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原始时代到封建时代,并没有出现乌托邦一般的完美天堂。而所谓的尧舜禹禅让的美好传说,周王室礼治下的安康社会,多是后期儒家对现实的不满而编造对前世的美好。而作为尊崇周王朝的儒家往往会相信胜利者的借口。据说就连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怀疑过,认为是有人故意把天下的罪恶都加在纣的头上。商历时数百年来,动乱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