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王朝国号由来大全

中国历史王朝国号由来大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4/1/16 13:40:50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中国这些朝代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号呢?这些国号又有着怎样的由来呢?


先说前秦时代的三个王朝。

关于“夏朝”这一称谓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如唐朝人张守节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也就是说夏是大禹的封号。不过也有的说“夏”是由地名演变为部落名,最终成为国名的,相比较而言,这种说法更为可信。

关于商朝的国号来源有一个传说。相传有娀氏女简狄与二个女子洗澡,有玄鸟飞过堕其卵,简狄取而吞食,因而怀孕生下契。契就是商人始祖,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也是由地名演化为部落名。夏朝末年,商族的首领汤起兵,建立商朝。

周朝的祖先早先并无“周”的概念,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因受周边民族的侵袭,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后来武王伐纣推翻商朝,开创周朝。周平王因为迁都洛邑,因此称为东周,之前的阶段称为西周。


秦朝的国号同样来自于地名。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秦始皇统一后,仍然以秦为国号。

项羽大封诸侯王,将刘邦封在汉中,号为汉王。此后刘邦与项羽进行了楚汉争霸之战。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仍用“汉”为国号。

公元8年,王莽夺取政权,他“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定国号为“新”。公元25年,汉朝皇族刘秀称帝,因前汉的都城在西,故史称西汉;因洛阳在东,故史称为东汉。

魏国的国号来自一则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后来曹操被封为魏公、魏王,在魏地建国。此后曹丕称帝,因而以魏为国号。蜀国实际上的国号并不是蜀,而是汉,刘备以汉朝继承人自居,后人因它处于蜀地,故称其为蜀汉。吴国的来源是因为孙权的封地在吴郡,因此被封为吴侯、吴王,后来以吴为国号。

晋朝的国号同样来自爵位。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先封为晋公,后封为晋王,最后由他的儿子司马炎称帝,因此以晋为国号。五胡乱华后,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南迁建康,重建晋朝。因建康位于东南,后人称为东晋。而司马炎的晋朝都城在洛阳,因此被称为西晋。

东晋过后是南北朝,南朝有宋齐梁陈,他们的建立者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是以自己的爵位来确定自己国号的。北朝的魏以正统自居,所以将国号确定为魏,而北周、北齐是因为他们的开国皇帝之前的爵位是周公、齐王,又因北朝地处北方,所以后人在其国号前加北字。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隋朝国号来自杨坚的爵位,杨坚继承其父杨忠随国公的爵位,后来因“随”字有走之,故写成“隋”。唐朝国号的来自与隋朝相同,唐高祖李渊继承父亲唐国公的爵位,即位后以“唐”为国号。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曾被封为梁王,因此建国以此为国号。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祖上为沙陀族,原姓朱邪,后被赐姓李,为拉拢人心李存勖一直以唐室自居,重建唐朝。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因姓刘而认定自己是汉室后裔,因此国号为汉。后周郭威以周朝后裔自居,因此以周为国号。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因他曾担任宋州节度使,因此将国号定为宋,将宋州定为南京。1127年靖康之变,宋室南迁临安,史称南宋。当时并立政权辽金,他们国号也有一种说法。完颜阿骨打曾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

1271年,忽必烈称帝,他根据《易经》中“大哉乾元”,改国号为“大元”。1368年朱元璋在称帝,建国号“大明”,有的说是为表示承袭自小明王韩林儿之号;也有的说是因为明朝建立者因为明教的缘故;还有的说,根据五德终始说,以明喻火,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关于清朝国号的来历说法也不少,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另一种认为“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鬼谷子识人术:老实人学会这三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老实人并不一定能够吃香,甚至有时候还会让人觉得好欺负而被人轻视,如果在职场上更是没有出头之日,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句鬼谷子劝世良言:教老实人一招处世潜规则,让你立于不败之地。《鬼谷子.反应第二》中写道:“反以观望,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三句话中均有“反”

  • 盘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人口数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尽管我们无法像今天一样准确了解到相关数据,但通过古代史书上的一些记载,并加以细致研究,也可以大致推测出一个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数据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人口数量。秦朝:约2000万战国时期,秦、齐、楚三国大约1500万人口,赵、魏两

  • 中国最吓人的姓氏,不管起什么名字都让人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的姓氏种类繁多,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不存在的姓氏,我们平时最为常见的是单姓、复姓,而在实际的中国姓氏中,更有三字、四字、甚至是五字以上的姓氏,而这些姓氏一般都是少数民族的姓氏,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中国最吓人的姓氏,不管起什么名字都让人害怕,家族却以此姓为荣。就在大家谈“死”色变的时候,而在中国

  • 古代最命苦的5大谋士:身怀绝技,无处施展,最终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谋士,是指古代帝王或君主身边那些身怀奇谋怪才的人,这些人为自己效忠的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在历史上谋士也经常以门客,军师或者幕僚的身份出现,谋士兴起于春秋战国,到了秦汉时期,谋士的地位对于帝王更加重要。此后到了各朝各代,谋士都是开国帝王夺取天下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谋士虽然富有谋略

  • 新中国建立后为哪些人举行过国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2018)无公开的国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政协主席等人逝世后可下半旗致哀。一些政府参与操办的高规格葬礼有类似国葬的成分,并从下列方面可分成等级:官方讣告用词、媒体报道的显著程度和持续时间;遗体告别、灵车移送、追悼

  • 中华民国时期有哪些人享受了国葬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1916年12月18日,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国葬法》。蔡锷: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黄兴:1917年4月15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孙中山:1925年3月14日国会非常会议决议国葬。1929年6月1日南

  • 九一八国耻到底有多么耻辱?原来东北居然损失了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中国最牛兵工厂沦陷近代中国军事的一大毛病,就是制造能力弱,但对这毛病,东三省兵工厂绝不答应。这个张作霖的宝贝疙瘩,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却狂飙,1922年挂牌,六年后就有了两万人规模八千台机器,标准中国兵工厂的巨无霸。水平有多强? 德国机器产日制军火,完备兵工培训学校,还有“科学研究会”,生产学习研发

  •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后,到底是谁下的东北不抵抗命令?早年的老电影里说是蒋介石,后来也出来各种翻案说法。而在学者唐德刚采访张学良时,晚年张学良也给出了最客观的回答。 以张学良自己回忆,九一八事变当天,他老人家正在北平戏院看戏耍乐。而后接到电话,说日本闹事了。随后张学良电话请示南京国民政府,接电话的国民政府军事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作为当时中国工业重地的东三省尽数沦陷敌手,很多人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是因为东北军不抵抗而造成的,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诱因罢了。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日本几乎无人看好关东军可以拿下东北,可以说如果当时日本关东军不是本庄繁在指挥根本不会有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而本庄繁之所以敢于发动事变就是因为他

  • 给皇帝当老师看似荣耀,其实是一个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凭三寸不烂之舌,位极人臣,达到人生巅峰的只有帝师了。为帝者师,不仅需要道德文章,更需人生机智。王杰是嘉庆的皇帝,他教学甚严,一次责罚读书不用功的嘉庆下跪。恰巧被乾隆皇帝看到。乾隆让儿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