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最命苦的5大谋士:身怀绝技,无处施展,最终惨死

古代最命苦的5大谋士:身怀绝技,无处施展,最终惨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39 更新时间:2024/1/28 2:14:32

谋士,是指古代帝王或君主身边那些身怀奇谋怪才的人,这些人为自己效忠的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在历史上谋士也经常以门客,军师或者幕僚的身份出现,谋士兴起于春秋战国,到了秦汉时期,谋士的地位对于帝王更加重要。

此后到了各朝各代,谋士都是开国帝王夺取天下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谋士虽然富有谋略才智,但却因为个人际遇不同最终得到的结局也各不相同,他们当中有的功成身退,青史留名,比如张良,范蠡等人,也有的虽身怀奇策却不被重用,最终悲惨死去,比如以下五位。


范增

范增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羽的重要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范增眼光老道,胸怀韬略,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年愈七十。楚国贵族项梁起兵后,范增前往投奔,中间屡出奇计,均被项梁采纳,项梁死后,范增辅助项羽。公元前206年,范增跟随项羽攻入关中,力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为王业铺平道路,但未被采纳。鸿门宴上,范增指使项庄刺杀刘邦,结果项羽优柔寡断,刺杀未遂,刘邦逃走。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刘邦向项羽求和。项羽打算同意,范增认为不可,力谏项羽趁此机会除掉刘邦。结果陈平从中使用离间计,范增被项羽猜忌,其计策也不被项羽采纳,范增痛恨之余,斥责项羽竖子不足与谋,随后请求告老还乡,项羽也不阻拦,范增回彭城的路上,悲愤交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


陈宫

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陈宫先于曹操结识,被曹操视为心腹,但随后与曹操政见不合,背弃曹操转投吕布。在吕布阵营中,陈宫虽然多次献策,但多半没有被吕布采用。

建安三年,曹操围困吕布与下邳,陈宫建议吕布出城分兵驻守,形成掎角之势,待曹操粮尽后,共击曹操。吕布认为可行,但其妻子却不相信陈宫,吕布最终打消了这个计划,导致曹军对下邳完成了合围,在曹军的连月攻打下,下邳人困马乏,士气低沉,最后吕布部将侯成等人投降曹操,献了城门,陈宫被俘,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斩首。


田丰

田丰是东汉末年袁绍部下的谋臣,为人博学多才,刚直有远见。袁绍攻取冀州时,听说田丰有很名气,就带着贵重的厚礼来招揽他,对他很信任和器重。但此后田丰的计策袁绍也均未采纳过。建安元年,田丰建议袁绍截得天子,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袁绍却认为天无二日,没有采纳,最终汉献帝被曹操挟持。

建安五年,曹操攻伐刘备,田丰建议袁绍趁机攻打曹操,袁绍却因小儿生病而拒绝出兵。曹操一直害怕袁绍兵渡黄河攻打自己的后方,就加紧攻打刘备。刘备兵败后,袁绍下令攻打曹操,田丰认为战机已经失去,此时不宜作战,应该分兵据守,用奇兵分批骚扰曹操,让其首尾不能相顾,随后待机出征。袁绍不听,田丰就极力劝阻,袁绍大怒,将田丰下狱,官渡之战袁绍失败后,又听信谗言,将田丰杀害。


沮授

他是袁绍手下的著名谋士之一,史载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袁绍占据冀州后任用沮授为从事。沮授经常对袁绍提出良策,但很多时候袁绍并不听从。兴平二年,汉献帝流亡到河东,此地距袁绍军最近,沮授献计袁绍迎回汉献帝,就可以执天下牛耳,号令各诸侯。袁绍听信谗言,不采纳,最终被曹操千里奔袭,抢走了汉献帝。

官渡之战前夕,沮授与田丰力劝袁绍派兵把守各关隘,分兵据守,通过持久战来消耗曹军,袁绍都不听从,命大将颜良攻打刘延。沮授认为颜良性格狭窄,虽勇猛不可独自领兵,袁绍不听,结果颜良被关羽斩杀。官渡之战中,沮授也屡出奇策,但因袁绍猜疑沮授,沮授之计都没有被采纳过,官渡之战后,沮授被曹操俘虏,曹操知道沮授是人才,给予厚待,但沮授为保守气节,密谋逃回袁营,事败后被曹操杀害。


晁错

晁错是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晁错担任博士,上书《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说太子应通晓治国的方法,得到文帝赞赏,拜为太子家令。文帝前十一年,匈奴屡犯边境,晁错乘机向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文帝很赞赏,赐给晁错诏书,以示嘉奖,但并未采纳晁错主动出击的建议。

景帝即位后,提拔晁错为内史,晁错深得皇帝的厚爱,经常入宫与景帝单独讨论国家大事。景帝二年,晁错上疏《削藩策》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为了平息战乱,景帝听信大臣之言,腰斩了晁错。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新中国建立后为哪些人举行过国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2018)无公开的国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政协主席等人逝世后可下半旗致哀。一些政府参与操办的高规格葬礼有类似国葬的成分,并从下列方面可分成等级:官方讣告用词、媒体报道的显著程度和持续时间;遗体告别、灵车移送、追悼

  • 中华民国时期有哪些人享受了国葬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葬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国葬是一种葬礼的规格,代表了国家对逝者高度的崇敬。1916年12月18日,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国葬法》。蔡锷: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黄兴:1917年4月15日国葬于长沙岳麓山孙中山:1925年3月14日国会非常会议决议国葬。1929年6月1日南

  • 九一八国耻到底有多么耻辱?原来东北居然损失了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中国最牛兵工厂沦陷近代中国军事的一大毛病,就是制造能力弱,但对这毛病,东三省兵工厂绝不答应。这个张作霖的宝贝疙瘩,起步虽晚发展速度却狂飙,1922年挂牌,六年后就有了两万人规模八千台机器,标准中国兵工厂的巨无霸。水平有多强? 德国机器产日制军火,完备兵工培训学校,还有“科学研究会”,生产学习研发

  • 九一八事变中东北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后,到底是谁下的东北不抵抗命令?早年的老电影里说是蒋介石,后来也出来各种翻案说法。而在学者唐德刚采访张学良时,晚年张学良也给出了最客观的回答。 以张学良自己回忆,九一八事变当天,他老人家正在北平戏院看戏耍乐。而后接到电话,说日本闹事了。随后张学良电话请示南京国民政府,接电话的国民政府军事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九一八事变,作为当时中国工业重地的东三省尽数沦陷敌手,很多人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是因为东北军不抵抗而造成的,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诱因罢了。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日本几乎无人看好关东军可以拿下东北,可以说如果当时日本关东军不是本庄繁在指挥根本不会有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而本庄繁之所以敢于发动事变就是因为他

  • 给皇帝当老师看似荣耀,其实是一个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凭三寸不烂之舌,位极人臣,达到人生巅峰的只有帝师了。为帝者师,不仅需要道德文章,更需人生机智。王杰是嘉庆的皇帝,他教学甚严,一次责罚读书不用功的嘉庆下跪。恰巧被乾隆皇帝看到。乾隆让儿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

  • 这位皇帝太悲催!竟在公共场合被大臣打三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历史上,君臣意识是很浓厚的,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基本上掌握了他人的生杀大权,所以一般的皇帝,都是牛逼哄哄的。而即便一些皇帝只是傀儡,相关人员也会演戏演全套,在皇帝面前,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还是要尊重一下皇帝的,不然难免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这样。有这么一个皇帝,他文武双全

  • 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看到一个惊人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光绪三十四年,年仅三十七岁的光绪皇帝突然暴毙于寝宫之中,得到光绪死讯后的慈禧也在次日安心的驾鹤西去。据太医所述,光绪病情是突然转危的,死前曾在床上四处打滚,大喊肚子疼,死后面黑舌黄。死因很是蹊跷。 光绪确实很悲惨,不但死因不明,而且连陵墓也是在死后才开始修建的。这是最后一座按帝王陵墓减脂的陵寝,但

  • 古代美女的标准是什么?又是如何选美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自古以来便对“美”有着一套成型的审美理论。而选美,自然也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甄选后妃开始,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选美女又有哪些标准呢?在古代中国男人的眼中,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围,而是一双莲足

  • 他被誉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走遍全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时代。在这个大变局的舞台上,产生了不少风云人物,演绎了一段段精彩的大戏。而被称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的意大利人卫匡国,就是其中一位传奇人物。卫匡国本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他于161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