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历史上的皇后断发事件

清朝历史上的皇后断发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30 更新时间:2024/2/4 5:20:04

那拉氏在18岁时,被指亲给宝亲弘历。后来弘历登基后,便赐其封号“娴妃”,是觉得她性格比较温娴雅,气质比较柔美出众。那拉氏便带着这个封号,度过了十年的后宫生活,虽然在这个时候,其他妃子皆有生育,而那拉氏一直没有所出,但是乾隆对其还算不错,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一直不低。

后来高贵妃病逝,那拉氏则晋升为贵妃。而其实晋升贵妃需要很深的资历,与那拉氏一起晋升的纯妃有两个皇子,册封时也已经再度有孕,年纪也比那拉氏年长五岁。所以那拉氏是当时年纪最小,资历又尚浅的一位贵妃,足以见得她和乾隆的感情是挺深厚的。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孝皇后去世,乾隆则宣布立那拉氏为后。但是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要立那拉氏为后的征兆。很多人认为乾隆立那拉氏为后是被迫的,但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太准确。乾隆对于那拉氏一直是比较宠爱的,他曾为了那拉氏,首创摄六宫事皇贵妃的名号,仪同皇后。而在清朝历史上,拥有这种封号与权力的只有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那拉氏。

在清代史册上,在立后时祭告各地神灵的仪式也只有4次,而其中两次都是为了那拉氏,为了册封皇贵妃而册封的更是只有她一例。并且那些繁琐的立后大典,乾隆在短短两年里为她举行了两次。在孝贤皇后的丧期只有一个月时,乾隆就册中宫,所以在这时,并没有乾隆被逼立后、打压折辱的事情发生,并且那拉氏在正位中宫以后,和乾隆的感情也越发深厚了。并且乾隆在之后就带着巡游,那拉氏也为其产下了二子一女。

然而这样美好的后宫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后来一系列的打击压着那拉氏。她的皇女夭折,母亲去世,皇十三子永璟也夭折而亡。她在乾隆面前,似乎也少了很多的出场机会,偶尔在一些典礼仪式或者命妇朝拜时才会出现,也会不时帮乾隆绣绣荷包之类。那拉氏此时也已经比较倾于潜心向佛,也许是想出家了断红尘,在一次出行时,她剪断了自己的青丝。可是此举却惹怒了乾隆,于是派人提前将其送回宫中。后来的形势也有所缓和,但最后还是急转而下,到了乾隆一心想要废后的地步。尽管最后没有废后位,但是皇后一位还是不废而废。

那拉氏娘家的势力也因此而削弱,而她最后的血脉永璂也去世,没有留下子嗣,所以说那拉氏身边没有什么血缘亲人了。曾经也一再得到过恩宠的皇后,也就这样沦落为一个凄惨的后宫女人,直到去世。关于那拉氏断发,有人认为她那时是因令妃得宠,争风吃醋,于是借此法来阻止乾隆;有人认为她是一心向佛,认为断发即能了断红尘,所以一心断发;也有人认为,这位皇后在心里是极其的爱着乾隆,因后来见其坐拥宠妃,自己失了地位,便想斩断青丝也了了情丝。但是究竟是种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重新审视一下商纣王的六大罪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纣王本名受德,庙号帝辛,“纣”是周人为其所上的批评性质的谥号。商纣王经常与夏桀并称,作为无道暴君的代名词。关于纣王的种种暴行,《史记》和《尚书》篇都有记载。然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因此历代为商纣王翻案的声音不断。第一、酗

  • 纣王被黑的很惨,其实一开始还是非常英明的!有证据表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神榜中的纣王被塑造的十分荒淫无道,其实,讲句公道话在纣王并非一开始就这么荒淫无道的,还是一个比较圣明的君主。在《封神演义》中也记载了,只是大家忽略了,不信来看看。当年纣王的祖宗成汤代天伐夏,流放夏桀于南巢,结束夏桀的暴政而得天下,传至第27代帝乙,也就是纣王的老爸。帝乙有三个儿子,老大微子启,老二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居然也曾有过禅让的奇葩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新的帝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继任者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这是《史记》所记载的。但是自西汉起,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起初秦始皇曾经有过要用禅让制传位的念头。这似乎与人们心日中乖张、暴戾而且疑心病重的秦始皇扯不上边。然面,近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说法,因为确实有史料显示了这

  • 揭秘历史真相:秦始皇只“焚书”未“坑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说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卫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大家注意秦始皇颁布的

  •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来说“焚书”。焚书源于周青臣与淳于越的一段论争。前213年是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年,为了庆贺秦王朝修筑长城及取得南越地,始皇在咸阳皇宫里大宴群臣。有一个名叫周青臣的仆射借给皇帝敬酒的机会称颂始皇说:“以前,秦国很小,地不过千里,亏得陛下你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接着,他

  • 韩信谋反之谜:韩信是否真的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急急召见群臣,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史记》中没有说,只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当时韩信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假如是刘邦想收拾韩信,直接动手即可,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所以,可以断定,这个告密者是存在的

  • 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想法?现在就告诉你,网友看后直呼:很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想法?现在就告诉你,网友看后直呼:很心酸!韩信,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汉初三杰之一。也是三杰里唯一被杀的。首先我们必须指出,韩信没有谋反的意图和行为。至于想没想,肯定是想了,但想的结果是放弃。韩信只活了34岁,可以说为战争而生,战争结束了,他也就结束了。韩信虽然军事谋略出众。但

  • 大将军韩信究竟死于谁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亲口承认谋反之事,根据《史记》的记载,韩信似乎的确与陈豨探讨过谋反事宜。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么,他在齐王任上时,具备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实力时不反,却在无兵无卒的情况下造反,实在是玩火自焚。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韩信之“谋反”是被诬陷,而司马迁则是用了曲笔,明肯暗否。韩信临刑前说:“吾

  • 莽汉张飞原来文武双全,有可能是一个美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张飞以一张赛过锅底的黑脸和有勇无谋的莽夫形象出现。最终因为责罚手下过重,被部下所杀。不过,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真实的张飞并非如此。袁枚在《随园随笔》卷十九中说:张飞似乎不是粗俗鲁莽的人,也并非大字不识一个,涪陵有张飞所作的刁斗铭,流江县有张飞所题写的名石,前明张士环也有诗称赞张飞说

  • 正史中的张飞不仅文武双全,战术素养还极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间有一句俗话:“张飞穿针——粗中有细”,意思是说张飞并非莽汉。有三件军事事件可以证明张飞有勇有谋。其一是在当阳桥独退曹军。据《三国志》记载,208年,曹操南下,刘备从襄阳狼狈撤退,被曹操追杀了一日一夜,来到当阳长阪坡。刘备抛妻弃子逃命而去,留下张飞带领二十余骑断后。张飞临危不乱,他命人拆了当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