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重新审视一下商纣王的六大罪名

重新审视一下商纣王的六大罪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89 更新时间:2024/2/3 3:34:20

商纣王本名受德,庙号帝辛,“纣”是周人为其所上的批评性质的谥号。商纣王经常与夏并称,作为无道暴君的代名词。关于纣王的种种暴行,《史记》和《尚书》篇都有记载。然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因此历代为商纣王翻案的声音不断。

第一、酗酒

根据相关史籍记载,纣王非常喜欢喝酒,酗酒淫乐那是时常的事。要知道,“酒”这个字在甲骨文里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在那个时代,人们既可以用来祭祀祖先,同样也可以用酒来祈求天神保佑丰收。由此可见,酒在商人的生活中并非只是一种饮料,而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因此酒成为商朝贵族日常饮食生活的一部分也就不足为奇了。周人认为“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所以要发布“禁酒令”,告诫殷民不要酗酒。可见,在商朝时期,酗酒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社会风气,并非纣王所独有,因此称酗酒为罪,略显牵强。

第二、用人失当

《尚书》中说纣王“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小人”。但实际上,纣王不用贵戚旧臣是有原因的,中国古代的帝位继承法主要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这两种方法在商代都是存在的。有商一代,通过兄终弟及这种方法继承王位的商王将近一半。两种继承方法并存极易造成王权继承混乱,从而引发很多政治上的风险。因此,从康丁开始直至商末,再无兄终弟及的情况存在,可见商朝后期的统治者也开始有意避免这种继承方式。

第三、听信妇言

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有听信妇言之罪。但事实上,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下降而沦为男人的附庸,是从周代开始逐渐形成的。而商朝时期,女人的地位是比较高的。举个例子,妇好是商朝第23代王武丁之妻,她不仅能率军队开疆拓土,还能主持各种祭祀活动,深得武丁的宠爱和臣民的敬仰。

第四、迷信鬼神

商朝时期的人们,普遍是分迷恋鬼神,大到祭祀和征伐,小到求医和解梦等,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需要进行卜问。所以纣王迷信鬼神的思想是正常的,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的,并非纣王所特有。

第五、荒废祭祀

根据《尚书》里的相关记载,指出纣王“昏弃厥肆祀弗答”,荒废祭祀。我们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商王朝的祭祀几乎天天举行,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但到了商纣王时期,并没有见到纣王祭祀其父“帝乙”的卜辞,但有关征伐、畋猎等卜辞却没有间断。可知商纣王晚期确实有荒废祭祀的情况。

第六、刑罚严酷

据《史记》记载:“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烙之刑”据传说是一种残酷刑罚,即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使热,令一些罪犯走在上面,不一会儿就会跌入炭中被活活烧死。但关于“炮烙之刑”,目前在出土文献中未见记载,也没有类似的刑具出土。但从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内容来看,当时至少有刖、、宫、途、劓、墨、醢、乇、伐、等肉刑。但说句实在话,残酷的刑罚并非纣王所独有,而是所有原始刑罚的共同特点。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商纣王并非犯有滔天之罪,史书所载纣王的种种罪行,大多都是出于周朝的政治需要而造成。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纣王被黑的很惨,其实一开始还是非常英明的!有证据表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封神榜中的纣王被塑造的十分荒淫无道,其实,讲句公道话在纣王并非一开始就这么荒淫无道的,还是一个比较圣明的君主。在《封神演义》中也记载了,只是大家忽略了,不信来看看。当年纣王的祖宗成汤代天伐夏,流放夏桀于南巢,结束夏桀的暴政而得天下,传至第27代帝乙,也就是纣王的老爸。帝乙有三个儿子,老大微子启,老二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居然也曾有过禅让的奇葩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新的帝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继任者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这是《史记》所记载的。但是自西汉起,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起初秦始皇曾经有过要用禅让制传位的念头。这似乎与人们心日中乖张、暴戾而且疑心病重的秦始皇扯不上边。然面,近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说法,因为确实有史料显示了这

  • 揭秘历史真相:秦始皇只“焚书”未“坑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说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卫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大家注意秦始皇颁布的

  •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来说“焚书”。焚书源于周青臣与淳于越的一段论争。前213年是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四年,为了庆贺秦王朝修筑长城及取得南越地,始皇在咸阳皇宫里大宴群臣。有一个名叫周青臣的仆射借给皇帝敬酒的机会称颂始皇说:“以前,秦国很小,地不过千里,亏得陛下你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接着,他

  • 韩信谋反之谜:韩信是否真的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急急召见群臣,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史记》中没有说,只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当时韩信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假如是刘邦想收拾韩信,直接动手即可,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所以,可以断定,这个告密者是存在的

  • 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想法?现在就告诉你,网友看后直呼:很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的想法?现在就告诉你,网友看后直呼:很心酸!韩信,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汉初三杰之一。也是三杰里唯一被杀的。首先我们必须指出,韩信没有谋反的意图和行为。至于想没想,肯定是想了,但想的结果是放弃。韩信只活了34岁,可以说为战争而生,战争结束了,他也就结束了。韩信虽然军事谋略出众。但

  • 大将军韩信究竟死于谁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亲口承认谋反之事,根据《史记》的记载,韩信似乎的确与陈豨探讨过谋反事宜。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么,他在齐王任上时,具备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实力时不反,却在无兵无卒的情况下造反,实在是玩火自焚。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韩信之“谋反”是被诬陷,而司马迁则是用了曲笔,明肯暗否。韩信临刑前说:“吾

  • 莽汉张飞原来文武双全,有可能是一个美男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张飞以一张赛过锅底的黑脸和有勇无谋的莽夫形象出现。最终因为责罚手下过重,被部下所杀。不过,根据一些历史资料记载,真实的张飞并非如此。袁枚在《随园随笔》卷十九中说:张飞似乎不是粗俗鲁莽的人,也并非大字不识一个,涪陵有张飞所作的刁斗铭,流江县有张飞所题写的名石,前明张士环也有诗称赞张飞说

  • 正史中的张飞不仅文武双全,战术素养还极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民间有一句俗话:“张飞穿针——粗中有细”,意思是说张飞并非莽汉。有三件军事事件可以证明张飞有勇有谋。其一是在当阳桥独退曹军。据《三国志》记载,208年,曹操南下,刘备从襄阳狼狈撤退,被曹操追杀了一日一夜,来到当阳长阪坡。刘备抛妻弃子逃命而去,留下张飞带领二十余骑断后。张飞临危不乱,他命人拆了当阳桥,

  • 据说张飞是个书画家?你信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飞无疑是一员勇猛的战将。不过,张飞的能耐不只如此。据《三国志集解》等一些史料记载,他还能写诗,擅画美人,擅草书。《三国演义》中说,张飞是一个靠杀猪卖猪肉为生的屠户。然而,根据涿州当地的传说,张飞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性情刚烈,脾气暴躁,他父亲给他请了几位老师,都被他气走了。后来他舅舅特地推荐了一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