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李治废掉王皇后的原因

唐高宗李治废掉王皇后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028 更新时间:2023/12/16 13:16:53

在古代,哪怕是普通人家休妻重娶,都不是件容易事情,更何况是备受瞩目的皇室,尤其是在明清以前,大多数皇后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政治势力,每次废后的背后其实都伴随着血腥的政治博弈。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便是如此,其中虽然有王皇后自己问题,但直接原因却是皇帝与朝中权臣之间的博弈,乃是朝堂政治博弈的结果。

唐初朝堂上的政治格局,王皇后萧淑妃背景并不简单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唐朝初期朝中的权力格局,而此事还得从隋朝说起。

我们知道,由于两汉的选官制度,导致民间出现了大量门阀豪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些门阀豪强充斥朝堂,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朝中权力。隋文帝乃是篡夺北周称帝,而当时其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便是关陇门阀集团。

唐取天下离不开关陇贵族支持

不过,称帝建国之后,为了皇权不受威胁和皇位的稳固,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两代帝王都在试图摆脱关陇集团的束缚,这直接激化了隋朝皇室和关陇集团的矛盾。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渊之所以能够成为群雄逐鹿的胜利者,同样源自于关陇集团的支持,因此唐朝初年朝中关陇集团的势力极为庞大,而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了唐太宗时期,毕竟他能夺取皇位同样离不开关陇集团的支持。

唐太宗虽然也看出了关陇集团势力太过庞大的问题,但在汲取了隋朝的经验教训后,他并未直接与关陇集团决裂,而是在想方设法的平衡朝中势力,在继续任用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关陇出身的官员之外,也大力提拔了房玄龄等山东士族,并重用了以魏征、马周为代表的寒门学子,从而使得李唐皇室逐渐摆脱“关中本位”的局面。

唐太宗这种平衡权力的方式,在太子李治的婚姻上也有直接体现,其中太子妃王氏出身太原王氏,乃是正儿八经的关陇士族,其母却又出身河东柳氏,乃是山东士族,其叔祖母则是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又是皇族出身,此举或许是考虑到了朝中政治格局的问题。之后,李治又纳了箫氏为良娣,而箫氏则是出身于兰陵萧氏,乃是典型的南朝门阀。

唐太宗驾崩之后,唐高宗李治即位,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成为顾命大臣,两人虽然忠心耿耿,治国理政能力也很强,但却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权力欲太强,长孙无忌当年之所以拥立李治,便是因为其仁弱的性格。李治即位之后,长孙无忌便与诸遂良结成同盟,在朝中大肆结党、排除异己。

李治自然不愿甘做傀儡,因此即位后不久,便先后提拔了八位宰相,意图分散长孙无忌和诸遂良手中的权力,其中韩瑗、来济为为长孙无忌同乡,李勣为功勋集团,柳奭则是王皇后的舅舅,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则是李治的东宫僚属。之后,又于永徽二年(651年)将刚正廉明的宇文杰提拔为了宰相。

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引狼入室,后宫争斗与朝中格局紧密相关

王皇后凭借着显赫的身世,再加上有同安大长公主保驾护航,因此其皇后地位极为稳固。不过,王皇后却有个致命的缺陷,那便是没有生育能力,其从贞观十七年(643年)嫁给李治,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治即位,王皇后始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萧淑妃则不同,嫁给李治之后,先是生下了义阳公主李下玉,又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生下了许王李素节,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又生下了女儿高安公主。

虽然王皇后没有子嗣,但由于家族极为高贵,因此不仅自己平日里不愿对唐高宗曲意奉承,就连其母柳氏及舅舅柳奭对唐高宗也极为无礼,入宫从不行礼。而萧淑妃不仅为唐高宗生儿育女,而且漂亮聪慧、善解人意,因此王皇后很快便败在了萧淑妃手中,虽然其皇后之位无法撼动,但却不受皇帝宠爱。

永徽元年(650年),王皇后随同李治前往感业寺进香,结果李治与在此出家的武则天旧情复燃。王皇后见状,便主动请李治将武则天纳入宫中,意图使其与自己联手对付萧淑妃,却没想到竟然是引狼入室。

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眼看王皇后地位受到威胁,也积极帮其出主意,让王皇后将宫人刘氏生的庶长子李忠过继到膝下,然后自己再联络外臣拥立李忠为储君。为了顺利将李忠扶上太子之位,柳奭开始倒向长孙无忌一派,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李忠虽为庶出,最终还是于永徽三年(652年)七月被立为了太子。

永徽四年(653年),东宫出身的宰相张行成去世,高季辅也因病致仕,并于同年十二月病逝。虽然唐高宗李治将兵部尚书崔敦礼提拔为宰相,接替高季辅之位,但朝中的权力平衡已经再次倒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自然也看出了高宗李治的意图,为了重掌朝中大权,他趁着同年爆发的“房遗爱谋反案”,大搞株连、诛锄异己,结果名将薛万彻、吴王李恪、李唐宗室李元景和李道宗,宰相宇文节平阳公主与柴绍之子柴令武,及其妻子巴陵公主等全被牵连,最终李恪、巴陵公主、李元景、等被杀,柴令武自尽,李道宗、宇文节被流放。

之后,独木难支的于志宁也倒向了长孙无忌。此时,八位宰相之中,长孙无忌、褚遂良、柳奭、韩瑗、来济、于志宁已经结成一党,只剩李勣、崔敦礼两人还在苦苦支撑。

眼看长孙无忌在朝中再度一家独大,唐高宗李治为了收回大权,开始谋划清除朝中的士族门阀,尤其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士族对自己形成的权力包围。这种情况下,有着明显关陇背景的王皇后和有着南朝门阀背景的萧淑妃,她们两人的失宠,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武则天本就是个极有野心的女子,她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于是趁机极力讨好唐高宗,不仅接连为李治生下儿女,甚至还将姐姐、外甥女全部介绍到了宫里,一家人共同伺候李治,帮助自己固宠。更为重要的是,颇有政治头脑的武则天,可以帮助李治处理政事,因此武则天开始迅速受宠,很快便冠绝后宫。

武则天受宠之后,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此事表面上看似是后宫争斗,实际上李治是想借着“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长孙无忌等人自然也看出了唐高宗背后的意图,因此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对此坚决反对。

然而,就在皇帝与外臣难分高下之际,王皇后自己却犯了大错。失宠之后,王皇后先是与萧淑妃联手诋毁武则天,奈何唐高宗李治根本不听,惶恐不安的王皇后,于是与母亲柳氏求巫祝以“厌胜之术”诅咒武则天。但因其平日里对待下人极为苛刻,导致武则天趁机对这些人进行了收买,结果王皇后此举很快便传到了唐高宗耳中。

于是,唐高宗便以此为借口,解除柳氏门籍,不许其再进宫,而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也随之被罢免了中书令之职。

眼看亲族遭到牵连,王皇后更加不安,她又与萧淑妃合谋,意图毒杀武则天,彻底解决后患,结果此事同样很快传到了唐高宗耳中。

永徽六年(655年),得罪了长孙无忌的李义府被贬为壁州司马,得知消息后,李义府在中书舍人王德俭的建议下,直接上书“废王立武”,正式将此事摆到了台面上。紧接着,长孙无忌的政敌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立即上书表示支持,李勣则表示这是皇帝家事,根本不用问外臣意见。

于是,唐高宗于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正式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十一月,武则天被立为皇后。

随着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被废,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长孙家族、清河柳氏、南阳韩氏“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曾经显赫无比的长孙无忌全家不仅被流放岭南,最后更是因“谋反”的罪名被逼自尽。

王皇后和萧淑妃的结局更是悲惨,原本李治在重掌大权后,曾想过将她们释放,但武则天得知后,却命人将两人做成了“人彘”,结果王皇后和萧淑妃受尽折磨,数日后才死。而王氏族人和萧氏族人不仅被流放岭南,甚至两族还被追改了姓氏,王氏为“蟒”,萧氏为“枭”。

标签: 唐高宗

更多文章

  • 虞翻:三国时期孙吴官员 经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虞翻

    虞翻起初在会稽被太守王朗任命为功曹。及后孙策进攻会稽,虞翻当是正值父丧,他穿着丧服到太守府邸,王朗计划和孙策开战,虞翻于是脱掉丧服进府面见王朗,劝他躲开孙策。王朗没听他的。完结抵抗孙策,被击败,逃到海上。虞翻追随并保卫着他,到了东部的侯官(地名),侯官县长闭门不让王朗通过,虞翻上前劝告,才开门放他

  • 花木兰的老公的是谁?花木兰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花木兰

    《木兰辞》相信大家在上学时期都有学过了,这首《木兰辞》中所描写的花木兰绝对是一位传奇女子,一位了不起的,报效祖国的巾帼英雄。在北魏时期,北方的突厥人南侵,进犯边境,使得很多老百姓都流离失所,无法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使得军事实力比较薄弱的北魏也不得不做出反击。为了解决危机,当时的北魏朝廷下令必须每家

  • 马超在归顺刘备后的待遇和地位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超

    马超,字孟起,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下面由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提到三国名将马超,想来大家对其并不陌生。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其人更是耳目能祥。在《三国演义》中,马超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其本是西凉马腾之子。马腾死后,马超接掌其父的军队,如此他就

  • 崇祯帝如果南迁南京明朝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帝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有的时候甚至这种偶然性,会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比如说秦始皇的暴毙,霍去病突然死亡,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历史,很容易产生,如果当时如何如何,结果是不是就不一样呢?这里面经常被人讨论的就是关于明朝的灭亡,如果崇祯皇帝,当时真的从北京迁都,率领群臣退守到当时的南京,那么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又

  • 战国少年相国甘罗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甘罗

    神童,又称圣童、奇童、天童、或资优儿童,是对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在汉朝开始已有对神童的选拔制度,汉朝的选举法中规定:“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神童,比如战国时期秦国甘罗,十二岁官拜秦国上卿(相当于丞相)、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唐朝的杨炯、王勃

  • 黄宗羲是什么出身?黄宗羲死后要求裸葬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宗羲

    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688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七十八岁的黄宗羲开始考虑后事,而此时的他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于顾炎武、王夫之合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而此时的黄宗羲作为一代大儒,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写信给远

  • 七星灯借阳寿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七星灯

    《三国演义》相信不少人看过了,看过人都知道,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时候身体就已经不行了,于是便点了七星灯为自己续命。在这一过程中,他指派了十个人守卫着七星灯,只要这七天内,七星灯不灭,那么诸葛亮就能增加自己的寿命。但是魏延却误认为魏军来到了,于是匆忙进账报信的时候将灯给扑灭了,于是诸葛亮续命失败,死在了帐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38岁就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宣宗

    明朝帝王中,朱瞻基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虽有“促织天子”之称,却从未因此爱好,耽误过啥正事。且书画造诣也非常厉害。所以朱瞻基堪称是一位文武全才,且活得很有情调的帝王。只可惜,年仅38岁就病死了,只得把年幼的朱祁镇,交由老妈张太后教育

  • 历史上擒拿方腊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方腊

    韩世忠字良臣,南宋名将。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宣和二年(1120)十月, 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而后起义军一度所向披靡,巅峰时期曾占领杭州,最后被朝廷镇压。在《水浒传》中,方腊作为“四大寇”之一曾砍断武松一只手臂,最后武松“单臂

  • 皇帝一般几天一次同房?皇帝同房又有什么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同房

    最近不少人问这个皇帝同房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皇帝同房应该是有讲究的吧,因为古代皇帝怎么穿衣服,怎么吃饭也都是有讲究的,这个同房当然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皇帝一般几天同一次房呢?还有皇帝同房的具体讲究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吧。古代皇帝几天同一次房,没有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