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宗室大阿哥胤禔为何被圈禁至死?

清朝宗室大阿哥胤禔为何被圈禁至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98 更新时间:2024/1/25 1:47:13

清朝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经历几代人奋斗的漫长过程。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到皇太极定都盛京,谁也没有想到满人真的能够取代大明建立帝国。满人在顺治时期进入中原,定都北京,建立清朝,虽说名义上面是中华帝国的正统政权,但实际上却与南明隔江而望。而南明灭亡之后,西南和台湾也依旧在三藩、郑氏的统治之下。直到康熙时期,清朝才真正地进入了盛世,并且收复了丢失的大片土地,此时的中国再次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帝国。但康熙晚年在立储之事上却颇为苦恼,直接导致了九子夺嫡的尴尬场面,最后由四阿哥即雍正夺得帝位,当他即为之后,善待了废太子一家,却不赦免被囚禁了十四年的大哥,这是为何?

大阿哥为人品行不端而被康熙和雍正厌恶

我们先来解释雍正为何不释放大阿哥的原因。大阿哥胤禔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之中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为在他前面的四个兄长都夭折了,所以他按照顺序为康熙的皇长子。本来按照封建帝国的习惯和法律来说,太子之位应该是由嫡长子来继承的,如果没有嫡长子的话,皇长子也是有机会继承皇帝之位的,大阿哥的母妃出身并不高贵,只是一个庶妃,所以大阿哥年纪虽大,可身份也只是庶长子,而不是嫡长子,不过即使如此,也不影响其对太子之位垂涎。

作为庶出的他想要赢得皇位,自然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他很早的时候便跟随康熙征战四方,以求博取康熙对他的好感,但是康熙就是对他并不感兴趣,还立了他的弟弟胤礽为太子,这一点让大阿哥心里对康熙十分不满,他一直认为康熙做事不公,有偏袒的嫌疑。所以他一直想着废掉胤礽的太子身份,好让自己做太子,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做出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

由于胤礽结党营私,嚣张跋扈,康熙为此感到震怒。大阿哥胤禔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当时作为兄长的他康熙提建议要杀掉胤礽,如果康熙不忍心的话,自己可以代替康熙动手,而康熙皇帝是极其注重孝悌的皇帝,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会在自己的儿子之间上演,对此他十分痛心,且对大阿哥感到极度的失望。

大阿哥见康熙对自己的态度大变,自知夺嫡无望,便在之后明目张胆的支持八阿哥争夺储君之位,并且用巫蛊之术诅咒胤礽。而这些事情被康熙知道以后,终于对大阿哥丧失了最后的父子感情,康熙立即下令将大阿哥永久囚禁起来,任何人都不得释放,以此来惩罚他。之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在这个方面也不敢违背自己父亲的意见,而他自己也对这个凶恶的哥哥十分厌恶,所以大阿哥被囚禁了十四年,到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也没有被释放。

废太子与雍正有恩且有康熙遗诏保护

胤礽是康熙皇帝正妻赫舍里所生之子,他靠着自己母亲正室的地位成功坐上了太子之位,在后世有很多说法说康熙是因为过度怀念逝去的赫舍里皇后才把他立为太子,并且多次纵容他犯错,曾经因对赫舍里皇后的感情二次废立太子胤礽,最后实在是因为他太不成器,并且辜负了康熙的希望,才失去了第三次为太子的机会。

从雍正的角度分析来看,幼年的他和太子以及十三阿哥关系就是最好的,虽然后面发生了九子夺嫡,但是那些都只是在暗地里的争斗,康熙对皇子结党极其痛恨,因此谁也不敢真正把夺嫡放到明面上。当时的太子和四阿哥胤禛就是这种关系,无论他们在暗地里斗智斗勇有多么激烈,表面上也需要维持和睦的关系。

再加上夺嫡前期太子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四阿哥,所以他也没有将他放在心上,而到了后期太子大势已去,夺嫡的主角也成了四阿哥与八阿哥,因此两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矛盾。此外,四阿哥为人十分的低调,一开始表现的对储君之位毫无想法,他只是在康熙皇帝面前做一个认真做事的人,而等到其他皇子犯错,他的功绩就会被无限放大。而最后的赢家就会是他,当时的太子两次因为犯错被废弃,正好突出了四阿哥精明能干,这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是太子无意之中帮助了四阿哥登上帝位,所以到了四阿哥登基做了皇帝,他不仅不迫害废太子,反而善待他们一家。

其次就是康熙皇帝在死的时候是有遗诏的,他虽然废弃了太子胤礽,但是心中却一直感到很愧疚,毕竟年轻的时候曾经答应赫舍里皇后要立他们两个人的孩子为太子,如今自己却数次违背这个誓言,实属是太子实在不成器,又让他不得不废。

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了天下人民,只能让有能力的人做皇帝,而他为了保护废太子的安全,不再使兄弟自相残杀的局面出现,他交代因胤禛一定要善待废太子。不能制造杀戮,而雍正即位以后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宽容废太子的做法来显示了自己的宽容大度。

标签: 胤禔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废掉王皇后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

    在古代,哪怕是普通人家休妻重娶,都不是件容易事情,更何况是备受瞩目的皇室,尤其是在明清以前,大多数皇后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政治势力,每次废后的背后其实都伴随着血腥的政治博弈。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便是如此,其中虽然有王皇后自己问题,但直接原因却是皇帝与朝中权臣之间的博弈,乃是朝堂

  • 虞翻:三国时期孙吴官员 经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虞翻

    虞翻起初在会稽被太守王朗任命为功曹。及后孙策进攻会稽,虞翻当是正值父丧,他穿着丧服到太守府邸,王朗计划和孙策开战,虞翻于是脱掉丧服进府面见王朗,劝他躲开孙策。王朗没听他的。完结抵抗孙策,被击败,逃到海上。虞翻追随并保卫着他,到了东部的侯官(地名),侯官县长闭门不让王朗通过,虞翻上前劝告,才开门放他

  • 花木兰的老公的是谁?花木兰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花木兰

    《木兰辞》相信大家在上学时期都有学过了,这首《木兰辞》中所描写的花木兰绝对是一位传奇女子,一位了不起的,报效祖国的巾帼英雄。在北魏时期,北方的突厥人南侵,进犯边境,使得很多老百姓都流离失所,无法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使得军事实力比较薄弱的北魏也不得不做出反击。为了解决危机,当时的北魏朝廷下令必须每家

  • 马超在归顺刘备后的待遇和地位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超

    马超,字孟起,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下面由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提到三国名将马超,想来大家对其并不陌生。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其人更是耳目能祥。在《三国演义》中,马超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其本是西凉马腾之子。马腾死后,马超接掌其父的军队,如此他就

  • 崇祯帝如果南迁南京明朝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帝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有的时候甚至这种偶然性,会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比如说秦始皇的暴毙,霍去病突然死亡,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历史,很容易产生,如果当时如何如何,结果是不是就不一样呢?这里面经常被人讨论的就是关于明朝的灭亡,如果崇祯皇帝,当时真的从北京迁都,率领群臣退守到当时的南京,那么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又

  • 战国少年相国甘罗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甘罗

    神童,又称圣童、奇童、天童、或资优儿童,是对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在汉朝开始已有对神童的选拔制度,汉朝的选举法中规定:“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神童,比如战国时期秦国甘罗,十二岁官拜秦国上卿(相当于丞相)、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唐朝的杨炯、王勃

  • 黄宗羲是什么出身?黄宗羲死后要求裸葬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宗羲

    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688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七十八岁的黄宗羲开始考虑后事,而此时的他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于顾炎武、王夫之合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而此时的黄宗羲作为一代大儒,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写信给远

  • 七星灯借阳寿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七星灯

    《三国演义》相信不少人看过了,看过人都知道,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时候身体就已经不行了,于是便点了七星灯为自己续命。在这一过程中,他指派了十个人守卫着七星灯,只要这七天内,七星灯不灭,那么诸葛亮就能增加自己的寿命。但是魏延却误认为魏军来到了,于是匆忙进账报信的时候将灯给扑灭了,于是诸葛亮续命失败,死在了帐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38岁就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宣宗

    明朝帝王中,朱瞻基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虽有“促织天子”之称,却从未因此爱好,耽误过啥正事。且书画造诣也非常厉害。所以朱瞻基堪称是一位文武全才,且活得很有情调的帝王。只可惜,年仅38岁就病死了,只得把年幼的朱祁镇,交由老妈张太后教育

  • 历史上擒拿方腊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方腊

    韩世忠字良臣,南宋名将。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宣和二年(1120)十月, 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而后起义军一度所向披靡,巅峰时期曾占领杭州,最后被朝廷镇压。在《水浒传》中,方腊作为“四大寇”之一曾砍断武松一只手臂,最后武松“单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