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驾驭之术)帝王术都是怎么运作的?

古代皇帝(驾驭之术)帝王术都是怎么运作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68 更新时间:2024/2/18 1:48:24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提到忠臣,与之相对的就是奸臣。皇帝重用忠臣自然有利于朝政。若是皇帝重用奸臣,可能给人的感觉,皇帝就是昏君,虽然这没有错,但也并非全对。

对于奸臣,不仅昏君、暴君重用,就连一些雄才大略的开明之君,有时也会一度的重要奸臣。甚至有的皇帝明知道是谁是奸臣但还是重用。相反的,皇帝明知道谁是忠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打压。

那问题就来了,在古代,皇帝明知道谁是奸臣,为什么却不铲除奸臣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皇帝之所以明知是奸臣而不铲除反而重用。这就是古代皇帝的驾驭群臣之术,换而言之就是皇帝是在忠臣奸臣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谋取自己皇权最大的利益。

在古代朝廷中,是以皇帝为主、臣子为辅。历来忠臣、奸臣都是相互制衡的,有忠臣,就会有奸臣,这是古代朝廷不变的定律。

皇帝虽然地位尊贵、高高在上,但正所谓是高处不胜寒,皇帝这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危险的职业,皇帝表面上看着尊贵无比、拥有生杀大权,但在皇帝内心却常胆战心惊。

因为皇帝的宝座太尊贵、太有诱惑力。皇帝总是担心有人对他的皇帝宝座虎视眈眈,生怕哪天自己会被人从帝位上拉下来。所以,他需要在朝中掌握一种驾驭群臣之术,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忠臣和奸臣之间的相互制衡,让他们打的不可开交,自己则在中间坐收渔人之利。

当忠臣快胜利时,皇帝就时不时的打压下忠臣,然后亲近奸臣,不至于让奸臣一蹶不从而导致忠臣一方坐大。因为有的奸臣、权臣就是因为曾经是忠臣立了大功后,而变的利欲熏心从而成了奸臣的。

就算有时皇帝会为了社稷杀了当时的大奸臣,但皇帝为了后期制衡功臣,后来还会“培养”出一个专门和忠臣作对的奸臣。总之是不能让忠臣一方做大。

反之,当奸臣压过忠臣的时候,皇帝就会时不时的警告奸臣而保护忠臣,不至于让朝堂之上尽是奸臣。因为皇帝清楚的知道,治理国家、真正忠于朝廷、真正为朝廷做事的还是忠臣,所以就不能让忠臣尽绝。

忠臣虽然确实是为朝廷做事,但若只用忠臣,忠臣势力就会变大,皇权则会相对的削弱。若只有皇权与忠臣之权,两方都想要势力,就会有所冲突,忠臣实力过大就会影响皇权,。比如皇帝在施行一些政令的时候就会被左右。甚至在朝堂上,当皇帝提出意见时,还会出现没人支持、忠臣反对、以至于不能顺利执行的局面。

所为,这时皇帝用一些奸臣来抵抗忠臣,当皇帝提出意见时,这些奸臣就会迎合皇帝,从而让皇帝不那么势单力薄。而且当忠臣提出不合君心的意见时,奸臣则会反对忠臣的意见,这样就不至于忠臣掌握朝局。

当然,皇帝也不笨,他心里清楚,真的能辅佐自己治理天下的人,还是需要靠忠臣。所以他并不对忠臣斩尽杀绝,只是让奸臣跟他势均力敌。同样的。皇帝也不会让奸臣做大以至于危害朝廷,所以皇帝就又需要用忠臣来压制奸臣的实力。

如此,在皇帝、忠臣、奸臣之间,就形成了鼎足之势。皇帝居中寻求鼎足之点,以博取皇帝的最大利息,这也就是皇帝的驾驭之术。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奸臣都有一个特此,就是不仅善解人意、会迎合皇帝,而且还有一定的才能。他们通过窥测君心,然后从皇帝的立场做事,自然得到皇帝的宠信。再则他们又善于拍马屁,虽然皇帝知道那是奸臣的溜须拍马,但在皇帝看来还是非常的受用。

反之忠臣则不同,忠臣不喜溜须拍马,他们是从朝廷安危、社稷安危、天下安危出发,不考虑皇帝的个人好恶,如此纵然忠臣是出于好意,但在一定程度上说,却是违背了皇帝的心意,如此皇帝心中自然不乐意。

皇帝心中不开心后,却可以从奸臣那里寻求畅心,因为奸臣可不管朝廷社稷安危,他们注重的是皇帝开不开心。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东方朔》这部电视剧,在这部剧中,汉武帝明知东方朔忠义、有才能、能给朝廷做事,但就是不让他做大官,甚至还时不时的敲打东方朔。但却又不让东方朔离开和死去,因为他知道自己还用的到东方朔。汉武帝为了让东方朔老老实实的,所以他明知乾坤子是个奸臣,却总是让他压东方朔一头,这就是汉武帝的驾驭之术。

标签: 帝王术

更多文章

  • 清朝宗室大阿哥胤禔为何被圈禁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胤禔

    清朝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经历几代人奋斗的漫长过程。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到皇太极定都盛京,谁也没有想到满人真的能够取代大明建立帝国。满人在顺治时期进入中原,定都北京,建立清朝,虽说名义上面是中华帝国的正统政权,但实际上却与南明隔江而望。而南明灭亡之后,西南和台湾也依旧在三藩、郑氏的统治

  • 唐高宗李治废掉王皇后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高宗

    在古代,哪怕是普通人家休妻重娶,都不是件容易事情,更何况是备受瞩目的皇室,尤其是在明清以前,大多数皇后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政治势力,每次废后的背后其实都伴随着血腥的政治博弈。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便是如此,其中虽然有王皇后自己问题,但直接原因却是皇帝与朝中权臣之间的博弈,乃是朝堂

  • 虞翻:三国时期孙吴官员 经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虞翻

    虞翻起初在会稽被太守王朗任命为功曹。及后孙策进攻会稽,虞翻当是正值父丧,他穿着丧服到太守府邸,王朗计划和孙策开战,虞翻于是脱掉丧服进府面见王朗,劝他躲开孙策。王朗没听他的。完结抵抗孙策,被击败,逃到海上。虞翻追随并保卫着他,到了东部的侯官(地名),侯官县长闭门不让王朗通过,虞翻上前劝告,才开门放他

  • 花木兰的老公的是谁?花木兰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花木兰

    《木兰辞》相信大家在上学时期都有学过了,这首《木兰辞》中所描写的花木兰绝对是一位传奇女子,一位了不起的,报效祖国的巾帼英雄。在北魏时期,北方的突厥人南侵,进犯边境,使得很多老百姓都流离失所,无法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使得军事实力比较薄弱的北魏也不得不做出反击。为了解决危机,当时的北魏朝廷下令必须每家

  • 马超在归顺刘备后的待遇和地位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超

    马超,字孟起,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下面由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提到三国名将马超,想来大家对其并不陌生。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其人更是耳目能祥。在《三国演义》中,马超是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其本是西凉马腾之子。马腾死后,马超接掌其父的军队,如此他就

  • 崇祯帝如果南迁南京明朝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帝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有的时候甚至这种偶然性,会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比如说秦始皇的暴毙,霍去病突然死亡,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历史,很容易产生,如果当时如何如何,结果是不是就不一样呢?这里面经常被人讨论的就是关于明朝的灭亡,如果崇祯皇帝,当时真的从北京迁都,率领群臣退守到当时的南京,那么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又

  • 战国少年相国甘罗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甘罗

    神童,又称圣童、奇童、天童、或资优儿童,是对才赋优异的儿童的一种称呼,在汉朝开始已有对神童的选拔制度,汉朝的选举法中规定:“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神童,比如战国时期秦国甘罗,十二岁官拜秦国上卿(相当于丞相)、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唐朝的杨炯、王勃

  • 黄宗羲是什么出身?黄宗羲死后要求裸葬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宗羲

    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688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七十八岁的黄宗羲开始考虑后事,而此时的他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于顾炎武、王夫之合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而此时的黄宗羲作为一代大儒,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写信给远

  • 七星灯借阳寿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七星灯

    《三国演义》相信不少人看过了,看过人都知道,诸葛亮讨伐魏国的时候身体就已经不行了,于是便点了七星灯为自己续命。在这一过程中,他指派了十个人守卫着七星灯,只要这七天内,七星灯不灭,那么诸葛亮就能增加自己的寿命。但是魏延却误认为魏军来到了,于是匆忙进账报信的时候将灯给扑灭了,于是诸葛亮续命失败,死在了帐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38岁就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宣宗

    明朝帝王中,朱瞻基是一位有作为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虽有“促织天子”之称,却从未因此爱好,耽误过啥正事。且书画造诣也非常厉害。所以朱瞻基堪称是一位文武全才,且活得很有情调的帝王。只可惜,年仅38岁就病死了,只得把年幼的朱祁镇,交由老妈张太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