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武惠妃枕边风吗?皇权思想作怪?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是武惠妃枕边风吗?皇权思想作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89 更新时间:2024/1/17 16:07:36

李隆基是唐朝有名的皇帝,他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武则天的孙子,本来与皇位无缘,但是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登上了皇位。

公元685年,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此时候父亲李旦是皇帝,但是个傀儡皇帝,权力都在奶奶武则天的手里。之前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李显因为不听话,被武则天给废了,变成了庐陵王,然后李隆基的父亲才登上了皇位。

李隆基画像

李隆基幼年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被囚禁,奶奶武则天不放心儿子和孙子们,所以重用武家人,还意欲把皇位传给侄子武承嗣,所幸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武则天还是把决定把皇位传给庐陵王李显。

宰相张柬之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了神龙政变后,李显复位,这时候李隆基依然没有登基的可能。但是李隆基目睹了这次政变,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为后来发动政变建立了基础。

神龙政变后,李显是皇帝,但是李显的老婆韦氏又开始学习武则天,毒死丈夫,想要成为女皇。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当然不能答应,已经有了自己实力的李隆基伙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先天政变”,最终把父亲李旦推上了皇位。

李旦登基,全靠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虽然名字叫成器,但是他知道自己当太子肯定死路一条,因为李隆基能力和权力太大了。所以李成器拒绝担任太子,让位李隆基,不得不说李成器很聪明,就这样李隆基成为了大唐的皇太子,公元712年,父亲李旦让位李隆基,成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前期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也是个多情的皇帝,只是他的情并不专一。

李隆基最早宠幸的妃子是叫赵丽妃,出身卑微,原本是潞州的歌女,唐玄宗当年还是临淄王,因为在潞州为官,所以遇见了赵丽妃,并且接到自己府上,不久赵丽妃还给李隆基生了一个儿子,叫李瑛

唐玄宗登上皇位后,赵丽妃很得宠,她的父亲赵元礼、兄赵常奴都得以在京城任职,并且开元三年赵丽妃的儿子李瑛还被立为太子。

据说赵丽妃品行端正,就连王皇后都很赞许她。可是赵丽妃还是败给了年龄,武惠妃的出现,直接让李隆基移情别恋。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换句话说李隆基和武惠妃算是亲戚,只是关系不是太近。武惠妃的父亲是武攸止,武攸止是武则天的堂侄子,武惠妃的爷爷和武则天是堂兄妹关系。

武惠妃

武氏的父亲武攸止很早就病逝了,作为武则天的亲戚,自然被送到宫中抚养,等到李隆基当上皇帝时,武氏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女。

李隆基有一次见到后,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妹妹”,又因为“妹妹”性格乖巧,善于迎合李隆基,所以得到了李隆基的喜爱。

武惠妃一开始被封为婕妤,给李隆基生了好几个孩子,很受宠爱,而这时候赵丽妃早就被抛弃了,赵丽妃也在公元726年抑郁而终。

武惠妃成为李隆基的新宠,但是朝中大臣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对武氏家族的女人有天然的畏惧,生怕再出来一个武则天。李隆基虽然想废了王皇后,立武惠妃为皇后,可是由于大臣们的反对,只能妥协。

王皇后是李隆基的原配,在讨伐韦氏时出力不小,可是由于皇后无子,地位受损,李隆基并不喜欢她。当时都知道皇帝要废了王皇后,立武惠妃为皇后,只是因为王皇后有过功劳,李隆基不方便下手。

王皇后的哥哥害怕妹妹被废,愚蠢的用巫蛊之术保佑妹妹地位永固,被人揭发,李隆基大怒废了王皇后,没多久王皇后就死了。

王皇后过世,李隆基更想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御史潘好礼劝说李隆基,武惠妃的家人多次行不法之事,并且太子不是武惠妃的儿子,您立了武惠妃为皇后,将来会威胁太子的储君之位,这样容易产生宫斗。李隆基觉得有道理,于是没有立武氏为后,只是封为最高的妃位,等同于皇后。

李瑁

李隆基一日杀三子

不知道是不是遗传的原因,武家人都有争夺权力的野心,武惠妃也一样,他认为自己不能成为皇后的主要原因是太子的问题,于是她决心扳倒太子,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当太子,她当皇后。

惠妃女儿咸宜公主嫁给了杨洄为妻,杨洄看到惠妃想要扳倒太子,所以日夜监视太子,看看李瑛有何短处,一有发现就报告给惠妃。惠妃就向玄宗哭诉太子要结党营私,要害她们母子。李隆基大怒,要废了太子李瑛,幸亏宰相张九龄苦苦劝说,李隆基才没有动手。

可是随着李林甫得势,张九龄被罢免宰相之职,太子李瑛的处境更加艰难。李林甫看到惠妃受宠,所以巴结惠妃,经常在李隆基面前为李瑁说好话。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惠妃构陷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要谋反,对惠妃不利。惠妃于是用计,对太子等三王说宫中有贼,想让他们来帮忙,三人果然上当。

然后惠妃对玄宗说三王要谋反,然后李隆基去调查,没想到三王真的穿铁甲进宫了。李隆基马上采取行动,并且问李林甫应该怎么处治,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外人不应该干预!”

上召宰相谋之。李林甫对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上意乃决。

李林甫的话让李隆基坚定了废太子的决心,废三王为庶人,不久三王同时被杀。这就是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的由来。

可是关于太子李瑛等三王被杀的情形《新唐书》和《旧唐书》还是有区别的,《新唐书》就和上面说的一样:惠妃说宫中有盗贼,让太子等人帮忙抓贼,太子等人信以为真,然后进宫,被玄宗误认为谋反,所以被杀。可是这个记载明显不对劲,太子又不是傻子,会相信武惠妃的话,会带人到皇宫吗?这个显然不是真实情况。

李隆基

《旧唐书》写得更简单,说是武惠妃又对李隆基说太子要谋反,所以李隆基相信了武惠妃,才对三个儿子下了杀手。《旧唐书》没有说盗贼的事情,显然旧唐书比较真实。

那么李隆基为什么这么轻易就相信武惠妃的话呢?

这个主要还得从李隆基的一生说起,李隆基小时候就见惯了宫中的斗争,他为人比较小心,身处高位,肯定害怕有人谋反,毕竟他就是从政变中成长来的,又或许太子真的有一些谋反的蛛丝马迹也不可知。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隆基绝对不止是因为武惠妃的进言导致他一日杀三子的,要知道李隆基也不是傻子,不会这么轻易就相信爱妃的话。主要还是因为太子年龄大了,李隆基对太子有了戒心,古代皇帝对太子都是很忌惮的,当然除了朱元璋以外。

所以表面上看李隆基一日杀三子,是因为武惠妃,而实际上他可能一直有废太子的想法,另外据史书记载,太子李瑛和另外两个皇子因为母亲失宠,常常有怨言。

这点可能李隆基早就知道了,可能就是太子李瑛的表现让李隆基开始怀疑太子,最后导致太子被杀。

不管怎么说,李隆基一日杀三子,都是武惠妃在旁边挑拨引起的,所以太子李瑛等三王被杀,武惠妃天天疑神疑鬼,觉得有鬼魂在找她,仅仅几个月武惠妃就被吓死了。

李隆基知道后,很伤心,追封她为皇后,谥贞顺。

可是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也没能当上太子,虽然李林甫强力推荐李瑁,可是最终李隆基还是在第二年立了三儿子李亨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而李瑁失去了母亲武惠妃,自然也开始不被父皇喜爱,并且李隆基还看上了李瑁的老婆杨玉环,最后强行纳入自己的后宫。杨玉环成为李隆基的新宠妃,也就是著名的杨贵妃。如果武惠妃在地下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人做的嫁衣,还害了儿子失去了老婆,会不会狂吐一口老血呢!

李隆基和杨贵妃

小结: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确实有很多疑点,如果仅仅是因为武惠妃的挑拨,那么我们太小看李隆基了,李隆基杀三子绝对是因为从小养成的疑心病,从腥风血雨的宫斗中走出来的人,肯定防备心很强。

李隆基的防备心还体现在后来的太子李亨身上,李亨为太子时也是兢兢业业,提心吊胆,殚精竭虑,所幸李亨熬到了最后,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成为挽救唐朝的关键皇帝。李隆基晚年当太上皇时,也是受到了李亨的特殊防备,不亏是父子,两人的疑心病都挺重的,这就叫“最是无情帝王家”。

而武惠妃则更失败,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最终害死了自己,也害了儿子,让儿子失去了老婆。就连死去的武惠妃都被人唾弃,她害死三王的事情人尽皆知,最后唐肃宗和唐代宗去了她的皇后太庙供奉和谥号。

标签: 武惠妃

更多文章

  • 古代没有钟表是怎么知道时间是几点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

    中国古代计算时间呢跟我们现在的二十四小时制不一样的。古代是按12时辰来计算的。这时辰而且都有自己的名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现在可以用三个成语中间,更形象地了解中国古代的计时。“子丑寅卯”现在说就是1,2,3,4,而实际上古代的“子丑寅

  • 讨伐董卓之后孙坚选择依附于袁术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坚

    孙坚,字文台,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平元年(184年),黄巾首领张角在魏郡起事。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促使东汉王朝的江山摇摇欲坠,也加快了群雄逐鹿中原时代的到来。其中,不仅曹操、刘备在平定黄巾起义中崭露头角,对于孙权的父亲孙坚,也

  • 古代青楼女子是怎么避免怀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青楼

    我们知道古代的时候是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皇上一个人的手里。所以说当时的女性不管是什么身份,但是总的来讲都是地位非常低的。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开妓院是合法的,女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男子的一件玩物。古代时候很多的地方都开着青楼,而且有的朝代还有青楼一条街,很多的男子每天都花很多的钱在青

  •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真宗

    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表现在历史上的两宋时期以及明朝中晚期,始创者为宋朝开

  • 周昭王姬瑕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昭王

    姬瑕,即周昭王,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西周第四位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昭王在位时间定为前995年至前977年。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作卲王。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

  • 周武王姬发身上有哪些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武王

    姬发,即周武王,姬姓,名发(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西周王朝开国君主,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在位十三年,去世后葬于周陵。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姬发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

  • 嘉靖帝登基后为何把朱棣的庙号太宗改为成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靖帝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回师途中驾崩。皇太子朱高炽即位后,将朱棣安葬于长陵,与徐皇后合葬。同时,经过与群臣商议,最终朱高炽为父亲上庙号“太宗”。“太宗”大多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位帝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清太宗皇太极。当初朱棣从侄儿手中夺得皇位,他不承认侄

  • 明代宗朱祁钰谥号为什么从“戾”变成了“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代宗

    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结果被俘虏。在国家危难之际,群臣在征得孙太后同意的情况下,拥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登基后,带领众人打赢京师保卫战,明朝转危为安。一年后,明英宗被放回来,朱祁钰将哥哥幽禁于南宫。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得到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帮助,通过夺门之

  • 商纣王帝辛独宠妲己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纣王

    殷商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时期,其疆域广袤,经济发达,国力强大,但到了纣王时期,却被周所灭。很多人认为,殷商灭国,都是妲己狐媚惑主的关系,可这天下间美女如云,为什么帝辛偏偏只宠爱妲己一人呢?想知道的小伙伴就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小编带来的分析吧。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最后一

  • 历史上有哪些虚构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很多人都喜欢看一些演义小说,对于小说当中描绘的人物、时代或许都会产生敬仰和向往之情,因此也会去翻一翻正史,了解一下这些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过,有的时候结果可能会令人大跌眼镜,因为有些小说当中横扫千军万马的名将,在历史上竟然查无此人。那么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少被虚构出来的名将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