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皇帝为何喜欢给功臣赐姓

唐朝皇帝为何喜欢给功臣赐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91 更新时间:2023/12/18 14:30:24

话说N的N次方年前, 有个叫董父的大叔喜欢养龙,龙也喜欢他,于是帝王舜就给他赐姓为豢龙氏。也就是这一赐,打开了帝王赏赐的新世界大门,以后的历朝历代便时不时刮起一阵赐姓风。

赐的姓好,光宗耀祖皆大欢喜,若是运气不佳,碰上个把感性又逗比的皇帝,一个没赐好,那就对不住子孙后代了。

比如来自北魏逗比皇室的赐姓,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长孙氏出自北魏皇室的沙莫雄,因沙莫雄是南部大人,号反正跋氏,又是拓跋珪的长子,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氏。

正史《新旧两唐书.文德皇后传》记载:“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其先魏拓拔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长孙皇后家族,经过了几代人的汉化之路,到了长孙皇后这一辈,已经完全汉化,几乎看不到胡人的影子了。

/嵩啊,你是咱拓跋皇室的长孙,以后你就改姓长孙吧~/

你了解泱泱皇室,那种只有你一个人不姓拓跋的孤独感么?终于知道以往一提起姓长孙的就莫名有种喜感扑面而来的症结所在了……

又比如另外一个更逗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当时有一大将叫有日兴,因有功于朝廷,朱大大一高兴,就给人家的姓赐了一宝盖头,称宥氏。

人家本来是有日才兴旺,这直接给赐了一把遮阳伞,还整哪门子的兴旺?好吧,皇恩浩荡,这些都不算事儿,但是大大您赐盖子前还能考虑下赐完盖子之后的姓是啥意思?

宽容,饶恕,原谅。累觉不爱,还能让人家好好地为国效力么!

当时又有一西域头目来面见朱大大,大大感其诚心大手一挥授职亲军指挥外加赐姓黑(读hè),这回宝盖也省了。两个大将一凑合,完整一个烈日下有伞没伞的两个杯具。

皇帝们高兴了姓都赐得这么清奇,要是不高兴呢?东汉延熹初年,外戚梁冀独览朝政,骄奢淫逸,为汉桓帝所诛,桓帝将其家族贬为薄氏。这个“薄”就是说你薄情寡义不厚道,枉费朕对你的一片信任!心痛一百遍!蓝瘦香菇!

又有清朝雍正时,山东一支马姓人得罪了四爷欧巴,最后被贬为“骂”姓,世代沦为贱民。所以说在古代得罪谁也不能得罪了皇帝,皇帝这种生物有时可是很小气的。

这种皇帝生气时所赐的贬姓也叫“赐恶姓”,算是统治者施加的一种极其严厉的处罚。

如唐玄宗在平定太平公主乱后,“改窦怀贞姓为毒,改新兴王晋之姓为厉”(《资治通鉴》)。“毒”是狠毒,“厉”是恶鬼,厉还好说,你说子孙后代都姓毒,毒先生毒小姐毒爸爸毒妈妈毒爷爷毒奶奶一屋子毒,简直让人望而却步。

果然古人早就深谙精神折磨才是最残酷的折磨!造反需谨慎呐!

当“毒”“厉”等已经不能表达皇帝们的愤怒之情时,他们果断地向动物界进了军。陕西有姓狗的,原来人家并不姓狗,而是姓“敬”,他们的祖上是五代石敬瑭的大臣,因为反对石敬瑭向契丹称儿皇帝惹怒了石敬瑭惨遭杀身之祸,石敬瑭就把他的族人们赐姓狗。

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呀,这让狗主人们情何以堪!突然觉得善于纳谏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本以为赐姓狗已经是重量级的人格侮辱了,然而这还远远不是底线。

南朝时齐巴东郡王萧子响永明七年叛乱失败,有《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记载:“子响赐死,有司请绝,子响属籍削爵土,收付廷尉法狱治罪,赐姓为蛸氏。”

“蛸”是何物?看过鬼吹灯的同学想必都见识过幽灵蛸,而此“蛸”就是“幽灵蛸”,俗称吸血章鱼。

那就不难推测出南齐帝萧赜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你萧子响就是萧家的吸血鬼呀!对此文字君不由得感叹:得亏那时吸血鬼还没流传到中国,不然还不得赐姓吸血鬼!

赐恶姓往往饱含着帝王浓烈的感情色彩,那么作为世界上最难懂的情绪化生物女人,武则天女皇陛下便把赐恶姓这个逗比的赏赐发扬到极致。

据说女皇陛下当初夺得皇后之位后,就将高宗的原皇后王氏和宠妃萧良娣分别赐姓为蟒和枭;

垂拱年间,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等起兵反对武氏专权,被镇压后女皇“削贞及冲属籍,改姓虺氏”,顺便又将这些李姓诸王及其子孙、公主通通被赐姓虺氏;

最后甚至连自个儿的族人也不放过,“乾封元年……诛(武惟良、惟运),改其姓为蝮氏”(《资治通鉴》)。

“枭”,不孝鸟也;而“蟒”是毒蛇,“虺”是毒蛇,“蝮”也是毒蛇,知道这些姓有多吓人么?女皇情绪化起来简直六亲不认啊!

由此文字君掐指一推测女皇陛下不会是怕蛇和猫头鹰吧~

你以为姓毒蛇就算是终极版?呵呵,你太小看皇帝们的脑洞了。南朝梁时,武王萧纪太清五年谋反被诛,“有司奏请绝其属籍,世祖许之,赐姓饕餮氏。”

与饕餮一比,姓狗狗算什么,吸血鬼算什么,毒蛇算什么!人家饕餮那是上古四大凶兽之一!

这姓简直酷炫狂拽吊炸天,脑洞清奇的世祖萧绎简直就是皇帝界的一朵奇葩呀!

所以说论赐姓,我只服萧哥,不服不行!

唐朝皇帝为什么喜欢给功臣赐姓,原来赐姓有这么多好处

在古代开始有姓的人都有贵族,反之就是平民,古代姓氏可不只是代表着姓名而以,代表着血缘、家庭乃是在古代社会上面的地位,有着特殊的社会与政治地位。在古代让贵族给平民赐姓,就是荣耀,是地位的提升,是社会地位的认可。

皇帝贵为天子,为什么喜欢给功臣赐姓?本来功臣在社会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及权力与社会地位,而被赐姓的人非常喜欢被天子赐姓。原因是什么。

姓氏在古代的重要性:

1、古代等级阶层分类,姓氏也分高低之类,而在封建社会最荣耀的肯定是国姓,也就当朝皇室的姓氏,当如果功臣被天子赐姓,那可是无上的荣耀,在社会地位上面来说他就比人高一等,比人尊贵。

2、像汉朝刚建立的时候,刘邦定下祖训:非刘氏封王者,天下共击之。天下所有王都得姓刘,不是姓刘的都不能当王。姓氏就是这么重要。

3、对于番邦,

为什么唐朝的皇帝喜欢给功臣赐姓?这是什么为什么呢?

1、皇帝做为最尊贵的姓,对你赐姓就说明你是一家人,我可以把更多的事情交给你办,这是古代皇帝对功臣精神上面最好的奖励。

2、安抚降将赐姓盛于乱世,尤其是王朝勃兴之初,前代重要的政治首领、军事将领归附,帝王常以赐姓以示安抚。

3、获赐者将被附入皇室属籍,成为宗室亲贵,属籍有宗正寺管理,这是天子对臣下的一种莫大礼遇。

4、赐姓对唐初政权的迅速稳定巩固和收揽人心是功不可没。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唐朝皇帝又再次采用了这一办法,尤其是平叛战争后期,更是频频使用。向这些投诚立功的叛将赐姓,对战乱的迅速结束,尽快恢复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5、“以利合而相资”,但却起到了兵不血刃之功效。后唐最有代表性,后唐庄宗就曾多次给后梁旧将赐以姓名。如赐朱友谦为李继麟,张从楚为李绍文,温韬为李绍冲,段凝为李绍钦,康延孝为李绍琛,袁象先为李绍安,霍彦威为李绍真,房知温为李绍英,杜晏球为李绍虔等。

6、笼络羁摩外蕃。民族问题始终是唐五代的突出问题。李唐出于开拓疆上、安抚蕃邦的政治需要,常向内附的少数民族权贵赐姓,从而使赐姓成为唐朝实行的民族羁縻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唐朝赐姓于蕃族权贵始于武德年间。根据马驰先生的考证,武德七年八月,东突厥可汗颉利遣夹毕特勤阿史那思摩入见高祖,得以赐姓李氏,当是唐代赐国姓于蕃族权贵的最早记载。此后,赐姓于少数民族酋长的风气便愈来愈炽。唐初有契丹酋长窟哥、奚族酋长可度者、靺鞨酋长突地稽、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等率其所部内附,皆赐姓李氏。

总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赐姓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对前代特别是汉代以来赐姓的总结,并对以后各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姓氏的重视,突出地表现了古代人们思想中长时间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和门第思想。从民族的意义上讲,姓氏又反映了一种民族融合运动趋势和民族认同心理。这些都能在唐五代赐姓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这也是为什么唐朝皇帝那么喜欢赐姓,给功臣赐姓,给番邦赐姓,反正就是有臣,我就给你赐姓。赐姓的作用这么多,好处这么多,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而以嘛,以达到政治统治目的。大家都是姓李的,一家人,我不信你,我信谁嘛。

1、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杜预 注:“因其所由生以赐姓,谓若舜由妫汭,故陈为妫姓。”

《国语·周语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

《史记·秦本纪》:“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 舜 赐姓嬴氏。”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皋陶子伯翳,佐大禹治水,烈山焚泽,驱逐猛兽,以功赐姓曰嬴,为舜主畜牧之事。伯翳生二子,若木、大廉。若木封国于徐,夏商以来,世为诸侯。”

2、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於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赐姓刘氏。”

《新唐书·李勣传》:“帝喜曰:‘纯臣也。诏授黎州总管,封莱国公。赐姓。”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江彬》:“彬亦建功,渐谋进用,赐姓朱氏。”

3、皇帝赐不吉祥的姓以示惩罚

《旧唐书》51;2170 武则天杀害王皇后和萧淑妃后,令她们分别改姓为莽、枭。

《旧唐书》5;90 武则天杀了自己的两个侄儿武惟良、武怀运后,并把他们改性“蝮” [1] 。

标签: 唐朝皇帝

更多文章

  • 古代女人刮体毛吗? 古代女人多久洗一次澡 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

    看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丫鬟小姐们个个光彩照人,睡觉都是浓妆艳抹。可仔细想下,古时候压根就没有粉底,没有睫毛膏,没有沐浴露,没有女用剃须刀……天哪,古时候的女人是怎么过的呀!1.古人以前没有卫生棉,那么来姨妈了怎么办?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ldq

  • 中国古代皇权象征:传国玉玺最终下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传国玉玺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嬴政命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玺文由嬴政和李斯反复讨论,最终定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撰写由天下书法第一的李斯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告成。此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为整块玉石打磨透雕而成,方圆四寸(约合今11.2厘米

  • 古代女子为何会在十五岁就成婚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

    我们都知道,中国对结婚年龄有所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而这,是基于多年研究做出的律法,主要目的是保护青少年的安全,令人们可以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年纪之时,自己决定婚姻大事。然而,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却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很多女子不到十五岁就结婚了。十五岁是什么概念,还没有成年,甚

  • 邺城是如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邺城

    我国有八大古都之说,分别是西安、南京、北京、洛阳、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这八个古都中,西安、北京、南京、洛阳等大家都很熟悉,而安阳对有些人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它为何也是八大古都之一呢?郭沫若曾有句话能非常精炼地说明这个原因: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安阳,古称相、殷、邺、彰德等,位于河南省最

  • 史上最惊艳的美女仪仗队:暴君石虎麾下的女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石虎

    中国人自古爱好“三碗面”:脸面、情面、场面。所谓“礼仪之邦”最讲究的便是场面,最穷也不能穷了那场面。这礼仪也包含按官秩等级配备相应规格的仪仗或曰排场,如清代达官显贵乘坐轿子即规定总督、巡抚等八人抬,司、道以下四人抬,县太爷们则只能委屈弄个二人抬的,相

  • 清朝的穷人都是怎么娶妻延续香火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

    自古以来,结婚生子就是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头等大事,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如此。放到现在来说,两情相悦,结为夫妻,更多的是为了彼此的陪伴和照顾。而在古代却并不是这样,古人娶妻无非就是为了生子,毕竟在封建社会时期,子嗣的传承是尤为重要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娶上媳妇,延续家族的香火。在晚清时期那样破败的社

  • 除了武则天外还有正史不被承人的女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女皇帝

    一代女皇武则天究竟叫什么?五个名字各有出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正史承人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氏乃武士彟次女,谥号则天大圣皇帝,又称武媚、武曌、武则天。年号: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神龙,在位15年(公元690705年)。武

  • 朱元璋规定贪污六十两就砍头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

    “金钱是无底的大海,可以淹死人格、良心和真理。”有钱不仅能使鬼推磨,甚至能使磨推鬼。古往今来,有很多人为了金钱,泯灭了自己的良知,甚至到最后的人性。而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多统治者十分痛恨贪财,他们采取了雷霆手段,但很多时候,也不能抑制罪恶滋生。但爱财,应该取之有道,不能为

  • 为什么古代的青楼女子不尝试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青楼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一些花魁名角的故事,比如“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陈圆圆,比如《水浒传》中跟浪子燕青和宋徽宗有些关系的红颜知己李师师。无论是陈圆圆,还是李师师,她们作为花魁名角,好像都身不由己,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机会,陈圆圆被吴三桂掳去做了妾,李师师的结局也是扑朔迷离。看到

  •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和天子前往许都的话 他们最后能抗衡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爽

    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蛰伏已久的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协同少帝曹芳前往洛阳城外的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之墓的绝佳机会发动政变,这就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变;当时的形势是司马懿虽然控制了都城洛阳,但是曹爽却并非无还手之力,夺城而出的有曹爽智囊之称的大司农桓范就劝说曹爽和天子前往许都,召天下勤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