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民国:民国时期议员们给自己定出5万之高月薪

解密民国:民国时期议员们给自己定出5万之高月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02 更新时间:2024/1/20 8:17:39

从标题看来,在民国时期议员们给自己定出月薪5万也是令人有些咂舌,这是什么概念?你要知道在现代,北上广一带月薪5万算是高收入,况当时是战乱纷争的民国。要说起民国时期议员的薪水有多少,据小编了解到那是相当的高啊,在第一届国会,议员们不顾舆论痛骂,给自己定出了5万之高的月薪。

1913年7月,因教仁之死,孙中山在南方发起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吊诡的是,孙身为国民党领袖,却号召不了国会中的国民党议员。据时人统计,国会之中,选择南下的国民党参议员仅30人,众议员则不足40人作为国会第一大党,国民党当时在参议院拥有123个席位(共274席),在众议院拥有269个席位(共596席),占绝对优势。换句话说,只有不足18%的国民党国会议员,选择南下追随孙中山。

为什么孙中山如此“不得人心”?有些学者认为,主要是“二次革命”本身是一个历史性错误,脱离了民主、法治的范畴,属于武力作乱,所以不但全社会反对孙,连国民党内部也不再支持他。不过,这种说法很可疑。最真实的原因,或许藏在议员们的薪金之中。

民国第一届国会,共选出议员862人。自1913年5月起,至同年9月10日,经过四个月漫长的会议讨论,参众两院终以多数选票通过,定出了自己的薪金标准:议员年薪(“岁费”)5000元;议长另有年交际费5000元,副议长年交际费3000元

这个薪金水平,是什么概念呢?可以与当时的物价略作对比:1911年-1920年间,北京的大米约为每斤3分钱,猪肉每斤1角-1.1角钱,白糖每斤5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植物油每斤7分钱。到1920年代,物价略涨,北京的四口之家,“每月12元伙食费,足可维持小康水平”;“较为有钱的知识阶层,全家每月必须的生活费(伙食房租交通费)80元已经很宽裕了”;一座8-10间房的四合院,月租金约为20元左右;鲁迅在北京工作期间所请女佣,全包食宿外工资只需3元。若以猪肉购买力为换算标准,则议员们当年为自己制定的工资标准,放到今天应在月薪5万元人民币以上,接近6万。

自己为自己制定了这样高的薪俸,也就难怪当年民间舆论对国会议员骂声载道。《大公报》骂他们“不要脸而但要钱”、“堂堂国会议员竟无一个非卖品”,《申报》也骂“所谓议员者良心丧尽矣!”可以说,参众两院花了整整四个月来“开会表决”自己的薪俸标准;媒体也就整整骂了四个月。即便如此,议员们最终还是坚决不作退让。不但不退让,还一度在骂声中又增入了出席费和交际费的名目,出席费虽因舆论汹汹而最终取消,但正、副议长的交际费却保留了下来。大多数议员如此在乎自己的高薪俸,自然不可能追随孙中山去干亏本的“二次革命”。

议员们为什么不要脸,不怕骂?简略说来,至少有三大原因

第一,许多议员对“民意代表”的身份认知甚浅,仍有严重的“官本位”意识,处处以“最高机关”成员自居,在薪俸上处处与高级行政官攀比。主张将年俸提升至6000元的议员汤漪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吾议员受国民之委托,责任如何之重大,若报酬太菲,即以国民方面论,亦必觉不安。且行政官月费动辄八百元,至少二百余元,我议员在最高机关,何能大相悬殊。”针对舆论指出的国家财政困难的现实,议员解树强的回应是:“财政困难乃一时之影响,万无终困之理。”媒体报道时,则在“若报酬太菲,即以国民方面论,亦必觉不安”一句后面,用括号愤怒点评:“放屁!”。

标签: 解密民国时期议员自己定出5万之高月薪标题

更多文章

  • 揭秘蒋介石:蒋介石与抗日战争不为人知的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揭秘,蒋介石,抗日战争,不为人知,内幕,寻找,真实,蒋介石

    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还是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起。什么样才是真实的蒋介石,对于历史人物,总是众说纷纭。毕竟各个观点的出发角度都不同,或许这才是争议的重点,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对于蒋介石而言,在抗战时期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内幕?历史网顺着历史脉络,去看看当时的蒋介石与他的抗日态度。抗日战争前期的蒋介石抗

  • 民国才女“身体写作” 自称与三千多男人上过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才女,身体写作,自称,三千,多男,人上,过床,一些,民

    在一些民国的书籍上,我们经常看到林徽因、谢冰心等才女的故事,却鲜少知道广州奇女子余美颜。其实,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原文如此),余美颜绝对是一位家喻户晓,名气如日中天的人物,她走红的程度,就算是现在也是无人能比的。她本出生于富商之家,过着一种平静奢华的生活,却因为丈夫经商不在家,不忍寂寞,断然去外面寻

  • 抗战不为人知的内幕:解密9.18事件背后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抗战,不为人知,内幕,解密,9.18,事件,后的,历史,真相

    从清朝末期开始,中国内忧外患不断加强。帝国主义列强对古老中国早已垂延。相对于西方的现代化,中国显得无比的弱小与无力。似乎是先天性的残缺,对于西方的列强的入侵,更多的是忍让与退步。直到后来,帝国主义的野心随着中国的不抵抗而越来越大。终于,在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二

  • 古代科举命丧考场轶事:清朝第一起科举舞弊大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科举,命丧,考场,轶事,清朝,一起,舞弊,大案,一种

    一种制度的产生必是有利有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如同现代的考试作弊,在古代科举舞弊这种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在清朝的科举制度中,就有这样第一起的舞弊大案。这场舞弊答案的主角是谁呢?是考生作弊还是由考官主导的作弊呢?一起接着往下看。科举制与科场案历来是相伴

  • 神探狄仁杰如何让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神探,仁杰,如何,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好色,人的,天性

    好色是人的天性,男人如此,所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的千古佳句,女人亦如此,因而今天的成语词典里多了一条“看杀卫王玠”。论好色的本事,历史上因此出名的女人比比皆是,比如南北朝的山阴公主一次就向她的皇帝大哥要了三十个男宠,着名的贾南风更是玩一个杀一个,

  • 中国历史上最不可理喻的15件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上,不可理喻,15件,荒唐事,俗话说,林子,什么样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句话很形象的阐明了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我们不妨顺势发挥一下,把这句话嫁接到历史中去,就会觉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是日子长了,什么样的事都能发生。其中就有一些事情,让人看了无比郁闷,直接激发了人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冲动,大概所谓的以史为镜,就是这么个意思吧。一、

  • 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国民党突然坍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1947,194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国民党,突然,坍塌

    近年来,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要提这样一个疑问,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一、“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共会打赢,舆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r

  • 古代科举趣闻:科举考生因名字谐音不好而丢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科举,趣闻,考生,名字,谐音,不好,状元,如果说,考试

    如果说考试是一种产业,那么在这个产业中的竞争是可想而知的。对于中国来说,这种产业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现在的考试制度和古代的科举亦是异曲同工,尽管我们现在叫做考试,古代叫做科举,但是性质又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在古代科举的结果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道路。对于学而仕的古代,现代的考试制度选举出的人才有了更多选择的可

  • 汪东兴的悲惨下场:历史是如何书写汪东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汪东兴,东兴,悲惨,下场,历史,如何,书写,汪东兴,东兴,来

    对汪东兴来说,这一生最重要的,是遇到了毛泽东。因此,历史对他的书写,不可避免地要和毛泽东纠缠在一起。不仅是这样,汪东兴和宋庆龄的事情也被传的沸沸扬扬的。在历史中是如何来书写汪东兴的呢?一起接着往下看。汪东兴生平经历1916年1月,汪东兴出生在江西弋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就参加了方志敏领导的农民

  • 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科举,透视,揭秘,常有,考生,意外,死亡,真相,古代

    古代科举作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道路,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能够中了状元,那是举世无双的荣耀啊。而在中国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看做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竞争如此激烈,难免会有些特殊的手段,大概那个时候科举也是一名二运三风水的事情,只不过,有些人还是要通过非常的手段取得名望。说起科举考试,中华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