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云南知青率先罢工跪求返城

云南知青率先罢工跪求返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74 更新时间:2023/12/7 8:56:59

“四人帮”被打倒后,越来越多的知青要求返城,率先请愿闹事的是云南的农场知青,国务院副总理震针对此问题接见了以丁惠民为首的知青代表们。之后事情又是怎样发展得呢?

一次中央首长的接见,不可能马上平息知青返城的急切心情。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

1979年1月下旬,当全国知青工作会议件在云南农场传达时,知青对文件在为插队知青返城开绿灯的同时将农场知青划人另册的倾性政策极为不满,景洪农场知青首先宣布恢复罢工,声称不达回城目的誓不罢休。

接着,与老挝接壤的勐定农场的部分知青因返城要求得不到答复,竟砍断了近百株已经开割两三年的橡胶树。

罢工波及西双版纳以外地区,并且接连发生集体绝食事件,其中勐定农场的绝食事件最为惊心动魄。

勐定农场是滇西各农场中规模最大、植胶最多、知青最集中的一个。全场7000多名知青中有成都知青5000多名,占全垦区成都知青的近1/3。

《云南农垦纪略》记载说:勐定农场300名知青于1月5日进驻场部;6日,进驻人数增至1500人,有200人宣布绝食。

这时候中央调查团在云南进行广泛调查,发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诸如:知青过着九(韭)菜一(盐)汤的生活,长时间缺油、缺菜、缺肉,营养极差;女青年中患妇科病的比例很高, 知青非正死亡不断增加,一次事故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

自杀案件屡见不鲜。勐定绝食事件发生后,调查组的负责人赵凡奉中央之命赶到此地,迎接他的是1000多名跪在地上的可怜巴巴的知识青年,只见他们有节奏地高喊着:“我们要回家”的口号。全场哭声震天。

赵凡被眼前的情景所打动,他向知青们表示:一定向中央如实反映情况;相信知识青年的合理要求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1月21日,中央在昆明市召开北京、上海、四川、云南等有关省、市领导和知青办负责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商量善后事宜。

23日,国务院又召开紧急会议。副总理秋里主持,王震、陈慕华、谷牧、王任重、康世恩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统一了国务院知青办1月8日报送的《关于处理一些地方知识青年请愿闹事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提出的6条意见,即:

积极办好国有农场,把农场办成农工联合企业,国家给予支持。职工工资适当提高。要尽量把知青稳定在农场,这是前提。

需要商调回城的,可以参照以往办理病退、困退的规定,仍由知青部门负责办理。

城镇职工退休后,可以招收其在农场的子女。

从国有农场参军的知识青年,从1979年起,退伍复员后可以回父母所在地分配工作。

城市招工时,允许到农场商调本市下乡知青。

上海郊区去云南农场的青年,本人愿意回原籍社队,可以允许。

以上6条,实际上为农场知青回城开了方便之门。

推荐阅读:

知青是什么群体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上山下乡是如何被政治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商业和其他服务行业也处于停滞状态,致使城镇大批初、高中毕业生无法就业。1968年夏,“积淀”了3年的1000多万中学生,齐刷刷地站在了国家领导人的面前。这部分人如何安排,关系到刚刚稳定的局面能否保持,因

  • 知青返城的过程纪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青大规模的请愿“闹事”使得中央终于做出了实质性决策。知青终于如愿以偿,于是,大返城开始。1978年,下放在云南农场的知青将近5万人,到1979年,仅仅过去半年的时间就只有70名知青留在那片土地上。原云南兵团的知青后来回忆说:1979年春天,做梦也没有想到知青可以返城,不用说

  • 知青返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在农村“落户”,永远刘留在了农村。而当初这场返城“飓风”则是由在云南的知青率先吹起的。至于由云南农场知青引发的这场“回城风”的波及程度究竟如何,顾洪章主编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知青返城后存在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时,我们国家也下了大决心准备彻底解决知青问题。1980年5月,中共中央在讨论教育工作时,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总书记胡耀邦说,要把让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种地的办法改过来,要用其所长,不要强其所难。过去的办法是一举两害,现在要一举两得。过去那种方法也有点道理,粮食没有过关,要吃饭啊!要使城

  • 知青返城后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青返城的安排及需要处理的知青遗留问题很多,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知青办虽然提出了《关于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几点意见》,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并非易事,其中最难办的是以下三件事:首先就是已婚知青的安排问题。一位云南西双版纳的知青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倾诉着:历史不会忘记:1970年前后,近10万知识青年

  • 老知青们对上山下乡运动的真实感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了近半个世纪,尽管那是一场灾难所孕育出的一个怪物,但作为其受害者一一中国知青为其所付出的一切是不容历史忽略和抹杀的,他们并不后悔,他们更加自信,他们更加坚强,他们更加自豪!下面小编就给介绍那些老知青们对于那段历史的切身感受。1990年,剪不断、理还乱的知青情结“魂

  • 国家公祭日定在12月13号是什么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历史上的南京大屠杀你了解多少,你知道国家公祭日定在12月13号的由来吗?国家公祭日是根据国务院批复,自2014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公祭对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每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主会场举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

  • 抗战老兵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今天,军人是一个无上崇高的身份,那当然不能遗忘那些抗战老兵。什么是抗战老兵呢?抗战老兵,就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4日之间,为保卫我们的国家,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士。下面是抗战老兵的介绍,一起了解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吧。抗战老兵离世抗战老兵待遇 抗战老兵的采访抗战老兵怎么定义抗战老兵身份

  • 毛泽东提升李六如为最高检察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国后,毛主席点名要见李六如。菊香斋内,毛主席紧紧握住李六如的手,说六如同志,六年不见,你辛苦了。并说中央成立最高人民检察署,我提名罗荣桓为检察长,你任副检察长。罗荣桓身体不太好,就请毛主席让李六如代理最高检察长,毛主席同意了。可李六如却不想接这个职务,毛主席问他有什么困难,李六如说我在延安得罪过太

  • 李六如:毛主席的第一任秘书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军长征后,留下项英、陈毅等人进行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其实当时还有一支李六如领导的游击队。国民党军经常对李六如的游击队进行“围剿”,最终李六如不幸被捕。国民党用高官厚禄诱降李六如,李六如却破口大骂,说想让我跟着你们同流合污,真是瞎了你们的狗眼!蒋介石见劝降不成,就准备枪毙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