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

燕云十六州的得与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16 更新时间:2024/1/16 17:33:35

燕云十六州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直接导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数民族的铁蹄下,对朝的衰变乃至灭亡有着重大影响。并入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不只是辽朝的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且也是辽朝“汉人”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

燕云汉人在辽、金朝统治中国北方的历史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辽、宋、金三个王朝却都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作法。辽朝用科举、任官婚姻来使汉人忠于自己,但是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燕云汉人,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宋朝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金朝则在重用部分辽朝汉臣的同时,在政治上将幽云汉人列于女真人、渤海人和契丹人等民族之后,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

另一方面,辽朝中后期的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并非传统中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灵活。先协助辽朝抵抗北宋,眼见辽朝大厦将倾就意图附宋自保,继而又出于对北宋政权的失望,投奔金朝,并由此导致了金宋间的战争。燕云汉人对三个王朝各自的发展进程、力量的消长、以及中国北方政治格局的形成,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梁河之战,宋军虽然是以疲敝之师连续作战,但在战争之初确实是势如破竹。而反观契丹,在宋军进军之时,军民望风而降,幽州百姓甚至“以牛酒迎犒王师”,说明在辽国在燕云一带的统治已经基本瓦解。如果说宋朝曾经有一次最接近收复燕云十六州,那肯定就是高梁河。

可惜,高梁河最终还是惨败。高梁河一战,对宋辽双方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从宋朝一方来说,从此再也不敢进行这种大纵深的军事突破,换言之,宋太宗的胆子被吓破了。而对辽方来说,完全建立了对宋军的心理优势,而燕云一带的军民也再不敢对宋军寄以期望。

这种影响在雍熙北伐时的体现,对宋朝来说,在战略上只敢采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方式,同时还寄希望于燕云人民的响应。但他们没有想到,经过高梁河的惨败后,燕云人民已经不可能象当初那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因此我们看到在雍熙北伐的过程中,再也没有了辽国官军闻风而降的景象,相反,每下一城都必须经过血战。即使有投降的,也是在经过恶战后的被迫行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真宗赵恒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真宗赵恒,乃是北宋时期的第三任皇帝,也是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终其一生活到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他的性格十分温和,甚至可以说有些怯弱,但从他的政绩来说,为宋朝的发展还是贡献出了自己一定力量的。首先,从政治角度看待赵恒,他是一个仁德的好皇帝,他一直坚持着用仁政治疗国家,十分体恤民情,让百姓们得以休养

  •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事先进行周密的筹划,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忙而不乱,一举底定形势,发动一场尽量不流血的政变,是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成功的主要原因。“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这首《咏史》诗中千秋疑案的发生地陈桥驿,在开封城东北20里。后周显德七年(960),后周禁军统帅、殿

  • 历史上的金匮之盟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炮制出来的金匮之盟赵普作为赵宋皇朝的开国奠基人之一,既辅佐太祖开国立业、创建制度,也帮助太宗迅速稳定了权力移交之后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其针对太宗嗣位非正而炮制金匮之盟,一方面为太宗争取了政治资本,一方面也改善了自己与当今天子的关系。烛影斧声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正值盛年的宋太祖忽然驾崩,时

  • 赵普为什么用半部论语治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宋太祖以后,北宋王朝的君主大臣们都极其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皇帝、宰相亲自带头的榜样影响下,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风气很快流传开来。宰相须读书北宋初年的一个冬天,夜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一片银妆素裹之中,两位客人先后来到汴京城内的某处深宅大院,在温暖的火炉旁宾主三人饮酒夜谈,就是在到这里,北宋王朝结

  • 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北宋时期一个将领辈出的著名家族,杨家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无人能及的特殊地位。他们的形象活跃在评书、小说、戏曲等诸多方面,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当然没有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那么传奇,然而杨家一门三代精忠报国的事迹,却着实值得世人敬佩。在山西代县的旧城里,耸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钟鼓楼,

  • 宋代丧葬制度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代丧葬中的礼制和等级区别已渐渐减弱,日益世俗化的风气使人们更强调当下的生活,而对明显属于“身后事”的厚葬渐渐失去兴致,厚葬之风逐渐消失,政府也三令五申禁止厚葬。宋代“丧葬令”规定棺内不得放置金玉珠宝,也不能用石板来构建墓室和棺槨。各级官吏的墓田面积、

  • 吕端大事不糊涂是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端是宋初的一代名相,老成持重识大体。在朝廷奏议中,吕端往往在紧要关头深谋远虑,颇得太宗的赞许。被称为“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对太宗死后平稳顺利地进行政权交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吕端时运不济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后晋时以父荫补官;入宋后,历知

  • 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竟然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建国之初,根基未稳,即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起义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在中国的农民战争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王朝更迭,新兴的政权一般都“与民休息”,正是朝政稳定,社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在宋初却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川蜀地区,向以

  • 玉清昭应宫的大火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了粉饰太平,真宗本人亲自策划了天书迷信的佞道造神闹剧,开北宋历史之恶劣的先例,使君臣上下如痴如狂,丧失了进取精神,消磨了意志,助长了迷信之风在社会上的流行,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所谓“玉清昭应宫”,乃是宋真宗赵恒为掩饰自己对外战争的失败而修建的。修建玉清昭应宫的目的除贮藏&

  • 刘太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太后是宋朝垂帘听政的第一位太后,她在仁宗生母死后的待遇问题上非常理智,听取了吕夷简的意见,为自己和家族留了一条退路,不失为一位明智的人物。刘太后专宠后宫刘氏(?~1033)小时候双亲皆故,后来和银匠龚美一起来到京城,被当时尚为藩王的真宗看中。后来真宗即位,刘氏进封德妃,一直专宠于后宫。当时一位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