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67 更新时间:2024/3/12 21:10:10

事先进行周密的筹划,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忙而不乱,一举底定形势,发动一场尽量不流血的政变,是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成功的主要原因。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这首《咏史》诗中千秋疑案的发生地陈桥驿,在开封城东北20里。后周显德七年(960),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中国历史在一个小小的驿站被彻底改写。一个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王朝于此肇端,一部既令人心驰神往又扼腕叹息的跌宕历史从此开始。

从安史之乱到陈桥驿兵变的205年时间里,藩镇割据,战乱不止,国无宁日,生民涂炭。特别是在五代十国的动乱年代里,数十年间,皇帝更换了八姓。哪一个藩镇统帅兵强马壮,他就可以做皇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历了太久的分裂,饱尝了足够的苦难。国家统一,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已成了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这一伟大使命摆在了历史面前,待人承担。

周世宗柴荣,犹如一颗划破漫漫夜空的流星。在他即位后很短的时间里,进行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改革。由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使得北方的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为封建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南取淮南,北伐幽燕,就在一个看似蒸蒸日上的伟大时代即将开始的时候,这颗光照黑暗年代的流星陨落了。显德六年(959),其子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这样一个年幼无知的皇帝是无法继续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的指针再次发生了偏移。

手握禁军兵权的赵匡胤,便当仁不让地站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写历史。

黄袍加身陈桥驿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朝廷再次接到了来自镇、定二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边防急报:契丹和北汉合兵南下,意图中原。宰相范质王溥和枢密使魏仁浦未加核实,便急匆匆地决定派赵匡胤率殿前司军北上抵御。他们不知道,所谓辽军南侵的消息不过是赵匡胤集团制造的谣言,作为实现改朝换代阴谋的一个步骤。

与这个谣言一起满天飞的,还有“点检作天子”的说法,孤儿寡母,主少国疑,政出多门,再加上“点检作天子”的“神符”,怎么能不引发“身承天命”的都点检改朝换代的野心呢?就在初一的晚上,赵匡胤率军出征前到同平章事、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在京巡检韩通家辞行,韩通之子韩徽恳请父亲趁机除掉赵匡胤,以绝后患,却被韩通制止,后周王朝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整个开封城中的百姓都已经知晓了“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的消息,惟有后周幼主和文臣对此茫然不察。

正月初三早晨,大军出开封爱景门向北进发。军中号称知晓天文的小校苗训,宣称看到“日下复有一日”,指称这是天命授受的预兆。晚上,大军屯驻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的亲近将校聚集谋划,大家认为:“当今天子年幼无知,我们拼死拼活作战,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点检作皇帝,然后北征也不晚。”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假意出来劝阻,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却连夜派人驰返京城,让留守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做好内应,伺机待变。

于是,整个军营便沸腾起来,全军将士都拥到赵匡胤住处外面,一直等到天色发白。第二天天刚亮,部分将士顶盔贯甲、手握兵刃,直奔屋内。赵匡义连忙叫醒喝醉了的哥哥,将士振臂高呼:“大军无主,愿立点检为天子!”没等赵匡胤答复,有人已经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

大家跪拜磕头,山呼万岁,并将他扶上马,请他回京主持大局。赵匡胤还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己贪图富贵,想要立我为天子。如果能够听从我的命令,我就答应你们的要求;不然,我不能做你们的天子。”拥立者一齐表示惟点检之命是听。赵匡胤在马上当众高声宣布:“回京城之后,你们要保护好周朝的太后和幼主,不许凌辱朝廷大臣,不许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必有重赏,否则就要严惩不贷!”

这时,正值早朝,后周幼主和文臣们听说兵变的消息,顿时手足无措。范质抓着王溥的手,长叹道:“仓促遣将,我们的罪过呀!”此时,稍微清醒的只有韩通,他企图回家组织部下抵抗,行至中途,便为赵匡胤的部将王彦升发觉。王彦升追到韩府,将韩通父子一并斩杀。

赵匡胤回到都点检公署不久,范质、王溥便被将士们拥至。赵匡胤见了他们,呜咽流涕道:“我受世宗厚恩。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刀架在脖子上,两位文人宰相当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持剑怒目的军校罗彦环不失时机地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王溥吓得立刻下拜,范质没办法也只好随后跪下,口呼万岁。在军人的刀锋之下,顾命大臣改换门庭,孤儿寡母所能做的只剩下拱手让出江山了。

赵匡胤等迅即来到崇元殿举行禅让礼,赵匡胤的党羽、翰林学士承旨陶榖立即拿出后周皇帝的退位制书。赵匡胤在殿下拜受后登殿即皇帝位。次日下诏,因其所领归德军节度使州名宋州(今河南商丘),建国号宋,改后周显德七年(960)为大宋建隆元年(960),宋朝正式建立。赵匡胤死后被尊谥为太祖皇帝。建隆元年(960),宋太祖赵匡胤时年34岁。

在开封安定数日后,宋太祖还赠予殉周的忠臣韩通中书令的官职,以礼厚葬,嘉奖其“临难不苟”的精神。对于王彦升则怒其擅杀,终生不授其节钺以示惩罚。这无疑也是在告诉新朝的群臣要效法忠贞,讲求气节。

陈桥兵变的影响

陈桥驿兵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中原由乱到治,由分裂走上了统一,安史之乱后长达205年的军阀混战自此终结。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陈寅恪先生评论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个文化辉煌的时代,无疑就是以陈桥驿兵变上演的黄袍加身而开其端的。

推荐专题》》宋朝历史事件介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金匮之盟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炮制出来的金匮之盟赵普作为赵宋皇朝的开国奠基人之一,既辅佐太祖开国立业、创建制度,也帮助太宗迅速稳定了权力移交之后的政治局面。特别是其针对太宗嗣位非正而炮制金匮之盟,一方面为太宗争取了政治资本,一方面也改善了自己与当今天子的关系。烛影斧声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凌晨,正值盛年的宋太祖忽然驾崩,时

  • 赵普为什么用半部论语治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宋太祖以后,北宋王朝的君主大臣们都极其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在皇帝、宰相亲自带头的榜样影响下,崇尚儒学重视文化的风气很快流传开来。宰相须读书北宋初年的一个冬天,夜里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在一片银妆素裹之中,两位客人先后来到汴京城内的某处深宅大院,在温暖的火炉旁宾主三人饮酒夜谈,就是在到这里,北宋王朝结

  • 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北宋时期一个将领辈出的著名家族,杨家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无人能及的特殊地位。他们的形象活跃在评书、小说、戏曲等诸多方面,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当然没有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那么传奇,然而杨家一门三代精忠报国的事迹,却着实值得世人敬佩。在山西代县的旧城里,耸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钟鼓楼,

  • 宋代丧葬制度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代丧葬中的礼制和等级区别已渐渐减弱,日益世俗化的风气使人们更强调当下的生活,而对明显属于“身后事”的厚葬渐渐失去兴致,厚葬之风逐渐消失,政府也三令五申禁止厚葬。宋代“丧葬令”规定棺内不得放置金玉珠宝,也不能用石板来构建墓室和棺槨。各级官吏的墓田面积、

  • 吕端大事不糊涂是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端是宋初的一代名相,老成持重识大体。在朝廷奏议中,吕端往往在紧要关头深谋远虑,颇得太宗的赞许。被称为“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对太宗死后平稳顺利地进行政权交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吕端时运不济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后晋时以父荫补官;入宋后,历知

  • 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竟然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建国之初,根基未稳,即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这次起义第一次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在中国的农民战争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王朝更迭,新兴的政权一般都“与民休息”,正是朝政稳定,社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在宋初却发生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川蜀地区,向以

  • 玉清昭应宫的大火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为了粉饰太平,真宗本人亲自策划了天书迷信的佞道造神闹剧,开北宋历史之恶劣的先例,使君臣上下如痴如狂,丧失了进取精神,消磨了意志,助长了迷信之风在社会上的流行,产生了深远的不良影响。所谓“玉清昭应宫”,乃是宋真宗赵恒为掩饰自己对外战争的失败而修建的。修建玉清昭应宫的目的除贮藏&

  • 刘太后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太后是宋朝垂帘听政的第一位太后,她在仁宗生母死后的待遇问题上非常理智,听取了吕夷简的意见,为自己和家族留了一条退路,不失为一位明智的人物。刘太后专宠后宫刘氏(?~1033)小时候双亲皆故,后来和银匠龚美一起来到京城,被当时尚为藩王的真宗看中。后来真宗即位,刘氏进封德妃,一直专宠于后宫。当时一位姓李

  • 靖康之耻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是一场给宋朝军民带来空前灾难与屈辱的战争,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深地印在中原百姓的心中。靖康元年(1127)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的首都东京汴梁被金军攻破,立国168年的北宋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倒塌。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儿子钦宗赵桓,相继成为金军的俘虏。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大变动被称为&l

  • 莫须有是谁制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绍兴十二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这天大的冤屈直到宋孝宗即位才得以昭雪,岳飞的遗骸也被礼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大年除夕,39岁的岳飞被处死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