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义社十兄弟简介最后怎么样了

义社十兄弟简介最后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4/1/15 17:22:49

宋立国不久,赵匡胤因为担心大臣拥兵自重,会导致“陈桥兵变”的历史重演,于是将他们的兵权都收了回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此后赵匡胤又用同样的方法将军权一一收归中央。

在被赵匡胤猜忌的众人当中,石守信是在赵匡胤为首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成为节度使的。他长期与赵匡胤在殿前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期成为赵匡胤的副手。两人关系最为密切。

宋朝的建立,石守信列在功臣之首,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节度使。自建隆元年(960年)四月起,石守信参与平定反宋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之乱,为赵匡胤平定了天下。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这是在翻滚的历史浪潮中很常见的。就在建隆二年(961年),即北宋建立的第二年,石守信升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并于同年七月被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改任天平军节度使。此后多年,石守信一直没有统军,直到979年才随赵光义出征范阳,因为在前军督战不力受到指责,被任命为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不久被封为卫国公。五年后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义社十兄弟”,除赵匡胤、石守信外,尚有杨光义、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杨光义、刘庆义二人,史载不详。据说杨光义官终保静军节度使。刘庆义的官衔可能是安远军节度观察留后。李继勋一直活到宋太宗时,以太子太师致仕。王审琦官至忠武军节度使,但不能饮酒,赵匡胤每宴必强令饮之,终因酒后突然患病,不能说话,不久即病逝,终年五十岁。

刘守忠一直活到宋真宗时,以左骁卫上将军致仕。刘廷让原名刘光义,因与宋太宗重名,而改为廷让。后因事被削官,刘廷让在贬官途中绝食而死,年五十九岁。韩重赟官至殿前都指挥使,受猜忌而被贬官,开宝七年(974年)去世。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权知晋州,兼兵马钤辖。曾于山西太原打败北汉军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没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一辈子受益,可以靠它安身立命?答案有肯定的。北宋初期的赵普,就声称只靠半部《论语》来辅佐宋太祖治国平天下!赵普,字则平,是宋初著名的宰相。他早年效命于赵匡胤的父亲,和赵匡胤感情深厚,以兄弟相称,是赵匡胤的幕僚之一。他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赵匡胤建国称帝后,赵普成

  • 花蕊夫人究竟是谁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大将孟知祥举兵拿下东川,从此占据四川全境。四川有山川之险,更有天府之都,自三国刘备起便可雄踞一方,逐鹿天下。因而孟知祥据蜀之后,起了自立为王的念头。传说一天傍晚,孟知祥行军到成都郊外,见一人推着小车经过,车上的东西都用袋子装着。孟知祥随口问那人:“你这车子能装多

  • 范镇是谁范镇为什么敢直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嘉祐二年(1057年),北宋朝廷上下突然人心惶惶,因为皇上突然病倒了,而更要命的是,仁宗皇帝赵祯虽然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本来,换成寻常人家,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儿子,可以从兄弟的儿子当中过继一个。可是赵祯是皇上,总想把万里江山交给自己亲生的儿子。满朝的文武大臣虽然心里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立谁为太子是国

  •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改革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名臣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他常去附近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他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范仲淹后来到南京应天府书院学习。他很珍惜这个机会,不分昼夜,刻苦攻读。有一个同学看到他常年吃粥,十分同情他,就给他送了些好吃的,可是范仲淹一口

  • 史纲时间表(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表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前)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侵华),旧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抗击帝国主义入侵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开放

  • 司马光怎么写成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与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皇皇巨著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而是司马光呕心沥血十九年来创作的。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从小就注重培养司马光的治学能力。

  • 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太悲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名相。王安石从小聪颖过人,随着做官的父亲游历神州大地,眼界开阔。目睹了很多人世间的惨状后,文艺青年王安石便立下“矫世变俗”之志。王安石中进士步入仕途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修堰挖塘,改善水利交通。宋仁宗在位时,王安石曾上万言书,揭露时弊,请求朝廷进行政治改

  • 沈括简介沈括梦溪笔谈内容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括,字存中,浙江杭州人。他不仅是政治家、外交家,还精通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在政治方面,他在地方官任上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工程,颇有政绩;在京师任职时支持王安石变法,受到重用。在外交方面,他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出使契丹,交

  • 郑侠是谁郑侠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今天福州福清市里有一条街,叫一拂街。它是为纪念宋代福清(今属福建)人郑侠而命名的。现在,或许人们早已淡忘了郑侠这个名字,但青史昭昭,足以令他不朽。郑侠,字介夫,号一拂居士。郑侠的父亲叫郑翚,是个管酒税的小公务员。本来掌管酒税是个肥差,但是郑翚为官清廉,不肯吃回扣,只挣那点固定工资。加上那时候不搞计

  • 晁补之是谁归来子晁补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晁(cháo)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晁补之自幼聪明好学,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将他视为神童。十七岁时,他的父亲到杭州做官,晁补之将在杭州所见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