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镇是谁范镇为什么敢直言

范镇是谁范镇为什么敢直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317 更新时间:2023/12/22 23:08:32

嘉祐二年(1057年),北宋朝廷上下突然人心惶惶,因为皇上突然病倒了,而更要命的是,仁宗皇帝赵祯虽然在位多年,却没有子嗣。

本来,换成寻常人家,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儿子,可以从兄弟的儿子当中过继一个。可是赵祯是皇上,总想把万里江山交给自己亲生的儿子。满朝的文武大臣虽然心里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立谁为太子是国家大事,一个不小心就会招致杀身之祸。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虽然心里明白,却不愿也不敢多说。

可是如今不同了,皇上身体越来越差,再不立太子,一旦发生不测,国家将陷入混乱当中。此时,一个叫范镇的大臣站了出来。他三次面见仁宗,又连续十九次上奏本,请求仁宗马上立太子。三个月下来,他的胡须头发都白了。仁宗起初还能控制情绪,到后来简直被范镇气得没了耐性你这么着急让我立太子,是盼着我早死吗?于是将范镇调离了谏院,让他去集贤院修《新唐书》。可是范镇是一条道跑到黑的人,即使被调走了,还是对立太子之事念念不忘。最终,仁宗迫于大臣的压力,过继了濮王赵允让之子赵曙为太子。

宋仁宗死后,赵曙即位,是为英宗。范镇被升了官,等待他的原本是大好前程。可是这时候,他耿直的“老毛病”又犯了:英宗当了皇上,想追封自己的生父为皇考,结果遭到了范镇的强烈反对。赵曙贬了范镇的官,把他调离京城,让他到陈州做知府去了。

大家还记得包拯“陈州放粮”的故事吗?据说这故事的主人公原型是范镇。范镇到陈州时,赶上陈州闹饥荒,饿殍遍野。他决定开仓放粮,并且拨款施救,可是按照规定,他需要上报材料等待皇帝批准。等这一套程序下来,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灾情不等人,灾民大于天,他毅然下令贷钱三万余贯、贷粮三万余担救济灾民。范镇救了灾民,却受到了上级监察部门的质问,范镇只好上书弹劾自己,愿意辞官以谢罪。英宗赦免了他的过错。不久,陈州粮食大丰收,官府所发钱粮被悉数收回。

宋神宗即位,用王安石变法。范镇看到王安石变法的弊端,持反对态度。王安石看到范镇写给皇帝的奏疏,气得手发抖,亲自起草诏书,痛斥范镇,并让范镇退休。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废除王安石新法,起用旧臣,拜范镇为端明殿学士。当时范镇已年近八十,加上侄孙范祖禹的劝阻,就没有就任。两年后范镇病故,享年八十一岁。

范镇的侄孙范祖禹是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重要助手,唐代部分是由他负责撰写的。范祖禹与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很有交情。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很想拉拢范祖禹,但是范祖禹根本不买王安石的账。当时名臣富弼对范祖禹青眼有加,临终还将自己弹劾新法的奏章托付给范祖禹。人们认为富弼已死,范祖禹没必要为了一个死人得罪风头正盛的王安石,绝对不会把奏章交给皇上。可是范祖禹却不顾个人得失,将奏章交了上去。

后来,宫里传出流言,说皇上要找奶妈。当时哲宗皇帝已十四岁,范祖禹认为不妥,于是上疏劝阻。皇帝表示那些都是谣传,并对范祖禹进行嘉奖,让他做了侍讲学士。自范镇为端明殿学士、范百禄(范镇兄范锴之子)为翰林学士之后,范祖禹做了侍讲学士,一时间传为美谈。

范祖禹的长子范冲,曾修《神宗实录》与《哲宗实录》,遂留下了“三范修史”的佳话。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改革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名臣范仲淹从小刻苦读书。他常去附近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他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几根咸菜,吃完继续读书。范仲淹后来到南京应天府书院学习。他很珍惜这个机会,不分昼夜,刻苦攻读。有一个同学看到他常年吃粥,十分同情他,就给他送了些好吃的,可是范仲淹一口

  • 史纲时间表(一):旧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表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前)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侵华),旧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抗击帝国主义入侵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开放

  • 司马光怎么写成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与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皇皇巨著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而是司马光呕心沥血十九年来创作的。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从小就注重培养司马光的治学能力。

  • 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太悲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名相。王安石从小聪颖过人,随着做官的父亲游历神州大地,眼界开阔。目睹了很多人世间的惨状后,文艺青年王安石便立下“矫世变俗”之志。王安石中进士步入仕途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修堰挖塘,改善水利交通。宋仁宗在位时,王安石曾上万言书,揭露时弊,请求朝廷进行政治改

  • 沈括简介沈括梦溪笔谈内容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括,字存中,浙江杭州人。他不仅是政治家、外交家,还精通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在政治方面,他在地方官任上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工程,颇有政绩;在京师任职时支持王安石变法,受到重用。在外交方面,他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出使契丹,交

  • 郑侠是谁郑侠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今天福州福清市里有一条街,叫一拂街。它是为纪念宋代福清(今属福建)人郑侠而命名的。现在,或许人们早已淡忘了郑侠这个名字,但青史昭昭,足以令他不朽。郑侠,字介夫,号一拂居士。郑侠的父亲叫郑翚,是个管酒税的小公务员。本来掌管酒税是个肥差,但是郑翚为官清廉,不肯吃回扣,只挣那点固定工资。加上那时候不搞计

  • 晁补之是谁归来子晁补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晁(cháo)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晁补之自幼聪明好学,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将他视为神童。十七岁时,他的父亲到杭州做官,晁补之将在杭州所见写成

  • 北宋六贼简介北宋六大奸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六贼”是民间对北宋徽宗年间六个奸臣的合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他们贪赃枉法、横行霸道,是导致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事情还得从宋徽宗赵佶即位之初说起。赵佶当了皇帝之后,一直没有子嗣,就找道士来看风水。有个道士说:&ldquo

  • 宋神宗赵顼对熙宁变法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顼(xū),英宗之子,二十岁登基即位,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即位后,宋神宗对“积贫积弱”的局面忧心忡忡,想励精图治,振兴祖业。为此,他没有流连宫闱,也不四处出游,而是小心、谦逊、低调,敬畏辅相,虚心下问,体察民情,多方征求治国方略。宋神宗素来欣赏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即位

  • 李纲保住大宋江山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宣和七年(1125年)冬季的一天,一匹快马来到东京汴梁城外。马上人风尘仆仆地跑到宫门前,将怀中的信函交给卫士,说:“边关急报!”卫士连忙将急报送入宫中。宋徽宗赵佶看完,变了脸色,一把拉住身边大臣蔡攸的手说:“金人要打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御医们一顿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