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勋复辟为什么失败?

张勋复辟为什么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07 更新时间:2024/1/18 20:46:11

段祺瑞离开北京后,北京局势似乎更加动荡不安。各国使节纷纷表示忧虑,黎总统如坐针毡,无奈之下,急调张勋入京。

或许是被欺负了太久,黎总统终于失去了一名成熟政客的稳重,冲动地向张勋求救,拿对方当救命的稻草,以至于没有好好思考清楚:人家张勋为什么要支持你?

张勋是坚定的保皇派,对共和是一百个看不上,觉得只要有皇帝就是好的,所以他连辫子都没剪,不光他没剪,他还不许手下剪,于是在民国初年就有了这么一支特殊的辫子军。

张勋的政治立场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可他为什么要掺和这次政治斗争?这一切都要从1916年9月27日讲起,在那一天,张勋会见了一个特殊的人。

此人就是康有为。在日本流浪了近十五年的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之后一直打着支援文化建设的幌子,暗地里图谋拥护溥仪复辟。

十多年过去后,康有为的思想硬是一点都没有得到解放,连徒弟梁超都思想转弯支持共和了,他还是那么保守,誓将保皇事业进行到底。

同是保皇党的张勋与康有为接上头了,能有什么好事?

也就是说,他们最早在八个月之前,就已经制订好了拥护溥仪复辟的计划,之后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这一计划。

1917年7月1日,张勋率五千辫子军(有说六千也有说三千的)穿过皖系的地盘,长驱直入北京,复辟闹剧正式上演。

当时还是11岁孩子的溥仪成为共和之后皇帝第二次诈尸案的主角,不过一个玩得稀里糊涂的孩子懂什么?所有的事情还得靠他最大的两座靠山康有为与张勋来完成。

进京之后,康有为与张勋便开始幸福地忙碌各自的事业。

康有为加班加点,忙着摆平社会舆论主要是跟学生打嘴仗。当年的保皇派梁启超再次坚定地站在了共和的立场上,站在了老师的对立面,他起草了一篇檄文,和康有为展开了精彩的骂战。

在康有为跟学生互喷口水的同时,张勋也忙碌非凡。他解散国会、遣散议员,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总统也是不能要的,于是张勋对黎元洪说:“你自己主动辞职吧!我让皇上给你封一个一等公,你就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这里没你的事。”

黎元洪已然知道被张勋给耍了,既然已经铸下大错,当亡羊补牢,又怎么可能答应张勋主动辞职?他知道此时抱怨无益,跑路为上,遂抱着总统印信跑去日本使馆避难。

搞出复辟闹剧的张康二人,见识着实有些短,因为他们看不见“势”只有站在大势一边,顺势而为的人才能成功。

而现在,民主共和乃人心所向,时代潮流所趋,逆历史潮流搞专制主义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远比他们强大的北洋大哥大袁世凯便是反面典型。

因此别看黎元洪、段祺瑞之前闹得水火不容,但张勋一复辟,两人马上结成统一战线。

黎元洪仍然以总统身份致电段祺瑞,恢复其总理职务,请他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躲在一边看够了好戏的段祺瑞,也不再砸黎元洪的场子,欣然领命。

尽管段祺瑞和黎元洪如此积极,可第一个义不容辞地举起反复辟义旗的人,却是孙中山先生。

7月3日,孙中山便在上海联系好了军队,甚至把在法国浪漫的汪精卫都叫了回来,打算组成讨逆军,收拾张勋去。

但是,孙中山的军队刚出发,便收到了张勋已被段祺瑞搞定的消息。孙中山很郁闷:护国战争没赶上,反复辟又没自己的戏,世界怎么变化得这么快?

这主要因为张勋太不争气,太不禁打,倒台的速度比袁世凯快了七倍,根本没给孙先生机会。

7月4日,也就是溥仪重新登基的第三天,段祺瑞就在天津组成了讨逆军。讨逆军不到一天就开到了北京。

战斗过程不值一提。张勋十个营,还没打就被策反了六个,剩下的四个营在讨逆军吴佩孚部、冯玉祥部的攻击之下迅速崩溃。战斗还未结束,张勋、康有为就已经逃得没影儿了。

人心向背,千古功罪!

这场战争规模小,时间短,参与人数少,实在没什么可说。但有一件事必须要提,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校长秦国镛主动向段祺瑞请战,独自驾驶飞机向紫禁城投了三颗小炸弹,这算是中国空军的首演。

张勋的复辟大计只坚持了十二天,就彻底失败。

好在张作霖替儿女亲家张勋说情,众人也就给了他一个面子,饶张勋不死,令其在天津度过残生。

至于皇帝溥仪,自然是又退位了,重新回到了紫禁城这个大笼子里。

而康有为先生,既没有张勋的人脉,又没有溥仪的血统,只好自称“纵情山水、不问时事”,开始了新一轮的逃亡生涯。

“打倒张勋”让段祺瑞一手搞定,他十分得意,在功劳簿上又给自己写下了重重的一笔“三造共和”“二造”是逼袁世凯退位“一造”是逼清帝退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5月2日,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在既没有通报上级组织更没有获得中央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在北京《晨报》上发表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人》,公布了巴黎和会的情况。北京的同学们震惊了,震惊过后是愤怒,同学们觉得政府实在是太软弱、太无能,胜了都捍卫不了国家利益!1919年5月4日,以北大为首的十余所高校的三千余名

  • 直奉战争到底改变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直奉战争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第一次直系获胜。第二次奉系获胜,直系惨败,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一、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10日,张作霖亲自挂帅,张学良为将,挥师十二万入关。直系这边也不含糊。曹锟为帅,在后方管理后勤。悍将吴佩孚

  • 张学良为什么选择东北易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8年6月4日凌晨五点半,张作霖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会处的三孔桥时,突遭日本人预先埋好的炸弹袭击,这位末代北洋枭雄身受重伤。专列被炸四小时后,一代枭雄自此谢幕,享年53岁。张学良坐上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椅子,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帅”。在张学良掌权后没多久,

  • 中统和军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常在电视剧或历史书上看到中统、军统两个词,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两个词具体指的是什么,本篇文章便为大家介绍一下中统和军统。一、中统是什么?蒋介石在“四·一二”武力清党,被汪精卫和李宗仁给清下了台后,一直跟随蒋介石打江山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四处奔走,联络人马,为蒋

  •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有没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9月18日晚十点左右,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谎称奉军破坏铁路。晚十一点左右,近两百日军(一个中队)以此为借口,突袭沈阳北大营。那场刻骨铭心的国耻,那场涅槃重生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就此爆发。

  • 揭秘西安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只带少量随员再度来到西安,亲自督战。“行营”设于西安以东三十公里的临潼华清池。西安城内以杨虎城的驻军为主,西安附近地带主要是东北军在负责,都不在蒋介石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且杨虎城和张学良还有严重的“通共”嫌疑,但他为何还是敢来

  • 慈禧太后与储秀宫的故事,储秀宫到底有多精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曰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

  • 故宫武英殿建筑设计介绍,武英殿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政治和教化的双重功能上,能够和文渊阁相提并论的,就是武英殿。武英殿,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在性质上是三大殿的补充,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对称。它是随明成祖兴建紫禁城时,一起兴建起来的。武英殿既是一座大殿的名字,也是它所在区域的建筑群的总称。武英门面阔五间(30.4米),进深二间(1

  • 御花园的故事:御花园建筑设计介绍,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紫禁城中的园林,均系内廷宫殿的花园。比较集中的有四处:御花园、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和宁寿宫花园。坤宁宫的宫后苑,也就是后宫的御苑,称御花园。乾隆皇帝住在养心殿,由于欣赏幽静雅致的建福宫,遂在其西建立建福宫花园,也称西花园。慈宁宫南专为太后而设的花园称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所建

  • 故宫园林介绍:园林建筑设计介绍,分别有哪些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福宫西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位于故宫内廷西六宫的西北侧,东为重华宫,南为建福宫,西、北两面邻接宫墙,其原址为明代的乾西四所、五所。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其为建福宫花园。又因该花园地处内廷西侧,亦称西花园,为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建福宫花园坐北朝南,东西长67米,南北长64米,占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