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与项羽议和:议和的背后是什么样的阴谋诡计?

刘邦与项羽议和:议和的背后是什么样的阴谋诡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836 更新时间:2024/1/2 22:43:57

就在韩信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时,刘邦也没有闲着,他一面派人不断去催促他来“帮忙”;一面派使者拿着印绶火速到英布处,封他为淮南王,令他赴九江去截断楚军的后路。而彭越此时却小动作不断,他继续在楚军腹部进行“杀人放火烧杀抢劫”的流氓勾当。楚军的粮草告急,他功不可没。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深切地体会到当初张良三步走的计划是多么的明智啊。关键时刻,他提到的韩信、英布、彭越三人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正在这时,刘邦喜事连连,因为天上掉了块馅饼正好砸在他头上——平白无故捡到一支三千多人的貉族的骑兵。这支骑兵的到来完全归功于陈平。因为这群貉族骑兵的头头就是一个叫郭逸的汉人。这郭逸从小和陈平是同一村的,从小是好朋友。长大后,郭逸跟随父亲到洛阳做起了丝绸生意。那时北方的貉族人拿宝马和银器去换丝绸品,而郭逸强就强在一张脸上,他长得那可不是一般的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因为帅,他被貉族一个郡王看上,于是强行把他招为上门女婿。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郡王死后,他便代替郡王的位置了。

刘邦画像

而恰巧这一年郭逸回家探望老母时,听说陈平在刘邦军中很是风光,就来看看,这一看不打紧,就看出了情缘来。在陈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下,郭逸最终决定带领手下几千骑兵来支援。果然他的数千名英武高大的骑兵的出现,顿时给刘邦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与吃了定心丸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项羽的窘态。

他非但没有定心丸吃,而且连吃米饭也成了一种奢侈。这个时候项羽的粮草彻底用完了,后方粮草在彭越的不断破坏下又供应不上来,吃饭成了摆在楚军面前的第一难题。无奈之下,楚军只得吃野草,吃野果,吃树皮,吃牛皮,凡是能吃的东西他们差不多都吃了。但就在这个绝望的时候,刘邦的使者侯公到了项羽营中,说明来意,居然是来议和的。

项羽此时就像溺水的人突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如果不是碍于身份和条件不允许,只怕当时就要抱着那侯公的脚叫亲爹了。原来早先的时候刘邦就曾派陆贾到项羽营中说议和的事,当时龙且的死正打击了他,而且他正在派人做韩信的工作,因此,还没等陆贾开口就把他轰走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啊,韩信坚持不肯归降于他,此时又粮草已尽,士兵军心涣散,议和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了。

项羽内心虽然有点激动,但表面上却装得很镇定,他不冷不热地对侯公说:“汉王派你来干什么?”

“议和。”侯公回答得很干脆直接。他说,楚汉相争的这几年使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且交战双方都筋疲力尽,到了缺衣少粮的地步了,不如议和算了。

“汉王有什么条件吗?”项羽问。

“我家大王只想与你划界为线,从此各守一方,永不相犯。”侯公答。

“就这一个条件?”项羽再问。

“嗯,还有一个附加条件。请求大王放了太公和吕后……”

这个附加条件一提出,项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项羽画像

好在侯公马上对项羽进行了说服工作。他说大王放了太公和吕后,不但汉王对你感恩戴德,天下人都会认为你是仁义之王,得民心者得天下,将来这天下还有谁是你的对手?

总之说得项羽心里很受用,他向来吃软不吃硬,有点飘飘然的感觉了,再加上当时形势已不容乐观了。于是,接下来,窝里横的项伯又派上用场了。他被项羽派出来和侯公进行议和条款细节的谈判。

项伯那是啥人才,打仗不行,谈判那是老在行了。两人三下五除二就达成了共识。双方协定以鸿沟(在今河南境内,自开封市至淮阳一线)为界,平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作为附加条件,项羽必须归还原先的俘虏: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夫人品雉(这一条补在条款后面相当重要)。

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后,随后项羽派使者随侯公到汉军,汉王自然没有意见,双方正式签字画押。这就是历史上的楚河汉界的由来。

协议签订后,项羽见一切都搞定了,于是马上按约定放了刘太公和吕后。

一切看似都出奇的顺利。

然而,项羽不会明白的是,界线也划了,老爹和妻子也给刘邦了,但刘邦却并没有班师回朝的迹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信的结局:兔死狗烹,一代名臣被吕后设计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鼎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三国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现三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三国时虽然人才辈出,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凭借出色的才华脱颖而出,最终成就了各自的宏伟霸业。而就在三国之前,项羽和刘邦进行楚汉相争时,那个时候居然也可以形成三国鼎立。不错,那时唯一能和项羽、刘邦相提并论的人便

  • 项羽之命:一代枭雄项羽的命运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龙且的死对项羽的打击是巨大的。这条右臂断了后,项羽的元气大伤。韩信杀死龙且,对项羽来说,他与韩信的深仇大恨已是不共戴天。但项羽虽然粗鲁,虽然也很想报仇,但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仇不好报啊,甚至可以说报不好还会搭进自己的命。于是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不对韩信动武,而是动文。劝降韩信。但韩信肯吃回头草吗?答案

  • 张学良简介:张学良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一、基本介绍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的奉系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奉系张作霖极力推荐亲日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出任内阁总理,导致了直奉翻脸。梁士诒与直系的关系不好,奉系借梁士诒而支配中央的财政交通,借日款来赎回胶州济南铁路,用日款来支持奉系的扩张计划,直系就不能容忍了,吴佩孚一再通电,揭露梁媚日卖国的丑行,梁士诒

  • 第二次直奉战争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为什么能战胜吴佩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至10月,直系吴佩孚部与奉系张作霖部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地区为争夺北京政权而进行的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积极推行其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并通过贿选使曹锟当上大总统。奉系军阀也积极扩军备战,准备再次与直系争夺中央政权。在政治上为了

  • 张学良选择东北易帜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东北易帜的背景1928年6月4日5点30分皇姑屯的一声爆炸,将东北王张作霖张大帅炸成重伤,不久就

  • 张学良为什么至死都没有再回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的人生,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随后的西安事变被永久改变。1949年,张学良被蒋介石带往台湾,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踏上大陆的土地了。其实并非少帅不想,真实情况是,有一次他无限接近回归大陆,但关键时刻出了一件事化为泡影。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内幕呢?1991年春节,此时的张学良,已经恢复了自由身。他从夏

  • 中东路事件始末 中东路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8年11月东北“易帜”,张学良放弃东三省自治,打青天白日旗,归服国民政府,全国统一。张学良的义举,受到了全国上下一致赞扬,被举为民族英雄。他年少气盛,在对外方面也想大显身手,决定强行收回中东路。蒋介石对张学良大力支持,东北遂成为推行革命外交的试验场。一、中东路事件背景中东路是沙皇俄国与清政府订

  • 张学良活了多少岁 张学良什么时候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京时间2001年10月15日8时50分张学良离开了人世,这位戎马半生,失去自由半生的将军再也不能看到他心爱的祖国了。张学良享年101岁,也是个高寿的人了。回顾一下张学良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是伟大的,他的这一生办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联合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形

  • 西安事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又到底成全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