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原因是什么?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5 更新时间:2023/12/12 21:09:34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那么,这样的大好局面唐太宗是如何造就的呢?

隋炀帝暴戾无道,再加上三征高句丽耗尽国力却无功而返,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军阀叛变和农民起义。

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因为上述因素,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

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

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

三是加强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而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四方诸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驾崩于长安含风殿,享年50岁,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着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隋唐更替,隋炀帝的暴政和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一个原因。

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

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琼为什么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在那一天,唐高祖李渊,失去的不仅仅是三十八岁的长子——李建成,二十四岁的四子李元吉,还有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个未成年的孙子和他们的家眷亲信上百人。那一天,太子府与齐王府一定是血流成河。秦琼追随李世民时为其手下的右三统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著名的尉迟敬德就是被秦琼击败并最

  • 魏征是谁 魏征为什么敢直于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征今河北巨鹿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据历史记载,李世民即位后,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一年内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被千古颂为佳话。其实,魏征之所以敢敢于正言不讳,纳谏

  • 贞观之治是谁开创的 贞观之治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所谓的贞观之治,其实就是指唐朝出现的太平盛世,因为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还采取一系列的农耕措施,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因此,贞观之治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仁君,他的一些主要政绩

  • 贞观之治到底有多繁华 贞观之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很多帝王都开创了属于自己这个朝代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弘治中兴、康乾盛世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封建王朝盛世。不过,在这些盛世中,贞观之治却有了不同的一面,今天我们的话题就将围绕贞观之治展开,贞观之治到底有哪些不同呢?贞观之治,指唐朝初年,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一个时代,公元7世纪初

  •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为什么没有处罚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自己的御林军为什么没有镇压李世民。第二,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心腹大臣为什么没有起兵拥护李渊。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御林军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李渊是光杆司令。玄武门的防务,李渊交给太子李建成了,李建成又把这个职务交给了常何。常何,瓦岗军出身,后来先后投靠王世充和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部下

  • 玄武门事变成功后李世民为什么杀光太子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建成决定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

  • 李世民杀过哪些功臣 真的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建凌烟阁,命阎立本做二十四功臣像,以纪念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又开创贞观之治的文臣武将。李世民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对这些开国功臣向来是善待有加的,但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六的张亮和第十七的侯君集却被李世民处死了,原因并不是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大家都知道,侯君集是真的参

  • 司马炎是如何逼迫曹奂让出帝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咸熙二年(265)四月,司马昭中风而亡,他的儿子,三十一岁的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丞相职位和晋王的封号,同时还获得了司马家族对曹魏朝廷的控制权。这时曹氏家族创建的魏国,已经完全被司马家族掌握,就像当年曹操掌控汉室江山一样。据说司马炎的头发长得垂到地上,而普通人能留到腰际也就很不错了;而且他站立的时候,不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什么被活活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很多权臣,但权臣无非两种:第一种韬光养晦羽翼渐丰谋反篡权;第二种顾忌君臣礼法难以逾越心中障碍。王敦就属于第二种,他一生都摇摆于权臣和皇帝两者之间。这位敢囚开国君王并将皇帝气死的权臣,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呢?他那欲壑难填的一生又都有哪些事迹?王敦字处仲,琅邪临沂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

  • 秦琼为什么排凌烟阁最后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很多帝王都会给予自己的功臣的排行榜,似乎也就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传扬功臣们的功绩,同时也能够让功臣们的功绩让后代子孙能够铭记。其实在刘邦大封群臣的时候,也就有了谁的功劳高低的区别,毕竟如果不能够明确这样的事情,也就不能给予这些人一个准确的依据了,这个时候的刘邦就说过这样的话,那就是萧何的功劳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