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琼为什么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

秦琼为什么没有参与玄武门事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01 更新时间:2024/2/4 19:03:48

玄武门之变,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在那一天,唐高祖李渊,失去的不仅仅是三十八岁的长子——李建成,二十四岁的四子李元吉,还有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个未成年的孙子和他们的家眷亲信上百人。那一天,太子府与齐王府一定是血流成河。

秦琼追随李世民时为其手下的右三统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著名的尉迟敬德就是被秦琼击败并最终投靠李世民的。可以说,秦琼是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

史书上说:秦琼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每战身先鏖战,前无坚对。每当对手阵营中有骁将锐士震烁出入以夸众者,秦王则名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关于秦叔宝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不同的史书似乎记载并不相同,至今无有定论。

在史书中我们找不到秦叔宝积极帮助李世民谋划玄武门之变的只言片语,在《新唐书》中,他和玄武门之变唯一的一段有关记载只有一句话,是说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被赏赐了封邑七百户。

是因为他参与玄武门之战,表现突出的奖赏吗?未必,因为那位玄武门之变中除了秦王之外的第一男主角——尉迟敬德,在事变之后得到的封邑是一千三百户。《旧唐书》中说秦琼那天确实随从秦王到了玄武门。

那么从封邑的多少,似乎不难判断出,公元626年的那个夏天,秦叔宝在玄武门事变中的表现和战场之上的勇猛无敌一定判若两人。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的人们大胆揣测一下。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秦琼一定很不愿意搅入到这场为夺帝位的骨肉相争当中,所以表现失常。事实上,唐代早期最著名的军事将领李靖和李绩,对于李世民与太子建成的帝位之争都采取了严守中立的态度,不做任何政治投机。

这使得李世民对他们更为敬重。而秦琼本身是秦王府的将领,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帝位之争中,他不可能像二位李将军那样可以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他只能站在秦王一边。可是他一定知道,这场帝位之战一旦打响,那么长安城内,必定是血流成河,这样的杀戮和在战场之上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完全不同。

在这样的一场不是为了大唐,而是为了秦王帝王野心的血战中,志节完备的秦琼所能做的恐怕只能是消极避战。这样的一场骨肉相残,日后却成为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起点。

或者也正因为贞观之治的辉煌斑斓,玄武门的血腥气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的淡漠。玄武门事变中,秦王手下的刀手尉迟敬德等人,更成了英雄被人崇拜。

但是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在那一天,唐高祖李渊,失去的不仅仅是三十八岁的长子——李建成,二十四岁的四子李元吉,还有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个未成年的孙子和他们的家眷亲信上百人。

那一天,太子府与齐王府一定是血流成河。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个你死我活,众人都在用杀戮和屠灭,追求功名的日子里,在大唐的将军中,总还有一位志节完备的秦琼,在血色的悲凉中仍能尽可能的谨守着做人的良知。

这种坚持的勇气,恐怕更值得一千三百年后的我们深深的敬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魏征是谁 魏征为什么敢直于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征今河北巨鹿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据历史记载,李世民即位后,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一年内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被千古颂为佳话。其实,魏征之所以敢敢于正言不讳,纳谏

  • 贞观之治是谁开创的 贞观之治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所谓的贞观之治,其实就是指唐朝出现的太平盛世,因为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还采取一系列的农耕措施,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因此,贞观之治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仁君,他的一些主要政绩

  • 贞观之治到底有多繁华 贞观之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很多帝王都开创了属于自己这个朝代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弘治中兴、康乾盛世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封建王朝盛世。不过,在这些盛世中,贞观之治却有了不同的一面,今天我们的话题就将围绕贞观之治展开,贞观之治到底有哪些不同呢?贞观之治,指唐朝初年,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一个时代,公元7世纪初

  •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为什么没有处罚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自己的御林军为什么没有镇压李世民。第二,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心腹大臣为什么没有起兵拥护李渊。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的御林军已经被李世民控制了,李渊是光杆司令。玄武门的防务,李渊交给太子李建成了,李建成又把这个职务交给了常何。常何,瓦岗军出身,后来先后投靠王世充和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部下

  • 玄武门事变成功后李世民为什么杀光太子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建成决定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

  • 李世民杀过哪些功臣 真的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建凌烟阁,命阎立本做二十四功臣像,以纪念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又开创贞观之治的文臣武将。李世民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对这些开国功臣向来是善待有加的,但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六的张亮和第十七的侯君集却被李世民处死了,原因并不是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大家都知道,侯君集是真的参

  • 司马炎是如何逼迫曹奂让出帝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咸熙二年(265)四月,司马昭中风而亡,他的儿子,三十一岁的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丞相职位和晋王的封号,同时还获得了司马家族对曹魏朝廷的控制权。这时曹氏家族创建的魏国,已经完全被司马家族掌握,就像当年曹操掌控汉室江山一样。据说司马炎的头发长得垂到地上,而普通人能留到腰际也就很不错了;而且他站立的时候,不

  •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什么被活活气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很多权臣,但权臣无非两种:第一种韬光养晦羽翼渐丰谋反篡权;第二种顾忌君臣礼法难以逾越心中障碍。王敦就属于第二种,他一生都摇摆于权臣和皇帝两者之间。这位敢囚开国君王并将皇帝气死的权臣,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呢?他那欲壑难填的一生又都有哪些事迹?王敦字处仲,琅邪临沂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

  • 秦琼为什么排凌烟阁最后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很多帝王都会给予自己的功臣的排行榜,似乎也就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传扬功臣们的功绩,同时也能够让功臣们的功绩让后代子孙能够铭记。其实在刘邦大封群臣的时候,也就有了谁的功劳高低的区别,毕竟如果不能够明确这样的事情,也就不能给予这些人一个准确的依据了,这个时候的刘邦就说过这样的话,那就是萧何的功劳最

  • 《一代名相陈廷敬》:仕途平淡的陈壮履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让我们看到波橘云诡的朝廷变动,也让我们领略封建王朝里清官爱民,明君爱国的大格局。科举是封建王朝里最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方式,科举舞弊却是官官相护的衍化物。剧中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就被诬陷科举舞弊,虽然最后获得清白,但对仕途到底产生了影响。历史上的他,比电视剧多了一点淡然,致力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