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埋葬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有哪些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74 更新时间:2023/12/22 23:09:14

清政府为组建北洋水师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军事武器设备方面也尽量做到最好。但是为什么在当时那种极受重视的情况下,北洋水师会全军覆没呢?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基本信息介绍: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1909年合并为巡洋舰队。

众所周知,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造船舫,致使邓世昌的炮弹打不响,北洋水师就此销声匿迹。似乎事情很简单明了,没有任何疑问。可是,《军人生来为战胜》的作者金一南却发出了质问的声音:史实证明,无论是经费还是硬件装备,北洋水师一点不比日本的联合舰队差,为什么却打了败仗,彻底消失了呢?

以往的说法往往把矛头指向动用了海军经费的慈禧太后和清政府,但是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仔细的考察,作出了如下结论: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27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1亿两白银,年平均300万两。日本政府从1868〜1894年26年间共向海军拨款9亿日元,折合成白银才6000万两,每年合计白银230万两,日本政府的总投入只是同期清政府投入的60%!

就硬件装备方面,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日本联合舰队。铁甲舰方面,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的数量比是6:1,中国遥遥领先;非铁甲舰方面8:9,日本略胜一筹。定远号、镇远号的护甲厚14寸,即使是经远号、来远号的护甲厚也达9.5寸。日本方面,即使威力最大的“三井号”舰,也缺乏北洋舰队这样较大规模的装甲防护。

而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设计而成,各装30厘米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寸,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就火炮而言,无论大口径火炮,还是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均占优势。

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26:11,中国遥遥领先;小口径火炮方面,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92:50。只有中口径火炮方面,日本稍稍领先,中日比例是141:209。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比中国舰快1.44海里,优势也不是很大。清政府正是基于这种力量对比,才毅然对日宣战。

谁埋葬了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有哪些?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庞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联合舰队却一艘未沉。巨额军饷堆砌起来的一流的海军不经一战,原因何在?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舰队?

随着清政权的衰弱,汉族官僚李鸿章等人纷纷崛起。清政府没落的专制体制,由此而产生的腐败政治,进而在军队中形成了不良风气: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曲意奉承,一味迎合,追逐个人利益。久而久之,国家民族和军队的事情就蜕变成为个人获取利益的幌子。

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兴局厂、练新军,轰轰烈烈,在相当一部分清朝权贵们看来,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李鸿章兵权益盛,御敌不足,挟重有余,不可不防。因此,朝臣们为了削弱李鸿章,不惜削弱北洋海军。

限制北洋海军就是限制李鸿章,打击北洋海军就是打击李鸿章。总理海军事务大臣、醇亲王奕欲以海军换取光绪帝的早日亲政,会办海军事务大臣李鸿章则欲借海军重新获得一片政治庇荫。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军费投资就越来越少。海军只是他们各自政治角逐中的筹码,谁还真正为海军的发展考虑?

此外,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以后,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当时的《北洋海军章程》有规定,总兵以下各官,皆终年住船,不建衙,不建公馆。提督丁汝昌则在海军公所所在地刘公岛盖铺屋,出租给各将领居住,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而作为高级统帅的李鸿章,也对这种视军纪章程为儿戏的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对日宣战前一日他才急电丁汝昌,官兵夜晚住船,不准回家。有备才能无患,而这样的军队如何打仗?

另外,在清朝兵部所定《处分则例》中明确规定,官员宿娼者革职。可一旦北洋封冻,海军遂淫赌于香港和上海。甚至在北洋舰队最为艰难的威海之战后期,来远、威远被日军鱼雷艇夜袭击沉的那夜,来远号管带邱宝仁、威远号管带林颖还登岸逐声妓未归。官员带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样,严明的表面掩盖着的是一盘散沙,全然没有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等到临战迎敌的时候,北洋舰队首先布阵就陷入混乱。刘步蟾摆的是“一字雁行阵”,而丁汝昌的命令却是各舰分段纵列,摆成掎角鱼贯之阵。等到实际战斗时的队形却又变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阵形乱变不说,即使如此勉强的阵形,待日舰绕至背后时,也没坚持住,各舰都是各自为战。

战争一开始,敌人尚在有效射距外清兵就慌忙开炮,定远舰刘步蟾指挥首先发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和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受了重伤。这一炮就先让北洋舰队失去了总指挥!命运攸关的4个小时的海战从始至终几乎没有统一指挥!刘步蟾、林泰曾二位总兵,竟然无一人挺身而出替代丁汝昌指挥。

除去以上这些原因,有组织、携船艇的大规模遁逃和部分人员不告而别,致使人员减少士气大减也是战争失败的原因。面对这样一个全军崩溃的局面,万般无奈的丁汝昌“乃令诸将候令,同时沉船,诸将不应,汝昌复议命诸舰突围出,亦不奉命。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入舱仰药死”。官兵“恐取怒日人”而不肯沉船,使镇远、济远、平远等10艘舰船为日海军俘获,显赫一时的北洋舰队就此全军覆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施琅背叛了明朝吗施琅是叛徒还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施琅背叛了明朝难道不是叛徒吗?他收复了台湾,推进了统一中国的步伐,怎么不是爱国的功臣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真的历史情况吧!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人,自幼生长在海边,少年时代从师学剑,武艺超群。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其弟施显投奔郑成功

  • 袁崇焕简介袁崇焕生平故事介绍袁崇焕被杀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了解袁崇焕的生平故事,探寻袁崇焕被杀之谜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袁崇焕简介: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

  • 李莲英死亡之谜:慈禧宠臣李莲英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为中意的一名宦官,慈禧太后的这位宠臣李莲英是怎么死的呢?李莲英,汉族,1848年出生,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

  • 郑成功简介郑成功生平故事介绍郑成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让我们一起了解郑成功的生平故事,探寻郑成功真正死因是什么?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名森,表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为东宁王朝的开国君王。郑成功原为中国南明政权的大将军,因蒙南明绍宗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又

  • 陈圆圆简介陈圆圆生平故事介绍陈圆圆最终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才艺双绝的陈圆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让我们了解一下陈圆圆的生平故事,探寻陈圆圆的最终结局到底是什么?陈圆圆简介: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 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

  • 年羹尧简介年羹尧生平故事介绍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权势滔天,跟雍正私下关系也很好,为什么到了最后年羹尧会被雍正赐死,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年羹尧的生平故事探寻年羹尧被雍正赐死的原因。年羹尧简介: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

  • 和坤简介和坤生平故事和坤为什么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和坤的生平故事,探寻和坤为什么会那么受宠?和坤简介: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

  •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生平故事林则徐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为当时的清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林则徐的死因一直是未解之谜,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一下伟人林则徐的生平故事探索林则徐是怎么逝世的。林则徐简介: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 洪秀全简介洪秀全生平故事洪秀全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最后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洪秀全的死因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洪秀全简介: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是汉族客家人。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

  • 于谦简介于谦生平故事介绍于谦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于谦被杀之谜至今未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于谦的生平故事,探寻于谦究竟是怎么死的,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于谦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