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章惠皇后 宋仁宗的养母

章惠皇后 宋仁宗的养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93 更新时间:2024/2/28 9:04:18

杨氏北宋真宗赵恒淑妃

姓名:杨氏

生卒年:公元984~1036年

籍贯:北宋益州郸(今四川郸县)

婚配:北宋真宗赵恒

封号:淑妃

谥号:章惠皇后

公元1033年,刘太后在春意正浓的时候离开了人间,临终之际,她还不愿把权力交给皇帝赵祯,遗命尊皇太妃为皇太后,和皇帝同议军国大事。

这位新皇太后姓杨,也是益州郫(今四川)人。

祖父、父亲都是布衣平民,只有叔父杨知信在禁军中谋了个天武副指挥使,算是沾了点官气。

杨氏,貌美聪慧,嘴甜善奉。杨氏12岁上就进皇子赵恒的府中当了小妾。她聪明伶俐,秀外慧中,一直很讨赵恒的喜欢。

赵恒之所以偏爱蜀姬,或许与她有一定的关系。

后来刘氏入府,骤得专宠,杨氏却未因此而失宠。在赵恒的心目中,她的地位只是仅次于刘氏而已。

赵恒即位,她封才人,拜婕妤,又晋为婉仪,几乎与刘氏比肩齐名。

赵恒东封泰山,西祀后土,祠太清宫,走到哪里她俩的倩影就随到哪里。

一般说来,天底下很难有两个女人同样得宠而不争风吃醋的,杨氏偏偏能做到这一点。

她周旋在刘氏身边,靠着嘴巴甜,手脚勤,奉承得刘氏喜笑颜开,再加上一层同乡关系,刘氏不但从来没有把她当成争宠的敌手,反而热乎得简直成了体己知心的同胞姐妹,凡事总要与她商量通气。

刘氏策划借腹怀胎,主要帮手自然非杨氏莫属,等孩子一出世,刘氏就让杨氏负责护养。

杨氏心地善良,又没有刘氏那样的政治野心,便一心一意扑到了孩子身上,赵祯的饮食起居,全由她一手操办,同吃、同住、同起居,从不离开身边。

赵祯在宫中便称刘氏为大娘娘,称杨氏为小娘娘。

刘氏秉性严毅,在赵祯面前也总是板着面孔,相比之下杨氏却慈祥得很。

赵祯身体素质较差,动不动就感冒咳嗽,刘氏大概为了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连虾蟹之类的海鲜都不让他吃。

杨氏叨念着:“老姐何苦如此虐待我儿。”偷偷烹制了喂给赵祯。因此赵祯更为亲近这位小娘娘。

刘氏立为皇后,杨氏也升为淑妃,她的叔伯弟弟杨景宗也仗着她的裙带关系由一个无赖兵卒转眼变成了大官。

杨景宗原是个市井泼皮,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在老家混不下去,便来到汴京想投奔宫中的堂姐。

须知宫禁之地岂是他流浪汉随便能够靠近的?杨景宗求告无门,只好浪迹街头。

他从来就不是个安分之人,不知怎的又惹出祸端,被黥面治罪,发配到致远务中当了兵卒。

一天,赵恒从玉清昭应宫返回大内,六宫嫔妃皆乘金车,迎驾于道上,杨景宗正巧立在御沟之外站岗,被杨氏从车中瞧见,越看越觉面熟,便派人前去询问,杨景宗做梦都巴望着这一天,不管三七二十一,直着嗓子喊起了杨氏的乳名。

杨氏也哭喊道:“这是我的弟弟啊!”当即向赵恒奏明。

杨景宗就这样一下子当上了茶酒班殿侍,不久又升任西头供奉官。

更有意思的是,赵祯还把丁谓在敦教坊的府第赐给了他,这处府第正是杨景宗当年犯罪服役时担土搬砖参加修建的。

官也有了,宅也有了,杨景宗却改不了无赖泼皮的本性,动不动就用棒槌打人,于是人送外号“杨骨槌”。

尽管“杨骨槌”无德无才,却丝毫不影响其官职的升迁,这自然是沾了他那位堂姐的大光。

但总的来看杨氏还算是比较的谦谨,没有为她娘家亲戚邀求过多的恩赏。

赵恒死后,她按遗诏被尊为皇太妃。

赵祯为了报答她的哺育之恩,曾召她的侄子杨永节、杨永德,想授予诸司副使之官,杨氏闻讯后辞谢说:“小儿岂能胜此大任?给他个小官就满够了。”遂命杨氏二侄为左右侍禁。

明道二年,刘太后尊杨氏为皇太后、与皇帝同议军国事的遗诏宣布之后,閤门使催促百官前往内东门向杨氏祝贺,御史中丞蔡齐暗示御史台属官不要入宫,并对宰相吕夷简说:“皇上已经成年,熟知天下情伪,应该亲揽朝政了,有什么道理再让母后相继称制?”

殿中侍御史庞籍更是不由分说上前扯下垂帘的仪制当场烧掉。赵祯遂颁布诏令,只尊杨氏为皇太后,削去遗诏中“同议军国事”之语。

其实杨氏原本就对政治缺乏兴趣,取消议政之权对她来说倒并无遗憾。

因她居住的宫殿名叫保庆宫,她也就相应地被称为保庆皇太后。

此后几年,杨氏最大的作为就是因赵祯没有儿子,劝他将太宗的曾孙赵宗实收养宫中,储为皇嗣。

此外,惟专心于修身养性,布施钱物修建了几处道观禅院而已。

公元1036年,即仁宗景祐三年,杨太后死,时年53岁,谥号“章惠皇后”,葬宋真宗赵恒“永定陵”西北隅。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匮之盟-昭宪太后逼迫赵匡胤传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杜氏:北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生母杜氏约在十五岁时,嫁给赵弘殷为妻。杜氏婚后,治家严谨果毅,很有礼法。先后共生育五子二女:邕王赵光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秦王赵廷美、夔王赵光赞、秦国大长公主和陈国长公主。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杜氏的儿子赵匡胤担任定国军节度使,杜氏因而有命妇身份,受封

  • “靖康之变”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之变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

  • 方腊起义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徽宗时,宋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地压榨人民,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睦州青溪人方腊,原本是漆园主。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宣和二年,宋徽宗下令停运花石纲,又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宣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腊贼军在青溪县息坑(今浙江淳安

  • 海上之盟:北宋灭亡的前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上之盟是北宋、金国联合攻打辽国的盟约 。因为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随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自北宋立国于中原以后,强大的辽国一直位于宋的北方,且时有南侵攻宋的野心,形成宋辽南北敌意对峙的局面。

  • 熙宁变法: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

  • 元丰改制是宋朝哪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初以来的职官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机构重叠,既无定员、无专职,又有许多徒有其名而无所事事的冗闲机构和官员;二是莅其官而不任其职,官职名实之间悖离、混乱。熙宁(1068~1077)变法期间,王安石主张,只要各个机构能恢复职能和作用,就算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如司农寺、都水监等已对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末年张择端的神品名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副极其珍贵的绘画艺术瑰宝。关于张择端的身世缺乏史料记载,仅从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上金人张著写于1186年的一段跋文中得知:“翰林张择端,自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面,尤嗜于舟车示桥郭径

  • “烛影斧声”赵匡胤不明不白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启,即开始了帝王子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宋开宝九年(公

  • 宋江燕青宋徽宗都爱的李师师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末年的名妓李师师,本姓王,4岁时亡父,因而落人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由于她与亡国之君宋徽宗有密切的关系,又加上《水浒传》中说她与水泊梁山的宋江也有关系,于是便成了宣和年间一个人人皆知的风流人物。虽然正史不屑于提到她的名字,但在笔记小说、野史传闻及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她的故亊

  • 宋徽宗喜爱石头 曾建设世界之最园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人喜欢花,有人喜欢草,也有人喜欢树和白云,这大概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个最简单的致敬。在这些致敬里,宋徽宗毫无保留地喜欢上了石头。徽宗皇帝喜欢的石头跟我们今天在路上踢到的小石头可完全不一样,他喜欢的是大块大块奇形怪状的堆在一起的石头。早在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这位无才多艺的皇帝就想建立一个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