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烛影斧声”赵匡胤不明不白的死了

“烛影斧声”赵匡胤不明不白的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74 更新时间:2024/1/17 0:17:03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即开始了帝王子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匡胤年方五十,正当年富力强的年龄。就在国家需要他大展宏图时,赵匡胤却病倒了。十月二十日晚上, 卧床不久的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

赵匡胤有子嗣,按照前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皇帝之位传给儿子理所当然。可是赵光义却最终继承了皇位,巧合的是,赵匡胤驾崩的那天夜里,只有赵光义一个人在场。

在中国民间,曾流传着一个关于宋太祖死亡的故事:太祖背上生疽,痛苦万分。一天,赵光义进屋探视兄长,突见其背上竟有一女鬼, 于是便操起斧头朝女鬼砍去,结果女鬼一闪,斧头重重落在太祖背上,使其当即死去。更有戏曲故事说,太祖喉咙长疮,无法呼吸,命赵光义戳破脓疮,而后者竟借机将太祖戳死,随后篡位夺权,逼死太子。 在皇后的痛骂下,又被迫封年幼的赵德芳为八贤王,有上打昏君、下打朝臣之权。不过在正史中,却是另一番情形。

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天气本来一直都很好。一整天,宋太祖的心情似乎都不错。不料到傍晚时分,天色突然大变,顿时乌云密布,紧接着就出现了罕见的恶劣天气,大雪与冰雹齐下。似乎是受到天气的影响,太祖的心情也变得很糟糕。为了打发这难挨的长夜,太祖命太监宣召皇弟、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光义入宫,说是要商议国家大事。

不一会儿,晋王赵光义匆匆赶来。太祖立即把他召到寝宫,命人摆下酒席,然后将侍从悉数屏退,兄弟二人就开始对饮起来。一直到深夜,二人的饮酒仍未结束。由于距离较远,那些站在寝宫门外的侍从,基本上听不淸他们谈论的内容。

到三更时分,侍从们忽然听到一 阵吵闹之声,只见在屋内的烛影下,赵光义不时离席,好像是在躲避什么,继而又听到似有斧头戳地之声,接着太祖大声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声音激动而凄惨。随后,太祖就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当夜,赵光义也没有回去,而是就寝于宫内。

到五更时分,赵光义突然走出屋外,急切唤醒太祖手下的宦官与侍女们,宣称太祖皇帝已经驾崩,让他们赶快去请皇后皇子来。不大工夫,皇后皇子陆续赶到,他们进宫一看,宋太祖果然巳经死去,顿时放声恸哭。紧接着,赵光义宣布令受遗诏,于太祖灵柩前即位,成为大宋王朝的新任皇帝。

以上场景就是古代众多历史文献中关于太祖猝死一事的大致记载, 并基本上为后世所确认。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不难发现,整个事件的确充满了疑问和玄机。由于这一事件直接关系到大宋王朝皇统的承继, 加上几乎所有的记载都是语气隐约,文辞闪烁,不由使人对那个“烛影斧声”的夜晚充满了猜测。

关于赵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均是语焉不详,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北宋皇帝均是由太宗一支人继承有关。直到南宋才在孝宗朝史官李焘所编录的国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简单地记录了一下, 不过说法也是极为简单模糊,后人根本看不明白。野史倒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然而记载说法不一,不经推敲。赵光义即位,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在宋朝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中曾经记载了关于宋太宗即位的 “烛影斧声”的故事,其中提到了赵匡胤之死。说赵匡胤听信了一个术士的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便召赵光义入宫安排后事。当时赵匡胤患病已久,他把宦官和宫女撤走,自己与赵光义对酌饮酒。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刺雪,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即位。

这种说法是最传统的观点,但也是最受非议的观点。 按照宋朝的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也许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烛影斧声”只不过是宋太宗登位的一种粉饰。

《燃余录》对“烛影斧声”的故事又进行了深化,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已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起身调戏花蕊夫人,但是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到了地上。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这一记载好似赵光义杀死其兄是迫不得已的,事实上掩盖了他蓄谋已久的篡位野心。

《涑水纪闻》里记载: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

宋皇后惊淹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 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这一记录也存在疑点。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吗?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史学家们透过这些当时的野史记录,大致认为太宗与太祖积怨深久,太宗篡位夺权的事情是属实的。

当时太祖在后周做武将,东征西战,功绩极大,受到了将士们的广泛拥护,所以太祖做皇帝,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只是在太祖“龙袍加身”的事件中,宋太宗与赵普是主谋,功劳确实很大。当太祖临终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时,野心很大的宋太宗想到自己跟着太祖南征北战,对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心里便有一万个不愿意和不甘心。

尽管传说杜太后临终有遗言命太祖先传位太宗,再传位弟廷美,子德昭,并立下“金匮之盟”,在正史中也记载着太祖说赵光义“龙行虎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

不管这些说法是真是假, 史学家们分析当时的情况可能是太祖不愿从母愿立弟,但是没有果断立子,并且就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单独召见太宗赵光义,于是使得赵光义夺权称帝,也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疑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江燕青宋徽宗都爱的李师师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末年的名妓李师师,本姓王,4岁时亡父,因而落人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由于她与亡国之君宋徽宗有密切的关系,又加上《水浒传》中说她与水泊梁山的宋江也有关系,于是便成了宣和年间一个人人皆知的风流人物。虽然正史不屑于提到她的名字,但在笔记小说、野史传闻及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她的故亊

  • 宋徽宗喜爱石头 曾建设世界之最园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人喜欢花,有人喜欢草,也有人喜欢树和白云,这大概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个最简单的致敬。在这些致敬里,宋徽宗毫无保留地喜欢上了石头。徽宗皇帝喜欢的石头跟我们今天在路上踢到的小石头可完全不一样,他喜欢的是大块大块奇形怪状的堆在一起的石头。早在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这位无才多艺的皇帝就想建立一个园林

  •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为何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的兴起,绝对是马上民族的骄傲。到了中国南宋末年,蒙古的开创者成吉思汗已建立起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帝国,并在公元1259年迫使继新罗之后统治朝鲜半岛的高丽投降,蒙古势力遂与日本隔海相望。 蒙古帝国的野心,当然不可能让一个小日本在海那边空悬着。况且,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和蒙古帝国建有外交关系,这当然让

  • 乌台诗案:谗言陷害好友苏东坡 致其入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

  • 元朝与蒙古四大汗国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时期,除了住在大都也就是现在北京的皇帝,还有“四大汗国”,分别是: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也叫金帐汗国)、伊利汗国。这四大汗国,都是成吉思可汗铁木真子孙们的封地,在血统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连,有一定的自治权。他们与元朝

  • 宋徽宗后宫美女如云为什么还恋上李师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徽宗的好色是出了名的,这大概是从他老祖赵光义那儿遗传过来的。不过太宗虽然好色,毕竟有个限度,当时后宫里并没有几位嫔妃。徽宗究竟有多少女人呢?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可以这么说:除了该他干的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之外,不着调儿的风流事儿没有他不痴迷的,不但痴迷,还样样儿都能做到极致。

  • 宋慈和包拯是同一时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和宋慈是同朝不同时期的。他们都是宋朝的,包拯北宋,宋慈南宋。两人没有任何交集的。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中国北宋宋仁宗时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其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

  • 熙宁变法 为什么选择王安石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神宗为什么选择王安石来变法?原因如下:王安石简介王安石是一个志向非凡的人。王安石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作文动笔如飞。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满腹经纶,他在二十二岁那年,即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踏上仕途。与众不同的是,少年得志的他,既没有得意忘形,也没有飞黄腾达,更没

  • 熙宁变法 宋神宗赵顼的远见卓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正月,三十六岁的宋英宗病逝,法定的接班人皇太子赵顼(音须)承嗣大统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神宗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前面五任是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和英宗赵曙。此后,则还有三任皇帝,即哲宗赵煦、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这时,北宋

  • 王安石变法-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分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很多人反对?这是一场新旧党、保守与变革之间的争执。其中反对变法的头号人物则是司马光。司马光也不是等闲人物。他的文章道德,都足以和王安石相抗衡。王安石生活简朴,司马光不喜奢靡(闻喜宴独不戴花);王安石才高八斗,司马光学富五车(著有《资治通鉴》);王安石忠心耿耿,司马光忧国忧民;王安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