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匮之盟-昭宪太后逼迫赵匡胤传位

金匮之盟-昭宪太后逼迫赵匡胤传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56 更新时间:2024/1/22 1:08:44

杜氏:北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生母

杜氏约在十五岁时,嫁给赵弘殷为妻。杜氏婚后,治家严谨果毅,很有礼法。

先后共生育五子二女:邕王赵光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秦王赵廷美、夔王赵光赞、秦国大长公主和陈国长公主。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杜氏的儿子赵匡胤担任定国军节度使,杜氏因而有命妇身份,受封为南阳郡太夫人。

显德七年(960年),时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权,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回到京都时,有人跑来报告杜氏说:"点检已经做了皇帝。"

杜氏说:"我儿一向胸怀大志,现在果然如此。"

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初五日,宋太祖尊母亲杜氏为皇太后。

宋太祖在朝堂上礼拜太后杜氏,大臣们都向杜氏表示恭贺。

杜氏郁郁不乐,有个文臣劝她说:"臣听说过'母以子贵',现在您的儿子做了皇帝,您为什么不高兴呢?"

杜氏说:"我听说'为君难',皇帝位在亿万兆民之上,如果治国有方,则皇位可尊;一旦国家失去驾驭,即使想当匹夫也不可能,这是我所忧虑的啊!"

宋太祖再次向杜氏拜道:"我一定听从您的教导。"

建隆二年(961年),杜氏患病,宋太祖服侍杜氏用药进食不离左右。

五月初一日,宋太祖因杜氏有病,特下诏赦免杂犯死罪以下囚犯。

杜氏病情加重时,召丞相赵普来听取遗命。杜氏问宋太祖说:"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

宋太祖悲泣不能回答。杜氏再次问他,宋太祖说:"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积德所致!"

杜氏说:"不对,只是由于后周世宗柴荣让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长德高的皇帝,天下难道会成为你的吗?你去世后应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天下太大,头绪太多,如能立长者为君,真是国家的福气!"

宋太祖叩头悲泣说:"我不敢不听你的教导。"

杜氏对赵普说:"你一起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

命赵普在床榻前写下誓书,赵普在纸尾写上"臣普书"。把它藏在金匣里,命令谨慎小心的宫人掌管。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初二日,杜氏在滋德殿去世,享年六十岁,谥号明宪太后,葬于安陵,神位放在太庙附祭。

乾德二年(962年)三月二十五日,宋太祖改其谥号为昭宪太后,与赵弘殷合葬于安陵。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靖康之变”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之变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

  • 方腊起义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徽宗时,宋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地压榨人民,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睦州青溪人方腊,原本是漆园主。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宣和二年,宋徽宗下令停运花石纲,又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宣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腊贼军在青溪县息坑(今浙江淳安

  • 海上之盟:北宋灭亡的前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海上之盟是北宋、金国联合攻打辽国的盟约 。因为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故名。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随后屡败辽兵。宋徽宗等认为辽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攻辽,乘机收复燕云。自北宋立国于中原以后,强大的辽国一直位于宋的北方,且时有南侵攻宋的野心,形成宋辽南北敌意对峙的局面。

  • 熙宁变法: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

  • 元丰改制是宋朝哪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初以来的职官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机构重叠,既无定员、无专职,又有许多徒有其名而无所事事的冗闲机构和官员;二是莅其官而不任其职,官职名实之间悖离、混乱。熙宁(1068~1077)变法期间,王安石主张,只要各个机构能恢复职能和作用,就算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如司农寺、都水监等已对革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末年张择端的神品名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副极其珍贵的绘画艺术瑰宝。关于张择端的身世缺乏史料记载,仅从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明上河图》上金人张著写于1186年的一段跋文中得知:“翰林张择端,自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面,尤嗜于舟车示桥郭径

  • “烛影斧声”赵匡胤不明不白的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启,即开始了帝王子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宋开宝九年(公

  • 宋江燕青宋徽宗都爱的李师师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末年的名妓李师师,本姓王,4岁时亡父,因而落人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由于她与亡国之君宋徽宗有密切的关系,又加上《水浒传》中说她与水泊梁山的宋江也有关系,于是便成了宣和年间一个人人皆知的风流人物。虽然正史不屑于提到她的名字,但在笔记小说、野史传闻及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她的故亊

  • 宋徽宗喜爱石头 曾建设世界之最园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人喜欢花,有人喜欢草,也有人喜欢树和白云,这大概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个最简单的致敬。在这些致敬里,宋徽宗毫无保留地喜欢上了石头。徽宗皇帝喜欢的石头跟我们今天在路上踢到的小石头可完全不一样,他喜欢的是大块大块奇形怪状的堆在一起的石头。早在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这位无才多艺的皇帝就想建立一个园林

  •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为何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元朝的兴起,绝对是马上民族的骄傲。到了中国南宋末年,蒙古的开创者成吉思汗已建立起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帝国,并在公元1259年迫使继新罗之后统治朝鲜半岛的高丽投降,蒙古势力遂与日本隔海相望。 蒙古帝国的野心,当然不可能让一个小日本在海那边空悬着。况且,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和蒙古帝国建有外交关系,这当然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