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德和康克清是如何当十几个孩子爷爷奶奶的?

朱德和康克清是如何当十几个孩子爷爷奶奶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42 更新时间:2023/12/9 14:58:48

今年是朱德总司令130周年的纪念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德总司令和他的家人吧。

朱德是我国开国元勋,他对我国有着极大的贡献。建国后,朱老总不在军队中担任什么实际职务,而是担任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工作并不繁忙,能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在颐养天年的时候,看着家里十几个孩子跑来跑去,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然而这惬意的背后也有着许多着朱老总对家中兄弟的感恩与养活教育这些孩子的辛劳。

“没有在家吃苦的兄弟,就没有我的今天”

朱德的母亲一辈子生了13个儿女,但5个早夭,只养活了8个。由于贫困,幼年的朱德被过继给了伯父家,伯父家也很穷,但亲兄弟、叔伯兄弟中,只有朱德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朱德早早离开了故乡上学,养家糊口的担子,都落在了那些没有离乡的兄弟们身上了。朱德说:“是兄弟们省吃俭用,供养我读书,没有那些在家吃苦的兄弟,就没有今天的我。”他很念及兄弟之间的手足深情,尽其所能为每一个兄弟家供养一个孩子读书。

1952年春节来临,朱德听说在京工作的侄儿朱刚要回四川故里探亲,就把他叫到中南海,让他回去后与各家商量商量,送一个孩子来北京。朱德说:“到北京是来受教育,所以告诉家里人,不要挑岁数大的,要挑在学龄左右的。来了从小学学起,一直到大学,争取能培养出几个真正的人才。”

过完春节,朱德几个兄弟妹妹的儿子、孙子、孙女们,通过亲属和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程子健,被陆续送到北京。他们是朱子明、朱小兰、朱春元、朱和、朱玉珍、朱香林、朱香兰、朱新民、朱俊书、朱传书、刘德等。

就在这群孩子到京前后,朱德搬进西楼新居。本来很安静的老人之家,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中大的十多岁,最小的才五六岁,有男有女。朱德对这些孙辈们说:“接你们到北京是来读书的,你们还没有为国家和民族做什么贡献,所以也不能享受不该享受的待遇。”于是,朱老总除了让年纪太小、需要大人照顾的和两个女孩子,暂时先和他们住一起外,就在工作人员的住处找了两间房子,安顿了其余的孩子,并要求他们尽快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家里一下多了十几个“山里娃”

孩子们刚来时,头发乱蓬蓬的,衣衫褴褛。康克清帮他们洗头洗澡,并和工作人员一起,到西单商场为每个孩子买了一套新衣服。孩子有大有小,衣服型号各异,整整买了一大包。赵力平(朱德的儿媳妇)回忆:“从那以后,每年我都要陪康妈妈这样采购几次,买四季的衣服,还有鞋子、袜子。反正不论买什么,每个孙辈都得一套,我和康妈妈一人抱一堆。所以售货员都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们:这两位是怎么啦?”孩子太多了,朱老总家里就设法到后勤部,买一些部队换装换下的旧衣服和鞋子,有的太旧或有点残破,就先拿出去补。

从内陆山乡间出来的孩子,父母们整日忙于生计,哪有时间给孩子进行什么家教,有的连大小便上厕所都不知道。这又忙坏了康克清,又得收拾,又得教孩子们各种规矩。在安排好这些孩子的食宿之后,又为这些侄孙一一联系好入读的学校。

在乡村闲散惯了的孩子,突然进了都市的学堂,深感拘束,也读不进书;难改的乡音,既影响他们听课,也不便与同学交流。他们对学习感到吃力,总盼着回到那怎么折腾也出不了圈的中南海大园子,和自家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纵情嬉闹。朱老总对侄孙们的表现,有些光火:接你们来,是为了学习,作有用之材的,这么畏难、放纵能有什么出息!他把侄孙们交给警卫部队加以管束调教,克服散漫旧习;还请来老师,利用周日补课,复习课堂知识,教习普通话。经历了一番调教,这些乡村来的孙辈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朱和、朱小兰、朱春元后来都上了大学,当然这是后话。

日子过得非常紧张,连买铅笔冰棍的钱都要记账

孩子多了,多了天伦之乐,但也给朱老总家庭的生活,带来了较沉重的负担。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领袖,虽然定的是一级工资,但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他们拿的都是四级工资,也就是400多元。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是随着参加工作的年限而递增,而这几位最高领袖,又响应了毛泽东的倡导,工资实行递减制。

那时候,任何一层的领导人,除了死工资外,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了。和党政干部相比,军队干部的薪金更高,元帅的工资和各种津贴加在一起约有700元。朱老总完全可以拿元帅的工资。但一向淡泊物质享受的他,以不在军队中担任什么实际职务为辞,坚决不拿元帅的工资。

这样一来,他和康克清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才顶一个元帅的工资。虽说700元在那时也是个很大的数目,可在两位老人开销外,再加上十多个孩子的吃、穿、上学的费用,还有房租、水电费,雇保姆,接济故乡的困难亲戚等等,就变得很紧很紧了。

据朱德家担任管家的警卫郭计祥回忆:老总家的每一笔开销,郭计祥都记上账,甚至连“援朝铅笔二分”,“和平冰棍三分”这细小的花费都一丝不苟。许多年间,基本上每月仅能余下几毛钱,偶尔有余下几元钱的时候。郭计祥记得还有几次,没到下一次领工资的时候,钱就所剩不多了,他不得不向朱老总和康克清发出警报:“出现赤字啦!”

据几位知情的前辈回忆,当年在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中,有三位家庭比较困难是有名的,即刘少奇、朱德、陈云,原因都是家庭成员多,需要接济的亲戚多。中央办公厅曾设法给予他们补助,但除了陈云家笔者没有了解,不知情外;刘少奇、朱德在得知有额外补助后,都执意回绝了。

除了记录开销的账本外,朱德家里还有一个记录本,是记录孙辈在学校学习情况的:谁谁成绩较好,谁谁成绩不太好,谁谁在学校表现怎么样,谁谁某月某日要开家长会,由谁谁去参加……

因为孩子多,开家长会有时由警卫代去,但多数情况,是康克清亲自到会的。孩子学习、成长中的一些问题,都由康克清亲自处理。

儿媳赵力平说:“让康妈妈操心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在妇联的领导中,康妈妈不像蔡畅、邓颖超、许广平史良等,不是留过洋,就受过高等教育。她出身贫苦农家,没读过什么书。和那些人在一起工作,她本来压力就挺大;搞好分内工作,学习的任务也很繁重;还要照顾总司令,可她依然分出精力,关爱孙辈们。”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行山上一次特殊的国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国家级宴请的举办场地,都是在大会堂或者国宾馆这样的场所,但这次国宴偏偏打破了这个惯例,在我国外交史上绝对称得上是前所未有。因为那一次是在太行山上一个县城里举行的。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在外事接待方面还在摸索阶段。为了展示国力,当时欢迎外宾,经常是大规模高规格,来宾的专机一降落,在机场就

  • 瞿秋白如何评价朱德、毛泽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冶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1921年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当时属俄共党

  • 毛泽东和朱德给小战士题词以勉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聂荣臻司令员陪同下视察白洋淀。戴草帽、持枪者,从左至右分别为朱德和聂荣臻。后排中间穿军装站立者为管开智。毛主席给管开智题词前进。朱德给管开智的亲笔题词努力工作。追忆伟人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前夕,管严先生投书华西都市报,饱含思念和崇敬之情,回忆起“父辈的荣耀&rd

  • 卢匡衡将军的墨舞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卢匡衡,少将。曾任:浙江省军区副政委、浙江省政协常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卢匡衡将军和书法的生活吧。卢匡衡,1941年出生在浙江黄岩县蓬街(1994年以黄岩市蓬街、螺洋等八乡镇新建台州市路桥区),1957年至1958年在路桥中学高中部学习,1981年至1994年曾在中央党校和军事院校进修。1961

  • 探秘:中国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年是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11月29日,中央为此专门召开了高规格座谈会。12月1日,《人民日报》发文《人民爱戴的总司令关于朱德同志的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系统梳理朱德元帅的一生。朱德生于1886年12月1日。阅读朱德的人生故事,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了一些以前不大广为人知

  • 毛泽东究竟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人,他是新中国的为人。毛主席身上有很多令人好奇的地方,尤其是毛主席的真实身高。文革”中父亲(章乃器)开始撰写回忆录,也时常谈起一些往事。我有次无意中问父亲:“毛主席有多高?”“ 1米75,比我高两公分,我是1米73。&

  • 红军后代捧遗像千里迢迢从邳州到长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苏邳州,湖南长沙。两座城市之间,铁路旅程1319公里。5月30日,57岁的沈祥忠跋涉而来,手捧爷爷的遗像。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到南岳忠烈祠的总神位前给爷爷敬一炷香。1942年1月3日,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在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沈祥忠的爷爷沈庆霖浴血杀敌之后,倒在敌机的轰炸之下。终于等来烈士荣誉20

  • 自梳女是是指什么? 中国最后的“自梳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梳女”是指中国珠三角地区一些婚龄女性,自己把头发象已婚妇一样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过去女子出嫁后必须将辫子盘在头上,梳成髻子,自梳女虽然不结婚,但也要择个吉日,在亲友面前将自己的辫子改梳为新妇发型,还要在神灵面前喝鸡血酒,立重誓终身不嫁,并终生不得翻悔。&ldqu

  • 南京大屠杀究竟是怎么结束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发生了令全世界都十分愤慨悲痛的事件南京大屠杀,这次事件从开始就一直不断的杀人,死亡的人数在这短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三十多万,除此之外他们在城内烧杀淫掠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当时人们受到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南京大屠杀究竟是怎样结束的。然而日军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

  • 宋庆龄竟然在毛主席追悼会上坐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毛主席的追悼会上所有人都站着,唯有一人坐着,此人便是宋庆龄。她的保健医生胡允平回忆她带病去北京的经过: 9月9日那天,当时我正年给宋庆龄看病,广播里忽然播送了一条重要新闻毛主席逝世。宋庆龄决定赴京悼唁。到了北京,83岁的宋庆龄担任毛泽东治丧委员会委员,参加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