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江起义:中国革命的辉煌篇章

平江起义:中国革命的辉煌篇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44 更新时间:2024/1/25 4:45:50

平江起义简介

平江起义是指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7月22日),国民党军湖南省独立第5师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湖南省平江县举行的武装起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运动之一。

1928年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到湘鄂赣边界地区恢复湘鄂赣边特委,并同独立第五师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7月中旬,敌人发现独立第五师第三团营长黄公略是共产党员,下令立即逮捕。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第一团,于22日在平江起义。平江起义后,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的兵力进行围攻。8月1日,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其余部分武装在黄公略的领导下,继续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


平江起义的背景

1928年春,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建立了中共的秘密组织。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由段德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在第一团建立起了秘密党支部,彭德怀任书记。

第一团党组织在士兵中建立起“秘密士兵会”,向广大士兵进行革命教育,加强了士兵的团结。1928年4月底,彭德怀曾召集当时在师随营学校工作的共产党员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开会,决心创造条件,争取全师起义。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的成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6月中旬,独立第五师奉命由南(县)、华(容)、安(乡)开到平江接替闫仲儒旅“剿共”,

彭德怀所率的第一团团部及第一、三营驻平江县城,第二营驻思村,第二团驻北乡,随营学校驻岳州。第一团到平江后,曾多次阻挡民团的残民行为。

1928年7月17日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受湖南省委的派遣,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到达平江,与一团副官、共产党员邓萍接上了关系。传达了中共湖南省委员会关于准备在必要时举行起义的指示。18日中午,正在二营巡视的彭德怀得知华安特委机关被破获,黄公略以部队名义给共产党员开具的通行证落入敌手。

彭德怀在返回县城时,又截获师长周磐发给副师长的密电,内容是立即逮捕共产党员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3人。在此紧急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邓萍、张荣生、黄纯一、李灿、李力、李光等于18日晚7时开会,决定以闹饷为手段,在7月22日下午1点钟,乘敌午睡时举行起义。


平江起义的意义

平江起义成功地粉碎了平江的反动武装,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又一著名起义。

平江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为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平江起义走出来的将帅

1930年6月,根据中央指令,以红五军为骨干,扩编为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主要干部大都参加过平江起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平江起义是红三军团的母体。红三军团继承和发扬平江起义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经过历次反围剿、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血与火的洗礼,战功赫赫。

在1955年授予的1050位开国元帅和将军中,属于红三军团出身和在红三军团任过职的就有170余位。有元帅彭德怀;大将黄克诚;上将王平、苏振华、李天佑、李志民、李聚奎、杨勇、张震、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周桓、郭林祥、钟期光、唐亮、黄永胜、彭绍辉、傅秋涛等。

中将:丁秋坚、马风桐、文年生、方强、方正平、王福义、白泉、甘渭汉、田维杨、匤裕民、刘西元、刘志坚、刘金轩、刘道生、汤平、何德全、杨国夫、李连秀、李寿轩、吴信泉、邱创成、张仁初、张树田、张翼翔、欧阳文、罗元发、周玉成、周赤萍、钟汉华、钟赤兵、高天正、姚喆、饒正锡、曾国华、曾思玉、谢有法、蔡顺礼、廖容标等。

少将:丁盛、丁荣昌、毛会文、王元和、王义勋、王六生、王仁银、刘涌、刘放、方国安、方国南、邓克明、刘文学、叶长庚、叶运高、叶荫庭、白志文、刘振国、刘善福、刘锦平、廷懋、朱耀华、江拥辉、江燮元、许诚、孙润华、巫金辉、裘光祖、李基、李士才、李木生、李长伟、李光辉、李呈瑞、李桂林;

李梓斌、李辉高、杨卓、杨尚高、杨斯德、肖前、肖应堂、吴岱、吴自立、何运洪、何能斌、邱蔚、邱先通、邱会魁、余兆、余光茂、况开田、张华、张太生、张书祥、张平凯、张正光、张步峰、张美远、张海棠、陈力、陈云中、陈宗坤、陈海涵、欧阳奕、郭强、罗云、罗仁全、周彬、胡大荣、钟元辉、钟伟;

姚醒吾、侯世奎、钟明彪、贺东生、徐德操、高先贵、唐子安、唐青山、黄玉昆、黄思沛、黄振棠、黄新友、黄光琳、曹玉清、曹灿章、覃士冕、舒行、童国貴、曾克林、谢立金、谢国仪、谢胜坤、谢昭义、谢振华、靳来川、戴润生、蓝文兆、蔡爱卿、裴周玉、熊奎等100多位。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平江起义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近代历史事件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家军的历史故事 最后结局究竟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马家军简介马家军,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名称。其主要人物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合称为“西北三马”。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同治回乱。马家军分为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承认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权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击败了进入西北地区的中

  • 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说的西北四马是指哪四位?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是什么关系?我们来看下文。马鸿逵简介马鸿逵(1892年—1970年1月14日),字少云,小名三元,回族,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西北军阀“四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

  • 西路军西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路军的西征,不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而是张国焘严重错误造成的既成事实。围绕这个问题,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斗争。第一次斗争,是在1936年9月中下旬。斗争重点围绕红四方面军是北进还是西进。红二、四方面军1936年6月会师后,张国焘虽已取消“第二中央”,但并没有改变同中央对抗的立场。他企图拉拢

  • 中统和军统哪个更厉害:中统为什么多年处于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和军统的较劲中,中统一直处于下风。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

  •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为什么中统和军统是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8年3月,蒋介石以抗战为理由,将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改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5个月后又将复兴社特务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整合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它们就是国民党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从性质上看,中统和军统都是特务组织,两者

  • 中统和军统的矛盾为什么那么深不可调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

  • 军统戴笠死亡之谜:他的女特工这么说你相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隶属蒋介石的情报和间谍机构叫做军统局,而军统局的局长是戴笠,在当时只要一提到这个机构,就有很多人吓得直冒冷汗,其实在抗战时期军统局抓获了很多的汉奸,让敌人闻风丧胆坐立不安。而在后面的战争时期,军统局却成了坏人,他们杀害了很多无辜的革命人士,所以对于军统局的评判要多面性,并不能说他们不好,但

  • 中法战争中为何最终中国不败而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纸桥战役简介公元1883年(清光绪九年;越南嗣德三十六年)5月19日,在今越南河内市郊外的纸桥(今纸桥郡 越南语:Quận Cầu Giấ)一带,中国黑旗军将士同法国侵略军进行了一次重要交锋,这就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纸桥战役。纸桥战役过程公元1882年,法国海军上校李维业(越南语:Laurent Ri

  • 清朝的盛京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清朝有在盛京定都过,那么盛京在哪里呢?盛京又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盛京简介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

  • 历史上应天府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历史名词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地名叫应天府,那么应天府究竟是指古代的什么地方?应天府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呢?我们来一探究竟。应天府是指哪里?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元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