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家军的历史故事 最后结局究竟怎么样

马家军的历史故事 最后结局究竟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270 更新时间:2024/2/4 19:00:02

马家军简介

马家军,民国时期实际控制中国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地方军阀名称。其主要人物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合称为“西北三马”。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同治回乱。马家军分为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

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承认中央政府,保持治理权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击败了进入西北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1949年,他们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争斗中失败,马鸿宾投诚,马步芳、马鸿逵逃往台湾,后死于异国他乡。马家军的主要人物多为回族、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

马家军的派系分别

马家军主要分为青海马家军(青马,马海宴子系马步青,马步芳)和宁夏马家军(宁马,马千龄子系马鸿宾,马鸿逵)。

在兰州战役前的青马统治着中国行省版图的青海和部分甘肃。银川解放前的宁马统治着中国行省版图的宁夏,以及甘肃、内蒙古的一部分)。

马家军历史故事

围剿红军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2.18万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经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企图打通与当时苏联的西北通道,这次西征本身就是中央没有正确判断当时敌我形势,致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的错误决定。

马家军马步芳部,马步青部对红军作战,马步芳派遣马元海,马步青派遣马廷祥(后被红军击毙)为前线总指挥。

红军与马家军在黄河沿岸,永昌、古浪、高台、倪家营子进行了激烈战斗,多次击退马家军。由于战略错误以及马家军的凶狠攻击,最终不能击败马家军,最终失败几乎全军覆没;西路军的五军、九军和三十军共两万多人,只剩了七百余人,大部分红军战士都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了;这年5月1日,中共中央派陈云、滕代远带着几十辆汽车,满载着服装和慰问品,与西路军余部(李先念、程世才率领)在猩猩峡(星星峡)会见,送他们到了新疆,结束了这次悲壮的西征。西路军之战,被公认为红军的最大惨败。

西路军失败后,为保存西路军余部,3月27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张国焘联名致电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指示为解救西路军危局,与马步芳等讲和,中共中央愿以10万到20万的银圆,请马家军停止对西路军的进攻。4月3日,中共中央致电在西安的叶剑英,要他向顾祝同提出:如果马步芳俘虏了徐向前、陈昌浩及其他干部,应严令其不得加以任何残害行为。

4月5日,毛泽东又致电叶剑英,要他进一步向顾祝同交涉,令马步芳把集中在凉州的红军被俘人员全部调到平凉,经国民党第25师驻地,转交红四方面军,并制止马步芳再残害与压迫红军被俘官兵……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出征时总人数约21800余人;战死者约7000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43人,军、师以上干部20多人;被俘后遭残酷杀害者约5600人;被营救返回延安者约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约4500人。

“四马拒孙”

1933年冬,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令其率领所部四十一军,率大军进攻宁夏。孙殿英志在吞并西北。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等恐被各个击破,地盘难保,乃联合拒孙,史称“四马拒孙”战争。同时,蒋介石也希望孙殿英军阀与马家军相互攻伐,两败俱伤。四马联军约5万余人,孙殿英兵力约7万人。经过4个月激战,以孙殿英惨遭毁灭性打击而告终。

参加抗日

1937年8月,马步芳、马步青派遣军队参加抗战,征调大通、互助、湟源3个县的民团共8000余人组成。其中有回、汉、撒拉、东乡、保安、藏等各民族人民,以回族较多。

全师辖3个旅。 马步芳、马步青先后派出了两个师的兵力,分别是暂编骑兵第一师和暂编骑兵第二师。第一师师长是马彪,第二师师师长是马禄。

1938年4月,骑兵师奉调黄泛区的扶沟、鄢陵、西华等县,担负这一线的河防任务,马家军在此重创日军。1939年春,骑兵师又调驻周口至界首一带的黄泛区,防御淮阳一线日军,淮阳之战,马彪师消灭日军1000多人,俘虏20多人,而其部伤亡也达2000多人。马家军作战英勇,并且以骑兵见长。

在激烈的战斗中,曾发生过马家军士兵不愿做日军俘虏,数百名骑兵投河自杀的壮举。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说的西北四马是指哪四位?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是什么关系?我们来看下文。马鸿逵简介马鸿逵(1892年—1970年1月14日),字少云,小名三元,回族,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西北军阀“四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

  • 西路军西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路军的西征,不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而是张国焘严重错误造成的既成事实。围绕这个问题,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斗争。第一次斗争,是在1936年9月中下旬。斗争重点围绕红四方面军是北进还是西进。红二、四方面军1936年6月会师后,张国焘虽已取消“第二中央”,但并没有改变同中央对抗的立场。他企图拉拢

  • 中统和军统哪个更厉害:中统为什么多年处于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和军统的较劲中,中统一直处于下风。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

  •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为什么中统和军统是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8年3月,蒋介石以抗战为理由,将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改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5个月后又将复兴社特务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整合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它们就是国民党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从性质上看,中统和军统都是特务组织,两者

  • 中统和军统的矛盾为什么那么深不可调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

  • 军统戴笠死亡之谜:他的女特工这么说你相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隶属蒋介石的情报和间谍机构叫做军统局,而军统局的局长是戴笠,在当时只要一提到这个机构,就有很多人吓得直冒冷汗,其实在抗战时期军统局抓获了很多的汉奸,让敌人闻风丧胆坐立不安。而在后面的战争时期,军统局却成了坏人,他们杀害了很多无辜的革命人士,所以对于军统局的评判要多面性,并不能说他们不好,但

  • 中法战争中为何最终中国不败而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纸桥战役简介公元1883年(清光绪九年;越南嗣德三十六年)5月19日,在今越南河内市郊外的纸桥(今纸桥郡 越南语:Quận Cầu Giấ)一带,中国黑旗军将士同法国侵略军进行了一次重要交锋,这就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纸桥战役。纸桥战役过程公元1882年,法国海军上校李维业(越南语:Laurent Ri

  • 清朝的盛京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清朝有在盛京定都过,那么盛京在哪里呢?盛京又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盛京简介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

  • 历史上应天府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历史名词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地名叫应天府,那么应天府究竟是指古代的什么地方?应天府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呢?我们来一探究竟。应天府是指哪里?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元至正

  • 三元里抗英事件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元里抗英事件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