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是什么关系

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6 更新时间:2024/1/24 4:50:17

历史上说的西北四马是指哪四位?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马鸿宾是什么关系?我们来看下文。

马鸿逵简介

马鸿逵(1892年—1970年1月14日),字少云,小名三元,回族,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西北军阀“四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土皇帝”。

加授陆军上将衔,曾获得一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抗战时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后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马鸿逵,字少云,1892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国民党军西北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兰州陆军学校毕业。

早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宁夏新军都统,1914年至1917年任袁世凯、黎元洪的侍从武官。

1919年,段祺瑞上台后,马鸿逵升任第五混成旅旅长。

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4路军,任总司令。

1927年初,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马鸿逵任军长。1929年投靠蒋介石。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蒋介石将马鸿逵部扩编为讨逆军第15路军并封他为总司令

1931年1月,马鸿逵部被调往河南,参与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1933年初,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主席,1936年9月加授陆军上将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逵出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

1945年12月,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

1949年9月底马鸿逵逃到台湾,受到台湾“国防部”次长郭寄峤及马步芳父子的指控,要他对西北败局负责。不久,他被“撤职查办”,感到在台湾无容身之地,便谎称去美国就医,后来长期住洛杉矶。

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病逝于洛杉矶。

马步青简介

马步青(1898-1977),字子云,回族。临夏县漠泥沟人,为马麒长子,马步芳之兄。早年随父马麒加入宁海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长等。国民革命军骑兵第5军军长,第40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步青在台湾历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1977年2月9日病逝于台北。

马步青发迹于甘肃河州,经过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逐步压倒宗教势力;他们所统的军队和官职,多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相互问又多姻娅相亲,“一荣俱荣,一枯俱枯”,有共同的利害和共同的敌友。他们往往关键时刻相互支持,一致对外,维护共同的利益不过,他们之问亦有矛盾与斗争,在权势、地盘、资财面前,各不相让,即使父子兄弟之问,也勾心斗角,彼此防范,其关系相当复杂。马步青被其胞弟马步芳排挤出政坛后,就逐渐在政治上失去了影响力。

马步青1931年至1941年间主政武威,走私鸦片、贩买军火,敲诈勒索、巧取豪夺,修筑甘青公路、畅通东西交通,开发城市建设、改变城市面貌。

究其一生,马步青自幼养尊处优,习于安乐,仰承祖荫,平步青云。一生中也有几点可为称道,参加抗战,兴办教育,在城市里种植树木,对城市卫生、秩序进行协调管理;但军阀时期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十分暴敛,搜刮民膏,大兴土木,最后落得沦落异乡。

马步芳简介

马步芳,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韩集镇阳洼山人,字子香,甘陕回变首领马海宴之孙,马麒之子,马步青是其兄长。

马步芳早年在西宁东关大清真寺当“满拉”,经名“呼赛尼”,入宁海军官训练团。

1917年结业后任宁海巡防军帮带(营副)(管带为其兄马步青)。

1921年任宁海边防第十五营管带(营长)。

1926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

1928年后,任副旅长、旅长、师长。中原大战前后,马麒、马步芳一面暗中活动,大肆扩军;一面积极搜集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双方的情报,两面下注。交战初期,马麒派马步芳率骑兵一旅随冯军进军陕西,并以“前防接济费”名义向冯每月勒索“军饷”五万元。

1930年9月东北军入关,冯、阎失利,马麒父子立即拥蒋反冯。马步芳以在西宁组成的青海暂编第一师为资本,布置对国民军余部的进攻;又征得蒋介石方面同意,参加追剿马仲英部的战斗。先以所属第九混成旅第一团由西宁开凉州(今武威)。

1931年又亲率部众,自西宁经门源、扁都口进占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马仲英被迫退处敦煌、安西、玉门,后进入新疆。同年7月,马麒病死,经马步芳等人软硬兼施,南京国民政府遂改变由王玉堂继任的初衷,发表马麟为青海省主席,任马步芳为新编第九师师长。

1932年1月马步芳又兼青海省政府委员,旋又兼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当时胡宗南的中央军第一师进驻天水,有收复青海的意象。马步芳感到压力,遂挑起“青藏战争”,大造舆论,致使蒋介石不得不委令马步芳出兵打退藏军。胡宗南收复青海的计划也只好搁浅。

1933年,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青海柴达木屯垦督办,孙率部经包头西进。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对此横加拦阻干扰,迫使蒋介石收回成命。但孙殿英不肯示弱,遂与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在宁夏血战。

1934年3月,孙殿英失败。宁夏作战期间,马步芳乘机大肆扩军,又派人在何应钦、陈立夫、朱绍良等处打点活动,1将其所部新编第九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军,他任军长兼第100师师长,后又先后兼任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总长官。

1936年曾担任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派兵“围剿”中共工农红军西路军。

1938年3月,以出任青海省政府主席为交换,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2军,他仍任军长兼第100师师长,参加抗日战争。

1943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挤走兄长马步青,并兼并其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五军。

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6年镇压新疆起义和青海玉树起义。

1949年5月代理西北军行政公署长官,7月正式任职,积极参加反共内战。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后,马步芳及马步銮、马继援等逃往台湾,后经埃及到沙特阿拉伯,出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他的名言:我们不怕敌人,也不轻视敌人,老百姓不怕我们,也不轻视我们。

马鸿宾简介

马鸿宾(1884年9月14日—1960年10月30日),字子寅,回族,甘肃省临夏县韩家集人。信仰伊斯兰教,从先世属于临夏老教毕家场门宦。父名马福禄,字寿三,曾率回民军队马步七营旗,编为“简练军”,驻防山海关等地。

1954年马鸿宾当选为第一届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马鸿宾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60年病逝于兰州。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路军西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路军的西征,不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而是张国焘严重错误造成的既成事实。围绕这个问题,大体经历了三次大的斗争。第一次斗争,是在1936年9月中下旬。斗争重点围绕红四方面军是北进还是西进。红二、四方面军1936年6月会师后,张国焘虽已取消“第二中央”,但并没有改变同中央对抗的立场。他企图拉拢

  • 中统和军统哪个更厉害:中统为什么多年处于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和军统的较劲中,中统一直处于下风。军统局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军统局负责军、宪、警部门以及对外的情报安全工作(类似今天美国的CIA)。“军统”(BIS)在其最鼎盛的时期,拥有特工以及各类准军事的交通警察大队共约10.2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势力渗透至党政、军事、教育、文化

  •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为什么中统和军统是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8年3月,蒋介石以抗战为理由,将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科改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5个月后又将复兴社特务处、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整合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它们就是国民党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中统和军统。从性质上看,中统和军统都是特务组织,两者

  • 中统和军统的矛盾为什么那么深不可调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从以对付中国共产党向对付日本侵略转变,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同时,由于大片国土沦陷,中统的组织

  • 军统戴笠死亡之谜:他的女特工这么说你相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隶属蒋介石的情报和间谍机构叫做军统局,而军统局的局长是戴笠,在当时只要一提到这个机构,就有很多人吓得直冒冷汗,其实在抗战时期军统局抓获了很多的汉奸,让敌人闻风丧胆坐立不安。而在后面的战争时期,军统局却成了坏人,他们杀害了很多无辜的革命人士,所以对于军统局的评判要多面性,并不能说他们不好,但

  • 中法战争中为何最终中国不败而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纸桥战役简介公元1883年(清光绪九年;越南嗣德三十六年)5月19日,在今越南河内市郊外的纸桥(今纸桥郡 越南语:Quận Cầu Giấ)一带,中国黑旗军将士同法国侵略军进行了一次重要交锋,这就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纸桥战役。纸桥战役过程公元1882年,法国海军上校李维业(越南语:Laurent Ri

  • 清朝的盛京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清朝有在盛京定都过,那么盛京在哪里呢?盛京又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盛京简介盛京是清朝(后金)在1625至1644年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即今辽宁省沈阳市。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中卫,并在沈阳着手修建皇宫。沈阳迎来了历史性转折,从一

  • 历史上应天府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历史名词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地名叫应天府,那么应天府究竟是指古代的什么地方?应天府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呢?我们来一探究竟。应天府是指哪里?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元至正

  • 三元里抗英事件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元里抗英事件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

  • 咒水之难—南明的崖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咒水之难简介咒水之难是指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诈,但寄人篱下,又不敢不去,只好命大学士马吉翔、大臣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员前去赴约。次日上午,马吉翔等人来到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