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杯酒释兵权对宋朝初期的影响

杯酒释兵权对宋朝初期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455 更新时间:2024/1/17 10:05:26

杯酒释兵权只是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在军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三项。

军事体制改革

第一,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长官为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各自独立,相互制约,有利于皇权的控制。

第二,内外相维政策。宋太祖把全部军队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使京城驻军足以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变乱,也使外地驻军合起来足以制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了内变。内外军队互相制约,都不能发生变乱,而京城驻军又多于外地任一个地方,这样皇帝也就可以保证牢牢控制全国的军队了。

第三,兵将分离政策。无论驻屯京城的禁军,还是驻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定期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方政治改革对地方藩镇采用强干弱枝之术,其措施主要有三项:

第一,削夺其权。为削弱节度使的行政权力,把节度使驻地以外兼领的州郡——支郡直属京师。同时由中央派遣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3年一更换,直接对中央负责,朝廷奏事,不再听令于节度使。对于一些五代以来一直盘踞一方的节度使,宋太祖又故伎重演,拿出“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其逐一罢免。后来又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利用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权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政府的统治轨道。

第二,制其钱谷。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这样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中央了。

第三,收其精兵。乾德三年(965年)八月,宋太祖下令各州长官把藩镇所辖军队中骁勇的人,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又选强壮的士卒定为“兵样”送到各路。召募符合“兵样”标准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当禁军。这样中央禁军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编成厢军,只供杂役,地方再也没有军事力量可以同中央抗衡了。通过这些措施,唐末五代的那种专制一方的藩镇,在宋初就逐渐消失了。

中央政治改革在官僚制度方面,侧重削弱宰相权力。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而财政大权则由三司使掌握,宰相所掌仅限于民政了。在军、财、民三权分立中,枢密使与宰相“对掌大政”号为二府。皇帝利用这两者间的异同发号施令,独断专行。

宋初不仅以三权分立的办法削弱相权,而且设置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和三司副使,作为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的副手,与各部门长官发生制约的作用,以削弱各部门长官的权力。此外,宋初还在设官分职、科举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有利于加强皇权的政策。

宋初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宋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这也是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杯酒释兵权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谕他们释去兵权,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加强对军队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欢歌宴饮之间,令诸多久经战场的大将交出兵权,初听起来有些像是演绎杜撰的故事,但这确是历史的事实,导演这场好戏的正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后周大将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宋太祖问赵普广为什么唐 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争战不止,生灵涂炭?怎样才能息天下之兵,使国家长治久安,让百姓永享太平? ”赵普一听

  • 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便杯酒释兵权,让有功之臣解除兵权安度余生。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何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里,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自残己足,宋朝后来的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

  • 杯酒释兵权却出了事 老人告状反被驳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都讲过。说的是赵匡胤即位后,怕手下的将士都叫来以喝酒的名义解除他们的兵权,到地方去任节度使“我给你们良田美宅,你们可以在驻地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相欢,你们可以欢度天年,这不就行了吗。”赵匡胤以为这样就没什么事了,结果其中一位手下地方到任后就给赵匡胤出了个事。原来,到沧

  • 相国寺为什么能在宋朝达到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时的商品经济极度发达,在唐时兴起的相国寺至此时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它融佛商于一体,依皇权而光大,闻名中外。根据历史记载,宋太宗时,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共扩建了殿庭门廊楼阁四百五十处。重建后的相国寺,占地面积540亩大于今日相国寺的二三十倍,包括僧院64座,可以说是当时中原第一大佛寺了。沿

  • 为什么辽宋西夏时期不叫三国 与魏蜀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有宋词,有程朱理学,唐宋八大家占了六家;宋朝是文人士大夫的天下,从宋朝开国到灭亡未曾杀过一个士大夫;宋朝有无数忠臣义士,有杨家将,有包公案,历史上宋朝与汉朝、唐朝和明朝并列,宋朝更是现代无数人向往的朝代,其实,宋朝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宋朝自建立以来,外忧一直不断。北宋建立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习武吗 赵匡胤武功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总认为,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是武勇过人的,能亲自跃上战马执锐挽强、摧坚陷阵,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如要问在这些开国皇帝中,谁真的是武艺高强,有过人之处的,恐怕没有人会想到竟然是宋太祖赵匡胤。武打小说、电影电视中描写的一些明清帝王精通武术的故事,其实不足为据,至于一些以帝

  • 宋真宗即位有多难 真的差点被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宗即位后,外界流传着一种言论,即昭宪太后让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还想让赵光义传位给他弟弟赵廷美,而廷美再传位给太祖子燕懿王赵德昭。对这一种说法,宋太宗从一开始就认为是廷美指使人散布的,因此尽管碍于亲兄弟的情面任廷美为开封尹,并进封秦王,表面上似尊宠,实际上是时时刻刻提防着他,随时随地想除掉他。赵普

  • 宋仁宗生世之谜 宋仁宗的生母是个侍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过京戏《狸猫换太子》的人都熟悉这样的一个情节:开封府尹包拯有一天外出巡察,行至途中,忽然一阵狂风将他的帽子吹落。包拯抬头一看,天气爽朗,为什么怪风突起?心想这风来得如此蹊跷,必有原因,就跟着帽子滚动的方向往前走。帽子被吹向了一座破窑,包拯紧追不舍。窑中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衣衫褴缕破旧,面黄肌

  • 宋光宗与宋孝宗关系如何 宋光宗为什么不替父守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89年二月,宋孝宗以“年来稍觉倦勤”为由,内禅于第三子赵悖,自尊为至尊寿皇圣帝。赵悖即位,是为光宗,改元绍熙。光宗即位没几年,与孝宗的感情日益疏远,猜忌日深。孝宗病危,群臣数请光宗诣重华宫问疾,光宗都未去问候。绍熙五年(1194)六月,孝宗死,群臣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声称自己身体有病,不肯主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