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加强对军队的管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加强对军队的管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44 更新时间:2024/1/23 7:16:55

欢歌宴饮之间,令诸多久经战场的大将交出兵权,初听起来有些像是演绎杜撰的故事,但这确是历史的事实,导演这场好戏的正是北宋太祖赵匡胤

平定后周大将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宋太祖问赵普广为什么唐 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争战不止,生灵涂炭?怎样才能息天下之兵,使国家长治久安,让百姓永享太平? ”赵普一听,喜上眉梢,连连称赞宋太祖说,这问题提得好,实在是百姓之福!然后他告诉太祖,原因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根治的办法就是要将分散于地方及臣僚手中的政、兵、财权统统收归中央。赵匡胤心领神会,他知道在各种权力中,最先要收回的是兵权。

建隆二年(961年),太祖的皇帝宝座刚刚坐稳,就着手削夺军事将领的权力了。他撤销了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的职务,改任他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因为皇帝曾任过殿前都点检,所以这个职务从此不再设置。

用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赵匡胤将禁军的统帅权收归自己掌握。接着他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由自己的亲信石守信接替他,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太祖以为石守信等是自己的故友,十分倚重,可赵普不这样认为,他多次提醒赵匡胤,可别忘记陈桥兵变啊!

后来,宋太祖令大将符彦卿执掌禁军,赵普坚决反对,但太祖硬是下达了诏令。赵普接到诏令后,把它揣在怀里,入宫见太祖。太祖 说我待符彦卿不薄,他不会辜负我。”赵普毫不客气,当即反问道: “周世宗待你怎么样?你不也辜负了他吗?”太祖满脸通红,半天都没 说出话来。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收缴将领们的兵权。

这些军事将领中,不少人与赵匡胤亲如兄弟,他们出生人死,才 有了今天的权力,岂肯轻易交出。怎么样才能让他们体面地交出权力,又不致发生流血冲突?赵匡胤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终于想出了办法。

这年七月的一天晚上,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众人推杯换盏,酒意正浓的时候,太祖突然屏退侍从,连连叹息。众人惊问何故,太祖边叹气边说没有你们,我做不了皇帝,但做了皇帝觉都睡不安稳,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呢! ”石守信等更觉吃惊。太祖说你们谁不想做皇帝?我这是害怕才睡不安稳呀!”众人连忙叩头,说现在天下归心,谁还敢有异心?太祖又长叹一声道你们当然没有异心,可如果你们的手下贪图富贵,有一天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即使你们不想当皇帝,但也身不由己呀!”众人惊恐万状,不知所措,个个痛哭流涕,恳请给他们指条生路。

太祖见时机已到,劝说大家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无非是 想多聚金钱,好好享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困。我看你们最好是辞去职务,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留下产业。再买些歌妓舞女,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无猜,上下相安,这样才能保证永世富贵呀!”石守信等人终于听明白了太祖的意思,再三叩头谢恩,感谢眷顾。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人都说是得病了,不能上朝,并请求辞去军中职务。大臣们个个纳闷,可太祖欣然同意,当即免去他们禁军的职务,全都下放到地方任节度使去了。这就是 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后来,太祖把守寡的妹妹嫁给了高怀德,女儿分别嫁给石守信、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这些人成了皇亲国戚,个个对宋太祖感恩戴德。

此后,太祖对禁军制度进行改革,设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三个部门,分领禁军,禁军将领均由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的人担任。

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再次设宴盛情款待藩镇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等人。席间,太祖漫不经心地对众人说节度使是个费心费力的职位,你们任这个职务的时间不短了,让国家重臣如此劳累,我真不忍心啊!”王彦超立刻听出弦 外之音,即上前奏请解甲归田,享受天伦之乐。武行德等人一时回不过神来,竭力陈说自己昔日的功劳。

太祖淡淡地说:“从前那些事,还提它干什么!”第二天,太祖下令,罢免王彦超、武行德等一批藩镇节度使,取消其兵权,另授其他虚衔。

这样,太祖又一次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收缴了地方藩镇的兵权,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地方割据局面的再度形成。

后来,宋太祖又设枢密 院分割禁军三司的兵权。 三司负责统兵而无权调兵, 枢密院负责调兵却无权统兵,二者相互牵制,大权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同时将藩镇军中骁勇善战者选入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军事力量。实行“更戍法”,军队的将帅一二年变更一次, 兵无常将,将无专兵,将兵间无法结党营私,有效防止了兵变的发生。

通过上述措施,北宋政府将全国的兵权全部集中于中央,禁军的实力大大增强,形成内重外轻的格局,从根本上消除了分裂割据的隐患,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军阀混战从此结束。然而,这种“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做法,削弱了边防的力量,同时“更戍法”使兵将处于分离状态,导致作战不相协调,战斗力严重下降,这是宋与辽、西夏交战屡遭败绩的重要原因。


下一节:杨家将抗辽的故事

返回章节首页>>>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割据 与金辽长期对峙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之初便杯酒释兵权,让有功之臣解除兵权安度余生。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何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里,且不说“杯酒释兵权”将一帮能征善战的武将手中军权剥夺了,让他们靠边站,对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是自断己臂,自残己足,宋朝后来的饱受外族欺凌与蹂躏完全与

  • 杯酒释兵权却出了事 老人告状反被驳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都讲过。说的是赵匡胤即位后,怕手下的将士都叫来以喝酒的名义解除他们的兵权,到地方去任节度使“我给你们良田美宅,你们可以在驻地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相欢,你们可以欢度天年,这不就行了吗。”赵匡胤以为这样就没什么事了,结果其中一位手下地方到任后就给赵匡胤出了个事。原来,到沧

  • 相国寺为什么能在宋朝达到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时的商品经济极度发达,在唐时兴起的相国寺至此时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它融佛商于一体,依皇权而光大,闻名中外。根据历史记载,宋太宗时,对相国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共扩建了殿庭门廊楼阁四百五十处。重建后的相国寺,占地面积540亩大于今日相国寺的二三十倍,包括僧院64座,可以说是当时中原第一大佛寺了。沿

  • 为什么辽宋西夏时期不叫三国 与魏蜀吴时期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有宋词,有程朱理学,唐宋八大家占了六家;宋朝是文人士大夫的天下,从宋朝开国到灭亡未曾杀过一个士大夫;宋朝有无数忠臣义士,有杨家将,有包公案,历史上宋朝与汉朝、唐朝和明朝并列,宋朝更是现代无数人向往的朝代,其实,宋朝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宋朝自建立以来,外忧一直不断。北宋建立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习武吗 赵匡胤武功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总认为,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是武勇过人的,能亲自跃上战马执锐挽强、摧坚陷阵,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如要问在这些开国皇帝中,谁真的是武艺高强,有过人之处的,恐怕没有人会想到竟然是宋太祖赵匡胤。武打小说、电影电视中描写的一些明清帝王精通武术的故事,其实不足为据,至于一些以帝

  • 宋真宗即位有多难 真的差点被废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宗即位后,外界流传着一种言论,即昭宪太后让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还想让赵光义传位给他弟弟赵廷美,而廷美再传位给太祖子燕懿王赵德昭。对这一种说法,宋太宗从一开始就认为是廷美指使人散布的,因此尽管碍于亲兄弟的情面任廷美为开封尹,并进封秦王,表面上似尊宠,实际上是时时刻刻提防着他,随时随地想除掉他。赵普

  • 宋仁宗生世之谜 宋仁宗的生母是个侍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看过京戏《狸猫换太子》的人都熟悉这样的一个情节:开封府尹包拯有一天外出巡察,行至途中,忽然一阵狂风将他的帽子吹落。包拯抬头一看,天气爽朗,为什么怪风突起?心想这风来得如此蹊跷,必有原因,就跟着帽子滚动的方向往前走。帽子被吹向了一座破窑,包拯紧追不舍。窑中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衣衫褴缕破旧,面黄肌

  • 宋光宗与宋孝宗关系如何 宋光宗为什么不替父守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189年二月,宋孝宗以“年来稍觉倦勤”为由,内禅于第三子赵悖,自尊为至尊寿皇圣帝。赵悖即位,是为光宗,改元绍熙。光宗即位没几年,与孝宗的感情日益疏远,猜忌日深。孝宗病危,群臣数请光宗诣重华宫问疾,光宗都未去问候。绍熙五年(1194)六月,孝宗死,群臣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声称自己身体有病,不肯主丧,

  • 宋高宗为什么不想在南京建都而想迁都到杭州?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北宋首都汴京被金兵攻破,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氏宗室、大臣三千余人被掳,北宋灭亡。在这场动乱中,几乎整个赵氏皇族都成为俘虏,只有哲宗废后孟氏和正在相州的康王赵构幸免。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北宋末封为康王。开封被围行将攻破之际,钦宗曾派人夜间将一道蜡丸密诏送至相州,命

  • 元太宗窝阔台是怎样即位的 元太宗蒙哥毒杀了拖雷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古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凭籍其军事才能,建立了一个规模空前横跨整个亚洲的大国。到了晚年,他对自己继承人的问题开始有所考虑。他有四个随他一起东征西讨、骁勇无比的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不过四个儿子中,他比较欣赏的是三子窝阔台,觉得窝阔台是个比较合适的汗位继承人。蒙古人选取接班人,按照惯例是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