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百万大裁军裁哪些部队 百万大裁军的意义

百万大裁军裁哪些部队 百万大裁军的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94 更新时间:2024/2/1 2:18:09

百万大裁军简介

1985年中至1987年底期间,在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世称“百万大裁军”。


百万大裁军背景

1984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座谈会在首都京西宾馆会议厅召开。会上,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表达了一个惊人的战略决心:裁减员额1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战等国际局势下,中国军队的建设一直处于“盘马弯弓箭不发”的临战准备状态。历史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虽然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和平力量也日益增长。

对此,邓小平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认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百业待举的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是大局,必须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一切要服从这个大局。

“大局好起来了,国力大大增强了,再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更新一些装备,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陆上的也好,到那个时候就容易了。”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民解放军的“臃肿”问题由来已久。裁军“消肿”,是邓小平很早的心愿。据不完全统计,邓小平从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间,对于“消肿”问题,谈了多达数十次。

在此期间,虽进行过4次精简整编,但“消肿”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至1985年,人民解放军军费只有191亿元人民币,仅占同年美军军费的2%,不及前苏联军费的零头,而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却是美军的两倍,与苏军持平。

对裁减100万,有些领导人担心会减弱军队的战斗力。邓小平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虚胖子能打仗?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少数量。


百万大裁军裁哪些部队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6月4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会上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邓小平指出: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一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

在1975年至1984年的几次精简整编中,同样的问题多次出现:机关精简一次,膨胀一次,边减边增,互相攀比,人浮于事,陷入“精简——增编——再精简——再增编”的怪圈,甚至出现了增编大于减员的反现象。

面对400万军队,裁减如下手,关键问题,在于弄清军队主要“肿”在哪里。尽管当时中国军队有400万,但连队并不充实,臃肿的是各级机关。各级机关,副职过多,每个军区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领导,还有什么“团职保密员”、“营级打字员”等等。

当时,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官兵比例是:苏联1∶4.65;联邦德国为1∶10;法国为1∶17,而中国却是1∶2.45。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不是“肿”在作战部队,而是在各级领导机关。

因此,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他还坦率地说:“这是个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得罪吧!不把这个矛盾留给新的军委主席。”

对全军来说,几乎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几乎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利益都会受到触动。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手术”。

一夜之间,人民军队有60万干部被列为“编外”,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有1/4要撤销,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

在面临被撤销的福州军区,有些干部要军区司令员江拥辉找中央军委首长,建议不要撤销福州军区。江拥辉语重心长地劝大家:“百万大裁军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的英明决策,我们必须无条件服从。至于撤销哪个军区,要等军委决定,我们谁也没有权力去干扰军委决策。我自己不能去找门子,也不准你们去拉关系。”在江拥辉和福州军区其他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军区撤销后的移交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济南军区某团,前身是泽东于1929年在井冈山组建的“中央军委警卫营”;抗日战争时期,改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内称“朱德警卫团”。

在著名的保卫黄崖洞战斗以后,毛泽东在给朱德的贺电中号召:“全军学习‘朱德警卫团’黄崖洞守备战。”这个团转战南北,声誉日隆。该团要合并组建的风声传开后,干部、战士一时想不通。于是,团队请来老政委讲传统,组织重新认识团史,“针尖对麦芒”地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工作。

经过努力,大家终于明白:珍惜荣誉,应该成为服从大局的动力,不应该成为阻力;光荣传统应该在精简整编中发扬光大。

1987年4月4日,在全国人大六届五次全会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信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裁减员额100万后,军队的总定额为300万。”


百万大裁军的意义

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国防科工委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撤并机构,人员精简40%。将原来的11个军区合并为7个大军区,调整后的军区,战区范围扩大,兵源充足,物质资源雄厚,战役纵深加大,从而提高了大军区的独立作战能力。较大幅度地调整各兵种的编成比例,加强了特种兵部队。

凡保留下来的陆军,军级建制全部改编为“合成集团军”,与原陆军的军相比,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都有所加强,提高了现代条件下的合成训练和作战能力。全军撤销或合并了一些初级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院校数量精简12%,人员数量减少20%。

结合精简整编,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调整配备了三总部、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班子。有人把这形象地比喻为既“消肿”,又“输血”。调整后的三总部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23.8%,大军区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一半。

在平均年龄上,由原来的64.9岁下降到56.7岁,每个班子中都有40岁、50岁、60岁左右的干部,基本上形成了梯次结构年龄。知识结构也进一步改善,60%的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化程度,75%的干部经过院校培训。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百万大裁军更加了解了呢,更多新中国历史事件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永不磨灭的番号359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359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旅之一。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6军团和红军第32军、红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陈伯钧任旅长、王震任副旅长,下辖由红6军团编成的第717团、由红军第32军等部编成的第718团,

  • 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香港回归简介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

  • 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历史的时钟指在199

  • 香港回归的关键人物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香港回归的原因有哪些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问题呢?1、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实行后,中国的综合能力日益增强,同时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2、政策因素: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3、法律依据: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4、群众基础:港澳同胞的爱国意识强烈,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

  • 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中国人员几乎全部阵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铁列克提事件简介1969年,中苏边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在当年3月东北边陲的珍宝岛战斗中,中国军队有效地打击了苏联的气焰。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心潮澎湃。然而在当年8月13日西北边陲的铁列克提战斗中,我方的主阵地人员几乎全部阵亡。38人牺牲,包括3名记者。苏联解体后,1999年11月下

  • 武大六一惨案历史经过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武大六一惨案在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校园内。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遍及国民党统治区。以武汉大学为中心的学潮成为这次学运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日凌晨3时,武汉当局调集全副美式装备的军、警、宪、特1000余人突然闯人武汉大学教职员和学生宿舍,开枪打死手无寸铁的王志德

  • 民国北洋军覆灭记 北洋军是怎么走向覆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洋军简介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定武军进行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北洋新军的建成,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开始,也为袁世凯奠定了作为北

  • 北洋军二十四上将传奇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洋二十四上将简介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定武军进行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包括:段祺瑞,张锡銮,张勋,冯国璋

  • 梅花惨案是怎么回事后世产生的影响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梅花惨案1937年10月12日至15日,侵华日军在河北藁城梅花镇进行了四天三夜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杀害无辜群众1547人,烧毁房屋、店铺600多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梅花惨案”。 由于这起惨案发生在农历九月初九,故称之为“九九”惨案。梅花惨案背景“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入冀中平原,所到之处烧杀抢

  • 北洋军各主力师军歌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洋军军歌简介北洋军军歌是袁世凯创建的“北洋常备军”,人称“北洋军”在练兵期间用来感染士兵,激励士气的歌曲。北洋军军歌同时也包含作战要诀,将步兵操典融于其中,使士兵边唱边学习熟悉现代化作战规范,令北洋军整体战斗力得到了提升。天津小站,袁世凯大展身手的舞台。改“定武军”为“新建陆军”。以“新建陆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