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后袁绍为什么没有选择卷土重来?

官渡之战后袁绍为什么没有选择卷土重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10 更新时间:2024/1/13 6:59:03

官渡之战后,得胜的曹操也是元气大伤。他和袁绍都为此战投入大量粮草,需要时间恢复生产,曹操没乘胜进攻河北就有“养伤蓄力”的意图。更重要的是,袁绍虽大败,但领地并没萎缩,占有河北四州,北靠关系良好的游牧部族,而曹操只是解除了袁绍在北部的威胁,自身实力并没增加。在综合实力仍强于曹操的情况下,袁绍为何没有卷土重来?

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这时袁绍正为平定叛乱而焦头烂额。此战失败后,河北很多郡县都望风脱离袁绍,这对袁绍来说无异于伤口撒盐。所幸他在河北根基尚稳,这些叛乱很快被平息,但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他的减分项。

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原因是,袁绍在此战中损失了大量人才。此战不是在袁绍领地的中心区域发生的,所以对治下人口的消耗并不是特别严重,但沮授田丰等顶尖谋士都死于此战,许攸则投降曹操。决策层的破损撕裂,对袁绍集团的摧毁力度无可估量,甚至牵连日后的局势发展。其次,号称“河北四庭柱”的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前三人命丧敌手,张郃则投降曹操,从此河北几乎再无大将。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骨干将领在军中有多重要,看看张郃后来在曹操手下混得如何风生水起就知道了。而且,曹操灭了袁绍八万士兵,这是一种基础性的打击,因为补充、训练新兵是需要时间的,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这时靠谁练兵是让袁绍无比头疼的问题。

最“形而上”也最具决定性的原因是,这时袁绍称霸天下的心气一落千丈。收拾败局、平定叛乱后,袁绍一心扑在“家务事”上,尤其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按规矩该由长子袁谭接班,但他更喜欢小儿子袁尚,所以暂时安排袁谭做青州刺史,然后长期纠结反复,直到去世也没给出痛快话。在袁绍身体状况尚可时,河北集团就分裂成两大派,一派拥护袁谭,一派拥护袁尚。袁绍死后,两派更是吵得不可开交。待远在青州的袁谭赶回河北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袁尚已凭伪造的遗诏上位了,袁谭只能自立为车骑将军,日后联合曹操攻打袁尚,自己最终也死于曹操部下之手。这番朝堂内斗、手足相残、引狼入室的悲剧,都是袁绍没尽早明确二子隶属关系、却过早表现个人倾向所造成的。如果这时袁绍还有意称霸天下,早把精力放在对外战事部署上了,而不是放纵自己的好恶搅乱朝堂;袁谭和袁尚也将各有重任,而不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争得头破血流。袁绍不是蠢人,他只是觉得袁家势力已达上限,“安排后事”比扩张势力更要紧,即使他连“后事”也安排得一塌糊涂。这样一个漫无目标的人,怎会考虑卷土重来?

总体来说,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偃旗息鼓,不是因为综合实力不如曹操,而是因为他的“精气神”已然垮了,所以不能尽快尽善地补救自己在物资、兵力、人才等方面的损失,反而把窟窿越扒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卷土重来既是主动选择,也是被动受限。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刘禅处死蜀汉刘琰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多枭雄趁势而起,咸多良才应运而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那段历史才变得精彩纷呈。然而就算那个年代,汲尽了中华大地的灵气,也不可能将众生全部滋养成大才,所以三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庸才,例如蜀汉后主刘禅。他不但昏庸无能,沦为了亡国之君,还为后人留下了“乐不

  • 历史上的花木兰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花木兰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在我们学习《木兰辞》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花木兰理所应当的是一个汉人女子。事实上,这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并不是汉人女子,而是一个鲜卑女子。这也许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但是这恰恰也是事实。在《木兰辞》里面有这么一句“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

  • 谷道破裂是什么死法?北宋公主为何因谷道破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谷道破裂

    可能有人听说过这样一种死法,叫做谷道破裂而死,而历史上因为谷道破裂而死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公主,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茂德帝姬的一生可以说也是很悲剧的,毕竟经历过靖康之变的公主,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而茂德帝姬据说是因为谷道破裂而死,那这个谷道破裂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死法呢?这样死的时候究竟有多痛苦呢?今天

  • 清朝皇室逢年过节时皇帝与嫔妃们都吃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

    过新年年夜饭是重点,在古代,皇家也不例外。过年是对于皇帝也说意义深刻。清代宫廷中,一天固定只吃两顿饭,早膳在早上六七点,晚膳是下午两点左右。平时,皇帝吃饭都是一个人,如果叫上某个妃嫔一起用膳,那就比较得宠了。一般只有在除夕,皇帝才会聚集妃嫔们,一起进餐,以示合家和睦,团团圆圆。我以乾隆四十八年(1

  • 关羽的壮缪侯谥号到底是什么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蜀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困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为此,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结

  • 司马昭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嵇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昭

    嘉平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皇帝曹芳和大将军曹爽外出扫墓之际,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整个京城。占据了主动之后,司马懿一边整顿军队,一边派人稳住曹爽。当时,虽然曹爽的家人被司马懿扣押,但他毕竟有天子曹芳在手。如果曹爽和天子逃到许昌,然后号令许昌一带的军队,那么,司马懿的处境将极为危险。为了避免曹

  • 陶渊明的家世如何?陶渊明为何选择归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陶渊明

    《晋书·陶潜传》中,开篇这样介绍陶渊明:“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也就是说,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到大司马,可谓东晋顶尖权臣,所以陶渊明是个不折不扣的官宦世家子弟,出身绝算不上差。但是,他却仕途不顺,半生困苦,一点没有陶侃手握荆江二州,同“江

  • 长安为何改成西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安

    说起西安,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了,一座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都,是中国古代13个王朝的古都,也是中国历史上建朝最多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的人或许会疑惑,既然西安拥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那么为何在古代的诗歌作品、历史记载中,西安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呢?这就必须要说到西安的

  • 弓箭真的能射死人吗?一箭射死人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弓箭

    相信古装片我们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剧中看到弓箭手嗖的一箭就能把士兵直接射到死亡。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多人都存在疑问,感觉非常的夸张,怀疑弓箭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能够一箭就把人给射死了。经过分析后这种情况都要根据实际来看,但都不乐观!古代弓箭射程平均大概在150米左右,千万别觉得射程太近,就没

  • 陈圆圆最后是出家为尼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圆圆

    话说,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系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尽弃所掠辎重、妇女于道。吴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陈圆圆,军营团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但吴三桂独霸云南后,阴怀异志,穷奢侈欲,